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失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017-09-17 | 阅:  转:  |  分享 
  
失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先来看一个病例。

这是一个中年男性,40岁左右,因为妻子突发车祸身亡而悲痛不已,进而失眠。只有喝了白酒才能入睡。

我问他:“如果你不喝白酒的话,几点才能入睡?”

答:“11点以后才能入睡。”

我又问他:“白天呢?”

答:“白天中午12点以后能睡着一会儿。”

问:“有其它难受的症状吗?”

答:“只要睡觉好了,第二天就一点儿也不难受,如果睡觉不好,第二天就会没精神,头昏昏沉沉的。”

至此,问诊结束。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9g黑附子9g细辛9g五剂

泡半小时,煮半小时,1天一副。1天2次,早上,中午饭后喝,晚上不喝。

五剂后,病人说睡觉已经恢复正常,八九点就能入睡了,可以一直睡到第二天的六七点钟。我让他继续吃药,他说已经好了,不想再吃药了。

问1:这个病人属于六经里的什么病?

答:这个病人属于六经里的太阳病,少阴病。

问2:这个病人为什么属于太阳病?

答:这个病人最主要的痛苦是失眠。但是他中午12点以后能睡一会儿,说明他的失眠在中午12点以后减轻了,根据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得出,这个病人属于太阳病。

问3:能解释一下第9条的含义吗?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这句话的含义是太阳病,会在一天当中的巳午未三个时辰的时候,病情会减轻。

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午时是11点到13点,未时是13点至15点。

问4:这个病人属于太阳病我理解了,但他为什么又属于少阴病呢?

答:这个病人不喝酒的情况下,夜里11点之后才能入睡,根据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得出,这个病人属于少阴病。

问5:可以解释一下291条吗?

答: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少阴病的病人,他会在子丑寅这三个时辰时症状减轻。

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丑时是凌晨1点至3点寅时是早上3点至5点。他23点之后可以入睡,符合少阴病欲解时,所以他是少阴病。

问6:这个病人属于太阳少阴同病我明白了,那为什么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呢?

答:麻黄附子细辛汤正好是太阳少阴同病的解决方案。

问7:那麻黄附子甘草汤可以吗?其它的处方呢?

答: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的是少阴表证兼饮病,这里的细辛是去水饮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的是少阴表证,但病人身体虚弱,担心麻黄配细辛后发汗力量太大,因此用甘草代替了细辛,来缓和麻黄的发汗作用。

问8: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失眠,有些意外,麻黄不是个兴奋神经的中药吗?

答: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麻黄附子细辛汤确实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早上吃,中午吃,让人更精神,晚上不吃,则兴奋的神经可以得到休息,从而帮助人们入睡。

大家可以看看中医师承实录《中医临证思辨方法》最后一段文章。原文如下:

回忆30年前,笔者在成都读书时,我校刘教授颇善医道,唯自身常年失眠一证,遍用诸方,疗效平平,深以为苦。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麻黄附子细辛汤,竟尔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且经年不衰,于是“火神菩萨”声名鹊起,便往一试之。即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手立即抄方与之。刘教授悻悻然,又转思何不姑妄从之,遂抓药2剂。不意服完一剂,当夜竟然安睡。

笔者因讶其异,曾访问过一些病者。据说此老中医经年累月如此开方,偾事者偶尔有之,但有效率仍然很高。至于其观舌之“决窍”则是: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与明代张介宾治病,凡无热象者便赏用温补药物,岂非如出一辙?笔者附记于此,绝非欣赏这种置四诊八纲于不顾的简单化、公式化的所谓“绝招”,只不过是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适应范围广,运用机会多而己。若能讲究临证思维方法,其效必彰!(全文完)

上面那个病例,我们运用了时间辩证的方法。针对失眠这个病,采用时间辩证最合适了。但是必须注意两点:(1)是病人必须失眠是主证;(2)是病人几点入睡,必须是无药物干扰状态的时间。这个很关键,比如一个病人失眠,他吃了安眠药后入睡了,那么他的入睡时间就不能做为判断标准。我们需要知道他在自然状态下的入睡时间。

我们看下面这个病人。

主诉:失眠

入睡时间:晚上10点入睡(不借助药物)但是早上3点就醒了,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每天中午饭后能睡一个小时。(即从下午1点能睡到2点)

问题9:这个病人该怎么判断呢?

