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89期:乾门八卦宋洪才:静如睡狮动如电,温润随和智若愚

 文苑书店66 2017-09-16


作者/吴泳、严桥成 ⊙ 编辑/张宏婉


导读拳种和技法是习武修身的根本,勤奋和忍耐则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乾门八卦宋洪才:静如睡狮动如电,温润随和智若愚 


核心提示

 

一副白皙方正的面孔,时时流露着微笑;一双柔和清澈的眼眸,永远友善温润。

 

如果不是特地介绍,你一定想不到,眼前这位中等身材、一团和气的先生,竟是功法以“剽悍莫测”著称,乃父一生从无败绩的乾门八卦拳掌门人。

 

他就是 67 岁的宋洪才先生,乾门八卦拳、支子盘手代表性传人、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面对自视甚高者的屡屡挑衅,一招便让对方心悦诚服。

 

他曾带领弟子在1年内连拿7金、11银、11铜共29枚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奖牌。

 

他处世始终低调谦和,看似守拙寡言,实则洞明厚道。他平日静若春水,可一旦比划起来,眨眼间剽悍如迅电疾雷。

 

始于童年的一句戏言,却让一位“女侠”,真成了他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妻子……

 

他至今仍念兹在兹、身体力行的,依然是父亲约60 年前为他立下的座右铭——

 

“诚恳谦虚、外放内敛、严己宽人、多听诤言、吃苦勤奋”。

 

家学渊源,慈父立下诫铭:严己宽人,吃苦勤奋

 

宋洪才先生1950年农历九月出生,祖籍河南杞县,后随祖父迁入周口市。 他父亲宋振林(1923.02.04-1997.09.13)是周口家喻户晓的“宋无敌”(绰号“宋聋子”),一生从无败绩。

 

宋洪才6岁便开始随父学艺。“家父深知武术界自古以来,很多英豪往往因为骄傲自满、嫉妒纷争而相殴相残,进而败家亡身,因此从小就为我立下了上述座右铭。”

 

仅仅是基本功,宋洪才就盘了10年。他还系统习练了《乾门八卦拳十二路》、《对打拳二路》、《功夫拳》、《猴拳》等7、8种传世秘籍。器械方面,他紧随父亲和师伯苦练了13种以上的单练和对练套路,包括花枪、六合大刀、龙行剑、狼牙鎙破枪、手梢子破枪、三节棍破枪、九节鞭、猴棍等。

 

谦和内敛,当战绝不避战:挥手之间,劲敌宾服

 

父亲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宋无敌”,家传绝技更是众人称羡,可宋洪才无论是外表神态还是待人接物,都更像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

 

正因如此,不少自视甚高且武功不低的好汉,都在他身上吃了苦头。

 

2012年6月,在徐州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大赛上,宋洪才带领6名弟子一举夺得4金、5银、2铜共11枚奖牌,引起很多名家的关注和称赞,却也让一些人眼热不忿。

 

宋先生的妻子杨雪梅及众多弟子回忆,观摩交流中,一位太阳穴高高隆起的中年道长,在数步外斜眼瞅着宋洪才。他既不施礼,也不打招呼,只是撇着嘴、翻着眼白指着宋连连勾手。宋只是微微一笑,转身便要走开。谁知这道长不依不饶,几个箭步上前挡住去路,依然仰着下巴勾手挑衅,一脸不屑。

 

宋先生避无可避,上前施礼说:“切磋切磋,点到为止。”

 

道长闷哼一声,随即施展内家拳法猛扑过来。宋洪才仍是温厚笑着,忽然“嗖”一下错身而过。围观诸人眼睛瞪得老大,却根本看不清怎么回事,只见刚才还不可一世的道长,已经痴在那里,动弹不得。

 

再看宋老师,早已闪身归位。道长鼻尖一层细汗,面如土灰,接连施礼说了几声“佩服”后,便勾着头快速离去了。

 

众人随后才得知,这道长是西南某省内家拳高手,一向自视非凡,这次被宋用支子盘手一招抵住致命大穴,如果稍不留情,必然非死即残。

 

