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信半疑聊个股之 旭升股份

 贫嘴说道 2017-09-16

开一个系列聊聊个股。

和普通股票分享不同,这里分享一些有点意思但又存在疑点的个股。不简单的赞或黑,而在聊它们的逻辑之余,再谈谈它们的投资疑点。

1, 精练的给出值得看的逻辑;

2,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给出我的思考;

3,疑点,期待和你相互启发,也期待行家解惑;

4,道越论越清。对这些个股的思辨,可能会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它们,也可能为我们看待其它公司提供更多视角。希望这些,对有心的你有所裨益。

姑且先叫“半信半疑”系列?你想到什么好名字,记得告诉我。

今天说说旭升股份$旭升股份(SH603305)$ 。

声明,这是一只次新股。在次新火热的当下,其200亿+的市值显然不是价投的买点。不过,今天的焦点在于它的内在价值根基,和价格无关。

投资逻辑:

1, 特斯拉算术: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铝压铸件制造,包括铝制汽车配件、工业配件和模具。四年前,公司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并于当年与特斯拉签署长协;2014年,公司取得特斯拉一级供应商资格并开始与其协同开发;去年,特斯拉采购占公司主营业务56%+,同时,公司产品占特斯拉当年交付量比80%+。

特斯拉上月交付了首批Model3,该产品下压到中端大众市场,预期产销量将迅猛爬升,同时带动特斯拉整体出货量。基于特斯拉出货的高增长和高可预期性,可以肯定公司会在未来数年大幅成长。

2, 市场空间辽阔:

电动车当前最大挑战在于续航,因此,轻量化是整机厂除优化动力系统外,最重要的战略选择。高强低重的铝合金,是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之一;同时,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铝材在燃油车中的应用比例也正在快速提高。考虑到电动车市场趋势性扩张以及铝制件应用(无论在新能源车或燃油车中)比例的大幅提升,公司所在细分行业未来市场想象空间广阔。

大家关心的若干问题:

1, 高毛利是否能保持?

公司明后年毛利率可以基本保持甚至存在微增可能:一方面,公司去年大量资产转固,开始计提折旧,但并未形成有效产出,从而压低了毛利基数;另一方面,根据公司与特斯拉的协议:供货前三年价格稳定,后七年双方协商调整。这其中,modelS/X今年开始协商价格,下降了1-3%,而上量的Model3刚开始供货,今年到后年价格都是稳定的;

2, 单一客户依赖?

特斯拉一家占公司收入六成是大问题吗?

不是。各主机厂对新能源车均趋之若鹜。与行业标杆特斯拉合作,将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有机会吸引更客户。作为特斯拉部分铝制件的主供应商,公司的质量控制、协同能力以及放量阶段的管理经验,都将得到强力背书和有效传播,而这些因素正是快速发展阶段的各新能源主机厂最为看重的。在此层面上,公司已较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获客资本和先发优势,未来的客户来源更有可能更加广泛;

3, 客户压价?

当前公司产品占特斯拉整车成本1%-;而同时,马斯克的最大挑战之一却是能否有效整合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产能。供应链对起步期制造业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失败的例子比如初代罗永浩,爆品的例子比如雷军。马斯克不会在这件事上犯糊涂。出品稳定、供应柔性、跟上产能爬坡才是初代供应链的战略要求,1-%的成本的再优化,成熟了再说;

4, 成本波动?

所有以大宗商品为主要成本开支的公司都有这个问题,公司原材料是价格大幅波动的铝。

公司直接成本由材料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占比如下:

其中,人工和制造费用较稳定。

铝材价格变化虽大,但占产成品出货成本比例仅18%-,在我们的敏感性测试中,20%的铝材涨幅,仅降低公司毛利率3.9个点:

同时,作为深度协同的一级供应商,公司与特斯拉约定了七年价格协商。是否包含成本转嫁可能?难说,但如果涨价,至少是价格协商的因素之一。

因此,铝材对公司的成本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考虑到公司销售收入确定的大幅增长,这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未来几年增长明确、迅猛;市场空间巨大;与特斯拉正在协同上量的蜜月期,不用担心客户压价、成本波动;同时,已占据先发优势,这么好的公司为啥没买?

是因为价格吗?溢价是肯定的,不过那不是重点。

我的疑问:

我一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是,旭升股份的长期竞争优势究竟来自哪里?

首先来看行业:

一方面,铝压铸行业在国外是一个较集中的行业,主要铝压铸企业Alcast、美铝Howmet 铸造、博大铝业、洛杉矶铸造、力拓加铝等都是背靠上游或规模化大型公司,得益于成本领先,行业规模经济明显;

另一方面,在国内,压铸企业业极度分散,现有压铸企业3000多家,行业门槛并不高。

在这样一个门槛较低,讲求成本领先、规模经济的行业,至少目前,很难看出旭升有什么规模优势。

难道公司有什么黑科技?

