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始于2009年,历时7年多,经两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倾力打造,2015年跨上了百亿台阶。2016年全市锂电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增长50%。产业规模列全省首位,排名全国地级市前列。 一、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我市锂电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条从锂云母精选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材料,再到锂离子电池及锂电产品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累计签约锂电项目121个,其中投产项目49个,在建项目15个。投产企业中矿山采选企业4家,碳酸锂及其它锂产品企业9家,电池材料企业17家,锂电池及设备企业10家,电池应用企业9家。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的不断实施,锂电产业发展的前景将持续看好。2016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超过50.7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1.78%,同比增长53%。今年预计销售80万辆,增长60%。按照国家新能源车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新能源车销售增速平均为45%。按照国家提出的2030年我国新能源车总量要占全部车辆总量的50%来计算,再后10年,这一产业的年均发展速度仍将在20%以上,届时每年将有5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蛋糕。此外,锂电池在电子消费领域应用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在储能领域应用的年均增速在20%左右。由此可见,锂电池及其应用在将来的5-10年内都将呈现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潜力巨大。同时,锂电产业还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我市2016年工业发展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445亿元,而锂电产业就贡献了51亿元增量,以3.7%的总量,贡献11.5%的增量。今后随着我市锂电产业总量的增长,贡献率将更大。 (一)资源情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3978万吨,玻利维亚的锂资源最多,为900万吨,其次为智利(750万吨)、阿根廷(650万吨)、美国(550万吨)和中国(540万吨)。其他锂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金)、俄罗斯、塞尔维亚、巴西。 按类型分布:全球锂矿床主要有五种类型,即伟晶岩矿床、卤水矿床、海水矿床、温泉矿床和堆积矿床,目前开采利用的锂资源主要为伟晶岩矿床和卤水矿床。 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约占全球已探明锂资源的90%,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中国及美国。智利的阿塔卡马 (Salar de Atacama)、玻利维亚的乌尤尼(Salar de Uyuni)、阿根廷的翁布雷穆尔托、美国的银峰、中国西藏扎布耶和青海盐湖等为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含量丰富的盐湖。 花岗伟晶盐锂矿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中国、津巴布韦、南非、刚果,虽然印度和法国也发现了伟晶盐锂矿床,但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具体来说,全球锂辉石矿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刚果、巴西和中国;锂云母矿主要分布于津巴布韦、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中国。 我国锂资源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540万吨,约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13%。我国的盐湖资源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5%,矿石资源约占15%。我国花岗伟晶盐锂矿床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其中四川省康定甲基卡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锂辉矿,氧化锂的含量为1.28%,储量为118万吨。我国锂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两地,两地盐湖锂资源储量占全国锂资源总储量的80%左右。青海的锂资源主要赋存于硫酸盐型盐湖中,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目前正在开发的是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储量约为9万吨和48万吨。西藏锂资源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型盐湖中,集中分布在藏北仲巴县扎布耶盐湖,该盐湖为世界罕见的硼锂钾铯等综合性盐湖矿床,其中的锂、硼均达超大型规模,是全球第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的资源含量达153万吨,含锂量仅次于Salar de Atacama和Salar de Uyuni,同时也是全球镁锂比最低的优质含锂盐湖。 我市锂资源情况:我市拥有探明的氧化锂可用储量260万吨,占全国矿山锂资源量约60%。其中宜春钽铌矿区域氧化锂储量110万吨,原矿氧化锂品位在1.0%上下,铷资源储量约36万吨,占世界已探明的60%,铯资源储量约6万吨,占全国已探明的22.5%;宜丰、奉新及高安区域氧化锂储量约150万吨,原矿氧化锂品位在0.5-1.0%。宜丰、奉新及高安区域探明的氧化锂储量约150吨。具体情况如下: 江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锂资源情况:宜丰县茜坑锌多金属矿、宜丰县白水洞-奉新县杨梅里钽铌矿、宜丰县牌楼含锂瓷石矿、江西省宜丰县梅家含锂瓷石矿4个矿区已探明氧化锂储量64万吨。 