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详细庐陵刘氏考证奉上】吉安县各姓氏源流详解(第十篇)

 昵称32229807 2017-09-16


按顺序今天讲刘姓

(下期预告:曾姓)


留言里问刘姓的是最多的,正巧我还真找着了吉安各地刘姓所出,几乎每个村都有,就在最下方。



刘姓是中国的第四大姓,2013年,刘姓人口约为七千万,仅次于 李、王、张。而且刘姓也是吉安市最大的姓,据统计,吉安的刘姓超过60万,占到了吉安市总人口的12%。在安福甚至有“刘半县”的说法。



刘姓的源流大致有三个:

源流一:源于祁姓      这一只是尧帝之后,传说舜帝时有一人善养龙,被赐姓“豢龙氏”。到了夏朝,尧帝后裔刘累便向豢龙氏”一族学习养龙的方法,技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当时的皇帝养龙。夏帝孔甲便赐姓“御龙氏”。刘累及其后代便以刘为姓,刘累也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庐陵刘姓基本都是这一脉的】



源流二:源于姬姓       春秋时期,有一只姬姓后裔住在刘城,便以城为姓,出自现在的河南偃师一带。



源流三:源于赐姓和外族改姓         1、刘邦赐姓     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在鸿门宴上为刘邦挡剑,被赐“刘”姓;刘邦接受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把首都迁至长安,娄敬被赐姓“刘”。


2.匈奴单于冒顿之后        当年匈奴势力强盛,汉朝被迫与其和亲,单于冒顿便取了皇室宗女(汉朝的联姻……基本就是随便找个宫女,封做公主嫁过去就是了,王昭君便是这一制度的牺牲品),当时匈奴贵族皆从母姓,冒顿单于的后人便改姓“刘”。


3.鲜卑”独孤氏“           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汉化。鲜卑“独孤氏”便改成了“刘氏”。(独孤氏和刘氏是一家的,要么是独孤改姓刘,要么是刘姓改姓独孤,还有的就是刘改独孤在改刘。总之刘姓和独孤姓之间关系密切)


4.突厥的沙陀刘氏         

【刘姓是个有龙气的姓,刘姓的得姓始祖刘累便被称作“御龙氏”。细看这个“刘”字,你就会发现画的其实是一个人手持利刃,在切向一只长吻尖牙的怪兽(看出来了么,其实画的是鳄鱼的头部)的颈部。

所以刘字是利刀旁,“刘”指得本来就是一种斧、钺类的兵器,而“累”的本义是绳索。“刘累”便可以指用斧钺和绳索去降服龙。

所以刘累叫“御龙”而不是更为温和的“豢龙”,刘邦也是斩白蛇起义,而不是收服白蛇。

降服了龙的刘姓,也因此龙气旺盛,刘姓不止是皇帝最多的姓氏,也是诸侯王中最多的姓氏。】



庐陵刘氏


庐陵刘氏来源复杂,但大都出自汉景帝刘启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刘发虽然是皇子,武帝刘彻的兄长,但是因为母亲只是程姬的侍女,因而不受看重,但刘发非但没有因此而对母亲产生怨愤,反而孝顺非常。当时的长沙是个穷苦落后的地方,但每年收税时,刘发都会让人带上美味的饭菜带去长安敬送给母亲,然后让人捎回长安的泥土,后来带回的泥土累成高台。刘发便立于台上,思念长安的母亲,这台就叫“望母台”。而且刘发也是后来的光武帝刘秀的先祖。】


刘发共有16子,次子刘仓受封安成侯,辖平都郡(今安福、莲花、永新、宁冈、泰和等县),其后裔定居安福县至今超过2000年,是刘氏郡望之一。定居祖地就是现在的安福县严田镇横屋村。【这一脉叫安成刘氏


除了安成刘氏之外,吉安的刘姓还有几个主要出处:


一、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交公后裔


主要只安福笪桥遐公之后(这一脉到底是交公后裔,还是定王后裔有争议)


出自交公世系证据:

《庐陵敖城版塘刘氏族谱》记:

刘交传16代至刘遐—— 
   1刘交→2刘富→3辟疆→4德→5向→6及→7浚→8毅→9节→10昌→11表→12琦→13铉→14伯陵→15文→16刘遐。 

 《莲花路口刘氏族谱》记:

刘交传18代至刘遐—— 

   1刘交→2刘富→3辟强→4德→5向→6伋→7厚→8节→9昌→10浚→11毅→12震→13表→14琦→15铉→16伯陵→17文→18刘遐。


出自定王世系证据:

《青原遗碑略》记:

“天宝六载碑略曰:七祖,汉长沙定王发后,得旨曹溪,遂住青原。开元二十六载化,寿六十八。”(这个七祖正是佛教七祖行思法师,青原山的净居寺的修建者,青原禅宗鼻祖。)

《刘氏总谱》记:

行思祖父刘延,字延年,安成太守刘遐十世孙,仕隋为吏部尚书(员外)郎。隋末动乱,弃官归笪桥,迁县内龙云下村。刘延子二:刘铨、刘锡。刘锡长子刘行志,次子即为七祖“弘济禅师”刘行思。 


二、定王刘发的八弟赵敬肃王刘彭祖,彭祖公之后


蜜湖刘氏(对于这一脉是定王后裔还是敬肃王后裔还有争论。


三.、中山靖王胜公裔(客家刘氏)


有两大脉:三舍刘氏、前溪刘氏


 安福甘洛乡三舍村(古称:上井)与吉安县官田乡同完村、丁坊村族谱有七次同修之谊,祖源一致,属中山靖王胜公裔;其先辈刘胜,胜公系出刘备次子刘永后裔,因南唐末官吉州刺史,宋初避乱而择居安福。



吉安各地刘氏:


    一、楚元王交公刘氏大宗:

 

   青原区值夏镇思敬村委朱山村

    青原区永阳镇荷浦村委马田村

    吉安县登龙乡山口村委洪田村

    吉安县登龙乡泗塘村委第泗塘村(祠号:墨庄总录)

    青原区河东街道友谊村委花芫村(又名“王家坛”)

    峡江县罗田乡罗田村委石酒头村(藜阁堂)

    吉安县浬田镇濯田村委会溪上村(辈号句:太乙发清光)

    吉安县梅塘乡东门村委会下东门村

    吉安县梅塘乡东门村委会下边村

    吉安县梅塘乡琶塘村委琶塘村(疑?沛县菊花村迁入)

    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贞观十五年刘炎自长沙入赣,自永新迁入。与多村同修:永阳镇马田、油沙渡、赛陂;登龙乡山口村委洪田村;吉州兴桥石边、柞树下;永新县埠前乡汶水村、泰和甘溪、石山乡岭背、杏里、塘尾、马鞍冈、上新居、大塘边、万合镇下村;区外有于都县樟山圩固院村等地。)


    二、中山靖王刘氏大宗:


    青原区富田乡老古庙石门楼村(吉安客家刘氏)

    (开基始祖刘儒鸿,为刘公开七的第19代。)

    青原区永阳镇新塘村委西溪村

    吉安官田乡同完村委丁坊村(与安福三舍同修)

    吉安县敦厚镇瑶前村委会渡头村(宋宝祐刘文献从荆州府江陵县迁入)


    三、长沙定王刘氏大宗:


    吉州区樟山村委会湖头村

    吉州区兴桥镇藤桥村委藤桥村(东冈景公派)

    青原区值夏镇思敬村委会小江边村

    吉安县固江镇神塘村(东冈景公派)

    吉安县固江镇南湖村委会南湖村(安福笪桥迁入)

    吉安县浬田镇浬田村委会浬田村(安福笪桥转中洲迁入)

    吉安县浬田镇桥东村委会上浬田村(安福笪桥迁入)

    吉安县浬田镇清水村委会新居村(安福笪桥迁入)

    吉安县大冲乡杨梅村(东冈景公派)

    吉安县北源乡濠源村委迈玉村(东冈景公派)

    吉安县北源乡半江村委下桑园村(与庙前、义凤同修)

    吉安县桐坪镇林源村委林源村(宋治平年间刘世显由安福赤谷迁入;与连塘、庙前、夏畑上屋同修)

    吉安县桐坪镇林源村委睦塘村(定王八子欣公茶陵侯裔)

    吉安县桐坪镇金竹村(德言公水派)

    吉安县登龙乡清江村委梁塘村(东冈景公派)

    吉安县安塘乡广化村委甘村(唐贞观间由湖南长沙白芒迁)

    吉安县安塘乡早桥村委会孔岭村(苍公子当公节侯裔)

    吉安县安塘乡水西村委会水西村

    吉安县指阳乡李家村委桥头村

    吉安县指阳乡双江村委陂下上严塘村

    吉安县高塘乡下岭村委会东芦塘村(明朝刘仕圣从田心第四塘一本堂迁入)

    吉安县梅塘乡醪村村委桥头村

    吉安县梅塘乡中板村委山陂田村

    吉安县梅塘乡中板村委桥头村(东冈景公派;曾与下东门、下边、梅溪、海塘、车头等村同修。)

