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 诸 虫
一扫光 治小儿头虱 , 搔痒成 疮 ,脓水出不止。方见“诸疮·一 扫光”。 丁香散 《外台秘要》卷 七引《必效方》方。治蛔 心痛。丁 香七枚 , 头发灰 一枣许。研 末 , 酒 送服。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方。 治疳湿 。丁香末一分 , 麝香 ( 研 ) 一钱 ,犀角屑三分 , 甘草 ( 末 ) 三分。 上药同研 , 以盐三合、椒三合、豉二 合 , 水煎 , 令稍 热 , 用 棉 蘸洗 熨 下 部 ,冷即再暖用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五 方。治小儿霍乱 , 不欲乳食。丁香 一分 , 人参 ( 去芦头 ) 半两。为末 , 每服 一 钱 , 水 煎温 服 , 不 拘时 候。 诸虫 三画 487 ] 量儿大小 , 加减分服。 《圣济总 录》卷三十八方。治霍乱不止。丁 香、木香、肉 豆 蔻 ( 去壳 ) 各一 两。 为末, 每服 二 钱匕 , 白粥 饮调 下 , 热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一方。治呃逆胸满。丁香、柿蒂 各一钱 , 炙 甘 草、高 良姜 各半 钱。 为末 ,每服二钱 , 热汤点服 , 不拘时 候。 《类编朱氏集 验医方》卷十 一方。治小 儿吐乳、伤食。丁香、 石莲肉、枇杷叶 ( 生姜自然汁炙热 ) 等分。为细末 , 米饮汤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方。 治翻胃呕哕不止。丁香一两 , 人参 (去芦头 )二两 , 枇杷叶 ( 拭去毛 , 炙 微黄 ) 一两。为末。每服三 钱 , 入 生姜半分, 水煎温服, 不拘时候。 《博 济方》卷三方。治脾泄 泻。厚朴 (姜炙 ) 半两 , 槟榔 ( 火煨 ) 一两 ,肉豆蔻 ( 去皮面煨 ) 二个 , 丁 香 ( 焙干 ) 二钱。为末 , 每服二钱 , 米饮煎三沸 , 温服。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 治急黄。丁香七粒 , 瓜蒂七 枚 , 赤 小豆七粒。为末 , 以鸡子清一枚相 和 ,用新汲水相 和调下 , 顿服。当 吐利 ,则效 ;末应 ,即再服。 《圣 济总录》卷十 六方。治 偏头痛。丁香 ( 大者 , 研 ) 一 粒 , 棘 针( 倒钩者 , 烧灰存性为末 ) 四十九 枚 ,麝香 ( 研 ) 一皂子大。同研匀 , 以纸拈揾药 , 随痛左右 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九 方。治小儿疮疹 , 倒靥黑色 , 及出 不快。丁香、鹿肉 ( 干者 ) 各半两 , 紫草一分。为末 , 每服二钱 匕 , 酒 一盏 ,入麝香少许 , 同煎至半盏 , 放 冷服之, 如人行二三里再服。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 治妊 娠 霍乱 吐 泻 , 烦 闷。丁 香 半 两 ,人参 ( 去芦头 ) 半两 ,陈橘皮 ( 汤 浸去白瓤 , 焙 ) 三分。为末 , 入生姜 半分 ,枣五枚 ,水煎 ,温分三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八方。治产后咳逆。石莲肉 ( 去 心 ,炒 ) 十个 , 丁香十枚。为末 , 水 煎服。 《太平圣惠 方》卷七十 八 方。治产后心烦 , 咳噫不止。