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一手掀起的“于丹现象”,究竟是一种文化奇观还是一场笑话?

 pgl147258 2017-09-16

说起于丹,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对于于丹所掀起的“于丹现象”,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于丹现象”究竟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又是如何呢?

于丹一手掀起的“于丹现象”,究竟是一种文化奇观还是一场笑话?

众所周知,于丹凭借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而一夜成名。具体情形如下:

2006年10月以来,于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无意间掀起了一股“于丹热”。

在2006年的“十一”黄金假期,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就是这短短的7天,使她迅速成为一颗灿灿的明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种“于丹现象”。

于丹一手掀起的“于丹现象”,究竟是一种文化奇观还是一场笑话?

因此,所谓“于丹现象”,指的是在传播国学文化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而这些学术明星,往往是一夜爆红,而后归于平淡。

其实,“于丹现象”出现在当今中国,并非偶然。传统文化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焦点,维持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热度。走红方式与于丹相近的典型人物,还有阎崇年、易中天和刘心武等。种种迹象一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热,正在当代中国悄然兴起。

于丹一手掀起的“于丹现象”,究竟是一种文化奇观还是一场笑话?

从于丹们身上,从上述种种迹象里,细心的人们完全可以读出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某些端倪。

然而,社会上对于丹的评价却存在巨大争议。有学者批评于丹有把《论语》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说她不过是励志故事加一些浅显的道理,既不足以言说夫子之道之精深,又不足以阐述夫子之学之丰富。客观地说,这种批评颇具道理。

与之相对的是,也有人替于丹辩解以圣贤道理为原料、用小故事煨出来的汤,虽然很浅,但对老百姓而言,更入心入胃——因为这样的解读,能给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人以启发,能与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相印证,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

于丹一手掀起的“于丹现象”,究竟是一种文化奇观还是一场笑话?

在小编看来:于丹的讲解确有问题,可以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于丹现象”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当今中国文化上的一种奇观,而绝非是一个笑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