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22

 野狐狸 2021-05-19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4.赵普

赵普,字则平,生于后梁龙德二年(922),上三代都曾做过县令、州司马,属于小官吏家庭,家里共有兄弟五人,他是长子。

这种家境,只够勉强度日,年幼的赵普甚至没有机会得到系统的教育,所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更不用说考功名。


赵普老家在幽州蓟县,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地区。放在当下,这户口绝对是个香饽饽,多少同志为它抓耳挠腮、寝食不安。但如果换成那个时候,估计白给你都不想要。

从唐末起,幽州地区成为了几个军事集团的主战场,朱温、李克用、刘仁恭、刘守光……这些你听到过或没听到过的人物,不厌其烦地在那里厮杀,搞得遍地狼烟。

赵普出生的时候,后唐李存勖统一了北方。不幸的是,人们并没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北方的契丹人又来了,战争再次打破了平静,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幽、蓟之人,岁苦寇钞)。

后晋天福三年(938),“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十五岁的赵普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向南迁移。

没办法,再不走,都要成外国人了。

奔波辗转,赵普一家来到了常山(今河北正定),可仅仅过了六年,又住不下去了。

当时,率军驻守常山的是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他的一句名言,你肯定是听说过的。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光听这句话,大家就可以猜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后晋天福七年(942),安重荣因为看领导不顺眼,下决心反了,然后败了、挂了。

间接后果是,赵普又要搬家了。

二十一岁时,赵普全家搬到了洛阳,总算安顿下来。

局势动荡、颠沛流离是赵普青少年时代的主要记忆。从此,他少年老成,遇事心思缜密,考虑问题深沉有谋,练就了极高的政务处理技巧。

在复杂的世界中洞悉世态人心,在夹缝中求取生存之道,这是岁月赋予赵普的本领,而他一生的毁誉,都集中在这个特点之上。

搬到洛阳不久,赵普先后在几个节度使的幕府供职。

所谓幕府,就是高级官员带有私人性质的服务机构,在里面工作的人,我们一般可称为幕僚。

按照许多人的想法,幕僚是个比较牛的称呼,能够成为幕僚的人物,一般是摇着扇子,端着茶杯,捋着长胡子,随便说几句话就能顺手把钱挣了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幕府供职人员的主要工作只是起草文书、处理行政事务之类的杂事,出谋划策这种高端的事务并不是每个人都轮得到。干这种工作的人往往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有些人会有一个朝廷正式任命的行政职务,有些人甚至连个名头都没有,至于高收入、高地位,梦里想想就好。

赵普埋头做幕僚,一干就是十多年,如果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赵普很可能步祖上的后尘,成为一名不入流的小吏,默默无闻地过完一生。

然而,命运之神终于眷顾赵普了。

显德二年十二月,赵普的领导节度使刘词死了,死前将赵普推荐给了朝廷。显德三年二月,经宰相范质推荐,赵普被任命为滁州军事判官。

我们知道,当时在驻守滁州的,正是赵匡胤。

来到滁州后,赵普展现了出色的吏治才干,全权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得到赵匡胤的赏识。

都生长于小官吏之家,都曾有过漂泊的岁月,相似的家境和经历,让他们很容易找到共鸣。在短暂的相处时间里,赵匡胤和赵普经常促膝长谈,共同感慨世事,畅谈古今未来。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将领,一个三十五岁的精明官吏,从此结成了紧密的政治同盟。以滁州为起点,他们的命运开始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帝国的命运。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