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国, 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本一鸣惊人之作 ![]() ![]() Violaine,翻译家 大家好,我是Violaine 今天跟大家分享丹尼尔·科尔 的悬疑处女作 《Ragdoll》 ![]() ▲ 作者: [英] 丹尼尔·科尔
2017年9月 伦敦警方在一间老旧公寓里发现一具尸体,叫人毛骨悚然的是,那具尸体是由六个不同的受害者的肢体拼接而成:白人男子的脑袋、黑人的身躯、男人的大腿、女人的手臂……“拼布娃娃”的可怕称号不胫而走。更诡异的是,凶手将命案现场的照片连同一张字条寄给了负责此案的警探沃尔夫的前妻,电视台外场记者安德烈娅。字条上写了六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标了即将死亡的日期:这六个人将是凶手制作下一个拼布娃娃的材料。第一个是伦敦市长……第六个,正是本书主角,伦敦警察局大名鼎鼎的沃尔夫警探。中间那四个人,却完全无人得知他们是谁,为什么要被追杀。发现“拼布娃娃”尸体距凶手给市长的预定死亡时间只剩不到24小时。安德烈娅为了当上主播,同意将照片和名单交给电视台直播,将凶手的计划公之于众。电视台的大屏幕上挂着巨大的死亡倒计时钟。伦敦警察局被公众舆论架在了火堆上。种种线索表明,这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谋杀与四年前被沃尔夫送进监狱的焚化杀手脱不开干系。随着调查的展开,沃尔夫警探的暗黑历史也逐次曝光…… 故事的架构很有特点,要查清六个被害人的身份,还要保护公开预告即将死到临头的另外六人。死亡名单……杀人预告……,且作恶者永远抢先一步。倒计时形式像极了美剧《24小时》(有段时间我把那剧的片头曲当作手机铃声,公交车上吓人不轻),一条线索牵扯出来的是更骇人的内幕。 ![]() 但就算你get到套路,也没可能猜到结局。越读到后来你越会觉得,这不是杀手的炫技,这是罪恶与救赎。原来“好人”、“受害者”也并非完全无辜,最终他们都指向了某一桩案情,某一个人。恐怖血腥应该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背后复杂的人性,作者自己也莫衷一是的方向与底线,才是本书想要表达的。 腐国最著名侦探福尔摩斯是private eyes(私家侦探),阿加莎那位八字胡侦探波洛也是个自由职业者。每一场侦破故事都把体制内的警察作为永远迟到一步的无能儿给予尽可能的嘲讽。但这本书的主角恰是体制内警探,如此人设是作者要借此涉及腐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弊病:执法系统、陪审团等司法体系、媒体、民众……他让读者看到,所有这一切让血腥残忍的犯罪成了行为艺术直播,案件在放大镜下越来越离奇,所有相关者的心灵与行为也因之扭曲。故事开始与结束的地点都在位于老贝里街的中央刑事法院内。该法院自15世纪就座落在这里,无数案件曾在这里审理,整个英国的司法制度就是在这里逐渐形成、成熟、最后又影响到了欧洲大陆,这里算是西方司法制度的发源地了。法院大楼被叫做“老贝利”(Old Bailey),因此,英国人也将法院叫做“Old Bailey”。“老贝利街”自1585年开始审理案件。1666年在伦敦大火中被烧毁后重建。现在的“老贝利街”,顶部是一手握剑一手持天秤的表情沉静凝重的正义女神像,俯瞰着整个伦敦城。据说雕像背后是一句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陷”(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但本书却对此格言的彰明极尽怀疑与批判。 ![]() ▲ Old Bailey 即使在我熟悉的那些世界著名侦探如杜宾、福尔摩斯、波洛、布朗神父、艾勒里·奎因这些智商高得熠熠闪光的代表人物中,《拼布娃娃》主角沃尔夫也毫不逊色。后现代推理侦探们虽然也被加持了不少个性或者“毛病”,甚至也有整天内心充满矛盾的“丧侦探”,但这些人基本的正义底线还是守住的。可这个《拼布娃娃》中的沃尔夫(英文名wolf就是狼)从一开始的所作所为就游走于正邪之间。 书里的每个角色,多多少少都有些阴暗面,这是人之常情,但一本悬疑惊悚小说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篇幅内讲好扣人心弦的故事,所以对人的刻画不是他的重点。即便如此,《拼布娃娃》中出场的众多人物也已经很有心灵层面可探讨了。主角沃尔夫为了实现正义而使用非正义手段多了去;他的前妻爱岗敬业,对前夫也不无温情与敬佩,但一提到成为名记与升职,这名优雅干练的职业女性就连吃相难看都顾不上了;现女友刚强耿直,是一名内心充满正义与爱的好警察。当然喽,这样的人设肯定也有榆木脑袋不开窍,对破案造成最大阻力的一面;书中的菜鸟警探埃德蒙兹是侦探故事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存在。他不是福尔摩斯的那位老好先生华生医生,也不是波洛的那位思路慢了不止一拍半拍的黑斯廷斯。他有自己的逻辑思路,虽然不能抢在主角沃尔夫之前,但却是书中唯一让沃尔夫敬畏的人。更重要的,虽然他很菜,虽然他刚从诈骗科临时抽调到重案组,虽然他的书呆子气受到所有人的嘲笑,但他是所有人物中内心最干净单纯也是最有勇气的人。作者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至于男主角的“越规”那是已经达到对体制嘲弄的地步了。从最先一批读者的感言来看,不止一人怀疑,男主对杀手以暴制暴的“程序不正义”是否还能代表正义?作者也许想借这个人物探讨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两方,究竟该作何选择?更不用说他在办案过程中差点和被保护人搞在一起是否可以容忍的警探职业道德?不过像男主这样复杂的人,也许职业道德对他根本也不是问题? 与以往侦探的禁欲形象不同的时,沃尔夫颇有女人缘,前妻,现女友,被保护人……命在即刻还能与诸多女性周旋,倒有点像古龙小说了。不过作者的聪明在于全都点到为止,而且,你横看竖看也看不明白他到底爱的是谁?又或者,他到底是否会爱女人?最后一刻也并未揭示这一悬念:他说要与前去救他的女友巴克斯特一同受死是否真心话?这个人的身上只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他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因为这是伸张正义“为穷人孩子辩屈并惩罚恶人”的工作,他毫不怀疑自己代表正义,这是他不择手段处理案情的合法依据。但是正义的目的一定能证明手段的正义吗?最后的镜头是他拿着偷来的巴克斯特的枪亡命天涯的模糊背影,是否计划之中?也不清楚。只是雾这么大,他是要去哪里?“wolf”,此时这名字隐藏的意义被点明,就已经发生的故事而言实在有些牵强,但焉知不是为他接下来的行动作铺垫?撒旦原本就是大天使坠落而成的啊。 ![]() End 作者授权会饮刊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