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在休斯顿熬过了800年一遇的飓风,1米3的降水,以及铺天盖地的洪水

 wanshell 2017-09-16

8月30日,星期三,早上,我家斜对门的香港大叔跟我们点点头,兴致勃勃地去旁边那个湖,玩皮划艇去了。


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天,只不过,我们街道的积水在提醒着人们,一场灾难刚刚过去——不,还没彻底结束。哈维飓风刚刚狂虐了我们生活着的德州,休斯顿的两座水库泄洪导致我们附近一条河流的洪峰尚未通过,德州沿海的炼油厂和化工厂存在泄露和爆炸危险;而现在,它开始在隔壁的路易斯安那登陆。

紧急撤离。图片来源:《Time》


这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可怕的大风、大雨、洪水,好在我们全家安好。也是因为这场给休斯顿带来了1252毫米破纪录降雨的飓风,令我们第一次真正走出家门,和邻里、和素不相识的人、和休斯顿的中国社区有了真诚的联系。


我们的飓风故事,从上周四,8月24日开始。


这一天我们很忙。在上一篇倏忽消失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买了幢房子,房子位于休斯顿比较成熟的社区Sugarland,这个以一个世纪前的蔗糖厂合名的8万人口小城是美国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各族裔相处和谐,休斯顿的几十万华人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住在这里。买房前我做过功课,知道休斯顿常有暴雨,所以房子不能在所谓的泛洪区,而糖城地势较高,有堤坝加固工程,排水系统先进,因此在洪水方面似乎不用操心——最后我买完房时,没有买flood insurance,这是一个大错,稍后解释。


在周四这天,一堆人来新房子,煤气公司的师傅来检修并开通煤气;有线电视的师傅帮忙接线;家里的草坪喷淋系统需要新装。总之,很忙,很乱,很正常,就在这节骨眼上,好友打来电话提醒我们囤货:飓风就要来了,起码要备上饮用水、干粮和应急灯,万一停水停电就完蛋了!


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太紧张了?台风嘛我们也经历过,总体印象就是风大雨急,最多一两天就好了嘛,不过村总还是去了Costco,结果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瓶装水卖完了!卖完了!又转了两家超市,发现水、面包、以及,呃,啤酒和薯片货架都快要被抢购一空,这才买完了各种囤货,而此时加油站已经开始排队,甚至有警察在维持秩序了。我们一直不紧张的,这会儿开始有点点紧张,但我觉得这算是跟风焦虑。


当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学区发来通知,小朋友们从周五停课到下周一。每个放学的小孩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蹦三丈高。吾爱学校,吾更爱家里蹲。。。


周五,我们开始等风来。这一天多数人的心情是,飓风是动真格的吗?此时气象局已将哈维的级别由二级升至三级,但除了中雨似乎一切安好,我在的一个休城闲聊群里,开始有人开起玩笑,询问飓风是不是改道了,已经宣布放假的公司会不会喊人回去上班,直到——直到飓风登陆。


很多人撤退时没带金银细软,但带着自家的宠物。


晚间在南德州登陆时的飓风,升级为四级,这是13年来首次登陆美国的四级飓风,相当于国内的超强台风,级别相当于2015年登陆台湾的台风杜鹃,比刚刚在广东登陆的天鸽更强。登陆地点离休斯顿为6小时车程,但这飓风的速度极快,时速达到111英里。伴随着大雨的是大风,龙卷风。这一天晚上我们难以入睡,每小时几乎都能收到安全警报,警告本地有短时龙卷风,家里安保系统也同时发出警报。我知道龙卷风的厉害,第一次收到警报时简直是瑟瑟发抖,然后似乎除了躲到一楼,远离窗户等可能造成外伤的位置,也没有什么能做的。第二天我得知,就在离我们家很近的一个区出现了一个龙卷风,约50栋房屋被损毁,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家里曾跳过两次闸,但本区电力迅速恢复。


周六,这不是开玩笑。雨雨雨的一天,这一天休斯顿的降雨量达到510毫米,比气象术语中特大暴雨(24小时总降雨量250毫米)的标准多了一倍。短时降雨量太大了,部分低洼地区开始迅速积水,归功于较高的地势、丰富植被带来的强大吸水力,以及周边河流小溪的储水能力,我们住的地方街面仍然没有一点积水,但一到晚上就会出现龙卷风警报,得,又没有睡好。

