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中,中国士兵一仗下来,为何脸都被熏得黑黑的?

 NGC1952 2017-09-16

曾有一位抗战老兵回忆:有一次,伏击日军,仗打得很激烈,双方发射了很多弹药,枪声在山谷里大震。战后,日军溃败,我们下来,一个瞅一个,满脸乌黑,忍不住哈哈大笑。

为咋呢?因为抗战时期,八路军使用的是黑火药子弹,在开枪后会产生明显而浓烈的黑烟,一场仗下来,战士们都会被熏得灰头土脸,简直像是非洲黑人

八路军射击时的场景,很大的烟雾

这种弹有很大的弊端,据战后的战士反映:不但影响瞄准,还会给日军指出八路军的射击位置。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初主要依靠老百姓土造的黑火药,导致这种子弹问题不少,遭到了部队的抵制。

为了淘汰黑火药,中国的弹药厂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拆卸缴获的日军炮弹发射药筒,获得里面的烈性火药。当时,在弹药厂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技术人员在远离厂房和工人的角落,默默地用简陋的工具拆解日军的药筒。之所以会选择偏僻的角落,是因为这项工作带有巨大的危险性,之所以默不作声,是担心有其他同志看到后,要抢着和自己分担这份充满风险的工作。

用驴拉磨捻制的土药

日军药筒中装填的是爆炸威力大的无烟火药条。如何将火药条剪碎,获得可以装入小小弹壳中的火药块又成了问题。子弹厂最初请胆大心细的女工用剪刀将无烟火药条绞碎。但由于火药条的韧度较高,女工们的手很快都被磨破了,生产效率却很低。

还需要晾晒

但是当时的技术人员,在参加工作前的工作是五花八门的。担任工程师的张奎元先生,以前在中药铺工作过,他专门到中药铺借来药捻子,将无烟火药条压碎,暂时满足了装填的需要。

另一位抗战前在清华大学机械专业学习的胡大佛先生,决定用机器代替女工们来处理火药条。受到火药条形状的启发,胡大佛先生想到了老乡家里用来压面条的木质压面机,于是在压面机的木滚子上增加了刀片,成功的将无烟火药条压成了规定尺寸的小块。

老外也来瞧一瞧

就是这样,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弹药生产逐渐提速,慢慢地战士的脸再也不黑了,作战也越来越英勇了。

有人说中国人是善于变通的人,但历史先生认为,这不如说是国破家亡之际,国人奋起反击,保卫家园的变通。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向这些人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