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往往会因孤独而惩罚自己 | 单读

 日牙 2017-09-16

何宇达
无论身处何地,你都可能感到孤单,但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被数百万人围绕着,又会催生出一种别样的孤独的滋味。——奥利维娅·莱恩 《孤独的城市》

从书名来看,《孤独的城市》是一部心灵之书。然而,看过后的第一印象是,其英国作者奥利维娅·莱恩找到了一种特别的书写艺术史的方式。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兰波、大卫·沃纳洛维奇、诺米、巴斯奎特……以“孤独”为线索再看这些人、这些人的作品时,他们不再是遥远的个体或者创作,而是与我们心心相通的,共享同一种情愫的朋友。

这种共有的情愫即是孤独。是时候给孤独平反了!虽说有首歌叫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然而从机械时代起,我们便逐渐的拥抱孤独、探索孤独,孤独成就了我们,也撕裂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孤独的未来会是什么面貌。

由于被此书打动,我带着个人对于孤独的问题邮件访问了奥利维娅·莱恩,希望她的回答能够为大家看待一些生活中的情感,带来不同的理解。(采访:何宇达,阿青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信图片_20170830181909.png

孤独是现在社交网络上,大家探讨的高频词汇。

说到孤独,我们经常会联想到“独居”。在某种意义上,独居代表着自由、神秘、迷人、甚至生活在红尘中滚滚向前;而另一面也代表着困惑、疏离、甚至生命在混乱中渐渐凋零,当然,很多媒体工作者更加关注独居中生命的混乱与凋零。

比如很多独居的人,会突然在家囤东西,不论多大的宅子,最终都变成充满危险的沼泽。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709.jpg

BBC 纪录片《无法停止·停不下来的囤积狂》

上图的英国老者——82 岁的布莱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丧偶。后来,他也不知怎么了,开始笃信——“万物都有用处,所以只要有用我都留下。”

于是,小别墅就成了这个样子: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727.jpg

BBC 纪录片《无法停止·停不下来的囤积狂》

布莱恩也是在家行走的时候,摔伤了后背......他的三个外孙从来没有进过他的宅子,从未在其中吃过一顿饭。

后来他女儿忍不下去,托人收拾父亲的家,结果在其中发现了八台各个年代的电视机、无数用不着的纸片,甚至还有藏在某个罐子中的一笔英镑......

更有甚者,下面的这位奶奶,独居,依然是从某一个时间段,突然就不想扔东西了。志愿者们在她家中发现了 9 年前的啤酒、无数的蟑螂、甚至还有她自己的粪便......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736.jpg

BBC 纪录片《无法停止·停不下来的囤积狂》

英国女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她的新书《孤独的城市》中,也讲述了一位囤“东西”的人——亨利·达戈。

1973 年 4 月 13 日,81 岁的达戈去世了。过去的近 60 年中,作为美国芝加哥天主教医院看门人的他,一直独自在租住的一间单间中生活。在去世前,他不得不搬到医院里接受更好的治疗,此时房东夫妇为他收拾囤积了 40 年的“垃圾”,竟然发现,这些“垃圾”中当然有成堆的旧报纸、旧鞋子、破眼镜、空瓶子,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艺术创作——水彩画、拼贴画、各种笔记、超长篇幅的手写小说......整个艺术作品的“开采”工作持续了数月之久。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758.jpg

亨利·达戈

亨利·达戈莫非想成为一名艺术家?难道他一直缺少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机会?

答案是否定的。房东夫妇在达戈离世前,曾去探望,提起了这些作品,达戈拒绝谈论它们,并留下迷之遗言——“已经太迟了”。达戈要求销毁这些东西。后来,又驳回了自己的话,将这些创作交给房东夫妇保管。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809.jpg

达戈的手写创作

造化弄人。房东夫妇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逐渐将达戈的作品出售给私人收藏家、画廊和博物馆,他们充当了这些作品的鼓吹、宣传与协调人。

慢慢也出现了艺术家、艺评人对于达戈作品的评价,他们从这些诡异、优美、晦涩的作品中分析达戈这个人,并且大体都认同达戈是一个无可比拟的域外艺术家(这是一个描述社会边缘艺术家的新词),以及一个未经专业指导和训练,被忽视的孤独的人。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818.jpg