我好奇的翻阅了公司362页的招股书和相关资料,关于研发能力,只找到三类线索:

1, 公司大力投入对生产工艺的自主开发,取得了一系列实用技术的专利;

2, 公司建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管理制度”;

3, 公司在技术上与“长江大学”、“黄山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细看下来的印象是,作为民营企业,公司在实用技术的改进上确实下了力气,但这实在不能成为一项可以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不错,对工艺的优化,的确能提升出品、节约成本,但这难道不是一家有效运转的制造企业,该做和可以努力做到的吗?

同时,公司管理层几乎全部由创始人和其亲属组成,学历分布为初中、高中和中专。初中学历做大企业的企业家大有人在,但是,很难想象一个所有部门都由低学历管理者掌管的企业,能够以技术为核心能力,更遑论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形成对手难以逾越的核心能力了。

那么,旭升是如何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并且获得快速成长的?

我的猜想:

1,早期,饥渴(hungry)、小快灵的反规模优势:

公司披露:与特斯拉首次接触。是从电池冷却系统中的一个小零部件开始的,继而,“公司15 天内开模试制出合格样件”;与特斯拉合作一年半以后,公司2014年的全年对特斯拉销量仅1937万元;同时,公司宣称:“特斯拉现阶段规模很小,采购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单次采购批量远低于一般整车厂商,交货时间、质量要求和技术水平要求均比较高。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往往存在响应不及时、需求量小导致技术研发投入不够等情况.”

可以看到,特斯拉需求绝对难度并不高,但是,批量小、时间紧、要求多、随需开发,需要供应商足够饥渴,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柔性开发、供货能力。这些恰巧是规模经济者所不具备或无暇顾及的,于是,机会被有准备的旭升抓住了;

2,工厂技术:

公司有出色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实用技术开发能力。这可能源于多年开厂的摸爬滚打—“It’s hard to teach a new dog old tricks”。例如公司发现:通过锻造后机加工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诸如加工再焊接这类传统工艺的生产成本,提高良品率。在制造业,这样一线的实用改进,结果是更稳定的出品和更优成本,客户当然满意;

3, 先发优势:

当前,公司优势已演变为先发优势,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新产品协同上量的开发、供应经验,都是竞争对手需要花时间积累的。即便客户希望纳入更多的供应商,以公司的经历看大概从接触到大规模协同需要三年时间,客户供应链体系足够成熟后,怎么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就是公司相对竞争者先发的时间优势;

不过,这些优势没有一项是可以长期持续的,随着客户的成熟、市场的扩大和竞争者的涌入,这些优势被打破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比如一年半。我并未找到公司可以长期领先的壁垒。

有人说,炒股看这么远干嘛?当然,博弈不用看这么远。

“不愿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如果不做博弈,那这句话有道理。

对客户而言,除了狂飙突进的初级发展阶段(也是供应链体系最脆弱的阶段),任何一家主机厂都不会在供应链上过度依赖单一伙伴,它们天然的有动力提升供应鲁棒性。这意味着,一旦特斯拉站稳脚跟或市场发育到一定水平,公司必然面临同业的强烈竞争。那么,彼时更大规模的旭升,没有了现在小快灵,拼管理还是拼研发?有什么理由可以让它长线跑出来?我们当然可以去想象公司未来的进化,但是,审视当下,至少现在没找到它可以长赢的理由。

如果你对这家公司感兴趣,欢迎说说你的意见。

常理上来说,这类明牌股,有效市场会把它所有确定和不确定的未来全部贴现,不会留出任何超额利润空间。那么,它之所以还存在超额空间(如果有)的唯一原因,是它有着若干根本性疑点(不是真正的明牌)。这些疑点是绝大多数外部投资者无从判断的,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家公司和它模糊的长期优势。这些疑点有两类人可以跨越,一类是噪音交易者,无知无畏;第二类是内部信息人,也许是深度研究者、行业专家或业内深喉。随着时间推移、疑点消散,真相水落石出,就是他们兑现利润的时候。第一类人,拿回一些筹码;第二类人,实现利润。

当然,无效市场会简单一些:市场往往不去理会长期的问题,即便是存有疑点的公司,也可以在高涨的市场情绪中溢价。同样的,低落的情绪也可以让什么事看上去都很可疑。

这也是长线企业投资的奇妙之处。

最后,在当前价位,该股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博弈,和我们讨论的逻辑没啥关系。

你怎么看?

$旭升股份(SH603305)$ 

@今日话题 @方舟88 @江涛 

#寻找牛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