答:这个病人13点能睡到14点,符合太阳病,欲解时,巳午未。(早上9点到下午15点)所以病人有太阳病。病人晚上9点开始睡,早上3点醒,这段时间正好是亥子丑3个时辰。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从夜里9点至早上3点)因此,病人属于太阳病,太阴病。也就是太阴表症。而太阴的表症处方是桂枝汤。因此,处方:桂枝汤。

桂枝30g白芍30g甘草20g生姜30g大枣8枚五剂。

结果:五剂后早上3点再也不醒了,又吃五剂巩固。

问10:这个方法这么简单,简直令人难以相信,是真的吗?

答:只要验证过就知道了。利用时间来辩论六经准确度极高。对经方来说,判断出病人属于哪个经的病至关重要。

某女,42岁,工人。失眠八年了,日渐加剧。最近几个月来,整夜都不能入睡,病人感觉头都要炸了一样的难受。为了治疗失眠。病人用了很多方法,时效时不效,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严重了。因为失眠,病人痛不欲生。

我就问她:“你一夜不睡,那白天呢?”

答:“白天能睡一两个小时。”

问:“白天从几点睡到几点?”

答:“多是从上午十点睡到十一点多。”

问:“还有其它难受吗?”

答:“即使睡着了梦也特别多,平时心慌,易出汗。”

于是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15g甘草30g牡蛎30g龙骨30g五剂

五剂后入睡好转,又服十五剂,基本正常。改为间断服药法。

问11:这个病人属于哪个经呢?

答:病人整夜不能睡,排除了三阴经。病人上午10-12点之间能睡一会儿,属于太阳病。

病人出汗多,属于太阳病里的桂枝证。病人多梦,属于龙骨牡蛎汤证。病人心慌,属于桂枝甘草汤证。所以病人最终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之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曰三服。

有个男病人,38岁,因生意压力太大而失眠5年多了,夜里整夜不能入睡,只有每天的早上8点到9点能睡一个多小时,为此四处求医,曾用过西药的鲁米那、安定、奋乃静、阿米替丁、冬眠灵等无效,后来又吃过大剂量的安神镇静中药无效,病人不得已加大剂量服用,睡觉不见好转,反而出了很多副使用。

这个病人根据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即从早上3点至早上9点)定为少阳病。又询问病人得知:病人口苦,胸胁窜痛,食欲不振,心烦。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40g龙骨15g黄芩15g生姜15g代者石15g

人参15g桂枝15g茯苓15g半夏15g大黄10g

大枣6个,泡半小时,煮半小时,去渣再煎,五剂。

疗效:病人当晚即入睡一两个小时,五剂用完,每晚可以休息4至5个小时了,后又用药二十剂,休息基本正常,改为间断用药。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棋子大,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上面这个病人,我们根据欲解时,得出病人是少阳病,然后我们再结合其它症状得出柴胡加龙牡证,结果疗效显著。

还曾治过一个病人,病人自述夜里10点左右入睡,最痛苦的是早上3点必醒,醒后则再也难以入睡。

根据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从21点至次日凌晨3点)这个病人定为太阴病。

再问病人症状:病人肚胀,大便稀。于是处方:附子理中汤。服药五剂,肚胀减轻,睡眠好转,又吃十剂。早上6、7点钟才醒。改吃丸剂巩固。

又有个女病人,每天夜里一两点之后才能入睡,却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痛苦不堪。

根据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从23点至早上5点)这个病人定为厥阴病。

病人其它症状有手脚凉,脉细无力。

处方:当归四逆汤

当归30g桂枝30g白芍30g细辛30g甘草20g

木通20g大枣12个五剂。

五剂后好转,又吃十五剂,基本痊愈。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曾治过一个男病人,也是每夜一两点之后才能入睡,也是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同样定为了厥阴病,但这个男病人舌红少苔,平时易腹泻。因此处方为:乌梅丸。

