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览主题 二、展览的基本缘由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关于高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亟待跟进。国家强调并重视对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美术界尤其以八大美院为核心的高等艺术院校更是时刻保持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因此,对于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交流、实践和创新一直都是高等美术教育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国内的八大美术院校以其优良的艺术传统、雄厚的艺术师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顶尖人才,在传扬与发展中国艺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交流,是推动学术研究与探知国内艺术发展现状的关键;青年,是我们艺术发展的未来与源动力。因此,如何对美术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建设与梳理成为了焦点。在此种形势下,为响应时代号召、引领前沿学术、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与满足社会需求,一个属于现阶段国内各高等美术院校研究生层次青年艺术家的优秀美术作品展势在必行。 本次展览为“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试图通过此展览搭建全国美术院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平台的搭建,使各方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以代表性作品的展出,不仅在纵向层面客观呈现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学脉传承,同时在横向层面使得各院校有一个近距离相互交流的契机,建构一个当代艺术的价值导向。 展览过程中,将结合高峰研讨会与美术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就当代全国美术院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现状展开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积极探讨与碰撞,进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在专业与权威的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明确学术方向和立场,展望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展览结束后将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艺术文献集,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此,这个展览不仅对当下的学院人才培养起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当下国内的整个艺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展览学术目标 本次展览是对中国青年艺术进行的“深度考察”,将推动青年艺术家走进社会、走向国际。美术院校是培养未来一代的学术教育机构,年轻的艺术学子走出校园成为社会的中坚,其间的历程和状态一直是美院教育所关注的。基于此,本次展览将以精神性、创造力、实验性、未来生长性,作为考评、选择艺术家的主要指数,重点呈现新生代艺术家在今天的全球语境、文化格局、生产方式之下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艺术方式”。作为一个由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合力打造的青年艺术项目,其作用与功能将是“温度计”和“催化剂”。 四、展览结构 1. 展览新闻发布会暨展览画册发布活动 2. 展览开幕式 3. 组织评选优秀作品 4. 展览研讨会 五、展览组织 艺术总监 : 苏新平 项目总策划: 陈琦 毛建波 委员:范勃 范敏 刘利 桑建新 苏永刚 武小川(以姓氏拼音排序) 策展人:殷双喜 执行策展:葛玉君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组委会 参展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策展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执行单位:中义国际会展(义乌)有限公司 六、参展作品征集细则 (一)征集对象: 在校硕博研究生的优秀作品。 (二)征集数量: 各院校评选30-40件作品入展。 (三)出版物资料收集(务必是参展作品图片) 每位艺术家需提供: 1. 参展艺术家头像近照; 2. 简单、规整的艺术简历(200字以内); 3. 作品数字图片,规格需达到300dpi(精度)、20cm(横宽),以便出版图录,JPG格式; 4. 作品详细信息,必须包含:名称、材料、尺寸、年代; 5. 艺术观点阐述,每张作品提供约200字左右简介。 (四)评奖说明 : 1. 评选方法 由八大美院专家评委组成评选小组,采取现场讨论、投票的方式选出。 2. 评选人数 一等奖8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20名。 3. 评选说明 一等奖:荣誉证书+10000元艺术基金; 二等奖:荣誉证书+5000元艺术基金; 三等奖:荣誉证书+2000元艺术基金 。 (五)注意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