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曝光也称为多重曝光。顾名思义,是在同一画面进行二次或多次曝光,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多次曝光在胶片时代就被广泛应用,如今有些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也装备了多次曝光功能,如尼康、宾得以及佳能的EOS 5DMark III、EOS 1DX 等。机内多次曝光的魅力在于方便性,但很多专业数码单反相机,都不具备多次曝光功能。因为把几张照片在Photoshop 中叠加也可实现多次曝光,即把两张照片以两层方式打开,然后在图层混合模式里面选择“叠加”。如果需要继续叠加,则先合并图层,再继续“叠加”新素材。其他混合模式如滤色、柔光、亮光等,也有多次曝光的一些特点,配合图层透明度的调整,也能达到多种丰富的叠加效果。 多次曝光的相机操作方法:《一》 关于数码相机多次曝光功能的设置与使用: 高端的单反数码相机有着其强大的功能,相机功能的正确设置与使用,为我们提高摄影技术,拍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何利用并使用好相机的功能,是我们学习使用数码相机很关键的内容。今天我想说说相机多次曝光功能的使用与拍照心得,仅供影友参考与分享。在我们学习数码相机使用拍照的过程中,除掌握拍照的基本常识并能较好的使用以外,我们还要利用相机诸多的功能,拍出具有创意有个性的照片来,并对这些功能在创意拍照和使用上,加以研究和琢磨,并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发挥出其功能的作用,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具创作意义。 多次曝光的相机操作方法:《二》 在我们数码相机的拍摄菜单中,有多次曝光这一功能,这为我们的拍照与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和相机的其它拍摄功能一样,不是我们选择了使用了,就一切都没问题了,就能拍出好的照片了,这还要在你的拍摄和使用上反复的实践和尝试。多次曝光功能可以两次与很多次的曝光,也就是说在一张照片中呈现多次曝光的效果。但是如何在拍摄中确定好构图与每张照片曝光量的控制,这是拍好多次曝光的关键,而多次曝光必须使用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M),这样你才能够有意的控制每张照片的曝光量,从而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拍出较好的多次曝光的作品。至于你要拍出什么样题材的照片效果,这就要发挥你的想象力了,总之是利用其功能拍出你的作品来! 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 我现在给大家讲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是在一幅胶片上拍摄几个影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这也正是它的独具魅力之处,所以才吸引了很多人使用这种技法。多次曝光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单纯多次曝光 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相机和被摄物体都保持不动,对被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光线照射情况下进行多次曝光拍摄,这样就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层次感。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多次曝光技法,比较适合拍摄夜景
二、变换焦距多次曝光 对于花卉或者静物的拍摄,可以采用变换焦距的方法进行两次拍摄,一次使用实焦拍摄,一次使用虚焦拍摄,如图所示,两张照片分别为实焦和虚焦拍摄的效果。在实焦拍摄过程中可以曝光多些,而虚焦拍摄时则曝光少些。
如图1所示:M档转动镜头不聚焦,光圈 5.6 速度、1/ 250。如图2所示:M档聚焦,花用点测光,光圈 F8 速度、1/ 125。三、遮挡法多次曝光 所谓的遮挡法,就是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这样就可以将被摄物体同时曝光到一张底片上。另一种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时候不用遮挡镜头,只要拍摄两张照片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持镜头的位置不动。如图1所示:采用遮挡拍摄方法进行两次曝光,马是一次曝光。如图4所示:采用无遮挡拍摄方法,进行二次 曝光拍摄出来又一种效果,光圈 F18 速度、1/ 250。如图5所示:采用无遮挡拍摄方法,进行二次曝光拍摄出来又一种效果,光圈 F16 速度、1/ 160。四、叠加法多次曝光 在画面的某些区域预先留出位置,在预留区域内多次曝光,也可以形成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效果。拍摄的过程中相机的位置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这里我们以相机位置固定的方法拍摄一个人物在多个位置的多张照片,然后把它们合成到一起。 五、在数码相机时代,由于技术的原因和数码后期合成的便利性,多次曝光功能已经逐渐被厂家忽视,即使是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很多都不具备多重曝光功能。尽管多次曝光在日常拍摄中很少用到,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烟花焰火拍摄、夜景拍摄,多次曝光确实非常有效。数码相机具有传统相机无法比拟的强大的后期处理优势,将几张照片在Photoshop中叠加融合即可轻松实现多次曝光,即把2张或多张相同背景的片子以多层方式放在同一张图片中,然后在图层融合时选择“变亮”模式,即可实现多重曝光的效果。 一天下午,我在南山公园看到一棵大榕树,发现其中某一段的树形有可塑性。我决定用多次曝光的手法来表现这棵大树的灵性。选用了多区测光和手动对焦以及手动曝光模式,因为没带三脚架,我便在周边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身体的地方以保持稳定。手持相机原位不动先用大光圈减一挡曝光,虚焦拍摄树的轮廓,然后再缩小光圈正常曝光,实焦拍摄“大榕树”的雏形。尝试了几次才得到满意的效果。创作重点在于虚焦程度的把握,包括曝光量的增减,要多次尝试后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说:‘我不是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让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拍摄熟悉的景物却给观众带来不熟悉的感受是我创作的主旨。 拍摄手法:三次曝光1 、先用大光圈 2.8一5.6虚拍摄一张榕树的轮廓;2、 再用小光圈 11一16实拍摄一张榕树;3 、用手把握好相机对准榕树左右晃动一下即可。这样看起有风吹过的痕迹,显得有灵气和动感。光圈 18,速度 1/20秒。作品《大榕树》六、冷叠暖 冷色与暖色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日常经验,人感觉色彩有了冷暖之别。而且,暖色有前进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运用在风景摄影中,除了冷暖的温度反差之外,冷暖色的远近感也增强了作品的空间表现,提高了画面的深度感、层次感。多次曝光中,有意把冷色对象与暖色对象互相叠合,就是充分运用了冷暖对比。如下面这幅作品,《舞龙 》中心意图是冷暖叠合,具体技法是4 次曝光直接拍摄而成。第1 次曝光拍摄龙头的局部,正确对焦,快门速度1/800 秒;第2 次曝光移动位置拍摄跑动舞龙者的局部,故意虚焦,快门速度1/25秒;第3 次曝光稍微移动相机,故意虚焦,快门速度1/8 秒;第4 次曝光再次左右移动相机,故意虚焦,并快门速度1/8秒。连续在两个拍摄点不停蹲点走动,经过多次尝试拍摄,最终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一幅,后期进行局部适当调整裁剪。
八、连续之叠 红月亮多年难遇,我想到了用数码后期叠加模拟多次曝光的效果,分阶段地连续表现其变化过程。拍摄中使用的三脚架、200mm 以上镜头和自制减光滤镜。首先了解红月亮整个出现的准确时间,精确到分或秒,提前选好地方,建议找地方标志性建筑物做前景,在傍晚拍一张素材,光圈宜f/5.6~f/8,用点测光测红月亮,每分钟拍几连续之叠张。 成熟的多次曝光技巧、活跃的创作思想、积极探索的审美追求、富有感染力的精美作品共同表明,无论是前期多次曝光,还是后期的电脑合成,都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等待开拓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