乌梅60g细辛18g干姜10g黄连6g当归12g

黑附子18g川椒12g桂枝18g人参12g黄柏18g

五剂。

煮时加蜜,加米醋,同煮。

结果:五剂后症状明显减吧,又吃十剂巩固,后改为丸剂维持。

失眠治疗总结

失眠的治疗,首先要辩病。辩病的主要方法是时间辨证。

要求(1)病人原始状态下的入睡时间。

病人必须是失眠为主症。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疾病,前提是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质的疾病。

六经病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上。

阴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戎上。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5条太阳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六经病现代时刻表

太阳病(9点-15点)阳明病(15点-21点)

少阳病(3点-9点)太阴病(21点至3点)

少阴病(11点至5点)厥阴病(1点至7点)

我们根据上面的时间可以很轻易地就判断出病人属于哪个经的病,然后再根据脉证来判断用哪个处方。



经方失眠辨治要点

黄连阿胶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曰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水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的特点是脉细,心烦,不得卧。什么叫不得卧呢?就是病人感到心中烦闷不适,病人活动或游走后即感到心胸舒适。不得卧,就是不能躺在床上,必须得活动。

有的病人说夜里不能睡,必须得在床下或者院子里来回走才行,这就叫不得卧。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个栀子豉汤的特点是:病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

病人常常说在床上翻过来倒过去,就是睡不着。临床上有的小儿夜啼,夜里躁动不安的也属于这个汤证。

最基本的特点是:心中懊恼,在床上翻来滚去睡不着。

金匮第六血痹虚劳病,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生姜二两。

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酸枣仁汤的病人是虚劳病,脉浮大无力。这个汤失眠的特点是虚烦。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14个厚朴四两枳实4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卧起不安指病人一会儿躺下,一会又下床来回走,躺下或站着都不舒服。又叫坐卧不安。病人烦得四肢没地方搁。这个与黄连阿胶汤就有区别了。黄连阿胶汤是不得卧,是说病人不想躺在床上,病人下床后来回走走就会感到舒服。这个栀子厚朴汤病人呢,躺着不舒服,不躺着也不舒服。所以病人一会儿躺着,一会儿下床来回走,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舒服。所以叫卧起不安。



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苦参一两,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日三服,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这个狐惑病,卧起不安,也是躺着起来都难受,另外还默默欲眠,目不得闭,是说病人也想睡觉,但就是不能闭眼,闭上眼睛就难受。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病人,病人想睡觉,躺下后不能闭眼,闭上眼就难受,那干脆坐起来吧,坐起来也难受,躺着坐着都难受。

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这个救逆汤,也是卧起不安。那么,这三个卧起不安的方子该如何鉴别呢?

①栀子厚朴汤腹满,就是说病人肚胀

②甘草泻心汤目不得闭

③救逆汤惊狂

说到卧起不安,我想到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40多岁,在大医院诊断为抑郁证。他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想自杀。他一天会打好几个电话给他儿子,说要给他儿子byebye,就是要永别的意思。在医院住了几个月还是不行,病人就想自杀。找到我的时候,主诉就是失眠,另外就是坐着不舒服,躺下也不舒服。

我当时就用了甘草泻心汤。效果真好,三天后病人就不想自杀了。但失眠一症无改善,这是我治疗的第一个失眠病人,以前我认为失眠是个小病,这个病人让我开了眼了,真的太难治了,我想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治好,至今引以为憾。也正是从这个病人开始,我开始深入探讨失眠的治疗方法,最终从欲解时里找到了答案。后来用欲解时的方法来解决失眠,疗效显著。

我前一段时间又治了一例精神分裂症。这个女病人,失眠、眼珠不灵活,夜里12点之后才能入睡,属少阴病,又中午能午休一会儿,因此定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病人白天没精神,总想睡觉,但又睡不着,没事儿就想闭上眼,这叫但欲寐,因此合用了四逆汤。病人眼珠不灵活,基本上不转动,这叫目中不了了,属于大黄证,病人又左腹股沟压疼,因此合用了桃核承气汤。最后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合桃核承气汤。这个病人共吃了五十剂后痊愈。

