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蛎———重镇安神本质论

 包羲老子 2017-09-15

 
 


【性味】味咸而涩,性微寒,归于肝、肾、胆经。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药论】牡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心脏,调节血脂,护肝利胆,控制血压升高。不仅如此,牡蛎更是爱情食物,男性只需每天食用几只牡蛎就可以满足一天人体对锌需求量。锌除了用于制造精子外,还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防止男性出现性功能下降和前列腺肥大。由于此物主要补充的是肾中物质所需,所以我们就说它善滋肾阴,牡蛎肉外白内黑,实质是肺肾兼补,因此具有很好的滋阴壮阳的功效。但牡蛎与其他壮阳物不同的是它主要是以滋阴为基础,把肾中的石油补足了,然后再点一把火,就表现出阴盛则阳壮来。但万物皆分两面,男人如果经常食用牡蛎,就会产生阴盛阳衰的证状,甚至连胡子也长不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我们所说的是牡蛎肉的功效,而中药则常常以其壳而为药用,二者差别甚大。

就现代药理看来,牡蛎壳中的钙盐能致密毛细血管,减低血管的渗透性;入胃后,与胃酸作用形成可溶性钙盐,其钙离子的吸收,能调节电解质的平衡,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因而牡蛎可用以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盗汗、失眠、眩晕等证。而在中药理论里,牡蛎壳因其质重,常常被医者用来安宁心神,若谓其中道理,则说是“重镇安神”四字就完全概括了,这样的思路显然是不妥的,或者说这样的解说比较容易误导人。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论推导,那么是否所有质量比较重的药物都可以安神呢?很明显不是这样。并且所谓的“重镇安神”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东西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其自身重力进行高压政策将人体虚扰之心神给镇住,这样的说明并不符合科学道理。其实,大凡“重镇安神”类的药物都是通过补益或调动肾水以上资心火,从而使得心肾交通以心神安宁的,其质重并非以重镇为用,而是以直达下焦肝肾之间为其真正使然。

张锡纯说:“牡蛎之生,背西向东,为足少阳对宫之药,有自然感应之理,故能入其经而祛其外来之邪。主惊恚怒气者,因惊则由于胆,怒则由于肝。牡蛎咸寒属水,以水滋木,则肝胆自得其养。且其性善收敛有保合之力,则胆得其助而惊恐自除,其质类金石有镇安之力,则肝得其平而恚怒自息矣。至于筋骨原属肝,肝不病而筋之或拘或缓者自愈,故《本经》又谓其除拘缓也。”

大抵贝壳类药物因其贝壳乃属金石质地,其性类于金。又因金善制木,所以贝壳类药物多具有平肝潜阳的药理特点。再者,大凡海中贝壳类药物,因深受海水影响,秉受水气甚厚,故其味多咸而能软坚散结。它们因所含的化学成分大多数都相同,都富含碳酸钙等物质,所以它们的药用功效多有相同之处。倘若煅烧,则火能反胜于水,可使其水气全失而咸味不再,软坚散结之能自然就不再显达,转而收敛固涩之力尤胜。从现代药理看,那是碳酸钙等钙盐物质受热容易分解而生成氧化钙的结果。

虽说涩味附属于酸味,二者同有收敛之性,但却同中有异。酸味之收,是直接而快速的;而涩味之收,是通过疏利的方式而间接获得的,所以就不能责之以近功。陈士铎说:“牡蛎涩精,而精愈遗,虽非牡蛎之故,殊不知牡蛎涩精,而精必利而后可止,非涩精可止也。”其中道理,尽在“涩”之妙义。涩味附于酸味,是酸与辛的变味,所以能入于肝经,也能入于肺经,由于肺为水之上源,而肝主疏泄,故涩味是通过调动肝、肺的功能而实现疏利水道以达收敛固涩功效的。所以,涩味类药物的药理本质其实就是肝与肺功能的改善与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