忠厚感人,师伯打破戒规:重出江湖,倾囊相授

 

宋洪才在擂台上潇洒飘逸的背后,却是数十年百倍于常人的勤学苦练。

 

宋先生回忆,从幼年开始,他每天在做基本功前,都要做完5000米加速长跑,然后再做10分钟韧带练习。之后还有蛙跳、空中伸展、单提、双提、双飞燕、拿鼎、360度转体等20多项基本功强化训练,耗时约两个小时。每项训练都要求特别严格,不容有半点差错,否则就得重新来过。

 

在高中教育尚未普及的 1960—1970 年代,宋洪才就考上了中专,成了位文成武就的少年拳师,随后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求学期间,宋洪才依然坚持每天早、午、晚各挤出半小时苦练武功。“经常会有一闪而过的独特灵感,我生怕它们稍纵即逝,便赶紧记下来。”到周末放假一回家,宋洪才便兴冲冲拿着本子,逐条向父亲请教探讨;问完也顾不得逛街看戏,便如痴如醉拉着师兄弟们反复切磋和对练。

 


古人常“易子而教”,宋洪才成为实至名归的一代掌门,除了家学渊源,还得益于师伯李思清(1907—1991)的倾囊相授和悉心培养。

 

李先生早年拜罗汤盘为师,精通八卦掌、支子手、活叶铁布衫、十三点穴法、八不沾、金钟罩等稀世武功。

 

文革期间,李老先生遭到自己最亲近人的批斗和蚀骨伤害,从此深感人情反复、世态炎凉,立誓“封刀洗手”,绝不再妄传一人。

 

在很多人落井下石时,宋老先生却始终不顾政治风险常暗中照顾和帮助李。在“举世无人问,终年只独行”的绝望日子,宋一次次温暖和力挺着师兄。

 

年少的宋洪才天性流露,也一直敬爱有加地服侍和亲近李老先生,毫不顾忌别人的嘲讽和白眼。

 

日长月久,李老先生深感“患难见真情”。几经犹豫,他最终默告祖师,打破自己的誓言,将宋洪才视为己出,倾囊传授绝学心法。

 

传承千年,乾门自有绝技:支子盘手,剽悍酣畅

 

乾门八卦派传承千年,拥有枝繁叶茂的经典套路,但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套路仍是十二路八卦拳。这套功法动作舒展大方,手法、身法、步法灵活多变,攻守出其不意,运用之妙神鬼莫测。该套路的步法以弓步、虚步、跟步、马步和箭步为主。拳法以阴阳锤、滚指锤和埋锤见长。

 

“我常告诉弟子,初练这套拳要以缓慢为主,继而行拳加速,动作务必‘钉是钉,铆是铆’。”宋洪才老师说,练拳要牢记“眼手身法步”协调,精气力神合一。

 

如此苦练到上乘,才能做到“眼明手快身子灵,摇身晃膀神鬼惊,意念一动勇气生,快如闪电稳如松,防守退让不费劲,进攻追赶似流星,闪展腾挪随心欲,刁溜滑实任我行”。

 

周口八卦拳协会副主席孔玉军介绍,乾门八卦派的绝招支子盘手同样堪称稀世武功,它处处藏着杀机,出奇制胜,招招制敌。据乾门八卦拳历代资料记载,支子盘手是宋太祖赵匡胤始创,历经李牧、郭海、龚占赞、窦玉、王兰、薛世白、林琳、石实、杨三辩,到清末才由著名武术大师杨小辫传入中原。后经罗金盘、罗汤盘二先生传于李思清先生和宋振林先生等人。李、宋二老又将其传给宋洪才。

 

孔玉军介绍,支子手贴身粘打、酣畅淋漓,出手如电、剽悍利落。其阴阳上下、左右高低变化难测。

 

以武结姻,“女侠”巧遇君子:一句戏言,缘定终身

 

如今,宋洪才年事渐大,两耳渐渐重听。“内掌柜”杨雪梅更加成了他的助听器和左膀右臂。杨聪慧泼辣、真挚大方,宋温润如玉、厚道坚韧,两人俨然是婚后多年的黄蓉郭靖。

 