市矿业公司收储的锂资源情况:高安市伍桥瓷石矿、高安市联合丁家瓷石矿、高安市华峰瓷土矿、高安市高华瓷土矿、奉新县郭家含锂瓷石矿、奉新县塘下含锂瓷石矿、奉新县富华瓷石矿、奉新县上富镇金峰硅矿厂、奉新县上富镇金港钾长石矿、奉新县联盟陶瓷土矿、宜丰县第一瓷矿、宜丰县同安乡同安瓷矿、党田瓷矿、鹅颈瓷矿、宜丰县花桥乡白水洞高岭土矿、花桥乡大港瓷土矿、宜丰县同安乡东槽鼎兴瓷土矿共17个矿区已探明氧化锂储量约84万吨。 产业公司整合的锂资源情况:袁州区新坊高岭土何家坪矿区钽铌矿、奉新县杨家湾瓷石矿、宜丰白水洞-奉新县杨梅里钽铌矿、奉新南方矿业白水瓷石矿4个矿区预测氧化锂储量过百万吨。 (二)碳酸锂情况 碳酸锂是锂电行业中用量最大、最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201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达21万吨,同时总供应量为20.98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占比40%左右。综合全球来看,南美洲为全球碳酸锂产能最集中的地区,产量达全球的60%以上(2016年生产12万吨左右),我国也是碳酸锂的生产大国,产能占全球的30%左右(2016年生产6.5万吨左右)。目前我市已正常投产的碳酸锂企业有合纵、银锂、迈特新能源3家,待改造企业1家,另有2家在建。与国内外其他碳酸锂企业相比,我市的企业综合生产成本较低,其中银锂和合纵均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取出锂盐的同时,获得铷、铯、钾盐等附加值很高的产品。2016年产量达到2000吨,今年产能将达到5000吨,明年将达到2万吨。 国内外各主要碳酸锂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情况表
(三)主要电池材料情况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在电池生产中最主要的材料,占材料成本的40%左右。材料性能对动力锂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等的影响最大。主要有以下几类: ●钴酸锂正极材料 目前用量最大最普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结构稳定、比容量高、综合性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成本非常高,主要用于中小型号电芯,标称电压3.7V。 ●锰酸锂正极材料 一种成本低、安全性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其材料本身并不太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因此多用于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以降低电芯成本,但其循环寿命衰减较快,容易发生鼓胀,寿命相对短,主要用于大中型号电芯,动力电池方面,其标称电压为3.8V。 ●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一种在容量与安全性方面比较均衡的材料,循环性能好于正常钴酸锂,前期由于技术原因其标称电压只有3.5-3.6V,在使用范围方面有所限制,但到目前,随着配方的不断改进和结构完善,电池的标称电压已达到3.7V,在容量上已经达到或超过钴酸锂水平,全球5大电芯品牌SANYO,PANASONIC,SONY,LG,SAMSUNG已推出三元材料的电芯,相当部分的笔记型电池线都用三元材料的电芯替换了之前的钴酸锂电芯,SANYO,SAMSUNG柱式电池方面更是全面停产钴酸锂电芯转向三元电芯的制造,目前国内外小型的高倍率动力电池大部分使用三元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目前广受关注的一种新兴锂离子电池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安全性非常好,不会爆炸,循环性能非常优秀可达到2000周,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其标称电压只有3.2-3.3V,因此其保护线路部分也与常用锂离子电池有所区别,但他的缺点也比较明显,能量密度远低于钴酸锂和三元材料。 美国在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上具有全球最高水平,日本则以锰酸锂、镍钴锰三元系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为主,我国以三元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主。从全球范围来看,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优于我国企业。我市正极材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 宜春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有江特锂电、艾德纳米、升华新材料、锐邦科技等。其中,江特锂电以生产三元材料、富锂锰基为主,艾德纳米以生产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为主,升华新材料以生产磷酸铁锂、锰酸锂为主。艾德纳米成立于2013年3月,由上市公司天赐材料与钱江摩托共同出资组建,年产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从铁粉做到磷酸铁,再到磷酸铁锂的生产企业。升华新材料成立于2015年7月,是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之一,公司2016年正式投产,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润755万元,税收360万元,预计2017年产量可达1万吨,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目前公司规划2018年底之前建成全部5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届时产值可达50亿元。 国内外主要正极材料厂商分类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占锂电池生产的成本较低,占材料成本的20%左右,主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等。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以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直是负极材料的主要类型,占用量的85%以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国,产品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的石墨材料。国内主要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为贝特瑞和杉杉,其中贝特瑞公司是国内负极材料产能最大的企业,在全球排名第二,代表着石墨深加工的方向,去年产量为2万吨,产值10亿元左右,今年将突破15亿元。宜春负极材料已投产企业有正拓、紫宸科技、鑫豪泰,另有新卡奔、申田碳素、宁新碳素3家石墨化(提纯)企业。其中紫宸和正拓产量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七,正在推出更先进的硅碳负极材料。预计今年全市负极材料产量2.5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国内外主要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表
