带下梅花针疗法一 叩剌部位:带脉、中极、三阴交、脾俞、气海、足三里、下腹部、脊柱两侧(腰骶部)。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采取中等刺激,先叩刺脊柱两侧(腰骶部)3遍,然后再对其他穴位进行逐个叩刺,每穴20~30下。可加局部灸法。 操作间隔: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适用于带下病之脾虚湿困证。 带下梅花针疗法二 叩刺部位:脊柱两侧、肚脐周围、肾俞、命门、关元。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采取中等刺激,先叩刺脊柱两侧(腰骶部)和肚脐周围各3遍,然后再对其他穴位进行逐个叩刺,每穴20~30下。 操作间隔: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适用于带下病之胞宫虚寒证。 带下梅花针疗法三 叩剌部位:带脉、三阴交、然谷、太溪、隐白。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采取中等刺激,对其他穴位进行逐个叩刺,每穴20~30下。可加局部灸法。 操作间隔: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适用于带下病之胞宫湿热证。 带下梅花针疗法四 叩剌部位:八髎、中极、大赫、血海、三阴交、行间、侠溪。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采取中等刺激,对其他穴位进行逐个叩刺,每穴20~30下。可加局部灸法。 操作间隔: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适用于带下病之淤滞胞宫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