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玉器龙纹饰的演变浅析(四)

 天宇楼33 2017-09-17

图29  出土于安徽省天长市三角扜


        纹饰特点:用勾云纹的组合来表现,作为图形的基础元素,眼、嘴、鬣、颌的组成元素已很成熟了,勾云纹不再是平面的纹饰,而是立体的纹饰造型,细若游丝的装饰线纤细却很有弹力,使这一类型的玉器作品显得很华丽、精良。缺少了春秋早期玉器的那种庄重感,渐趋开始形成一种华丽的风格,表现手法多样,砣具运用的成熟,为其后的战汉玉器的发展以及迎来中国玉文化的又一个高峰奠定很好的基础。


        工艺特点:压地隐起的表现方法开始成为主流,其实也就是一种浮雕式的风格,立体感增强,使得视觉冲击力更强,打洼起突的过渡,磨制得很平滑自然。其间用细阴线丰富强化这一主题的表现,这种细的阴线用直砣具加工,如发丝般纤细,这种工艺的运用在战汉时期达到了极致,故后人称之为“游丝毛雕”。


图30



图31


        鬣部的造型明显脱离开演变的过程,加以小阴线装饰,更具象生动鬣的飘逸感明显,如果说其他早期玉器龙的鬣的形态意义还不明显,这件龙首上细线描画的鬣是很形象的,如此看来,鬣的下方卷云状的突起是不是也可理解为龙的耳,以待以后探讨。


图32



图33


        通过以上图例,我们看出春秋龙形玉器的演变过程,就是从早期的带有浓郁的西周玉器风格向晚期战国玉器的风格演变,中间由于诸侯割据,地域差异等缘故,不同地区出土的玉器审美诉求有很大不同,造成即便是同时期的玉器,其装饰纹样、基本造型、工艺特点也有很大差异。但基本的发展规律已经清晰,那就是随着工具的进步,工匠技艺的不断完善,从早期的斜刀,刻画,到运用简单的直砣到用较大的砣来起突,加大落差,强化立体感,用较小砣加工小阴线增强装饰性。思想的解放,创新的提高,玉器的龙纹由平面纹样为主逐渐过渡到浮雕表现为主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纹样也由庄重呆板变得张扬华丽和多样化,以上种种的积累也为后期战国玉器迈上中国玉器史上的高峰,做了有成效的铺垫,也卓现了春秋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作者:散散心《网易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