3、隔膜、铝塑膜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锂电池生产成本的15%,锂离子电池隔膜对电池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隔膜的制造技术在美国、日本、韩国有优势,国内厂家生产的隔膜大多为中低档产品,难以满足动力电池的要求,高端隔膜主要以进口为主。目前,我市星分子材料公司己投资锂电池隔膜干法双拉生产线一条,陶瓷、芳纶涂布线两条,分切包装线三条,年产能力达3000 万平米。公司所生产的干法、湿法双拉隔膜产品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铝塑膜主要用于软包电池的制作包装,由明冠新材料公司生产,生产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主要的隔膜、铝塑膜生产企业
4、电解质、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的保证。电解液约占锂电池成本的12%,电解液关键材料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约占成本一半,目前六氟磷酸锂国产化进程很低,进口量70%以上。我国电解液生产企业主要有江苏国泰华荣、广州天赐、珠海赛维电子、天津金牛、杉杉等公司。宜春目前只有金晖公司一家电解液生产企业,2014年6月份试产,今年产值约2000万元,生产技术水平为中档次。 国内外主要的电解液生产企业
(四)锂电池及设备制造 该类型生产企业主要以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造和电芯组合组装(PACK)为主,包括通讯、数码类电芯的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大容量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以及特殊用途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在高端产品生产上,日本、韩国领先,韩国进步最快,后来居上,赶超了日本。中国是中低端锂电池生产大国,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和产量都较少,但进步很快。在众多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中,日本的三洋(隶属于松下)、韩国的三星SDI以及LG化学、中国的光宇处于技术的第一梯队,中国的BAK(比克)、力神以及东莞新能源(ATL)等虽然近年来增长迅猛,但处于二阶梯队,与日、韩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广东占总量的60%以上。广东省也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 宜春已投产锂电池生产企业有5家,分别是福斯特、赛特、金路、鸿兴、超维,另有6家企业正在建设中。其中,福斯特18650电池实现日产120万只,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动力电池生产规模为年产2万组,产销量居全国第8位,生产技术居国内中上游。今年锂电池生产企业预计产值超35亿元,其中福斯特有望达到22亿元。宜春已经投产的设备生产企业有赢合科技、奉新嘉拓智能两家,属于国内技术水平较好的设备制造企业。 国内外主要的锂电池及设备生产企业
(五)锂电池应用 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方向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等。根据行业研究报道,未来三年内,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领域依然是市场绝对主流,同时锂离子电池也会将其应用市场伸向现在相对成熟的镍镉电池的电动工具市场、镍氢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市场以及铅酸电池的市场。随着近年来国家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政策的不断实施,新能源汽车还将会有一个快速发展,将直接拉动上游锂电产业发展。 目前我市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4家,即宜春客车厂、江特电动车公司、宜春莱特新能源和江西特种车辆厂,已获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告21个,其中新能源大中巴车型13个,新能源专用车(物流车和环卫车)8个,去年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1200辆,销售收入1.1亿元。 宜春客车厂:公司位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91亩,注册资本1.5亿元。由江特电机投资10亿建设的新能源客车生产项目于2016年1月通过工信部审核验收,5月取得生产资质,现已获批工信部9个车型、13个产品公告,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能力。 江西江特电动车有限公司:是江西特种电机的全资子公司,签约资金10亿,达产达标后可形成年产5万辆锂电低速电动车的生产能力,公司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300亩,注册资本2000万元,现公司正在申报新能源SUV车型生产资质,并准备建设20万辆新能源SUV乘用车生产线。 宜春莱特新能源汽车公司:位于宜春市经开区春风路32号,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能源专用车项目,现已取得8款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公告。 江西特种车辆厂:已被方大特钢集团收购60%股权,投资金额7000万元,建设新能源暨特种汽车项目,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新能源专用车生产项目建设工作,公司位于袁州区医药工业园。(陈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