两人的相识很奇妙,要追溯到 50 多年前。当时杨雪梅8岁,正随周口著名的七星八卦拳老拳师刘师父学拳。那年正月十五周口要“出会”(类似闹秧歌赛会),按规矩,“出会”龙头要由最具权威的拳师挑大梁,其他门派自觉让贤。

 

杨雪梅见宋振林老先生要当龙头,很有些初生牛犊的味道,随口对刘师父说:“咱也出会吧,谁怕谁啊!”8岁的她哪里知道武林中诸多规矩忌讳,师父当即大怒:“你知道‘宋无敌’是谁吗?!你敢惹他?!”

 

同门和同道也常有人笑她:“你怪能!连宋无敌都敢惹,你干脆进他家门儿算了!”岂知这一句戏言,竟成了谶语。

 

随后不久,杨雪梅辗转多处拜师学艺。但自从见识了“宋无敌”的功夫后,她再没遇到过称心的师父。

 

直到6、7年后,杨雪梅猛然想起,既然那么多人都不如“宋无敌”,自己何必还舍近求远去外乡学呢。心藏无限忐忑,但又永不服输,她最终在家人带领下,第一次登上宋家门。

 

“当时洪才10多岁,正站在他家屋檐下‘思考人生’。”杨不无幽默地回忆,头回见面,这位并不高壮也不太帅气的少年并未让她怦然心动,但怪的是,杨总觉得他特别脸熟,就像久别故人。

 

杨莫名其妙想起了幼时别人嘲笑她的那句话。

 

随后的多次往来中,谦和的宋洪才与这位干练的小师妹虽然性格相反,但却脾气相投。

 

宋不厌其烦地教杨一遍遍识字、算术、学文化。杨则逗师兄谈天说地,更佩服他功夫好、有文化,是位谦谦君子。

 

让周口武术界大跌眼镜的是,并非门当户对的杨宋二人竟渐生情愫了。没多久,杨雪梅真像戏言里那样,三媒六证进了宋家门,成就了武林一段奇缘佳话。

 

开门办学,奇功屡创佳绩:精妙精准,大气磅礴

 

1980年代末,李、宋二老年事渐高,见时机成熟,便让宋洪才授徒并接手执掌乾门八卦派。

 

2005年,宋洪才正式开班授徒,并按二老遗命于2008年创立了周口市八卦拳武术培训基地,杨雪梅任校长。目前,该基地已累计培训学员数千人次,常年班学员100 余人。

 

2011年,宋洪才应邀赴洛阳参加河南省传统武术大赛,摘取1金6银。

 

2012年在信阳举办的河南省传统武术大赛上,宋洪才率队再获2金5银。

 

当年6月,全国传统武术大赛在徐州举行。宋洪才门下6名弟子一举夺得 4 金、5 银、2 铜。甘肃武术名家、崆峒派掌门大师对乾门八卦拳的套路和技法赞叹不已,并与宋洪才夫妇结为挚友。国家金牌教练乔彪盛赞八卦拳大气磅礴,拳法精妙,技击精准。

 

2012年11月,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安徽黄山举行,这是当时世界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盛会。宋洪才亲率8名弟子应邀参赛,再夺1金1银9铜共11枚世界级奖牌。

 

截至目前,宋洪才夫妇率领弟子共摘取各类大赛金牌177枚。这一系列殊荣,让乾门八卦拳在全国乃至国际上进一步打响了声誉,扩大了影响力。

 

“拳种和技法是习武修身的根本,勤奋和忍耐则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回顾 60 多年来的习武之路和成果,宋洪才念兹在兹的,仍是父亲早年为其立下的座右铭——

 

“诚恳谦虚、外放内敛、严己宽人、多听诤言、吃苦勤奋”。

 

周口市武协主席张志民认为,宋洪才成功的秘诀可以概括为:付出百倍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抓住了很多人放弃的时间和机遇,悉心从最基本的反复训练中提升武术境界(大巧若拙),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忍耐。


[本文来自《少林与太极》2017年6期 ,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丁酉鸡年七月二十六98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