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女人(四)|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龙叔文馆 2017-09-15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一代贤后卫子夫》,估计很多人都看过或者起码知道讲了什么故事。这部剧就是以咱们这一篇要撩得主人公——卫子夫为原型的,剧中做了很多艺术加工,人物和故事看起来更加鲜活、好看。那么真实的卫子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她身上发生的事儿真有那么传奇么?她真的是一代贤后么?
 
出身卑贱,少失所祜
卫子夫是西汉前期河东平阳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人。她妈妈叫卫媪,换成今天的白话就是卫老太太,你看,又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不是,不仅如此,她还不一定姓卫,叫她卫媪是因为她老公姓卫。事实上,别说是她了,就是她女儿大汉朝的皇后卫子夫的名也没传下来,咱们现在看到的子夫是她的字。卫子夫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老四,上面有大哥卫长君,大+姐卫君孺,二姐卫少儿,下面有三个弟弟,卫青,卫步,卫广。诶,有点奇怪吧?好像落了个人,没说她爹是谁啊。不是不说,实在是没法说,谈知找了一圈历史书也没她爹的记载。您说这老爷子冤不冤?自己的女儿卫子夫后来当了三十八年的大汉朝的皇后,史书上竟然连她爹是谁都没写,压根儿就没提过她爹这茬,就好像她爹根本没存在过似的。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孩子的姓推断出他姓卫,仅此而已。

当时平阳是一个侯国,是平阳侯的封邑。平阳侯是帮汉高帝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曹参的封爵,过了几十年,这个时候应该是曹参的孙子曹奇为侯。卫家夫妻二人在平阳侯府做奴仆,身为奴籍,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而偏偏老卫又命不好,早早的死了,丢下了一儿三女。有人要问了,不对呀,卫媪生了四男三女啊。对,那是卫媪生的,但不是和老卫生的。老卫死了之后,卫子夫兄妹四人就成了没爹的孩子。在古代死了爹是最大的不幸,有个文言词叫“少失所祜”,字面意思是小时候失去了倚靠,那谁是倚靠呢?就是孩子爹。古代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爹死了,一家子吃饭都成了问题。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卫媪死了丈夫,孩子们又都小,这日子可怎么过?再找个人搭伙吧,帮着自己养孩子,还能怎么着?于是,卫媪就和一个平阳县衙派在平阳侯府帮忙的一个叫郑季的小吏搭伙了,很快,卫媪又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不过,当时卫青应该是姓郑。这也就是后世说卫青是私生子的由来。汉朝时候儒家礼教还没有占据思想主导地位,而且程朱理学那样“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还没面世,再加上汉朝初年对繁衍人口的迫切需求,因此,妇女死了丈夫再嫁,或者和别人搭伙姘居,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下层社会,像卫青这种私生子女也是非常多的,社会对待他们也没有太多歧视。然而郑季毕竟是县里的小吏,不是侯府的僮仆,没过多久就回县里了,又扔下了卫媪母子们。怎么办?继续找人搭伙呗。卫媪又和别人搭伙,生了两个儿子卫步和卫广。瞧瞧,这姓卫的一家人,关系可够复杂的。关于卫步和卫广的爹姓啥叫啥,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史书一概没有记载,即便是他们俩,史书上也仅仅是记载了他俩的名字,除此以外,一个多余的字儿也没有。卫青的爹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那实在是沾了他那做大将军的儿子的光,况且他那名字还不能真算是个名字,郑季,那就是郑小的意思,郑家最小的,和现在的大宝、二宝、小宝一个意思。

