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女人(四)|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中)

 龙叔文馆 2017-09-15

卫子夫
中篇
来袭!!!

1
深宫幽怨 
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中)

少年天子汉武帝带着新得的美人卫子夫回到长安,同时进宫的,还有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进宫之前,卫青是平阳侯府的骑奴,这种骑奴一般是作为仪仗或者陪伴主人骑行的,一般都是一些骑术精湛的少年来充任,而且相貌也不会丑陋,不然恶心到主人怎么办?卫青可能就是因为骑术精湛,体魄精强,相貌堂堂,汉武帝看着也挺高兴,就带他回宫并安排他去自己的禁卫亲军建章营当兵。 
卫子夫呢?遇到白马王子了,这一进宫肯定就开始荣华富贵的生活了吧?可现实不是爱情故事,远比想象来的残酷。实际情况是她进宫之后,汉武帝并没有对她进行封赏,不仅如此,她竟然一整年都没有见到过汉武帝。汉武帝是个风流种子,虽然与卫子夫春宵一度,怜爱有加,但就像前面说的,卫子夫美而不艳,相貌不够勾人,这是最容易让男人忽视的,再加上皇宫里面本就美女如云,各有千秋,竞争力并不比卫子夫差,况且卫子夫的脾气秉性也不是妖气狐媚,诱惑人心,时间一长,汉武帝自然就记不起这个略显平庸的美女了。孤寂无助,就是卫子夫进宫第一年的缩影。
 
这个时候,皇宫里的宫人越来越多,而养这些宫人的费用又很高,汉武帝决定把多余的宫人送回家。卫子夫在皇宫孤寂无聊,早有回家之意,此外,宫人出宫,皇帝应该是会召见的,因此卫子夫也想趁这个机会能见到汉武帝,也许有转机也说不定。卫子夫于是打定主意,决定申请出宫。在出宫的那天,果然不出她的所料,皇帝召见了准备出宫的宫人。时隔一年多了,卫子夫终于再一次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皇帝,不禁悲从中来,两行珠泪扑簌簌掉了下来,语音哽咽,求汉武帝放自己出宫,回家团聚。汉武帝见这妙人儿在宫中一年比之前更是水嫩,此刻哭的梨花带雨,更添了几分娇艳,不禁心中大动,十指挠心。当下就扶起卫子夫,转向后室,再续前缘去了。 

一宵雨露,君恩深重,卫子夫重新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心情也好了起来。没多久,她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喜讯,自己怀孕了。

当汉武帝知道卫子夫怀孕的时候,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儿了。要知道,汉武帝已经继位三年了,已经二十岁了,而且继位之前就有姬妾,这么多姬妾,竟然没有一个开花结果的,这不得急死汉武帝么?估计汉武帝私下里也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育,毕竟几十个姬妾,好几年时间,按概率算也得开花结果了,可是没有一个姬妾有动静,怎能不让汉武帝心生疑虑?这下卫子夫终于为自己正了名,消除了疑虑,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感情多了一份感激。 

2
得罪皇后,引来大祸 
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中)

卫子夫怀孕了,这个消息可是巨大的喜讯,沉寂多年的汉宫终于将又有婴儿的咕咕啼哭声了。尤其是太皇太后窦氏,皇太后王氏,看着皇帝终于要开花结果,自己终于要看到下一代出生,自然十分欢喜。可是,事情就是这样,新人笑,旧人哭,卫子夫怀孕,大大得罪了一个人。谁?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和汉武帝结婚好几年了,也是无所出,心里急的要命,没有儿子,她这个后位就不稳。她的公公汉景帝的第一个皇后薄氏,当初就是因为没有孩子,被婆婆皇太后王氏硬生生的挤下去,自己做了皇后。无子被废,这在汉朝是有先例的。况且她年龄比武帝大几岁,眼看韶华将逝,看着这些年轻貌美的姬妾们争宠献媚,气就不打一处来。偏偏这个时候,卫子夫怀孕了,一下子撞到了皇后的枪口上:小蹄子,别的女人虽然争宠,可都没有孩子,威胁不了后位,你可倒好,没几天你就有了孩子,这还了得,以后翅膀硬了还不得骑到我头上拉屎么?不行,得想个法子,狠狠打击一下卫子夫的嚣张气焰。 