丁香 半两 ,伏龙肝 ( 细研 ) 一两 , 白豆蔻 (去皮 ) 半两。为末 , 每服 一钱 , 煎 桃仁吴茱萸汤调下 , 如人行三五里 再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 二 方。治小儿脑疳 , 发干作穗 , 眼有 白膜 ,鼻头生疮。丁香、蜗牛壳 ( 去 土) 、赤小豆 (楝 ) 、皂荚 ( 炙香 , 去皮 子) 各一分。为末 , 每取少许 , 以竹 筒吹鼻中。五疳悉用之 , 病重者出 虫 ,每日二度用 ,可效。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六 方。治 口臭及 齿肿痛。丁香 二 十枚 ,白矾 ( 烧灰 ) 一两半 , 香附子 三分。为末 , 先以盐揩齿 , 后用药 少许涂之。 《御药院方》卷九方。 治牙齿疼痛。丁香、荜拨、蝎稍、大 椒各七个。为细末 , 每用少许 , 以 指蘸药擦于牙痛处 ,有津即吐。 三仙丸 治虫腹痛。方见“髭 发病·三仙丸 ”。 干漆丸 《外台秘要》卷 七 引《张文 仲 方》方。治 蛔虫 心 痛。 干漆熬捣 , 蜜丸。每服十五丸 , 日 二次。 《圣 济 总录》卷 五十 六 方。 治九种心痛 , 及腹胁积聚滞气。干 488 诸虫 三画~四画 ] 漆( 炒烟出 ) 二两。为末 , 醋面糊丸 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 温酒 下。醋汤亦得 , 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一方。 治髭发白。干漆 ( 炒令烟尽 ) 、柏子 仁( 微炒 )、生干地黄 ( 焙 ) 、熟干地 黄( 焙 ) 各一两。为末 , 糯米饭和捣 三五百杵 , 涂酥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二十丸, 空腹温酒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 治产后脐下结硬, 月经木通 , 积聚 癥块 , 羸 瘦。干 漆 ( 捣碎 , 炒 令烟 出 ,研为末 ) , 生地黄 ( 捣绞取汁 ) 十 斤。上药煎令 可丸 , 如梧桐 子大。 每日二十丸 , 空腹温酒下 , 渐加至 三十丸。 干漆散 治诸虫痛。方见“产 后病·干漆散 ”。 下虫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 八册 方。治 虫 积。苦 楝 皮 适 量。 为末 , 面 糊为 丸 弹 子大。每 服一 丸。中午戒食 , 晡时食鸡蛋饼一至 二个 ,临卧开水化下。 大枣膏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二 方。治小 儿 蛲 虫 , 蚀 下 部中 痒。蒸大 枣 ( 取 肉 ) 二 枚 , 水 银半 分。上 药 研令 水 银 星尽 , 捻 为挺 子 ,长一 寸, 以绵 裹 , 纳下 部 , 以虫 出为效。 马兜铃根汤 《圣济总录》卷 一百四十 七方。 治 五种 蛊毒。 马兜铃根 一两。为末 , 水煎 , 空腹 顿服。以吐出 蛊为度 , 未吐 再服。 治五种蛊毒 , 咽中如有物 , 咽吐 不出 ,闷乱 不卧。马兜铃根 一两 , 蘘荷根半两。为末 , 每服三 钱匕 , 水煎 ,不拘时顿服 ,以蛊出为度。 五倍子散 治虫 。方见“疳 证·五倍子散 ”。 比圣汤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七十 七方。治小 儿五种蛊毒。马 兜铃根。为末 , 每服二钱匕 , 水煎 , 空腹 顿 服。以 蛊 吐 出为 效 , 未 吐 再服。 