我看了很多名家治失眠的医案,都对病人几点入睡,几点醒不重视,仅仅描述病人夜里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然后就用药了,然后就痊愈了。可以说,医者本人也属偶然命中,后学者更是难以掌握本质规律。

另外有些医案,不强调方证的特殊之处,似是而非,都对后学者造成了困惑。比如,他用黄连阿胶汤治好了一例失眠病人,却没有描述病人不能躺,需要不停地走动这一特征,以致后学者见了这样的病人,根本就想不到黄连阿胶汤。

最后总结下列失眠经方的特点

(1)黄连阿胶汤

病人躺在床上难受,下床走动后舒服。

(2)栀子豉汤

病人不下床,病人在床上翻过来倒过去,睡不着。

(3)栀子厚朴汤

病人躺着坐着都难受,同时肚子胀。

(4)甘草泻心汤

病人想睡觉,却不能闭眼,一闭眼就难受。坐着也难受,躺着也难受。

(5)救逆汤

病人害怕,胆小,发狂,坐卧不安。

(6)百合病

病人想躺,但躺下后不舒服。然后又想出去走走,结果走走也不舒服。

至于酸枣仁汤我还没有搞清楚,等经验成熟了再告诉大家。

另外,推荐一篇好文章给大家,这是刘方柏老师的文章。





题目是:

方向不等于道路——顽固性失眠

诊断现场

刘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持续失眠两年多。

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之失眠,每夜仅睡三四小时,自购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久服不效。渐至常通宵无眠,最好时每晚仅浅睡二三小时,伴见心悸心烦、头胀、双目难睁之感。甚时大脑空虚、麻木感。先后辗转求治,已存复印处方一摞。索方观之,多为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珍珠母丸等方化裁,亦曾短暂服用血府逐瘀汤,而均无效果。西医则以谷维素、安定类治疗。初时安定每晚服5mg尚能入睡三五小时,后渐增至12.5mg亦无良好效果。近两月来症状加重,常通宵不眠,服大剂安定后亦仅迷糊二三小时。刻诊:连续一周通宵不眠,心烦意乱,形神萎顿,心慌心悸,头昏脑胀,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色微黯。

脉细数,舌正。辨证论治

学生甲:失眠古称不寐,为一古老而多发之疾病。从《内经》到《金匮要略》都有论述,后之医著更是均列专章讨论。其理论研究不可谓不深,治疗方药不可谓不丰富。而验之临床,有效者固然甚多,无效者亦复不少。尤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空前激烈,频繁迁徏奔劳者甚众,深夜恣食狂饮者成族。失眠患者不仅因之而陡增,临床症状也普遍呈顽重。同时,病因病机上亦似有某种潜移隐变,因而,探索研究新的治疗方药,已成了十分迫切的临床课题。老师:东汉末年伤寒流行而成就《伤寒论》巨著,金代饿殍成群而有了《脾胃论》,元代大规模骑兵作战而促进了骨科发展,清代瘟疫流行而催生了温病学派的诞生。凡此种种,皆说明特定时代于无形中会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而医者的建树,亦在于在该社会环境中对疾病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治疗探求。这似应成为身处巨变时代的医学研究者所特别需要注意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巨变时代对医者学术素质的特殊要求。

失眠一证,却如张景岳所说:“证虽病有不一,然唯邪正二字则尽之矣。”长期以来,我悉心观察,正虚者虽不在少数,但因其虚均在营血,治皆重于心脾,故治疗相对容易。然由邪而致者情况就复杂了。仅为便于论述和区别,文献列条分述者,即有:宜以宣散治之的风寒,以凉解治之的火热,以温化治之的痰饮,以消导治之的饮食,以分利治之的水湿,以行气治之的气逆和以温中治之的阴寒等。更何况这些邪气大多相兼相杂,因而,临床还远非止上述类型。准确辨析和把握并非易事。而邪之不去,神焉能安。神不安则进一步加重卫气独行其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由病初的失调到各自独行其道之淆乱,此多数顽固失眠之由也。