    吉安县万福镇栗头村委七亩塘村

    吉安县万福镇炯村村委炯村(元至正刘务慎从良石迁入)

    吉安县万福镇寻塘地前村(东冈景公派)

    吉安万福麻陂村委麻陂村(崇祯十八年刘德琳从炯村迁入)

    吉安县油田乡油田村委会田俚村

    吉安县油田乡七里村委会武江村

    吉安县油田乡大庙前村委会大庙前村(与七里同修)

    吉安县油田乡楼下村委会下前坑村(与松屏,登溪,泱溪,坑口,木源,竹溪,泗汾,梅前,社溪等村同修)

    吉安县油田乡江前村委会社下村(与良石、山下同修)

    青原区东固村委东溪村(长期误为交公裔笪桥派)

(考:先祖南唐刘伶任吉州刺史,为定王32世;官宦名人众多,有史可考,应当自纠,不闹笑话)


    四、安福蜜湖派(大宗存在争议,待交叉考定)

    吉州区兴桥镇丁塘村委会丁塘村

    吉安县横江铜溪店下村(又因“串谱”而再存疑,与铜溪派吉、泰、万15村同修)

    吉安县登龙乡高源村委曙光村(与店下同修)

    吉安县登龙乡泗塘村委下演塘村

    吉安县油田乡油田村委会巷口村

    吉安县凤凰乡仓下村委老屋村


    五、安福笪桥派(大宗存疑;交叉考据确凿)

    青原区永阳镇江南村委颜瓦村

    吉安县官田乡平田村委南汶村

    吉安县凤凰乡龙陂村委老(新)亘中村



〖寻源解说〗


  以祖籍吉安的外地刘氏为例,他们到吉安寻祖,找村落、找外迁祖名、找村族分派世系,最后找祖辈代系源流。


  一般来说,刘姓确定世系的座标,以源流出于“某王”或“某侯”为基准,属于“某派”为次,如此才能尽力做到“谱史结合,经纬分明”,以“信”为取,不留遗憾。

  另外,著名而固定的村族“堂号”可用来分辨祖系源流,如有“藜阁堂”的村族,多出自楚元王交公四世孙刘向之裔,刘向为我国目录学鼻祖、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再者,以曾经“族谱同修”、相同的“辈份排行”也可用来找到派系、分辨源流。

  安福甘洛乡三舍村(古称上井)与吉安官田乡同完村委丁坊村族谱有七次同修之谊,祖源一致,属中山靖王胜公裔;其先辈因南唐末官吉州刺史,宋初避乱而择居安福。


  再如:吉州区庙背村是民国上将刘峙祖籍地所在,“文革”后,族谱无存、无修,但历来与樟山镇的赵塘村上下房同修,而赵塘保留有族谱,一查,均属于长沙王茶陵侯的后裔,自称都是有千年历史的“赵塘派”。



〖寻源方式〗


寻找祖源,就是寻查出本族先辈迁徙历程中的某一重要节点。 具体来说,应以核查族谱为重点,以本村族开基为起点,结合历史、年代等因素,不外乎具体运用好“上联、下挂、旁推”。


  1.上联:找到记载到的某王、某侯,或某一重要族史人物,或依据口耳相传的口述材料,包括其他实物,如村联、墓葬、碑石,进行分析,得出祖源判断;


  2.下挂:从上述信息,纵向往下联结到某一先祖的迁徙(开基或外迁)、繁衍代系与族群,以确定距基祖上下相隔多长时间、有多少代;


  3.旁推:参照堂号命名、辈别字号、同祖同修等相关信息,以间接的方式,交叉考证,找到寻源当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弥补世系信息不全的缺憾。




后记




朱熹公言:“ 谱者,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非我族类,虽富贵且不录,同本支,虽贫贱何尝弃。” 

谱学言:“ 实则敬祖,伪则诬祖,不孝之大莫如伪也。”


朱熹:“族谱,只有确切知道的才会收录,不确定的不会收录,不是我族之人,即使他是大富大贵之人,也不会收录,是本支的同宗族人,即使他身份低微,也不会抛弃他,将其逐出榜外。

谱学上所言:“真实确切的才叫尊敬祖先,强行造假攀附则是侮辱先祖,最大的不孝,莫过于此了。”



你想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源流何人么?

想就在下方留言写下自己的姓氏吧。


庐陵百家姓

邓姓     胡姓    周姓    夏姓   邹姓    萧姓   王姓    罗姓   李姓   郭姓





▋编辑:敦厚老表

▋要发招聘信息加V信:18370636989(免费)

↓ 点击进入 “敦厚老表”一键发布  便民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