这女人一但妒忌起来,那是不管不顾,陈皇后立即派人把自己的妈馆陶长公主叫来,商量对策。馆陶长公主一看自己的闺女受的这个罪,心里也恨卫子夫抢了自己女儿的风头,两人密谋了几天,想出了一个歹毒的办法。

什么办法?杀了卫子夫?或者是把她弄流产?这绝对是个傻到家的办法。为什么?这样不才解恨么?对,是解恨了,可是自己也基本完蛋了。卫子夫现在是重点保护对象,一举一动,饮食起居都有人照顾,还有人保护她的安全。要杀卫子夫,谈何容易。下毒?谁有这个胆子?毒药去哪弄?现实可不是电视剧戏剧,古代的技术不发达,毒药的毒性一般都不强,哪有像氰化钾这样的毒物?找人行刺卫子夫?谁有本事能越过皇宫重重警戒?再说,皇宫有多少房子,刺客能找到卫子夫的住所么?这些都不现实,在皇宫内杀一个人,基本没戏。退一步说,即便行刺下毒成功,能保证自己不受牵连么?怕没那么容易。汉武帝好不容易刚有了第一个孩子,要是还没见到就连孩子带妈一起没了,你看他会不会拼了命找凶手?刺杀或者下毒这种事,肯定是多人合伙作案,各种环节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破案不过是时间而已,到时候,自己可能死的比卫子夫还惨。所以,这种“二”的事情,馆陶长公主是绝对不会以身试险的。

馆陶公主的办法,是釜底抽薪。釜当然就是卫子夫了,那薪是谁?两个人,一个是汉武帝,一个是卫青。汉武帝不用多说,他是卫子夫的最大支持者,卫子夫现在怀着他的孩子,现在也抽不了他这块薪。卫青怎么算是薪呢?卫青,代表着卫子夫的母家,她的母家虽然低贱,但也是一种力量,至少对卫子夫来说是一种精神支撑。况且,世事难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只要有人,卫家就有可能富贵,就有可能成为一股政治力量。皇帝的妃嫔,倚靠不了皇帝,皇帝宠她,她有权力,失了宠,就什么也不是。能倚靠的,只有自己的母家,因为母家和她本人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母家最重要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因为这些男子可以做官,掌握政治力量,进而影响皇帝和妃嫔的关系。卫青作为卫子夫的母家代表,虽然他现在人微言轻,成不了倚靠,但心狠手辣的馆陶长公主还是决定抽了卫青这块薪:卫子夫这个贱人,即便你生下一男半女又如何,你的母家已经完蛋,看谁来支持你?皇帝,哼哼,皇帝都是下半身动物,比你年轻漂亮的女人多的是。看看前朝栗姬,儿子做了太子,还不照样让老娘把她撺掇废了,儿子也废了太子,你,哼,休想!

不得不说,馆陶长公主真是具有政治头脑的女人,难怪在景帝朝能够撺掇景帝废掉前太子刘荣,以卫青这件事看,要是成功了,后世也许真就没有卫子夫什么事情了,历史就要改写了。馆陶长公主说到做到,让自己的宾客把卫青暗中挟持了起来,准备要杀了他。幸好被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发现,纠集了一帮建章营的弟兄,救了卫青。不久,汉武帝知道了此事,勃然大怒。但是,馆陶长公主毕竟是他的姑妈,又有太皇太后的面子,因此汉武帝没有惩治肇事者馆陶长公主,但是,为了回击皇后和她的母家,汉武帝当着陈皇后和馆陶长公主的面,封卫子夫为夫人(汉宫等级中仅次于皇后),同时,封卫青为建章监(禁卫军队长),侍中(自由出入宫禁),给予了相当的权力和荣誉。卫子夫和卫青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没有这次事件,卫子夫想一步登上夫人的位子,恐怕比较难,而卫青此前不过“给事建章营”,是个建章营的骑兵,离“监”差着远呢。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诚不我欺也。 

3
宫廷斗争 
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中)