介绍完卫子夫的出身,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一个疑问,卫子夫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后,她的弟弟卫青做了二十多年大将军,一个是母仪天下,万人之上,一个是帝国第一名将,官位在丞相之上,更别提卫君孺的丈夫公孙贺后来做到丞相,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是和卫青一起并称为“卫霍”的名将,这样的一个显赫家庭,为什么史书竟然连皇后和大将军的父亲姓啥叫啥都不写呢?这里面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出身卑贱,没有名字
这在古代简直太正常不过了,举个例子,刘邦年轻时候就没名,他叫刘季,刘邦是后来发达了自己起的名字。古代男子的名字是非常正式的称呼,下层平民有正式名字的不多,一般都是出生之后起的小名或者乳名,叫做“小字”,如果成年之后没有步入上层社会,那一般就以小字称呼了。比如曹操,字孟德,而大家也很熟悉他的小字阿瞒,就是他小时候是叫阿瞒的,弱冠之后才起的大名和正式的字。所以,卫子夫的爹,因为到死都是个下层平民,很可能他没有正式的大名,也许就是叫卫大,卫二之类的。等卫子夫成了皇后,别人也不会直呼她爹的名字,而是用诸如“卫公”之类的尊称代替了,真实的名字就更不可考了。另外像卫少儿、卫子夫这两个名字,应该也是小字。

史官不屑或者不愿写
汉朝的书,都是用刀把竹子削成竹片,串起来,叫简。书写的时候,左手拿着简,右手拿笔写,边写边卷,那个费劲啊,都是体力活,所以那个时候刀笔吏都是惜墨如金,能省字则省字,不像现在,写个文章都得凑字数。卫子夫家庭是下层奴仆家庭,史官多多少少会因为避讳或者不屑过多描写她的出身,而且她父母也没什么事迹,写出来只能是多费笔墨,史官们才不干这傻事呢。另外就是卫子夫家因为巫蛊之祸成了政治犯,是政府打击对象,因此史官有可能不愿多写她的家庭,以免惹麻烦。

 
在侯府做讴
平阳侯曹奇老病缠身,终于撒手不起,侯位由儿子曹时继承,成了新一代平阳侯。新老侯的交替没给卫家带来什么改变,卫家七兄妹仍然做着奴仆该做的活,维持生活。由于郑青大了,卫媪把他交给郑季抚养,减少一下自己的压力。可是郑季自己有家室,老婆和儿子们不认郑青这个弟弟,把他当奴仆,让他出去放羊,不给饭吃,还经常虐待他。郑青一赌气,离开了郑家,仍然回到了卫家,并且不再姓郑,改姓了卫,史书说他“冒姓卫”。一代名将卫青从此才在历史上定格。他的弟弟卫步、卫广也都是冒姓卫。

这个时候是汉景帝时期,他有个女儿阳信公主到了年纪准备出嫁。汉朝的规矩,公主必须要嫁有侯爵的人,叫“列侯尚主”。列侯,就是汉朝仅次于王爵的爵位,因为汉朝“非刘不王”,公主也姓刘,同姓是不能通婚的,所以公主只能嫁列侯,非侯爵是没有资格娶公主的。主管皇家事物的宗正等人就选中了年轻的平阳侯曹时尚阳信公主。这样,阳信公主就嫁给了曹时,她的名号一般也就被叫做了平阳公主。这样,平阳公主也出场了,她也就是《一代贤后》电视剧里面的平阳公主的原型。

平阳公主的妈叫王娡,是汉景帝的皇后,她还有两个同母妹妹,一个是南宫公主,一个是隆虑公主,还有一个同母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公主的到来,给平阳侯府带来了希望,毕竟,平阳侯想巩固甚至提高自己的政治待遇,只靠祖宗传下来的爵位是远远不够的,做了皇帝的女婿,那才是多了一层保险。
没过几年,汉景帝驾崩了,只有十七岁的刘彻登基做了皇帝。这刘彻在没做太子之前,是他的异母哥哥刘荣做太子,但是刘荣的亲妈栗姬在刘荣的婚姻问题上得罪了景帝的亲姐姐馆陶长公主,结果刘彻的亲妈王娡见风使舵,为刘彻和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定了婚,于是馆陶长公主和王娡联合起来撺掇景帝把栗姬和刘荣废了,由王娡做了皇后,刘彻做了太子。现在刘彻继位了,于是就顺理成章立了陈阿娇为皇后,也算是报答姑母对他上位的感恩。可是福无双至,这陈皇后一年半载也没怀上个孩子。不仅如此,武帝的其他姬妾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可急死武帝了,朕不会是不能生育吧?要知道,在古代中国,皇帝有子嗣,最好是皇后有子,是政治安定的表现,说明继承人在,政治不会真空。而无子,这是国家政治动荡的征兆,非同小可,处理不好,非出大乱子不可。一时间,上至太皇太后窦氏,下至朝中大臣,都为了皇帝无子发愁。