达戈的房间一角,现在他的房间也作为一件“作品”长期对公众展出。

可是,达戈还是因为死亡,决绝的同他的作品断绝了关系。

我从奥利维娅·莱恩讲述的达戈故事中,强烈感受到,他的创作是一种缺失的补偿。作为一位天主教医院的看门人,他的年薪从未超过 3000 美元。在贫瘠与一堆垃圾之上,他实际上创作出了一座属于他的“国度”,这个国度和他的真实世界彼此映射,而他又能从这个虚构国度中得到某种慰藉与补偿。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827.jpg

达戈的房间一角

他在孤独中生,亦在孤独中死。

达戈生于芝加哥的贫民窟,妈妈在他 4 岁时,因为生育妹妹而去世。妹妹一出生就被收养了。爸爸是个跛子。在 8 岁时,他被送到一家天主教男孩之家去。

达戈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回忆童年:“我不记得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具体年份了。”这和他缺少家长的悉心照料有关,没有人向他讲述童年经历,以加强他对于自己童年的理解。

在教会的那段时间,达戈被带去看了好几次医生,由于他的怪异举动。他本希望可以逗乐自己的同学们,却被看成是疯子。后来,他又进入了一家专门收治智力低下儿童的收容所。几十年后,达戈依然对此感到愤怒:“我是个迟钝的孩子。可我知道的事情远胜于那地方发生的一切。”

在那座收容所中,孩子们被强奸、窒息和挨打是家常便饭。后来他 10 岁时,被告知,自己的父亲去世了。当时,他很悲痛,几乎什么都不吃,对任何人也都不友好——“我感觉如此糟糕......”

最后,达戈还是从收容所派给他的农场工作中,成功逃脱了。后来的 57 年时间里,他没有再逃脱过,一直作为一个天主教医院的看门人、守门人活着,忍受着繁重的劳动、炎热的空气,还有无尽的孤独。这 57 年,他没有犯过罪,没有伤害过别人,陪伴他的,是他的“国度”。

他写了一部超长小说,当然书名也超长——《薇薇安女孩们的故事,在据称为不真实的国度里,因儿童奴役反抗而起的格兰德科-安格里尼亚的战争风暴》(以下简称《不真实的国度》)。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903.jpg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859.jpg

《不真实的国度》中的封面和内页

这个国度中有裸体的女孩们,她们身上都长了阴茎,她们玩耍着。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913.jpg

《不真实的国度》中的插图

儿童在他的整本书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他还描绘了一次发生在虚构星球上的血腥战争,七个幼女姐妹担当起了与邪恶斗争的精神领袖,然而更多的孩子充当着被奴役的角色,达戈在作品中充分显露了对女孩们的同情。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921.jpg

《不真实的国度》中的插图

没人知道他创作这些,也就是学究气的文字,并且给文字绘制插画用了多长时间。他没有家人,没有在意的人,哦,有一位他曾经很在意的男性友人,他们曾经一起为孩子们创作戏剧,后来这位友人也不幸去世了,达戈为此写道:“现在对我来说再没有什么是重要的了,我将就此以我的方式度过我的一生。”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929.jpg

《不真实的国度》中的插图

他甚至在自己的国度中同上帝做着交易!他一直希望领养一位小女孩,这需要钱,可守夜人的收入是那样微薄,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但是在他“虚构的国度”中,他写过,希望上帝能够帮助他,获得足够多的钱领养孩子,否则他就让他“国度”中邪恶的一方占上风!

最终,达戈也没能真正领养一个孩子。

微信图片_20170913161940.jpg

《不真实的国度》中的插图

我一直怀着巨大的惶恐来讲述这些关于“孤独”的故事。因为我很担心一些描述让大家再次误解“孤独”的含义。有很多问题值得在这个“孤独感”频发的今天,让我们思索再思索。

比如,独居是羞耻的吗?

再比如,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

孤独在今天,真的是一个贬义词吗?

我带着问题专访了奥利维娅·莱恩,她谈到孤独不一定是件坏事:

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孤独状态是极其痛苦且有害的,但是痛苦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们对它的羞耻和恐惧。对于人类的这种共同经历来说,羞耻是不必要的,我反而认为,孤独有积极的一面,包括提升敏感性,可以进行有益的探索。

是的,孤独一直在激励着一些艺术家的创作,也深深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在孤独中伤心绝望,我们也在孤独中找寻到生命的价值。前文所说的达戈,便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而城市,又进一步加剧了我们的孤独。夜里下班后,可以想象,走在路上,万家灯火,也许每一只灯下,都有一颗孤独的心,对着电脑无意识的浏览着。

timg (6).jpg

《孤独的城市》作者奥利维娅·莱恩

面对即将吞噬个人的孤独,《孤独的城市》所传递出了更加宽广的态度,莱恩说:

我自己的经历与我所知道的许多读者所分享的经验是,我们往往会因为孤独而惩罚自己,或是把它们视为可耻又可怕的失败。如果我们对自己更温和,不把短暂的情绪视为敌人,从而得以驱散孤独带来的痛苦。

我们往往会因为孤独而惩罚自己 

独家对话《孤独的城市》作者

Q:创作《孤独的城市》这本书,您一共耗时多久?创作期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A:大概花了几年,很逼真。因为我就过着我所描述的这种在纽约不停地转租、在时常光顾的咖啡馆和餐厅之间的漂流生活。最令人难忘的是我在艺术家档案馆中的工作,尤其是读着沃基纳罗维兹美丽的手写日记、看着安迪·沃霍尔的假发和他被瓦莱丽·索拉娜丝枪击过后不得不穿的染色胸衣。

我希望人们会喜欢它,但我没料到读者们,特别是年轻读者会如此热情。当人们在签售会上遇到我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哭——我想,是因为他们解开了一些孤独的禁忌,了解到他们内心的感受并不是可怕的羞耻感的来源。

warhol-shot.jpg

瓦莱丽·索拉娜丝,1967 年枪击了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侥幸活下来,但一直没有康复。活下来后,沃霍尔一直穿着染色的胸衣。

Q:您在书中例举的艺术家故事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发生在大城市,另外他们都经历过混乱的生活,您能否再解释一下这两个因素和孤独的关系?

A: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感到孤独,但我认为城市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孤独感。在城市,你对别人所居住的生活过于敏感,这使你非常明显地感到孤独与隔离感。关于书中人物的早期生活,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和沟通作斗争,或者因为某些童年经历使人感到疏远或难以形成亲密关系。这往往是一个寂寞的源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亨利·达戈有着令人骇人听闻的童年。

孤独众生相

Q:人类感到孤独的心理状态是否从某一个年代开始突然加剧?

A:我认为人类在机械时代便产生了自己的孤独感,因为有太多人与人的互动是通过电脑。城市也过于密集,尽管人口众多,人与人之间却难以邂逅。可以肯定的是,在中世纪的村庄里,人们也会感到孤独。如果你对周围感到陌生与隔离,那么城市的匿名性将是一个巨大的解脱。

Q:您是不是已经深信孤独是一种将要一直陪伴人类的状态?

A:对,我认为不可避免的是所有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感到孤独,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孤独状态是极其痛苦且有害的,但是痛苦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们对它的羞耻和恐惧。对于人类的这种共同经历来说,羞耻是不必要的,我反而认为,孤独有积极的一面,包括提升敏感性,可以进行有益的探索。

Q:《孤独的城市》中,第一章讲了安迪·沃霍尔的别样孤独,您认为,如果给安迪·沃霍尔一个机会,让他用孤独交换,成为一个平凡并乐天的普通人,他愿意这样交易吗?

A:天啊,我不知道。我认为安迪·沃霍尔有时候会有追求平凡幸福、与爱人关系密切的渴望,但我也认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譬如他发现了许多非凡的补偿,尤其是在艺术创作上。

微信图片_20170913162755.jpg

Q:书中有关于您自己在网络上毫无目的游荡的描述,很有趣,也和现在中国年轻人的状态非常像。完成这本书的今天,您依然喜爱如此消磨闲暇时光吗?对这种面对互联网的状态,您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

A:我花在网上的时间并不多,对此我还是很矛盾的。写完这本书之后我离开了 Facebook,我一点也没错过——我想这是一个危险的地方,真的。我喜欢Twitter的新闻和社区,喜欢在 Instagram 跟我的朋友互动。但我认为互联网的真正危险之处在于它如何被政治所利用,正如我们在大选中看到的那样。

Q:关于 AI 的出现,您对它们改善人类社交情况,是持有消极的态度吗?

A:说实话,我害怕 AI。我担心人类在一个严重依赖机器人技术的世界里会发生什么。

微信图片_20170913162813.jpg

孤独众生相

Q:您在书籍的末尾,非常小的篇幅谈到治愈孤独的方法——试着学会与自己友好相处,能否就这一点具体说一下?

A:这是一种治疗孤独的方法——我自己的经历与我所知道的许多读者所分享的经验是,我们往往会因为孤独而惩罚自己,或是把它们视为可耻又可怕的失败。如果我们对自己更温和,不把短暂的情绪视为敌人,从而得以驱散孤独带来的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