馆陶长公主和皇后经过这一闹,明白了汉武帝的心思,别看皇帝年纪小,可和他爹汉景帝不一样,当初能撺掇汉景帝,如今对这侄儿皇帝可没用,因此母女两个便把那害人之心暂时收了起来。 
 
一朝怀胎,十月分娩,卫子夫生了个公主,这是卫子夫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史书没有记载这个孩子的名字,后世都称这个孩子为卫长公主。 

这里有必要对汉朝的公主封号和称呼做一些解释。汉朝的公主,一般和诸侯或者诸侯王一样,以封邑为号,同时,皇帝的姊妹冠以“长”字,爵比诸侯王,皇帝的女儿爵比诸侯。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朝要“列侯尚主”了,因为公主和列侯是平级的。比如咱们说的馆陶长公主,她的封号中的馆陶,就是她的封邑,这个地方现在在河北省馆陶县。又因为她是汉景帝的姐姐,所以加号为长公主。这是公主们的正式封号,此外,还有一些通俗的称呼。最流行的一种是冠以母亲的姓氏,比如,馆陶长公主被俗称为窦太主,是因为她母亲姓窦,叫她太主是因为她是汉武帝的姑妈,又是岳母,是一种尊称。此外,也可以根据公主丈夫的封号来称呼,比如馆陶长公主她丈夫是堂邑侯陈午,因此她也被称为堂邑长公主,阳信长公主嫁给平阳侯曹时,也被称为平阳长公主。但是俗称一般是固定的,并不是每个公主都有俗称,比如平阳长公主就没有被称为王长公主。但这里的卫长公主和上面的例子比有点不一样。卫好理解,是说她妈姓卫,但是她是汉武帝的女儿,怎么能冠以“长”呢?其实公主的最初封号并没有见于记载,二十多年后,她的丈夫死后,她又被她爹汉武帝嫁给了一个方士叫栾大,汉武帝封她为当利公主,但这个封号没有叫开。卫长公主的意思是卫氏的长女,读的时候停顿放在“卫长”之后,而其他则把停顿放在“长公主”之前。卫子夫生了汉武帝第一个孩子,确实巩固了在后宫的地位。汉武帝对她青眼有加,时常临幸,卫子夫又接连诞下了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这两个公主的封号就是标准的封邑封号。 

卫子夫生了诸邑公主之后,已经是她进宫第七、八个年头了,从一个妙龄少女慢慢变成了青春少妇。而此时的皇后陈阿娇,已经进入三十大关了。古人因为医疗条件不足,饮食水平差等原因,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即便身在皇家,虽然饮食条件要好,但医疗水平依然是个短板,而且后宫女人锻炼也不足,身体素质和现在比一般也都比较差,过了三十岁,基本都算是中老年了,更何谈生孩子,尤其是对于从未生育过的女人,基本宣告不孕了。这多少年中,陈皇后求医问药,求仙问卜,据说花了九千万金银,那肚子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眼睁睁看着卫子夫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陈皇后是妒火中烧,恨的咬牙切齿。而与此同时,卫青又被汉武帝封为太中大夫,颇受重用。陈皇后更是把卫子夫看的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恨不得卫子夫死了才好。可是前车之鉴,前面卫子夫无权无势的时候都没把她弄死,现在再下手,岂不晚了?陈皇后大为恚恨,在汉武帝面前闹死闹活,“几死者数矣”,惹得汉武帝大为光火。 

汉武帝本来就已经对陈皇后很冷淡了,再这么闹下去,陈皇后非得守活寡不可,馆陶长公主看不下去了,就和女儿商议,请了一位名叫楚服的女巫,教授陈皇后勾引男人的媚术。这种媚术应该主要就是房中术之类的东西,能帮助男女更好的雨露承欢。同时,楚服还在宫外设立祠堂祭祀诅咒汉武帝和卫子夫。陈皇后练习了这种本领,初时汉武帝还觉得新奇,时间一长,汉武帝便察觉了陈皇后的矫情做作,点名让著名的酷吏张汤穷治此案。张汤受命之后,一顿板子,便把陈皇后、馆陶长公主和楚服的事情揪了出来,汉武帝大怒,将巫女楚服枭首于市,相连及诸者三百余人,同时,汉武帝下诏:“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陈阿娇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挽回汉武帝的心意,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把个皇后的位子也丢了。不过好歹汉武帝没有下毒手,还顾念着亲情,除了没有政治待遇,饮食起居并没有亏待废后,馆陶长公主一家也没有受到大的惩处,也是汉武帝法外施仁了。 

