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bangjh 2017-09-16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开其意

3.校风是学校中()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

D.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

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6.()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D.戊辰学制

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D.陶冶情操

8.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9.( )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原则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11.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 )三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课表、科目、模块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能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得其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4.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15.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简缩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法

16.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两个学习情境中产生迁移的实质是理解( )

A.共同的表征 B.共同的知识

C.共同的关系 D.共同的经验

17.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

A.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观察学习

18.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19.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20.良好的教材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习迁移。这是( )的观点。

A.桑代克 B.安德森

C.贾德 D.奥苏伯尔

21.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23.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4.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25.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的意义。

27.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8.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2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王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你们讨论了那么长时间,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王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精神了。“要听就大家一起听!”王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王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放下手中的书准备认真听。陈刚同学还大声喊道:“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王老师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吗?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王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都哄笑了起来,许多男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王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过这次谈话,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

3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三种课堂气氛,第一种课堂氛围紧张,教师与学生间说话小心翼翼;第二种课堂纪律差,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离开座位;第三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1)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哪些类型?试分析上述课堂气氛分别与教师的何种领导风格相关。(9分)

(2)你认为教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9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典型的内发论的观点。

5.B【解析】略。

6.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7.A【解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8.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活动课程的内涵。

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0.A【解析】略。

11.B【解析】略。

12.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13.A【解析】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

14.C【解析】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15.C【解析】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16.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

17.B【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18.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

19.B【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

20.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能够简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组织、促进更好的迁移。

21.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2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2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25.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7.(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8.(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树立教师权威;(4)做好课堂监控;(5)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9.(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1)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2)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老师对于个别男同学留长发的事情,不是针对其个人进行教育,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之中,“要听大家一起听”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3)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老师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让留长发的男同学自己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留长发的不良习惯。

31.(1)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由材料的描述可知,第一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集权型的领导方式;第二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放任型的领导方式;第三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一、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如洞悉能力、兼顾能力、分段教学活动顺利过渡的能力、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避免产生微波效应;第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第三、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第四、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五、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有的放矢;第六、注重师生心态调整;第七、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控制;第八、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第九、教师要有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第十、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第十一、保持中等水平的焦虑,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气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第一、师生民主平等;第二、树立一定的教师威信;第三、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