升麻 散 治 小 儿 初中 虫 毒。 方见“口唇舌病·升麻散 ”。 化虫干漆丸 《太平圣惠方》 卷九十二方。治小儿蛔虫绞心 痛 , 四肢逆冷 , 干呕不吐 , 面色青。 干漆二钱 , 胆矾一钱。为末 , 用葱 白汤煮面糊丸如麻子大。二三 岁 儿 , 以 石榴 皮 汤下 二丸 , 日三 服。 三四岁儿每服三丸。 化虫丸 《圣济总录》卷 一百七十九方。治小儿疳虫 , 刺 腹痛。芜荑一分 , 槟榔 ( 锉 ) 二钱 , 鹤虱( 炒 ) 半两。为末 , 猪胆丸如麻 子大。每服五 丸 , 量 儿大小加减。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十五方。 治诸虫。芜荑、锡灰、神曲、麦芽各 等分。为细末 , 麻油为丸。取月初 五更 ,空 腹时以炙猪肉细嚼咽汁 , 不吃肉 , 以汁引动虫 , 次用 浓煎石 榴根汤 下丸 药 十丸。 《医 学 入 门》卷六方。治诸虫。硫黄一两 , 木香五钱 , 密陀僧少许。为末。炮 附子一枚 , 醋熬成膏 , 和匀 丸如绿 豆大。每服二十丸 ,荆芥茶送下。 《证 治 准绳》幼 科集 八 方。 治小儿疳热。芜荑、神曲、炒麦芽 各等分。为末 , 煮糊 丸如黍米大。 空腹米饮或猪胆汁送下。 化虫定痛丹 治虫伤胃脘痛。 方见“胃痛脘痞·化虫定痛丹”。 化虫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七十九方。治小儿虫痛不可忍。 诸虫 四画~五画 489 ] 白丁香一钱 , 槟榔 ( 锉 ) 一枚 , 雷丸 一钱。为末 , 每服一字 , 或半钱匕 , 米饮调下 , 奶食后服。 《卫生宝 鉴》卷十 四 方。治 寸 白 虫。黄 丹 (炒 ) 半 两 , 锡 灰一 两 , 铅 粉二 两。 为细 末。每服 一 钱 , 先 烧 猪 肉五 片 , 服后以生油一口许调药服 , 至 晚取下。孕妇忌服。 化蛊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 四十七方。 治蛊毒难愈, 喉中妨 闷 ,瘦瘁。胡燕屎 ( 炒 ) 一合 , 独头 蒜五枚 , 同 捣 如膏 , 丸如 杏仁 大。 每服十 至十 五丸 , 空 腹清 粥饮送 下。 治诸般蛊。硫黄 ( 研 ) 一两 , 木香半两 , 密陀僧 ( 煅 ) 三分 , 附子 (炮裂 , 去皮脐 , 别为末 ) 。前三药 研末 , 先将附子末以米醋一盏熬成 膏 ,入前药末 , 丸如梧 子大。每服 十丸 ,空腹、食前荆芥茶送下。 丹砂 丸 治 蛊 毒。方 见“痨 瘵·丹砂丸 ”。 巴豆白膏 《外台秘要》卷二 十六引《范汪方》方。治 蛲虫。巴 豆( 烧令烟断 , 去皮心 ) 一枚 , 桃仁 (熬令黑 , 去皮 ) 四枚。捣作三丸。 大人清旦勿食 , 以浆服尽 , 少小服 一丸。若不下 , 明旦更复作服。 巴豆桃仁丸 《圣济总录》卷 九十九方。治蛲虫。巴豆 ( 和皮烧 令烟断 , 去皮心 ) 五枚 , 桃仁 ( 去皮 尖双仁 ,炒 ) 二十枚。为细末 , 丸如 大麻子。每旦 空腹服 , 温浆 水下 , 大人 两 丸, 小 儿 一 丸。 虫 未 下 再服。 玉粉散 治寸白虫。方见“衄 血·玉粉散 ”。 甘草 汤 治 中 蛊。方 见“伤 寒·甘草汤 ”。 甘草粉蜜汤 《金匮要略》卷 中方。治蛔虫扰心 , 令人吐涎 , 发 作有时。甘草二两 , 粉一两 , 蜜四 两。先煮甘草 , 去渣纳粉、蜜搅令 和 ,煎如薄粥 ,温服。 石榴汤 《外台秘要》卷 二 十六引《广济方》方。治白虫 , 于下 阴部出不尽 , 令人渐渐羸瘦。醋石 榴根一大握 , 芜荑三两 , 牵牛子 ( 熬 末) 半两。