4
母家崛起 
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中)

陈皇后被废的时候,卫子夫已经进宫九年,做了夫人也已经七、八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汉武帝开始慢慢改变朝中格局,撇开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外朝官员,以自己亲信的官员组建内朝,逐步剥夺外朝官的权力,其中,卫青被封为太中大夫,进入内朝,参与中枢决策。 

说到这,需要猜测一下本文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为啥要叫猜测呢?因为除了汉武帝的生年可以明确以外,其他几位史书上俱不载他们的年龄生年,所以这里谈知只能做一些合理的推论。汉武帝认识卫子夫时十九岁,卫子夫这个时候应该在十五、六岁左右,因为汉朝规定,女人十五岁如果还不结婚,在三十岁之前都是要加倍交税,这是非常重的惩罚。即便卫子夫因为是侯府讴者可以免除交税,但她的年龄也不会太大,因为侯府的讴者一般来说都是少女,古代超过十六七岁就已经是青年了,早已应该生儿育女了。卫青的年龄应该比卫子夫小一两岁,因为当时卫青是侯府骑奴,而汉朝的骑奴一般是“童骑”,年龄不会太大,所以卫青应该在十四、五岁左右。而平阳公主的年龄就大了,她和汉武帝之间还有两个妹妹,差不多要比武帝大个六七岁,当时差不多二十五、六岁。 

卫青做建章监之时,才十六、七岁,九年之后,卫青不过才二十三、四岁,就已经做到了太中大夫,升迁之快,裙带关系肯定起到了很大关系。不过,汉武帝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不学无术,尸位素餐之辈在他这儿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汉武帝的舅舅田蚡,靠着皇太后的关系,做了丞相,然而,田蚡是个草包,治国无方,汉武帝看着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对田蚡多次敲打。更别说卫青只是个骑奴出身的人,如果他没能力,工作上没业绩,汉武帝也不会这么快的提拔他。应该说,有能力,有业绩,是卫青平步青云的基石,裙带关系,是他超升拔擢的利器。 

陈皇后被废后第二年,匈奴举兵南下上谷地区(在今河北省西北部),汉武帝一改从汉朝建立到现在七十多年对匈奴的防守策略,决定对匈奴进行反击。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郡;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郡;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郡,每一军各一万骑兵。这一仗是汉朝立国历来对匈奴主动出击的第一仗,之所以分兵四路,也是想要锻炼一下每个人的作战能力,培养以后对匈奴作战的人才。这四路统帅,李广是百战名将,对匈奴作战经验丰富,公孙贺是将门后代,少年就有军功,公孙敖和卫青军事经验最少,而卫青应该年纪最轻。结果,最后的战绩却不容乐观:李广与匈奴主力相遇,奋战之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匈奴俘虏,不过好在他机灵,趁机逃了出来;公孙敖也遇到了匈奴军队,损失了七千骑兵,狼狈逃回;公孙贺未能找到匈奴军队,到塞外晃了一圈,回来了;只有卫青,出奇计,长途奔袭,直捣龙城,斩首七百级而回。七百个首级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这是汉朝对匈奴第一仗,毫无主动出击经验可言,能有这样的战绩,已经是难能可贵。卫青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汉武帝也不会亏待这个为国为己争的荣誉的小舅子,当即加封卫青为关内侯。这是卫氏家族在军功上的第一个爵位,也是卫家真正尊贵的开始。 

对话

Q
可是,母家的军功能给卫子夫带来后宫的改变么?皇后的位子难道是母家军功挣来的么?


 
看下期卫子夫是如何做到皇后的。谢谢期待! 


  谈知 专栏 
 
谈知
一枚混迹于上海的IT民工。学IT,精于大数据,可他偏偏要跨界。喜欢地理,研究历史,各个朝代名人轶事信手拈来,全国再旮旯角的小县城都能叫得上名字。发誓绝不做一个只会编程的码农,更要码字撩历史,希冀撩出一片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