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刀的艺术:一套日本产刺身刀是日本顶级大厨身份的象征!

 cxag 2017-09-16

日本人擅工艺,有「职人」的说法,指技艺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职业与人共存亡。厨师用刀也一样。有日本料理之神之称的小山裕久曾在《日本料理之神髓》中直言,刀工,本身就是烹调手法的一种。特别是日本鱼生,少了火的烹煮,寿司师傅的刀工,便决定了鱼生的水分、口感和鲜味,以至整体味道。

日本厨师Masa san的工具刀(左起)三把不同大小的开鱼刀(出刃包丁)、西洋式的万用牛刀和用作去皮的厨刀,皆为日本出产。

日式厨刀主要分为和刀、中华刀和西式刀三大类。日本古代禁吃肉,以鱼类为主食,需要薄身的和刀才能切出细緻鱼片,所以大部分和刀都是单刃( single bevel)的,只得一面有锋,开锋角度比中西式的双刃刀都要小,切鱼时就能更薄。直至日本现代化,平民开始吃肉,有需要斩大骨,能斩剁的中华刀(即中式骨刀)才开始普遍。另一方面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日本人亦研发了一系列西洋刀(即西式刀),像挑骨的、切牛肉的等等,弥补和刀的不足。

薄刃包丁 Usuba

切蔬菜类食材,供专业厨师用。

鳗割包丁 Unagisaki Hocho

稜角分明,专用作鳗鱼开边、起骨和斩件。

蛸引包丁 Takohiki

即刺身刀,一般刀长一迟,狭长且薄。

出刃包丁 Deba

开鱼用,刀身有力,能把鱼斩头斩尾,去骨和剖开。

三德刀 Santoku

由日本人研发,用法如西方的厨师刀,但较阔身,能切菜、肉和鱼。

荞切包丁 Soba Kiri

刀呈长方形,刀刃长,握着柄便能向下压切面条,可切乌冬和蒿麦面。

左手得抵着刀刃,才能感觉刀的位置。

太刀鱼寿司:用刀在极薄的鱼片上划上花纹,再轻烧表面,油润美味。

拖罗寿司:三片拖罗把饭团包得紧密,在口中融开,咽下时间相近。

鲽鱼刺身:很薄,鱼味淡,伴辣萝卜蓉吃,口感爽身。

日本人用刀,特别感性。刀匠会在刀上刻名,标志自己的精炼手艺;用的人更视刀如至宝,可以用上一生。但鮨鲁山的日籍师傅藤泽昌隆( Masa san),还投放了额外感情。「我请刀匠特地刻上我和我太太的名字,因为爱嘛。」爱的不只是刀,和另一半,还有自己的手艺,以名字象征人刀归一,独一无二。Masa san来自北海道,担任寿司师傅超过廿年。对他而言,整顿晚餐,就像一场充满刀光剑影的厨艺表演,每个细节都得严谨。先是礼节。正统的寿司店,师傅不会让客人看见很多刀,刺身刀也只有一把,因桌上愈少铁的东西,愈够尊重,所以台、筷箸等都用木质的。一把刺身刀,就能处理不同品种的鱼类,关键在于师傅对食材的了解,以相应刀法配合。「刺身多斜切,但角度有多斜,要看鱼的厚度,像左口、右口鱼这些薄身鱼,切入角度便要小,才能片出薄片。」什么情况下才要薄切?那又视乎鱼种。白身鱼,因纤维多,厚切口感便太韧。不论白身鱼赤身鱼,若鱼够新鲜,切得愈薄愈能突出弹牙口感,若鲜度稍降,切厚点也没关系。「总之,因应食材而转变切法,而切法又会改变食材的口感,像同一块30克的拖罗,切成粒状和片状已有很大分别,粒状的口感会太油,片状的因接触面与舌头较广,油脂融化得更快,美味又不腻。」 Masa san解释。

「刀是职场的必备工具,就像现代人的电脑一样,没了不行。」

切前在砧板上擦一擦冰块,可保持鱼生的适当温度。

亲自动手磨刀。

把刀插进书页内,是Masa san自行发明来保养刀具的方法。

他端立在寿司吧台前,用布细心抹拭刺身刀。切鱼生时,一刀一下,一下一片,爽快决断,因鱼生的水分每秒钟在流走。「刺身刀,首要就是够长,处理大件的鱼类,一刀便能切出片。」若补刀,就要在刺身上施加更多压力,影响质感。右手握刀,左手便轻按在鱼的左侧,以触感感觉刀刃的递进和鱼的厚薄,与刀同进同退,切出他最拿手的拖罗寿司:三片薄切拖罗包覆着饭团,造型特别。「普通的一放入口,整块拖罗和饭很易分离,而且咀嚼需要的时间也不一致,不好吃,所以便切薄点,分三片。」每次切完一种鱼生,又用布抹几下刀,既能抹干水分,又可确保清除刚才鱼生残留在刀上的味道。像刀这样重要的左右手,当然要讲究质量。Masa san的刺身刀从东京的百年老店釜浅订做,长33厘米,一把价值过万元。刀选得好,也要适当保养,除了每日用毕要抹干水分、每隔两星期磨一次刀保持锋利外, Masa san还用到一本厚墩墩的书。「用书夹刀,纸张有油墨,刀更润泽,当然用日本纸质最好。」连砧板,也要用上等的桧木,能卸去力量,刀便不易切崩。简单一把刀,挥动时是厨师的无穷智慧和热爱,静止时就是他身份的结晶,刀在,人在。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饮食男女,如需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