水煎 , 分三服 , 别和牵牛 子末 ,每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忌生 冷、猪鱼、牛肉、白酒、葵笋等。 《圣济总录》卷四十方。治 冷利 洞 泄 , 及 赤 白滞 利。酸 石 榴 (大者 ) 一枚 , 黄连 ( 去须 ) 一两 , 干 姜( 炮 ) 二两。切 , 每服五 钱匕 , 水 煎去渣, 入阿胶二片烊 , 顿服之, 不 拘时候。 石榴根汤 《圣济总录》卷 九 十九 方。治寸白 虫。酸石榴根 一 握 ,楝皮一两 , 槟榔 ( 锉捣 , 为末 ) 三 枚。前二味为末 , 水煎去渣 , 入槟 榔末调匀 , 分温二服。空腹相继服 尽 ,当有虫出。次煮薤粥补之。 石榴根散 《圣济总录》卷 九 十九方。治寸白虫。酸石榴根 ( 碎 锉 ,水煎取汁 ) 五两 , 槟榔 ( 生锉 ) 一 颗 ,腻粉 ( 研 ) 半钱匕 , 铅丹 ( 炒 ) 半 钱匕。先取槟榔末等三味 , 细研令 匀 , 再以温石榴根汁调药末 , 五更 顿服。凡欲服药 , 先食肥猪肉 , 次 服药。 白芜荑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七 十九方。治 小儿寸白虫。白 芜荑一两半 , 狼牙草一两 , 白敛半 两。为末 , 每服一钱匕 , 以 苦酒二 台 ,空腹调下。 白金 散 治 诸虫 病 , 好 食 生 490 诸虫 五画~七画 ] 物 ,面黄呕吐 , 或时心 腹发痛。方 见“咳血吐血·白金散 ”。 白蔹散 治寸白虫病 , 眼无光 泽 ,脚膝少力。方见“金刃刺伤· 白蔹散 ”。 圣功散 治寸白虫。方见“痢 疾·圣功散 ”。 芎?散 治三虫。方见“惊啼 夜啼·芎?散 ”。 再造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十 七 方。治 小 儿 中蛊 , 症 情危 急。甘草 ( 生 锉 ) 半 两。为 末 , 水 煎 ,分温二服。吐蛊出为效。若预 防蛊者 ,宜熟炙甘草, 水煎服。 竹节丸 《外台秘要》卷二十 六引《范汪方》方。治 长、赤、蛲三 虫。烧竹节、雷丸各三分 , 桔梗、白 芷各四分。为 末 , 蜜丸如梧 子大。 每服八丸, 日三服。 安虫丸 《小儿药证直决》卷 下方。又名苦楝 丸。治 上中二焦 虚或胃寒虫 痛。干漆 ( 杵碎 , 炒烟 尽) 三分 , 雄黄、巴豆霜各一钱。为 末 ,面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至 二三十丸 , 煎石榴根汤下。量儿大 小加减。痛者 , 煎苦楝根汤下或芜 荑汤下。 麦面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四十七 方。治中 蛊吐血。小麦面 二合。分三服 , 冷水调服 , 半日服 尽 ,蛊下当瘥。 赤罽丸 《外台秘要》卷二十 八引《古今录验方》方。治五蛊下 利 ,去膏血。芫花一升 , 巴豆一百 枚 ,赤罽方圆一 寸。捣散 , 蜜丸如 胡豆大。每服一丸。如下利不止 , 以清粥汁止之 ; 不下 , 小增之 , 不得 大下之。 芫花散 《外台秘要》卷 二 十六引《范汪方》方。治 蛲虫。芫 花、狼牙、雷丸、桃仁 ( 去皮尖 )。为 末 ,平旦饮服方寸匕。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 治伤 寒 后 , 毒 气攻 注 , 腰 脚疼 痛。 芫花二两 , 吴茱萸二两 , 醋糟八两。 上药相和令匀 , 于铫内 , 炒令热, 青 布裹 ,于痛处熨之 , 如稍干 , 以醋拌 令润 , 再 炒 熨 之, 以 痛 止 为 度。 《圣济 总录》卷 三十三方。治 伤 寒后 ,风虚气滞 , 攻腰胯疼痛 , 坐卧 艰难。芫花二 两 , 吴 茱萸一两半 , 芸薹子一两。