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6)原创︱驳鸡汤:成为你自己(朱晓刚)

 中山张华 2017-09-16

原创︱驳鸡汤:成为你自己(朱晓刚)

(文BY朱晓刚)生活中,课堂上,工作中我们常会听到一句话:要成为你自己!稍微变形一点的说法是:接纳你自己。乍一听,特有哲理,和你说这句话的人,往往也露着那么一两分的高人气息或是看透人生的眼神。可你仔细一琢磨,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你不可能知道什么叫成为/接纳了你自己。成为/接纳你自己意味着什么?标准有没有?你怎么知道你已经成为了?接纳了?以社会接受不接受为标准?你自己开不开心为标准?以和之前有没有不同为标准?以人际关系和不和谐为标准?

就如同另一句常听到的鸡汤: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关键是怎么判断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在不能改变之前,你总是可以说,他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再坚持一下。

其次,你无法做到成为/接纳你自己。按精神分析的理论,我们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彼此作用、妥协、交互影响。用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说,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由各个不同部分组成的,这各个部分之间有着彼此冲突的欲望和想法。同一时刻,我们常都会经历对一个事物,一个人在情感和欲望上的冲突,比如身体上想和一美女上床,但道德告诉我不可以;我特别想狂吃,但又懒不运动怕胖;我很想睡觉,但又不得不起来给孩子喂奶,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况且,我们的欲望、想法、观念无时无刻不再改变,我们上一刻可能觉得这小伙真好,下一刻可以觉得他真不是我想要的男人;恋爱发誓爱你一辈子时是真的,离婚时特讨厌你也同样是真的。而心理上的两难困境,双趋/双避/趋避冲突在生活中更是常见。如果说你要成为你自己,请问,你要成为、实现你的哪部分想法和欲望呢?选择实现成为这部分,就要放弃另一部分。这一刻刚被接受的自己,可能下一刻就面临被放弃的尴尬。

原创︱驳鸡汤:成为你自己(朱晓刚)

再次,你真的愿意自我成长,成为/接纳你自己吗?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要付出代价。如果这个代价是你不想付出的,请问你还要成为/接受自己吗?比如:你一直沉浸的丧失亲人的悲痛中回忆,不上班不出门,不愿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一直保留亲人生前的房间、物品,甚至每天吃饭还给逝者摆一双碗筷,虽然你知道有时候要放下,这样下去,对你的成长不利,你应该成为正常状态的你,但你就是不想放下呢?极端的人,会爱人走后也殉情,请问是成为/接受了他自己吗?

或更有一例: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是最适合做钢琴家的,天生就是这块料,所有专家都称赞:你的手和耳朵就是为弹钢琴长的。可是,你内心一点也不想弹钢琴,你难道不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其他的兴趣爱好吗?

况且我们相对是不自由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天赋、家庭、环境、时代、童年经历。这些烙印在我们身上,影响和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就是如此来的,要成为它吗?凭什么我要为非我做出的选择负责?多说一句,“成为/接受你自己”的说法常常为生活的不如意者对自己的现状、性格天赋中不好的部分不用改变寻找了一个高大上的借口:你不够接纳自己。

如果你说:这些都是外在加诸你身上,从而形成的“假我”,真我是另一个样子的,那么,要么你只是把你的理想打个包,换个高大上的灵性的名词叫“大我”、“真我”,本质上还是有目的的,还是不接受自己身上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并把它归诸于外界造成的而已。或者我们要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所谓“大我”,“真我”究竟是什么?当认真探讨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那不过是你头脑中对理想自我的描述,你称之为“真我”而已。

最后,请问什么是“我”?最早有人说我的身体(My body)是我,后来有人说我拥有的(MINE)就是我(ME),现在有人说不同的关系下“我”是不同的,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比如:在父亲面前你是儿子,在妻子面前你是丈夫。不同的定义下面,所谓的成为/接受你自己,就具体化为:能够拥有什么能力、身体、财富、身份、思想、关系、名声、欲望、冲动等等。没有一样可以完全代表你,但每一样又都是你一部分,并且更麻烦的是,这些各部分之间有时还常打架。比如:你妈、你妻子、你单位领导、你哥们都要求你这个周末陪他。当你在某些人面前是好人的时候,在另一些人心里就是坏人,那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些人认为你已经成为你自己了做得很好,另外一些人则强烈要求你一定要改变。

综上所述,所谓成为/接受你自己,就是个忽悠人的词汇儿,不必当真。

原创︱驳鸡汤:成为你自己(朱晓刚)

相比“成为/接受你自己”,我更喜欢希腊达尔斐神庙上镌刻着的另一句话:“了解你自己”。

让我们还是具体一点,这样有实操性:了解自己的什么?我的建议如下:

1、了解自己的身体:比如身高体重,有脂肪肝吗?眼睛看得清吗?能跑下5公里吗?还能性生活吗?能喝多少啤酒不醉?

2了解自己当下的欲望、冲动、情感体验,及其原由。比如,我此时此刻内心开心不开心?为什么这么生气呢?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情绪?

3、了解自己当下的思想、观念、及其原由。比如,我为什么会这么的认为呢?什么让我有这样的观点?我的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何人在何时告诉我并被我认同的?或是何时发生了何事让我得出这样的观点的?

4、了解不同关系下的自己:我们都是在关系里的,所谓认识我们自己,包括了认识在何种关系下的我们自己,关系赋予了我们身份标识,而非孤立、静止、绝对化的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你所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权利、生活状态、行为表现及其目的等才是有意义的。

5、你希望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你的理想化自我是怎样的?

6、你觉得按现有情况,预估下你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你大概会怎么做和有怎样的反应。

总结以上,就是你要去了解:什么是环境;什么是我;什么是环境影响下的我,我会在多大程度被环境影响,被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预期影响。同样的,你肯定会问:我怎么知道我是真的了解自己了?万一也是被防御过的呢?也是个伪命题呢?我的经验是,可以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预估你会如何反应是否准确”来验证。比如,你对自己的了解和预估是:我一口气爬5楼没问题,实际上两层就直喘;我肯定会爱上一个温柔的男人,绝对不会爱上一个粗鲁的男人,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总是爱和粗鲁的男性交往,这都说明你还不够了解你自己。前一个例子可能是你自大自恋扭曲了你的认知,后一个例子则更复杂,不知何原因,你不愿意让自己意识到你是喜欢粗鲁型男子的。

如果您对精神分析,释梦,潜意识奥秘有兴趣,欢迎通过扫描或搜索添加微信公众账号:精神分析沙龙 或者:psytrain。个人微信账号:joeforever2000。新浪微博:weibo.com/psytrain。QQ群:1350708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