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从小没有规则意识 后果可想而知!

 长沙7喜 2017-09-17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小到班级制度,大到社会法规,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规则意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规则是对人的自我约束,是促进孩子进步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孩子自发有没有规则意识?

所有的规则意识,其实都是在和社会的交流中才产生。如果把一个人放到荒郊野外,和动物混在一起,也会产生规则意识,这个规则意识一定是由一个群体给的。正是因为规则意识来源于群体,所以我们说有规则意识,是在增强群体生存能力。

最没有规则意识的例子,比如犯法,结果就是连命都没有了;稍微轻一点的,比如乱扔纸屑等没有公德心的举动,后果就是被别人鄙视。在上个时代被鄙视没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转发一个没有公德心的视频就会被大家人肉,没有规矩的生存成本大大提高。



有人说小孩子就是没有规矩,我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从来不会说因为你小所i以可以怎么怎么样,没有这样的理由,这件事情是孩子生存能力的体现。


为什么要守规矩?为什么要有规则意识?本质上是让我们活的更好,这是一个社会学上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是怎么服从规则的?

其实一大半的家长认为自己是自觉意识到应该遵守规则,那么这会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假设有一个孩子在直播的时候把衣服脱了,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怎么不自觉。当我们家长认为我们守规矩是全凭个人的觉悟时候,我们是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不守规矩的。

其实一个孩子,尤其是小一点的,你跟他说一句话很容易让他崩的,他怎么知道“这样的”孩子是什么孩子?所以家长会认为自觉意识到遵守规则,其实小时候被引导的缘故,而现在却不记得了。


我举一个十年来社会上的一个变化,就是坐电梯的问题。十年前没有坐电梯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这样的问题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坐电梯会自觉站在右侧。那么这件事是怎么从无人遵守到有人遵守的?


大概是这么一个步骤,首先对这件事的引导是CCTV级的,从中央台开始大家就不断的引导这件事,很多文章都会拿坐电梯这件事来作为比较我国和他国文明程度的例子。这就是引导,可能是别人告诉你,也可能是舆论。

那么有引导之后就会遵守吗?并不会。所以一定会有第二个过程,叫惩罚。有人说没见过罚过钱?大家仔细想就会想到,人们看一个人不遵守电梯规则的眼神就是惩罚。引导规则一定会对应着物质或精神的惩罚存在。也就是你破坏规则就让你不爽,这种不爽不一定是强制性的惩罚,就是让你感到不爽。


有人会说不爽就不爽,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注意自己形象的人占大多数。所以说先引导出一部分人遵守,这种有形或无形的惩罚之后再引导一部分人遵守。

有了惩罚,必然会有激励。什么是激励?同样在一个行为上,当你用异样的眼神看不遵守规则的人时,内心会有一种优越感,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文明人。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激励,但这种激励不会长久,并不会每次都产生这种激励,所以最后会变成一种氛围。

当一个不守规矩的人站在电梯左边的时候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奇怪,好像就她不知道这个规矩,事实也是如此。当变成一中氛围的时候,我们甚至不会考虑“为什么坐电梯站在右边合理”这样的问题,而是变成了一种习惯,一个自然的行为。当我们的规则上升到这样的一个层次的时候,遵守它不会让你不舒服。




指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引导:以身作则

树立孩子规则意识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很多人认为孩子小,不懂规矩,长大了自然就守规矩了,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反面案例的时候,都可以从他小时候找到端倪。反过来说,一个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决定他长大之后的本性。任何孩子的规则意识都是被引导出来的,这个引导可能是家庭的引导,也可能是社会的引导。所以说孩子交友要慎重,在交友不慎的时候,他的规则意识会被引导和歪曲。


当我们在引导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具体来说,在家庭里面建立一个规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针对整个家庭来建立规则,而不是针对孩子建立规则。其实这一点也是我个人在家里经常被教育的。你自己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包括很多家长讨论孩子爱不爱读古文读诗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我自己在家里读书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这样的一种行为是很难引导孩子在家读书的。


对于每个家长来说,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孩子报个班下个资料弄个习题集,对于这些行为,做为家长反过来想想能不能以身作则的来做到,这一点很关键。所以说引导这个环节很简单,以身作则四个字,能够做的程度也是四个字,大致不差。

惩罚与激励:规则明确,力度一般,执行到位,赏罚并重

一个家庭没有大问题,但是不见得没有小问题,所以惩罚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家长对惩罚这个事情是不敢的,但其实惩罚与激励这件事不仅要做,而且要放到明面上。我不认为惩罚孩子就是错的,不惩罚孩子就是对的。面对惩罚,给大家的建议是四句话:


规则明确,也就说任何事情都要说在前面。这里面有两个提醒:


第一个叫法不溯既往,就是你的任何一个规则都只能向后使用,不能向前使用。


比如昨天因该做的没有做你就要惩罚孩子,这是不可以的,因为这会使规则的公信力变为零,因为规则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为了避免惩罚让他遵守规则。


第二个叫能够区分故意说谎和隐瞒之间的区别。


因为孩子很聪明,会想办法隐瞒一部分东西。我不说假话,但是我不说。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说假话比不说真话是要严重的,两者的惩罚等级是不一样的。


力度一般。家庭不是乱世,惩罚力度顶多到一般,不要特别重的刑罚。比如让孩子安静5分钟,罚站3分钟。这样的惩罚不重且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执行到位。这个特别重要,要知道这些惩罚行为其实就是规则意识的传输,执行上出问题,规则意识怎么都会建立不起来。


赏罚并重。除了有罚,还要有赏。做的好了可以去奖赏,做的不好就惩罚。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游戏,在家里可以制作卡片作为积分,做什么事可以获得积分,做了什么需要扣除积分,相当于在游戏中就把规则意识培养起来。惩罚和激励一定不是一次有效的,所以大家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氛围:家庭、学校、周边

千万不要针对孩子做一个规则,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被针对的时候是非常惨的。首先要关注家庭的环境,其次关注学校的环境,而且要适当关注周边的环境。所谓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家长来说是没有这个条件的。这三个环境中要稳固好家庭环境,尽可能的关注到学校环境,周边的环境只需要注意一点即可。


就拿学校环境来说,比如班主任经常乱赏乱罚,毫无章法可言,这对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不利的,实际上大部分的学校其实还是不错的。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最重要注意的还是家庭里的氛围。

最后给大家几点提醒


1.规则不能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群体:最好的规则是针对家庭的规则,而不是针对孩子个体的规则。


2.惩罚和奖励与遵守规则的价值匹配:家庭里特别重视什么样的价值,在于是否容易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规则的目的不在于惩罚一个人,而在于让他去遵守;通过规则来讲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氛围背后是家庭文化:不要刻意去营造一个氛围,而是要有一个文化,因为孩子可以感受到。


4.不妨定个契约,遵守契约精神:白纸黑字,不要发誓和检讨,约定一些行为,提升影响力。

父母要为孩子设立自家的规矩


1.家庭规矩:家规不要长,两三条即可。


2.学校规范:尊敬老师,遵守课堂纪律。


3.社会规范:公共场合规范,道德原则。



Children see,children do

所有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事实就是如此。孩子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你对孩子的要求不会变低,你对他的宽容以及教育的耐心会不断地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