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茹——清热除烦有神功

 包羲老子 2017-09-15

 
 

【性味】味甘,性微寒,归于心、胃、肺经。

【功效】清热除烦,化痰止呕。

【药论】《内经》曰:诸逆上冲,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以致气逆于上而引起的病证,似乎与内有火热之邪是分不开的。但是,中药里面善于止呕的药物却是以辛温之品为多,如生姜、半夏之类,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知道,导致呕吐的原因很多,或外感内伤,或寒热虚实,但最终必因伤及脾胃才会发生呕吐,脾胃既伤,则不能运化饮食,饮食积郁故而化火。所以说,脾胃伤正才是问题的根本,也就应该用醒脾强胃的药物来治疗。香能醒脾,且能行气,其性温燥而善化湿。所以,芳香化湿类药物多能温中止呕,如砂仁、白豆蔻、草豆蔻之类。

但并不是所有的芳香化湿类药物都善止呕,只有兼具辛温的药物才具备如此良能。脾胃虚弱则不能运化食物,必致湿阻中焦,甚则胸闷胀满而呕。故要治呕,须先温中,再而去湿。要达到温中的要求,或味甘而温,或气香而温,均合标准。

又因为木能克土,所以呕吐与肝气犯胃也很有关联,由于金善克木的缘故,于是就出现了善于止呕的药物以辛温之品为多的局面,当然若兼具土之甘味亦可,如再杂以它味,则会削弱止呕之能,故苍术、厚朴等物不能止呕,其因正在于此。竹茹亦是一味止呕良药,却丝毫不具备上述条件。观其性味,即知它是通过清解阳明之热邪而达成止呕之效的。问题是,天下甘寒之物甚多,为何独此一味而善止呕?

张隐庵说:“此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也。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而为热矣;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充肤热肉,淡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竹茹通脉络,皆能治之。”所以,竹茹既止呕食又治吐血,主因其能通人之脉络,其余甘寒之品不具此能,又怎会具此止呕治吐之功呢?据此,则竹茹通人之脉络而又善治心烦之证,其理亦明矣。

28.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