学生乙:看来因邪实而致之失眠,致病之邪种类繁多。虽然如此,若深入分析,多数邪气从理论上讲,只要辨析准确,是易于消散的。如寒之易散,热之易清,食之易消,气之易行。一般说来,仅化痰饮,利水湿,温阴寒需缓慢收功,但也并非不治。临床造成顽固性失眠者,可能多为两种以上邪气的纠集,症状纷繁,导致难以辨析,使医者不仅不能准确施治,甚或还误用方药,犯虚虚实实之戒。本例患者未间断地治疗达两年多,不效之由与上述因素大概不无关系。

老师:对。多种邪气纠集,是诸症兼呈的重要原因。而根据临床经验,以痰火纠集为最常见。故张景岳特引徐东皋的话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此种类型,于当今社会更为常见,为什么呢?原因恐怕就与甲同学先前谈到的时代因素相关了。竞争恼怒易伤肝,肝气郁结则化火,肝火戕土则脾胃伤;竞争焦虑,劳碌奔波,暴食狂饮,皆伤脾,脾失健运而酿湿生痰,痰湿郁久可蕴热成火。这种痰火互结,火炽痰郁,扰乱心神是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病机,亦是本患者的病机,故治以清化痰热,养血安神之三黄安神汤(自拟方)生地黄50g??天竺黄12g?姜黄10g???防杞10g桂枝10g????炙僵蚕10g??远志12g??半夏30g高粱30g????夜交藤30g??茯神10g??炙草10g炒枣仁30g??

水煎服,日1剂,共4剂。

11月23日二诊。

上方服完后心烦、心悸消失,睡眠明显好转,头脑清醒,未再感觉空虚和麻胀。

续原方4剂。

2006年1月11日三诊。

睡眠接近正常,无不适感,故停药一个多月未再来诊。近日腹微痛不适,大便不成形,肛热而便不畅。失眠较前小有反复。

上方加生白术40g、黄连10g,共4剂。

1月18日四诊。

腹痛止,大便正常。上床不久即入睡,每晚可安睡7小时左右。欣喜不已特来告知。并索方巩固。初诊方再给4剂。嘱勿忧思怒恼,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以图巩固。病名???????主症???????辨证???????治法???????选方顽固性失眠???????失眠、心悸、心烦、心慌、便秘???????火炽痰郁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养心安神???????三黄安神汤思辨解惑

学生甲:前面讲述的对这例病人的病机认识,容易理解。而所遣方药,文献鲜有记载,当怎样理解和认识三黄安神汤的作用,或者说老师在创制该方时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老师:不是文献“鲜有记载”,恰恰相反,正是从文献中采撷而来。

该方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杞地黄汤和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说到思路就说说该方形成时,长达20年之久的历程吧。在对顽固性失眠常束手无策时,通过研究,我对其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前面的认识,但据此认识,投传统习用方黄连温胆汤辈疗效总不满意。在诊余读书时《灵枢?邪客篇》的一段论述,使我豁然。它提出目不瞑(失眠)的治疗,当“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这里,药物作用的关键是“通其道”,而所出之方即半夏汤。自此,凡因邪实而致之失眠,不论用何方,我都加用半夏秫米汤,疗效有了提高。

