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花光爸妈的积蓄在大城市买房吗?

 埂溪书楼 2017-09-16
2017-09-15
来自:凤凰青年

文章来源:隐蔽青年

作者:林巟


去年十月搬去深圳,到今年四月底离开,我在深圳的住所里一共用了100多度电,三分之二瓶沐浴露,2kg洗衣液,0个condom——一个没有性生活的年轻人。为此支付了将近三万的租金。

在此期间,我有三个固定住所,但更多的夜晚,我是在国内外不同的酒店里度过的。像我这样子居无定所,把酒店和民宿当“家”的年轻人,正在日渐变得更多。

在被互联网破除了空间限制的时代,固定住所对于我们而言,并非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我的第一住所是家乡汕头,和父母的共同住所,家庭之所在,是我留恋最多却不敢过多停留的地方。和身边许多同龄的朋友一样,父母供我上学,为我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稳定的生活。

十八岁快结束的时候,父亲突然告诉我,希望我今后上完大学能够留在一线城市,不要回来。可以偶尔回家乡看看,但不要长久地在这里生活下去,这里再没有可以供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生活下去的条件和土壤。

年岁越大,经历见长,我和家乡的万事万物,就越是格格不入。尽管听着心酸,但我自知现实大抵不过这样。越来越多如我这般的年轻人涌向了北上广深,不单是出于自身的追求,也还有父母亲的要求,及其背后情感复杂的爱与期待。

今年四月,房价最为疯狂的时候,和花花在家乡叙旧。她说,邻居的叔叔阿姨,刚把家里的四套房产变卖,又从银行里取了一大笔固定存款,两者凑在一起,给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在深圳市区全款买了一套体面的二手房。

这是许多三四线城市家庭,在向一线城市“转移”子女时的常态。这些家庭,往往在家乡都过着体面富饶的生活,住高级住宅小区,或者精装的独栋,名下有几套房产或者商铺,开着高端合资或者进口车,固定资产和现金存款介乎三百到八百万之间。

这些原本听上去还不错的资产和条件,当它在向一线城市做兑换的时候,汇率一下子就变的寒碜了起来。往往要倾尽一个家庭所有,才能去完成一次这样的由家庭到个人的置换。

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每天在社交网络里传播和谈论着各种高大上事物的年轻人,当他大学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