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zhsh8436 2017-09-17

等效思维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将等效思维运用于物理解题中,会涉及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过程的转化、物理条件的转化等各个方面,利用等效思维分析和解答相关的物理问题,可以将问题思路清晰化,解题步骤简单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等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抓住等效思维的特点,将等效思维有效的应用于解答物理问题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常见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物理现象,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等效思维,建立一个合理的物理模型,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物理现象。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包括:斜面模型、简谐运动的单摆模型、人船模型等。

例如:图中AB是光滑的平面,BC是光滑的圆弧,圆弧的半径为7.5m,平面与圆弧在B点相切。质量为0.1kg的滑块m1,以0.9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在B点的,质量为0.2kg的滑块m2发生弹性碰撞,求二者经过多长时间后可以再次发生碰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物理问题中建立弹性碰撞模型、机械能守恒模型、简谐振动模型等,将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熟悉化。即首先求出两个滑块弹性碰撞的速度:

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二、将物理本质和物理过程明晰化

在高中物理的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物理过程繁杂的情况,如果将等效思维应用于物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分解、简化、转化等方式,将物理过程明晰化,进而轻松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把一个石块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初速度为u0水平抛出,落到斜面上某个点上(如图),请问小球运动过程中与斜面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从题目来分析,可以得知,石块运动过程中,与斜面相距的最大距离位置是:速度方向和斜面平行时的距离。在计算这段距离时,解题程序十分繁琐。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u0分解为:沿斜面方向的u0cosθ和垂直斜面方向的u0sinθ,然后将重力加速度分解为沿斜面方向的gsinθ与垂直斜面向下方向的gcosθ,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发现石块平抛运动的过程,可以应用等效思维,转化为斜面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及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一旦石块到达与斜面相距最大距离的时候,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速度减为0,由此就可以很快地算出距离斜面的最大距离。

三、把复杂条件转换为简单的条件

在高中物理问题中,还存在题设条件复杂的情况。题设条件复杂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中,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等效思维应用于物理条件的转换中,把复杂条件转换为简单的条件,从而利于学生解题。

例如: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电动势为E、内阻r的交流电源,输出端接电阻为R的负载,求原、副线圈匝数比 是多少的时候,R会获得最大功率,R的最大功率是多少?从题目来看,交流电源与恒定电源等效,则利用等效思维将原本的复杂条件简单化。即当电源内阻保持不变,整个电源输出的功率不会成单调变化趋势,因此,当外电阻值与电源的内阻值相一致,整个电路输出的功率才可能达到最大。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等效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物理定义具象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带有灵活性、技巧性的运用等效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