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全蚀病的识别及生物防治技术

 昵称47464626 2017-09-16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一、为害部位

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



二、阶段特征

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天线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根和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地上表现病苗基部叶片发黄,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在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壳。但在干旱条件下,病株基部“黑脚”症状不明显,也不产生子囊壳。

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症状及诊断:

  1. 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发黄,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灰黑色,病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拔节后,茎基1-2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诊断:将变黑根剪成小段,用乳酚油封片,略加温使其透明,镜检根表如有纵向栗褐色的葡萄菌丝体,即为全蚀病株。

  2. 抽穗灌浆期。病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潮湿时出现基腐(基部一、二个茎节)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行成“白穗”。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生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小麦近成熟时,若土壤潮湿,病株叶鞘内表皮可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三、传播途径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主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向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植朱死亡。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四、发病条件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五、防治方法

㈠种植管理

  1. 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

    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绿都菌剂1号”解淀粉芽孢杆菌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新的轻病区及时采取扑灭性措施,消灭发病中心,对地块实行三年以上的禁种。水旱轮作,病菌易失去活力。粪肥必须用“绿都菌剂1号”100倍液高温发酵后施用。要多施基肥,发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防病作用。选用农艺性状好的耐病良种。

  2. 轮作倒茬

    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 增施腐熟有机肥

    提倡施用“绿都菌剂1号”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㈡生物防治

目前,咸阳市农业局等多家农业局经过两三年的示范试验证明,“绿都菌剂1号”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在预防和控制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等病害上效果显著;在预防病害的同时可以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营养成分,让作物充分吸收利用;而且“绿都菌剂1号” 微生物菌剂可以降解化肥、农药残留,比普通的化学药剂更安全。具体实施方案为:

  1. 在种植小麦前,用“绿都菌剂1号”处理土壤。用“绿都菌剂1号”100倍液喷淋地表,每亩使用量为500g-2000g,然后翻地;这样可以为土壤消毒,并活化土壤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植前,用“绿都菌剂1号”100倍液浸种10分钟,这样可以消灭种子上携带的病原菌,提前接种,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生根发芽,苗齐苗壮;

  3. 在为小麦灌水时候,可以使用滴灌或者随水冲施的方式使用“绿都菌剂1号”,亩用量为500g-2000g。

  4. 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其他病害及叶部病害,可与其他杀虫剂杀菌剂现配现用。建议隔20天,用“绿都菌剂1号”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生长,增产1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