政治嗅觉灵敏的人马上从这里面发现了投资渠道,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意识到需要自己做些什么了。她从自己身边挑选了一批年轻貌美的女孩儿,请了最好的乐师、舞师,教她们音乐、舞蹈,以备有一日能献给皇上弟弟。这些女孩儿被称为讴者,也就是歌姬的意思,在她们当中,就有卫子夫。一般奴仆家的女孩儿,都长的粗枝大叶的,更适合干活。偏偏卫子夫是个异数,虽然父母都是侯府的奴仆,但小小年纪就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袅袅生姿,再加上她有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配上粉嫩如桃花般的脸蛋儿,端的是如出水芙蓉,熠熠生光。平阳公主年纪不大,但是识人的手段不小,她一眼就看出卫子夫是个美人胚子,再过一两年,必定是个尤物。不仅如此,卫子夫身段好,嗓子好,跳舞、唱歌的功夫都是一流,乐器也摆弄的好,被平阳公主当做重点培养对象。但是平阳公主不可能只把宝压在卫子夫身上,毕竟皇帝的性情和爱好也不是她这个做姐姐能猜透的。平阳县甚至河东郡毕竟还是小地方,不是大城市,当地漂亮的女人并不多,怎么办?平阳公主有办法,去长安买!长安是都城,汇聚全国各地的人,平阳公主精心挑选了一些容貌出众的女孩带到河东平阳,组成了一个美人队,准备作为献给皇帝的第一梯队,并请专门人员对她们进行形象设计以及礼仪培训,以便更加符合皇帝的审美。

 
卫子夫美么
有人要问了,你刚刚把卫子夫的美吹的上天了,怎么平阳公主没有把她放到美人队里面呢,反而是第二梯队的讴者呢?古代没有照相技术,而且卫子夫的画像也没有流传下来,当然,画像流传下来也未必是真的,而且惜墨如金的史书也不能把女人的容貌描写的非常详细,因为史官也没有见过真人,最多几个字,什么“美”,“艳”就概括了,所以卫子夫真实的容貌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卫子夫一定很美,不然,好色的汉武帝是肯定看不上一个相貌平庸的奴仆丫头的。

那怎么个美法呢?就“美”一个字,显然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嘛,哈哈。谈知查了些材料,也综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之前说了,卫子夫美,肯定的,脸蛋、身材什么的都得好,不然怎么能是美人?然而这些都是美女共有的,卫子夫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哪儿呢?头发。有人说,别逗了,头发有什么美的?看美女谁看头发呀?您看,少见了不是。古代对美女的要求,脸蛋、身材是一方面,头发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要是头发少、颜色枯黄或者白发,那肯定也会影响到女人的容貌。之所以大家对头发美不美没有重视,是因为大多数人头发的”美“的水平都差不多,差别不大,而且不容易被观察到,不如相貌、身材等看上去一目了然,妍蚩立现。

那卫子夫的头发美,你咋知道的?有记载?有!《汉武故事》里提到:“子夫遂得幸,头解,上见其发美,悦之,纳于宫中。”张衡的《西京赋》说:“卫后兴于鬓发。”几乎所有和卫子夫有关的文字都指向她的头发,可见,卫子夫的头发是出了名的美。汉朝的女人都是留长发过腰,卫子夫的长发一定是黑且亮,光可鉴人,发质柔顺,不分叉,没有头屑,不油腻,这感觉,就和洗发水广告似的,哈哈。

古代人重视自己的头发,以头发为美,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古人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头发的好坏,是直接和人体的肾气和气血相关的,而肾又是先天之本,主人的生长发育以及生育。也就是说,头发好,证明人体的肾气足,气血旺,身体好,好生养。在古代,生儿育女是女人第一要务,好生养的女人就会受到特别的青睐。因此,古人在美的概念当中也特别注重头发。

