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著名皇帝 文/森林狼子 本人以张震宇主编的《中国历史人物》主要参考资料,纂编成本文,供大家阅读。由于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文中图片均来自网上。 秦始皇即蠃政(公元前259—前210年),为秦庄襄王之子(传说吕不韦是其新生父亲),13岁即位,22岁亲政,用10年时间相继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于公元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朝,他也因此被称为千古第一帝。他兼采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自称始皇帝,规定后继者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 (皇陵怪物:临潼骊山附近百姓经常发现一些怪物—瓦人。据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打井、挖穴,就会有怪物出现,它们兴妖作怪,不是井水枯竭,就是墓穴塌陷,有时怪物索性直立井壁,鼓嘴瞪眼。因农事活动频繁,怪越来越多,而且多断肢残腿。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怪物是古代埋在地下的塑像。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便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 二、刘邦—出身市井的平民皇帝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汜水称帝。汉朝开基,汉是继秦之后的又一个封建王朝。刘邦出身于市井,流氓无赖习气跟随他一生,就是在称帝之后都未能改掉,然而他百折百挠,与项羽屡败屡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人求才不求贤,赏赐不吝啬,身边聚集起一群好利但有才华的人才。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出身农家,曾任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在沛县起兵响应陈胜,称沛公,后与项羽所部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引军西入陕西咸阳,推翻秦朝,查封宫室府库,驻扎军营于霸上。同年,项羽入关,大军驻扎到新丰的鸿门(今临潼县东),拥军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所以项羽要消灭刘邦是很容易的事,但项羽义气用事,在鸿门宴上被刘邦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放走了刘邦。项羽回师后自任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据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汉。公元前196年,刘邦进击淮南王英布时,被流矢击中,次年4月,死于长安长乐宫,终年71岁.5月,入葬长陵。 刘邦创建的汉朝,后经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到汉武帝时,中华封建帝国达到最强盛时期. 三、曹操—乱世奸雄 中国历史上,王朝兴衰、群雄割据的局面多次出现,但三国丁立的形势绝无仅有,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成为魏晋南北朝唯一的统治政权。 曹操(公元155—220年),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都尉,顿丘令等职。黄巾大起义时起兵,任骑都尉,镇压颖川黄巾军,升迁济南相,后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公元189年,因董卓专权,曹操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5000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曹操入充州(今山东金乡东北),迫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编成“青州兵”。公元196年,迎献帝于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候。次年击破袁术,随后擒杀吕布,大败袁绍,进而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用火击败于赤壁。后进封魏王。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被追尊为魏武帝。曹操在世时虽然没有称帝,但实际上就是一位有实无名的皇帝。公元220年正月25日,曹操病逝洛阳,终年66岁。 四、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圣主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公元626—649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少有知谋,隋朝末年,18岁的他逼父起兵造反,取洛阳,攻长安,定中原,东拚西杀,成就大唐基业。大唐建立后,他被任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王,率兵打败其他军事势力,协助父皇统一全国。公元626年,27岁的时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其兄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迫父让出帝位,改年号贞观,开始著称于世的贞观之治。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目睹隋朝兴衰,感触极深,吸取经验教训用于治国。他任人惟贤,重视纳谏,听取不同意见,下令轻徭薄赋,平均土地,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大兴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提倡节约,禁止厚葬。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世方略深得民心,极大地促进经济的繁荣,出现贞观盛世的景象。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清明君主,最遗憾的是他虽然对废立太子的事很警觉,但还是选错了接班人。公元649年4月,唐太宗病重,托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要他们扶佐李治,不久去世,终年53岁。6月1日,李治即位,史称唐高宗。 五、武则天—铁血女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皇。她靠着如玉的姿色,先作唐太宗的才人,又作唐高宗的皇后,侍父子二人;又靠着聪明的才智和铁血政策,执掌政权40余年;还以博大的胸怀笼络了众多贤臣名士,国家为之昌盛。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其父曾任工部尚书及利州、荆州都督等职。她14岁时被选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强制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登基为唐高宗后,接回宫中,被召为昭仪。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升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不久,由于唐高宗染病和懦弱无能,朝政被武则天掌控。为了控制人心,巩固政权,她委任酷吏,奖励告密,枉捕滥杀。