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主持人 / 李俊和 参与讨论嘉宾 / 李静纯 鲁子问 陈新忠 毕勤 程惠云 程岚 孔彬 甘露 李俊和:大家好。欢迎你们的参与。《英语学习》(教师版)组织大家在群里对英语高考试题展开讨论,值得点赞。我们的嘉宾中有英语教育专家,也有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能对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各年级的教学活动有更科学的安排。人人有所得,不虚此行。 全国I卷和II卷我都大概看了。我历来觉得全国卷比各地的试题好,主要感觉是它导向明确、稳定。每年考什么,不考什么,重点在哪里,要求到什么程度,基本不变。 今年的试题仍然是以考查使用英语的能力为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少钻研点语法,少分析点词汇,少测试点课本语言点。有人说,我的学生差,我必须多讲。那也不对。越差越要多练,越不练越差。总之,我觉得感知比告知重要,操练比讲解重要,模仿比理解重要。 毕勤:高考只是教师们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节点,不可视其为终点,这样,我们就能攀登并能超越,其过程更精彩。 甘露:2017年全国卷英语试题注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品格的认同。整套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卷选篇文体和题材丰富,能力考查稳中求新,体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流”的命题导向;试题生活化、情境化、应用化;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新忠:高考英语听力 陈新忠:下面我来对2017年高考全国I卷和全国II卷听力试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听说教学的具体建议。 1. 试题整体分析 表1. 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中涉及到的话题 从表1可见,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要求话题项目中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计划与愿望、旅行与交通、饮食与健康、天气等,均与学生目前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未来可能经历的社会生活相关。话题主要集中在生活中需要的英语,未涉及学术领域需要的英语(例如讲座、报告等)。 表2. 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涉及到的微技能统计 从表2可见,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中涉及到的微技能主要集中在: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对需要学生概括,总结的题目涉及很少。也反映出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是英语听力考查的关键能力。 就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的主要考查形式来看,题目均为选择题(三选一),没有填表或回答问题等更真实的形式。 2. 典型试题分析 ⑴ 2017年高考全国I卷II卷听力试题选材 以全国I卷第九段听力材料为例: W: Hey, Bill. I hear they’re going to send you to Germany for the new project. M: Boy, news travels fast around here! I only got the orders a couple of hours ago. Rachel doesn’t even know… W: Oh, no?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hen do you plan to tell her? M: Well, she is at work at the moment. She doesn’t finish until 5. I’ll have to wait until tonight now, I suppose. W: Well, I was posted there before, back in 2008. It’s OK—a bit like England, really. At least the weather is similar, and the people aren’t much different. The only thing I didn’t like is the food, especially the sausages. What do you intend to do about the family? Are you going to take them with you? M: Well, I’d like to, but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 situation at the moment…you know, about schools and all that. But I hope to move the family out there in a couple of months’ time. I don’t think I want to spend a year and a half out there on my own...I mean, without Rachel and the kids. I mean, I don’t see that much of them now as it is. W: Yeah. Well, that’s the way it is normally in our company, I suppose. M: Yeah. Well, we’ll see. Let me pay for the coffee. W: No, no. I’ll pay. 这是一段非常真实的对话。对话双方为同事,主要谈论男士Bill即将去德国的工作和生活。女士用“Hey, Bill. I hear they’re going to send you to Germany for the new project. ”发起谈话,并在之后以提问的方式维持交谈,如“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hen do you plan to tell her?”“What do you intend to do about the family? Are you going to take them with you?”。用“especially the sausages”,“…I mean, without Rachel and the kids. I mean, I don’t see that much of them now as it is.”等重复、举例和解释用以澄清意思。“Boy, news travels fast around here.”“Let me pay for the coffee.”“No, no, I'll pay.”等是非常地道,生活化的口语。在男女生朗读的过程中,女生在“Hey, Bill.”部分,男生在“Rachel doesn’t even know.”部分用升调、重读等表达惊讶、遗憾等情感。 ⑵ 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题目设计 以全国I卷第二小题为例: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听力录音材料: M: Susan, I heard you are going to France. How long will you be staying there? W: A whole year. My aunt lives there. I’m going to do a one-month course at a language school and spend the rest of the time traveling. 选项中的核心词汇均在听力录音材料中出现,学生答题时需要在理解、分析语段的基础上,对所听内容作出合理推断。“我”要在法国呆一年,其中的一个月在语言学校学习,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由此答案选择A。 在目前的听力试题中,题干与选项不会完全从文中获得信息原词,学生一般都需要在获得听力录音材料的基础上,整合性地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断等。 ⑶ 2017年高考全国I卷、全国II卷听力试题应试策略 以全国I卷第八段材料的三个题目为例: 首先通过阅读题目,猜测听力文段的主要内容: 10. Where will Mr. White be at 11 o’clock? A. At the offic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estaurant. 11. What will Mr. White probably do at one in the afternoon? A. Receive a guest. B. Have a meeting. C. Read a report. 12. When will Miss Wilson see Mr. White? A. At lunch time. B. Late in the afternoon. C. The next morning. 通过题干和选项中的核心词(Mr. White呆的地方,下午一点做的事情,Miss Wilson会见的时间),可以猜测出听力内容是两个人在工作场合,在谈论日程安排以及会见的时间。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段听力会涉及到大量的时间和具体的工作安排。预测的有效程度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图表等搜集整理信息,并用速记的方式,列出时间和对应的事件(见表3),最终确定答案。 表3. 速记笔记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学生通过题目中的核心词预测听力文段的内容,并对题目可能的考查内容有所期待,在听的过程中,对听力内容利用速记等策略记录有效信息,最终确定答案。 3. 加强听说教学的具体建议 ⑴ 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教学中缺一不可。因为高考听力试题容易,或教材听力难度大,或部分省市不考查听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关注听和说的教学。而教育部(2003)就提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好基础。 部分学生听力考试成绩很好,但实际的听的能力及其听后的交流能力还有差距。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听——说,读——说,说——写等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跨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更多关注在真实生活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体验语言,加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例如演讲比赛、戏剧比赛、英文歌曲、电影配音等。 ⑵ 选择真实、地道的听力材料 不少老师抱怨教材中的听力内容和活动太难,比高考听力材料的难度要大得多。事实上教材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基于话题的丰富材料,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改造、删减、替换听说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不应该只为高考压力所驱使。 在给学生补充听力材料时,不仅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还应让学生接触一定量的与学术交流相关的英语,以便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例如:报告、讲座、电台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等。英语听力教学中适当使用图像、声音、动作、网络等多种辅助性语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真实的接受语言信息(何艳萍,2017)。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与“看(viewing)”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视频、动画等意义,并能就视频,动画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⑶ 加强学生交际策略的培养 听力、交际策略训练对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有明显的影响,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显著影响,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大于对高水平生的帮助(文秋芳、王立非, 200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听力和交际策略,尤其是应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克服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例如,在说的方面,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例如:积极回应对方,适当使用补白词,迂回策略,回避策略,求助策略,借助形体语言,掌握常规程序套语(程晓堂、郑敏,2002)。在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听不懂”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视觉信息,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再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记忆问题,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做笔记,不要试图把听到的内容全部记下来,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减少记录的负担,有系统地做笔记(程晓堂、郑敏,2002)。 ⑷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听说教学 信息时代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语言资源,也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评价听说教学创造了条件,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提供不同难度的多种资源,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并在听的过程中停顿、回听,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提交作品。师生均可利用软件获得即时性反馈,例如学生朗读之后,软件可以直接给出发音方面的得分,并给出具体的某一单词或音素发音的指导建议。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