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但成人亦可发生。多在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微,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性口腔炎,即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此外,在手、足可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丘疹及水疱,半球状或椭圆形,疱璧薄,内容澄清,呈珠白色,主要发生在指(趾)的背面或侧缘,但亦有发生于掌跖及指的掌侧,且与指(趾)皮纹的走向一致。水疱数目不多,但亦可有50个以上,也可在膝前、臀部,甚至全身发生广泛性丘疹或水疱。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特应性皮炎患儿可出现泛发性水疱,类似Kaposi水痘样疹。末梢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高。
根据口腔、掌跖、指(趾)发生散在性水疱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
对症治疗,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中药夏枯草、板蓝根等。亦可试用中药导赤散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