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登则天楼,宣布大赦天下,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产生了。 武则天执政时期,除了宫庭内部倾轧外,没有危及下层老百姓的利益,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生活继续发展。武则天十分重视科举,在位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较大发展和完善。公元705年正月24日,宰相张柬之等人在武则天年老病重之际,废周兴唐,拥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11月11日,武则天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按照遗嘱,陵前立碑一块,不书一字,一生功过,让后人评说。 唐朝基业后经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 六、赵匡胤—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是涿州(今河北涿县),其父赵弘殷在后唐时是禁军头目,郭威建立后周后,升任检校司徒,掌管整个禁军。赵匡胤是他的二儿子,容貌俊伟,气度不凡,生性骁勇,喜欢弓马,爱驯恶马。赵匡胤在后周时,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接着本着“卧榻之侧,岂能让他人鼾睡”的原则,采取逐个击破战略,先后攻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国。后又以酒遮面,杯酒释兵权,逼为宋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纷纷隐退,屏除了藩镇割据的可能,为宋朝延缓300多年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976年8月,宋太祖命归西天,年仅50岁。按照杜太后遗诏之说,传位于兄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太祖之死与赵光义即位,都是在不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太祖的死又与太宗有关,其中奥妙成为宫廷秘事和千古悬案。但太宗即位后,宋太祖两个儿子死得不明不白,却是不争的事实。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以来混战割据的局面,但因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宋朝长期积弱,国力比不上汉、唐两代。 七、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他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历史,而且是欧亚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他的一生是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一生。他统领的蒙古铁骑以横扫千钧之势,所向披靡,整个欧亚大陆都在他的脚下震颤。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本名铁木真,是蒙古族乞颜部人,其父也速该被人毒死后,他历尽艰险,重振其父旧部,连续击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鞑靼诸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他被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随后,他又制定了千户、怯薛制(护卫制)、扎鲁忽赤(断事官)和札撒(命令、法律)等一 八、朱元璋—从小和尚到开国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寒,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有口饭吃,跑到寺里做和尚,不想寺里也断了炊。他走投无路加入了红巾军,居然凭借着聪明才智,步步高升,成为起义军领袖,并最终击败对手,坐上了皇帝龙椅。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入起义军后改名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17岁时,入皇觉寺为僧。1352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由于打仗勇猛,屡立奇功,为郭子兴器重,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后继郭子兴而成义军首领。后灭张士诚,迫降方国珍,北伐中原。即位于应天,建立大明国。 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诛杀文武大臣,打击富豪严禁宦官、内宫、外戚干政,制定了《大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在严格法度的同时,朱元璋倡导节约,勤于政务,大力奖励生产,屯田和垦荒,发展经济。朱元璋在位30年,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天下安定,国富民强。 九、康熙帝—清朝盛世的开创人 康熙帝本名爱新觉罗.玄华(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入关后继顺治帝后的第二个皇帝。他8岁即位,12岁亲政,16岁用计逮捕了专横乱政的辅政大臣鳌拜。继而下令削藩,平定吴三桂等发动的三藩之乱。1683年出兵攻灭台湾郑氏政权,统一全国。1685年到1686年,先后两次派兵把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40年之久的沙俄侵略军赶走,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的东段边界。他还亲自带兵,三次平定蒙古噶尔丹的叛乱。康熙帝制定了"与民休息"方针,招集流民,奖励开垦荒田,减轻税赋,扶持农业生产,他在位的清朝,幅员广袤,国力强盛,是亚洲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康熙帝的另一大举措是整饬吏治,朝庭实行“三载考绩”制,对军政官员多方考核。1718年,他又出兵西藏,确立了清朝对那里的绝对统治权。1722年,康熙病逝,年69岁。据传,胤真在康熙弥留之际,派其党羽包围宫门,胤真将遗诏“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胤真举康熙念珠为证,遂登基称帝,改明年年号为雍正。 十、乾隆—“十全老人”,鼎盛名帝 他在位60年,因为不想超过祖父康熙才没有再把皇帝当下去。在康、雍两帝的基础上,他以文治武功,将清朝推到鼎盛,自号“十全老人”。 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号乾隆,史称乾隆帝。他天资聪颖,6岁启蒙就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文武兼备,骑技高超,箭法精湛。他曾平定准噶尔的叛乱,消灭天山南路和卓木的势力,在新疆设置伊梨将军,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统治,使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1773年开四库全书馆,编撰《四库全书》,一方面奖励学士,但同时藉此毁改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1738年,乾隆扩建圆明圆,直至1785年基本建成。他六次南巡,浪费无度,加重了人民负担。后期重用和坤,大长贪污之风。1795年9月,御勤政殿,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琰为皇太子,次年让位于皇太子嘉庆帝正式即位,自称太上皇,三年后病逝。 乾隆初时,人口已超过2亿,农业减免赋税,生产进一步发展。乾隆帝统治时期,国富民强,一派盛世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