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9-16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组织只要自身变形,没有处理好自身问题,就一定会对外产生相应的变形。这种过程既对内有效,对外也会有影响。一个企业根本核心的方法是理顺对内思路,那么你对外才能做好,做大,做强。

【疏敏钩沉】

今天继续讲三国人物,说说组织变形,说的是诸葛亮去世之后成为大将军的蜀国名将姜维姜伯约。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众所周知姜维本人不是蜀国人,他出生在甘肃陇右地区,是魏国人。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诸葛亮收服,然后投奔了蜀国。诸葛亮惜才,觉得小伙子年轻有为,于是就逐渐培养他,成为了诸葛亮身后在军事方面的继承人,官居大将军,统管蜀国的军事。

三国演义中有一种说法叫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这个姜伯约说的就是姜维。蜀国末期国力是削弱的,姜维九次带军队讨伐中原,要恢复汉室江山,精神固然可嘉,但真觉得此举有点“作”啊!你明明没能力还要挑衅,关键是太耗费国力啊!

本来仅是偏安一隅的一个政权,就好好呆着,别折腾了,“不作死就不会死嘛!”但由于常年进行战争,最终国力消耗,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就是蜀汉政权!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姜维为何要北伐中原?难道他对汉王室真像诸葛亮那么忠心吗?显然不是。姜维本人就是魏国人,对汉朝是没什么感情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北伐中原又要恢复汉室?我想有几点原因:第一点,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感念诸葛亮的恩情,想完成诸葛亮的夙愿。

第二点,姜维是一个“外来户”,不是蜀国人,他若想在蜀汉维持自己的地位,最有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跟自己的故国打仗,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的忠心和可靠。就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投靠了日本人,为向日本人表忠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残酷的坑害本国人。侵略者固然可恨,但是那些汉奸更可恨啊!所以姜维要想取得而后主刘禅的信任,就必须靠军事才能,体现自己跟魏国之间的势不两立,也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

第三点,蜀汉末期,当时后主刘禅很昏庸,宠信了一个宦官叫黄皓。黄皓此人整天带着后主吃喝玩乐不问政事,而且他和姜维关系不睦,经常在后主面前诋毁姜,希望后主刘禅把姜维的兵权收回来。

作为姜维该怎么样?姜维之所以能够在蜀国混下去,就是因为他手上掌握着兵权,倘若兵权被收回,那便如丧家之犬。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出于自保,只能带着军队不断地向魏国进攻,一来证明自己有价值,二来只要进行战争,整个国内的矛盾就会发生转移。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正如过去讲过1929年到1932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当时发生的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影响很大,德国和日本也受到影响。但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当时德国和日本就是靠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只有这样子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姜维当年也是这个思路。

所以姜维在他执政的区区的几十年里,曾九次讨伐魏国。实际上相信他心里非常清,魏国与蜀国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就好比菲律宾与美国的国力对比。你想想看,如果菲律宾没事就想着去打美国,那不是作死吗?但是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何做出这么奇葩的举动?

固然有忠于汉室继承诸葛亮遗志的一面,但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做出的考量,国内发生了相应的政治斗争,就必然有人会通过战争去转移矛盾,进行对外战争,组织就会发生变形。

本来只是内部的党争,后来演化为蜀国和魏国两国的战争行为,是国与国之间那种最严重的冲突,最终耗费了巨大的国力,这就是组织变形的道理。在前期节目三国的《空城计》那期中曾跟大家讲过,就是司马懿为什么不去捉诸葛亮,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组织变形竟然让蜀国灭亡|疏敏钩沉

《疏敏钩沉》

第一财经广播推出的创新栏目,本栏目根据历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学经典人物片段等来剖析现今经济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史鉴今。(更多第一财经广播的音频产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听。)

17:50~18:00(重播)

主讲人:赵疏敏,沪上著名讲师,精通历史、金融、经济法学,同时受聘于全国各地企业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财等课程。

往期《疏敏钩沉》精选作品:

作者:赵疏敏 财经讲师

编辑:秦川

监制:叶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