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董其昌 书画合璧 册页 (八开十六页) 钤印:董其昌印(八次)、宗伯学士(八次)、董氏玄宰(八次) 题识:(一)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玄宰。 对题: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其昌。 (二)山色东西多少,朝来几度云遮。玄宰。 对题: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待半酣时。其昌。 (三)玄宰画。 对题:只谓一峰秀,不知犹数重。晚来云影里,更见两三峰。其昌。 (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玄宰。 对题:后会知不远,今欢应愿留。江天梅雨散,况是月中楼。其昌。 (五)玄宰画。 对题: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武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其昌。 (六)数树深红出浅黄。玄宰。 对题:原上花初发,公应日日来。丁宁红与紫,慎勿一齐开。其昌。 (七)米元晖自云墨戏足政千古,此拟其意。玄宰。 对题: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中有素心人,鸣琴应秋籁。 (八)友人以黄子久阳明洞天图相赏。仿其意。玄宰。 对题: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按语:此册共八字八画。以金笺作山水,为晚明画家所喜,董亦时为之。金笺不宜多皱擦,故此数页淡皱轻染,以用笔见长,但一种俊朗疏宕的逸情反跃现于纸上。简约而韵味悠长,这是文人画家的追求,董其昌尤得此中三昧。读者当静观之。左方书,亦潇洒一如其画,二美俱集,对之可以忘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