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2、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象的习惯。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内容分析: 《小猪唏哩呼噜》这本话书作者孙幼军是我国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把生活中的许多知识与道理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传达出来,使得这本童话书中小猪唏哩呼噜展无比生动。书中故事内容简单有趣,书中的插图形象生动,比较适合学生的学龄特点。所选择的三则故事《唏哩呼噜是谁》、《小猪与蛇》和《上课非常好玩》,它们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亲近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认识唏哩呼噜
2、猜猜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出示小猪唏哩呼噜图) 3、小朋友们,读读它的名字,有意思吗?(出示“唏哩呼噜”) 指名读它的名字,读得有意思一点。 4、现在你知道这本书的书名了吗?齐读书名《小猪唏哩呼噜》 4、是啊!小猪唏哩呼噜他不仅名字有趣,在他的身上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呢!他就是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的主人公。今天我们就从他有趣的名字开始读读这本书。 【设计意图:小猪的名字——唏哩呼噜,它的名字既特别又有趣,低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猜谜语,用猜一猜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读读想想都很有意思。学生很快便会对书中的人物对产生了期待。书名都那么好玩,书一定也好玩。这样就愿意跟我一起进入下面的学习,因而有了阅读最原始的兴趣。】 二、精选故事,走进《小猪唏哩呼噜》 (一)、唏哩呼噜是谁。 1、(出示书P1、2、3页上的图)这里有三幅插图,你在图上找到唏哩呼噜了吗? 2、想不想知道小猪名字的来历啊?看你们这么认真的样,听老师说故事!(师说故事《唏哩呼噜是谁》篇章) 3、问: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哪里特别好玩?(或哪里有趣?等等) 4、全班交流,相机提问: (1)小猪原来叫什么名字?后来怎么又叫“唏哩呼噜”了呢? (2)你觉得小猪的爸爸、妈妈有意思吗?为什么?你能演一演吗?(出示猪爸爸猪妈妈数小猪的文字) (3)听到“呱叽呱叽”、“呼噜呼噜”这么响的声音,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家人吃饭时的样子吗? (出示文字)猪家吃饭也各自有一把勺子。只是吃的开心时,大家都把勺子丢下,把嘴巴伸进各自的大碗里,“呱唧呱唧”、“呼噜呼噜”一片响,吃得碗里直冒泡儿。刚好猪家吃饭的情 景被马小姐看到了,所有的人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都停了下来,只有最小的那头猪啊,吃得更起劲了,马小姐捂住嘴巴笑说: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好香,好香!猪爸爸一听,说:“唏哩呼噜,蛮好听的,一听,就觉得饭也香,菜也香,浑身都舒服!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哈,棒极了,我家的小猪,干脆就叫“唏哩呼噜”吧! 读读这段文字,谁来学一学,演一演。 【设计意图:这本书的故事较多,内容激趣,选择学生乐读的篇章相当重要。导入时,学生一开始就对小猪的名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择《唏哩呼噜是谁》作为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此环节,学生不仅听故事,读故事,还演故事,这种多样的形式搭配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易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二)小猪与蛇 1、故事说到这,才刚刚开始,还想听吗?那我们继续听(教室里响起舒缓的音乐,出现小鹿请客的画面) 2、有一天,小猪的好朋友小鹿请他吃东西,小鹿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小鹿为小猪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 4、故事说完,提问:小朋友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师:倒不是肚皮裂开,是腰带断了。腰带一断,他的裤子就滑了下去。帽子是捡起来了,可是裤子一直褪到了地上。(出示图片) 5、不仅你们笑他,还飞来了一群小鸟。(出现了一群小鸟唧唧喳喳地叫)谁听懂了小鸟的话?(学生回答) 6、继续说故事。 (画面出示:小猪系蛇图)小猪系的真的是一条蛇,小猪和蛇之间到底会发生些什么呢?还是留着课后,小朋友自己想吧! 【设计意图:小猪与蛇这个故事比较有趣,尤其是小猪系蛇的那幅图,学生充满了疑惑,此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说话欲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听-想-说-猜,学有所得。】 (三)小猪上学记——上课很好玩 1、多可爱的小猪呀!一转眼小猪也和你们一样七岁了,该上学了。书中出现了好多小动物。(出示动物名称:八哥、鸭太太、大象、狐狸、熊、老虎、狼、小猫)你认为谁最适合当老师呢?为什么? 2、可是,你们知道吗?小猪的老师却是狼。比害怕吗?可妈妈告诉他这位狼老师很和气的。(出示图)狼老师的名字叫哇呜。想去看看哇呜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 出示上课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他们上课在哪里呀?他们坐在哪儿呢?讲台是什么?黑板呢?
3、哇呜老师的屋子很小,上课的时候,随便你坐哪。看小动物们有的(
读书上内容,穿插问:老师的床上净是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图和文字)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文字:可是小猪的呼噜越打越响,压倒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大家不笑也没用。哇呜老师只好拿来一张报纸,把小猪的头蒙起来,指望这样能让声音小点。没想到小猪大哥呼噜,报纸就一鼓。……都把耳朵使劲捂住。)
4、哇呜老师没办法,只好大声摇铃,喊:“下课了,下课了。” 【设计意图:这则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容易读懂。在出现狼老师之前,让学生猜猜书中的小动物们谁最适合当老师,然后正确答案一出颠覆了所有人的猜测,让学生于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故事,与小猪做出同样的反应。怎么会这样?很想往下读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接着,这则故事的插图很有意思,和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大相径庭,学生即产生了疑问,又激发了想象力。有效充分的利用插图使得文字也显得更加地有趣,两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喜欢形象思维的低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学生阅读兴趣只增不减。】 三、和《小猪唏哩呼噜》交朋友 1、故事读到这,你喜欢这只小猪吗?为什么?觉得这本书有趣吗? 2、瞧!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出示书的封面)仔细看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书名、作者、出版社、小布头丛书、图片) 3、介绍作者及所著书的名称。(出示作者孙幼军图片) 4、看书的目录,读一读,说说你还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 5、这节课我们时间只有40分钟,就如小朋友们想的一样,小猪唏哩呼噜的身上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都想读这本书吗?小朋友们课后可以去找到这本书,与小猪唏哩呼噜交朋友,好好读一读,它还有一本续集呢,《唏哩呼噜和他的弟弟》,看看封面,你猜猜他的弟弟是谁?你心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答案就等你们到书里去找了。相信你们会更喜欢唏哩呼噜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教会孩子读书方法,指导孩子在阅读的启蒙阶段学会看书的封面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仅仅让学生愿意去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该是一个人一生都该持续的一件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最后,推荐孙幼军的其他著作,尤其是《唏哩呼噜和他的弟弟》,以点带面,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
【片段一】
小猪吃得非常快活,就像在家里那样“唏哩呼噜”““唏哩呼噜”,把一大盆好吃的全吃光了。反正小鹿是他的好朋友,不会笑话他。回家的路上,一阵风把唏哩呼噜的帽子给吹掉了,他站在那儿,看着他的帽子发呆。
“你应该不把帽子捡起来”他对自己说,“要是就这么回去,妈妈准得骂:'怎么回事,帽子呢?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上回丢了手套,这回又丢了帽子。你当那些是天上掉下来的呀?告诉你都是花钱买的!”她还要说呀说呀,一连说好几天。我可不乐意让妈妈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