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家具制作历史悠久,从现存资料看,发展到唐代的椅子已经相当讲究,到了明代椅子的类型已经丰富多彩。而由于清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椅子出现了精美的雕饰,其造型也更加丰富多彩,官帽椅就是其中一种。 官帽椅的形态 隽永大方、典雅端庄, 蕴涵了一种儒雅的文人气质。 在它身上,文人墨客的 清扬和潇洒体现得淋漓尽致。 形似官帽,也正是士子们 “乐观入世”的思想表现。 官帽椅的名字很形象,是因其外观侧面与古代官员所戴官帽相似,故而得名。 古代官帽均为前低后高,明显的分成两部分。若将椅子与官帽对比,尤其从椅子的侧面看,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如帽子的后部…… 仔细一看,真的很像呢! 官帽椅分“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关于的名称之别,在古代还有个很好玩的说法。 在宋代,南方多为流放贬谪之地,被贬斥于此的官员很难起复,多数是闷闷不乐地在当地直到卸任或死亡。由此形成一种共识:在北方任职的官员仕途上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在南方任职的官员升迁希望渺茫。所以,南方地区此类形制的椅子多不出头,谐音“难出头”,称为南官帽椅。 而北方地区的多是“京官”,在天子脚下,升迁的机会更高、油水更足,又因“四出头”与“仕出头”谐音,因此就用了四出头形制,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单从制式上来说, 官帽椅可以说是 明式家具中翘楚中的翘楚。 所谓“四出头”,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其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 四出头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其背板多为“S”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造型朴素大方,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以下粗上细直立,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南官帽椅,因在南方使用较多之故,南方工匠又称之为“文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脑和扶手两端不出头,圆润拐角,给人优雅圆浑的感觉。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子背立柱和搭脑的交合部分做出软圆角,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向下部分作榫头,压在立柱上;椅面内侧扶手也采用这种做法。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用厚材开出s型板,这是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而成的,靠上去感觉非常舒服。 总体而言,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的外观区别是: “北官”大气,“南官”秀丽; “北官”爱“出头”,“南官”爱“闷骚”。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官帽椅在构成中 所体现出的美也意味深长。 搭脑和扶手之间的比例:搭脑的出头,宁短勿长,一定要比扶手的出头略短约一厘米。 搭脑与靠背板之间的比例:搭脑出头部分的长度,应是后背板上半部分宽度的1/2左右,如果达到或超过3/4,就无法展现江南文人赋予椅子独有的含蓄、婉约气质。 靠背板的最佳比例:一般有S弯靠背板和三段式靠背板,S弯的靠背板,要符合人体比例,与人的脊椎比例接近,形成完美的弧线。 从人体工程学来看, 官帽椅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典范—— 它不但能满足人坐的行为为需求, 而且能使人坐得舒适、健康。 官帽椅的一般座高为520cm左右,不易使腰部疲劳。而且前腿下截之间设踏脚板,缓解了活动的不足。官帽椅的一般座宽为48cm以上,也完全符合扶手椅的座宽必须≥46cm的标准。 还有搭脑与扶手的出头尺寸控制,S型背板与人体脊椎比例关系等等,几乎只有一个词才能形容:完美! 更多官帽椅欣赏 明 黄花梨出头榫南官帽椅 一只 明 红木南官帽椅 明 乌木南官帽椅 明 黄花梨南官帽椅 明 黄花梨镶大理石四出头官帽椅 明 黄花梨南官帽椅 明末清初 榆木黑漆四出头官帽椅 清早期 黄花梨南官帽椅 一只 清 鸡翅木南官帽椅 清 红木官帽椅 民国 红木高背南官帽椅 黄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 黑漆四出头官帽椅 一把官帽椅,把宋代以来 文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 都融进结构与造型, 准确地反映了“学而优则仕”。 使一把貌不惊人的椅子, 传递着复杂而深厚的文化信息。 ![]() 几百年来, 官帽椅如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 端庄、大气,不管在古在今, 在厅堂还是在书房, 从容坐镇,安定祥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