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翠微:教育无非就是人的安顿

 昵称815848 2017-09-17
cseedu(←长按复制)

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本文共1399字

阅读约需2分钟


叶翠微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理事,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



教育无非就是人的安顿。人有些什么东西需要安顿呢?人有肉体的安顿,就是要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等;人有学习的安顿,比如对知识的痴迷;人还要有精神的安顿,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体现在生命的过程当中的使命与追求;人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心灵的安顿,也就是能够以人的终极态度,来审视自己的灵魂应该走向何方。


如何把这四种安顿做一个很好的链接,使它们能够成为生命的纵贯线?我提供三条路径给同学们参照。

第一条路径,要从人性的关爱出发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哈佛向左走,SAT向右走》。文中介绍了以美国哈佛大学招生官为代表的,一批最牛的、所谓“常青藤号”的大学招生官在反思,他们提出,招生政策要调整:第一,提倡对他人、社区服务、公众利益更有意义的贡献;第二,评估学生的人生三观和对他人的贡献;第三,重新定义“成就”一词。


这篇文章也让我反思。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体现良知,尊重人性,并且在服务社会、祖国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应该是我们最在乎的东西。


我们应该讲“两手”:左手体现一种人性的价值追求,极具推举之力;右手体现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能承受各种测试,当我们两只手都伸出来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第二条路径,要从简单的生活出发


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的、烦躁的社会里,我们怎样走出来?我们怎样走回“幸福老家”?有哲人讲,人的幸福有三个要义: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海阔天空般的胸怀。


什么是简单的生活?所谓简单的生活,就是要从物质的羁绊,功利的追逐当中,找回自己作为人的生活;要善于在这样的一种嘈杂当中,找到自己的一种理性的通道。


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妨用这样的生活态度努力去做正确的事,去做经得起时间洗礼的事。只有这样走下去的人,才是一个有禅意的、闲适如羽的人。



第三条路径,就是从阅读出发


我希望我的学生,不是刷题族,也不是题库里的书僮。我们要真正站得高,走得远,唯有与名著经典与伴!这样的学习,才能使我们厚重,才能使我们有一双慧眼。如果一个人不去阅读名著,不去讨论,不去品味,这还是教育吗?


如果教育不能和名著相伴,不能在名著的欣赏和阅读当中去流淌的话,那又有什么样的情趣呢?


我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假如你们是一群哲学家,你们会怎样去安排新一学年的学习与生活呢?


我这里有四个人供选择。



第一个哲学家是德国的尼采。

他认为,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第二个哲学家是德国的海德格尔。

他有个观点,当我们参与到世界中并对彼此显现,我们就不仅仅是“无名氏”,而是本真地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之中。



第三个哲学家是苏格兰的休谟。

他是怀疑主义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归纳推理,每一次知识论上的大反转就像是一个个响亮的耳光。因此,他认为人要善于假设,善于怀疑。



第四个哲学家是法国的萨特。

他认为,由于偶然性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或者根本没得选择,同时生命的存在并没有意义可依附。因此人们要自己创造人生的意义。


同学们——

如果你选择了尼采,你就去做纯粹的自己,

如果你选择了海德格尔,你就去做诗意的自己,

如果你选择了休谟,你就去做批判的自己,

如果你选择了萨特,你就去做创造自己生命意义的自己。


(来源:《未来教育家》杂志2017年第八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