后浏览杂志(请原谅,已记不清杂志名称和作者姓名了),见用僵蚕二黄汤治疗失眠,原方由炙僵蚕、姜黄、天竺黄、远志、夜交藤等组成。细玩其组方离奇而不失法度,遂遇痰火扰动之失眠时,将之与半夏秫米汤合用,不料果收奇效。如1992年2月28日,一45岁之祝姓女子失眠半年,常彻夜不能合眼,心慌意乱、头昏沉而迷蒙。遂将上二方合用,仅服二剂即安睡二小时。断续服用近50剂,8月6日因他病来诊,云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能正常安睡。但我注意到这类病人多有一个共同见症,即心慌心悸。而慌悸至重难宁时,即若欲狂之象,我想倘能有效控制这个症状,必可极大地提高顽固性失眠的治愈率。为此,曾试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礞石滚痰丸或桃核承气汤,而疗效皆不够满意。一日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其附方防杞地黄汤下注云:“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無寒热,其脉浮。”观其方由生地黄二斤、防杞1钱、桂枝3钱、防风3钱、甘草2钱(遵教科书折算剂量)组成。览毕静思,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而方之突出作用却在镇静。这不正与治痰火失眠的要求相同吗!于是,我大胆地将其移用。1996年8月8日治杨姓老妇,62岁,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之历史。心烦、心中热、口苦、心慌、便秘。我将此方合入上二方同用,奇迹出现了!服药当晚11点上床随即入睡,至次晨6点10分方醒,云多少年来从未有过之舒服。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乃停用依赖了二十多年之安定,坚持服上方数十剂,睡眠一直较好。

至此,我将三方固定合用,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我认为该方既具从病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可见,方之所得,全赖远摹先贤,近效时俊。而自已只是在临床茫茫未知领域中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而已。

学生乙:听老师刚才的讲述,我感到太受启发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思考了。首先,临床治疗方向的正确,绝不是具体治疗方药准确到了“丝丝入扣”或如矢贯的之程度,而这种“方向正确”下的“道路”差误,其实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第二,我们一直信奉着一位名人的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该信条反映在临床上就是遵古顺旧,人行(云)亦行(云)。而这种没有自身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跟人走路”者,哪怕仅在一个病上,都不可能有一点新发现的。第三,远摹先贤,近效时俊,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这一从发现到确立该方的过程,其实是一条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之路,因而,应当成为我们治学之准则,循行之道路。

老师:刚才你提到路,路是什么?古代先哲曾说:“面之所向,行之所达”即为路。它一直从哲学高度影响着我的治学与临床。举凡欲学之,习之、用之、提高之、发展之、突破之、创造之者,皆为面之所向,无此“向”则不“行”也;而“行”有多远,即在一个“达”字。未达之处,未必有路,而既达之处,必有来路。这段来路若为自己初踏,则为创造也。是故,研究医学之志在一个“向”字,而审视自身功力与建树者,唯一个“达”字而已。

若你们能从前面所讲该方形成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点,则又是于方用之外的另一层收获了。

学生丙:防杞地黄汤与半夏秫米汤原出处均制作甚繁。防杞地黄汤中地黄用量特重,半夏秫米汤未出剂量,应用时如何掌握制作方法和它们的用量呢?

老师:两方复杂的制作方法,要求现代人遵从,显然是不现实的。所幸的是,根据经验,直投入煎效亦佳良。而剂量则甚为重要,一般情况下生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不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代)以30~50g为常用量。

学生丁:那么,该方的临床应用指征是那些呢?

老师:失眠头重,心烦口苦,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滑数。上述症状不必悉具即可投用。更约而言之,顽固失眠见躁烦便秘者,即可放胆大剂投之矣。

学生甲:顽固性失眠,如同其他任何顽证一样,皆有久治不愈的病史。而前所举三例,均服药即效,且迅速告愈。是情属偶然,还是这类顽邪自有克星,遇之则土崩瓦解。

老师:前面说过,失眠之因于虚者,病情相对单纯,治疗亦较易。而“易”不等于快。因为营血亏虚滋补养益需待时日,有一个过程,故服药当夜即能安然入睡者少。然因邪而致者就不同了,邪之既却,神即能安,神安则能寐矣。故《灵枢》在出半夏汤时,认为服下该方,可收“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之效。而《景岳全书》更有一段生动记载:“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证,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贼盗甫去,民即得安,此治乱之机制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可见,景岳的经验,驱邪之药只要运用准确,一次即可见效。象盗贼一去,民即得安般的利落。

我所治病例的快速收效,明确验证了一点:景岳之言非止为经验之谈,实乃信而不诬之千古名论也。













1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