卫子夫长了一头秀美的青丝,博得了世人的另眼青睐,那她的容貌究竟美不美呢?谈知的感觉是,卫子夫应该是美而不艳,娇媚不足。她是美女,没错,但是不够妖艳,不够娇媚,而且她的性格也应该是比较坚强、刚烈的,这一点可以从她入宫后的表现以及巫蛊之祸中的表现看出来。她虽然是奴仆所生,年少时是侯府的讴者,地位虽然卑贱,但是她的容貌和举止却是端庄、大气的,她身上是一种高贵的美,是一种母仪天下的气场。

 
子夫入宫
汉武帝登基后的第三年(改元后的第二年)三月的上巳节,武帝到霸上进行祭祀活动。这个时候的汉武帝,才虚岁19岁,真正是少年天子。好动不好静的武帝,继位之后希望有一番作为,准备重用儒生,以儒家思想治理国政。然而,他的奶奶太皇太后窦氏喜欢黄老学说,窦氏家族的人控制着不少朝廷重要的职位,而且她是个非常强势的女人,看着孙子喜欢儒生,就气不打一处来。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引荐了不少儒生,而且建议武帝不用事事都请示太皇太后。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太皇天后大怒,要求汉武帝罢免赵绾和王臧,武帝迫于无奈,只好罢免了二年,将他们下了大狱。小皇帝本来想大干一场的强烈意愿,被太皇太后无情地打断了,心情闷闷不乐。在上巳节祭祀完之后,武帝看着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便来到了自己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中,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寻求一丝快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阳公主之前培养的那些女孩儿们到了“高考”的时候了。首先出场的是美人队,平阳公主安排她们一个个为年轻的皇帝祝寿,让汉武帝挑选。汉武帝从小生长于宫廷妇人之手,见得女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寻常姿色的女人,怎能入他的法眼?平阳公主随时千挑万选出来的女孩儿们,虽然貌美,但都是庸脂俗粉而已,武帝看过一遍,丝毫无动于衷,没一个看得上的。这可急坏了平阳公主,这是要“高考”落榜的节奏啊,不行,赶紧着,把后备军放出来。讴者一出场,说真的,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讴者表演当中,武帝竟然发现一个讴者不仅唱的好,跳舞好,而且一头及膝秀发飘逸如仙子一般,再仔细一看,竟然是粉面桃花,吹弹可破,把个武帝勾的魂儿都飘起来了。一曲歌完,武帝借口要更衣,平阳公主如中奖一般,忙把卫子夫派去服侍皇帝。少男少女,干柴烈火,便向那尚衣轩中翻云覆雨起来。

云散雨收,武帝返回座位,十分高兴,当即赏赐平阳公主黄金千金,而平阳公主也当即向皇帝请求将卫子夫奉献给武帝,武帝当即应允。到这,“高考”算是圆满成功了。

武帝带着卫子夫准备返回皇宫的时候,平阳公主深情地对卫子夫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无相忘。”简单的几个字,不仅充满了关心,也饱含了嘱托。大概卫子夫饭量小,平阳公主很了解她,让她多吃饭,多努力。富贵了之后,不要忘记自己当初对她的好。一个公主和一个奴仆,能做到这样,也是很了不起了,看起来平阳公主应该是个重感情的女人,给她的形象加分不少。

 
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皇宫呢?年少的卫子夫,孤身一人进了宫,是不是就一帆风顺了呢?她本人和她的家族会怎么样呢?且看下期为您带来卫子夫的宫廷生活。
请输入正文
  谈知 专栏 
 
谈知
一枚混迹于上海的IT民工。学IT,精于大数据,可他偏偏要跨界。喜欢地理,研究历史,各个朝代名人轶事信手拈来,全国再旮旯角的小县城都能叫得上名字。发誓绝不做一个只会编程的码农,更要码字撩历史,希冀撩出一片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