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学书法是靠悟性?

 Karl 2017-09-15

书法有几千种技法,几千万种变化,也需要个人的平衡感,美感等等。

书法,需修术,明道,立魂。故,需悟性!

悟性是什么?

悟性,就是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以及纵观 体悟后的领悟大略、抽象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

归根结底,书法是理性(如执笔法,力法,结构,比例,角度等)、技巧、人文情感的综合体。是技术、姿态、势感、平衡、感觉、个性一体的东西,有术、道、魂三个层面。

化繁为简,其义自见:

书法,又复杂,又至简,又科学,又感性,又矛盾,又平衡,若没有悟性,若不能举一反三,若不能简约不简单,若不能取舍有道,书法几千万种的变化,怎么掌握得了?——所以,需要方法论。书法万千变化的后面,自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即规则,和原则,这两个词是不同)



举一反三,悟性与贯通

这里举个栗子:

以这个思为例,心勾的尾巴怎么写?我敢说,这个难倒的不只一个人,而是一大片人!

其实是战笔 引锋的笔法。

那么,什么是战笔?什么是引锋?为什么要那样处理?你得自己去找答案,去揣摩。找到答案后,能不能举一反三,用到戈勾、提手勾之类呢。这个就需要方法和、悟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时候,光勤写,是搞不透的。

核心观点:

悟性,就是观察(务必入微)→揣摩(从理解,体验到体悟)→总结(优化固化再优化)→运用能力(举一反三),需先从入微处揣摩——从蛛丝马迹的观察,思考如何去还原(当然,你得拥有足够丰富的背景知识,阅读足够数量的书论作为指引,建立内外规律联系,同时,自己临习实践中,有许多得失惑,作为参照物,否则也很难领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魔鬼在细节中,道也藏于细节,欲入其门,必知其道)。悟性,即细观 领悟能力,洞察能力,总结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创新活用能力——不泥于具象,不离于准绳,自然,而然…

这个,境界一层一层打通(WHAT——WHY——HOW——MORE——STYLE),是一种思考和再思考的循环过程(不破不立,再破再立,归于自然和至简),自我矫正和优化的过程(从至奥到至简),等领悟通透,熟练实践了,笔下就有会“神”出来,挡也挡不住。

AB方法论:

一是大量同类横向对比归纳法,在熟练的基础上,对比梳理提炼(多看,精临,勤思)。

二是纵向深度剖析法,一个字吃透,多层面思考(入微揣摩自我纠偏,如笔法,力法,结构,关系角度),两种方法组合并用。我称之为“刻意学习,深度揣摩,破立循环”。纷繁万千的变幻之中,自有不变之道,即方法与规律(《方法论》里的抓主要矛盾嘛)。

王羲之时肥,亦时纤,象呈万千,其道不变,明道者不惑于形。

结论:

于万千错综技艺中,唯取自我一路风格。非悟性,何以梳理术道魂(不同书法家,有不同风格,他们岂非不断总结修炼,依据自我的情趣不断沉淀而成?),何以置纷繁而不惑,非悟性以补勤,必不能!

思考

术,为道之基,亦为道之象。

道,为术之绳,亦为魂之粱。

魂,法于自然,自由,自我。

一言以蔽之,道法自然(绝不别扭),大道至简(一切规律皆如此)。

以上,与诸君共勉。

【这个命题作文,权当文案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