一夜间,休斯顿成了一片泽国。


27日,星期天,趁着雨停的半小时,我们抓紧时间出门散步,一路上遇到好些一样踩水玩的孩子。小区的景观湖此时已经开始外溢到路面,但大家也不觉得紧张,反倒是有个娃认认真真在路上划着船,动作还蛮标准的。附近几个壮汉开来了一辆悍马,指挥小车绕路。



划得还挺标准。


事后得知洪水期间小朋友(或者大人)不能踩水,一则水中恐有细菌,二则德州本土有火蚂蚁,洪水时倾巢而出,遇人则叮,当天有多名儿童被咬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休克需要急救。另外,大家懂的,德州这地方比较野性,还有鳄鱼和蛇,总之不能去探险,因为不知道水里有什么。


在这天夜里,不安情况开始攀升。由于休斯顿城中有两座水库,蓄水量都已经超过最高设计标准,而有计划的泄洪总比从水库直接溢出要安全一点,深夜泄洪开始,而我们所在的区域虽然一贯安全,但因为处在泄洪河流经的河段,恐遭危险,列入了自愿撤离区。


被划入强制撤离区的居民没什么好犹豫的,而自愿就让人好生为难,是放弃干燥舒适有吃有喝的家,但可能面临水位突然上涨的危险,还是收拾细软投奔安全区?我们大半夜和周围邻居们一番商议,决定留下来。一方面我们对市里的堤坝、下水道和水泵这些基础设施很信任,另一方面,此时城里除了高层酒店,实际上没有安全区域,而且深夜避难,分分钟可能被困在路上进退两难,甚至有生命危险,也会给救援带来压力。邻居们也商量好了对策:大家守望相助,只有一层楼的居民在水位万一真的上升时可以去有二楼的邻居家暂住,真正危险时,我们甚至还有几辆大卡车和船只可以共用。嗯,这是我们搬来这么久,第一次好好认识邻居。


28日,周一,在截至周一上午11点的4天里,休斯顿降雨量为0.90米。随着泄洪开始,我们街道的水位开始有所上升,出行渐渐变得危险,我也开始担心房子的问题。有邻居帮忙,命大概能保住,但房子被淹怎么办?由于所在社区几十年未曾水淹,我们没有购买洪水险,而屋主险(home owner insurance)是只保风不保水,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是风刮坏了窗户或者房顶导致水进了房子,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赔的,但直接进水不能赔。


我们家并不算特例,事实上,休斯顿有大量屋主都没有买洪水险,那么,一旦水淹修房甚至重新建房的那几万、几十万就只能自掏腰包吗?此时,本地很多遭遇类似的华人屋主已经组成了灾后理赔重建群,得知FEMA(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可为无保险屋主提供最多达3.3万的房屋维修费用、最多达2个月的酒店住宿、一家最多6500元的汽车赔偿,这才略微放下心来,此时,我们已经做好了房子至少被淹一层楼、灾后一切重来的准备,只要一家人安全就好。 以及心中默默记下,度过此劫一定要买洪水险,一定要买。


这一天,不管是twitter、facebook还是微信都异常活跃。本地政府通过社交媒体在持续更新雨情、撤离区和避难所清单,官员实时回答居民问题,居民在发twitter询问哪里需要义工。微信里,有朋友已经开始自发开着大卡车或者气垫船参加救援。附近一个大家具卖场全面开放,灾民因此有床可睡、有饭可吃;一家中餐馆向灾民免费发放食物;很多暂时安全的人家向素不相识的灾民提供食宿;向避难所提供免费物资的车辆大排长龙,从奶粉、尿布到饮用水、毯子……


中餐馆为灾民提供热餐。


很快,我所在的华人义工群里,外出救援的义工人物由几人上升到几十人——要知道此时救援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车子可能完全被水泡,人可能落入暗河或者被动物袭击,长时间泡在污水里也会有皮肤炎症。

一个华人组成的救援船队。


周二,是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阳光。雨势渐缓,邻里们开始走出家门,互道问候,虽然不管是人还是狗,大家都显得憔悴了一点,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大家都知道,哈维即将离开,我们熬过了一场800年一遇的灾难。下午五六点,休斯顿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发twitter: 太阳出来了!看到彩虹了!



在过去的这一周里,休斯顿的降雨超过了全年平均总值,远超著名的卡特琳娜飓风带来的降水。灾难到来,很多人流离失所,很多人精心维护经营了几十年的房屋仍在水中,而重建仍需多时。人类在天灾面前,力量实在渺小,但团结、乐观、积极、勇敢的精神,足以支撑着人们度过这一次,以及以后许许多多个艰难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