为末 , 每用半匙 , 以 黄米糟一两 , 入酒煮如糊 , 摊于蜡 纸上 ,贴痛处。 《圣 济 总录》卷 六十 七 方。 治上气呕吐不 止。芫花 ( 醋炒 ) 一 两 ,肉豆蔻 ( 去壳 , 锉 ) 、槟榔 ( 锉 ) 各 一枚。为细末 , 每服一钱匕 , 煨葱 白一寸, 温酒调下。 芜荑 丸 治 久痢 不 瘥 , 有 虫。方 见“疳 证 · 芜 荑 丸 ”。 治诸虫发动心痛。方见“疳证· 芜荑丸 ”。 芜荑仁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二方。治小儿蛔虫扰动 , 多吐 清水。芜荑仁 三分 , 狼牙草半两 , 白蔹一分。为末 , 每服半钱 , 空腹 以温酒下。量儿大小 ,加减服之。 芜荑 散 《小 儿药 证 直 诀》卷下方。治胃寒虫痛。白芜荑 (去扇 ) 、干漆 ( 炒 ) 各等分。为末 , 每服一字 , 或五分 , 或一钱 , 发时米 饮调服。 《太平圣 惠方》卷五 十 七方。治九虫。芜荑仁半两 , 狼牙 半两 , 槟榔三分 , 石榴根皮 三分为 末 , 每 服 二 钱 , 空 腹 暖 酒 调 下。 诸虫 七画~八画 491 ] 《重订严氏济生方·心腹痛门》 方。治蛔虫绞心痛, 或吐青黄绿水 涎沫 , 或吐虫出 , 发有 休止。干漆 (碎 ,炒至烟尽 ) 一两 , 雷丸、芜荑各 半两。为细末 , 每服三钱 , 温水调 和服 , 不 拘时 候。小儿 每 服 半钱 重。 《仁斋直指附 遗方论》卷二 十五方。治肠中诸虫。槟榔、芜荑 各三钱 ,木香一钱。为末。黎明时 吃炙肉 一片 , 所 以石 榴根 煎汤送 药服。 《太 平 圣 惠方》卷 九十 方。 治小儿头面及身体生疮 , 瘙痒。芜 荑( 微 炒 ) 三分 , 葶 苈子 ( 微炒 ) 一 两 ,白矾 ( 烧令汁尽 ) 一两 , 吴茱萸 (微炒 ) 半两。为末 , 以生油 调 , 每 日二次 ,涂疮上。 芦荟丸 功 能杀虫。治小儿 疳证出虫。方见“疳证·芦荟丸”。 杏仁汤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方。治 。杏仁五十枚 , 苦 酒二升 , 盐一合。和煎取五 合 , 顿 服。小儿以意加减。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五 方。治积年嗽。阿胶 ( 蚌粉炒 )、罂 粟壳( 蜜炙 )、白矾 ( 飞过 )、杏仁 ( 去 皮尖) 各等分。为粗末 , 每服三钱 , 加姜三 片 , 枣 一枚 , 葱 白 三寸 , 水 煎 ,临卧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四方。 治暴 赤 眼 , 涩 痛 肿 痒。杏 仁 十四 枚 ,黄连 ( 去须 ) 七枚 , 腻粉二钱 , 沙 糖一钱。于早晨睡醒未语时 , 口内 去杏仁皮 , 与黄连同嚼烂 , 并余药 入生绢内线系 , 以沸汤浸洗 , 遇夜 露之 ,每用可洗五次。 豆卷散 治 小儿蛔 虫。方见 “惊风惊痫·豆卷散”。 吴茱萸酒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七方。治白虫 , 令人呕吐。吴 茱萸根 ( 粗大者 , 锉 ) 一尺 , 大麻子 (焙 )一 升, 陈橘 皮 ( 汤浸 , 去白瓤 , 焙) 三两。上药捣令烂 , 以酒五升 , 煎取三升 , 去渣 , 每于食前 暖一小 盏服之。 乱发灰散 治三虫。方见“衄 血·乱发灰散 ”。 灵矾散 《摄生众妙方》卷 十 方。治小儿虫心 痛欲绝。五灵 脂 (末 ) 二钱 , 白矾 ( 火枯 ) 半 钱。为 末 ,每服二钱 ,水煎服 ,不拘时候。 阿胶汤 治虫蚀下部痒 , 谷道 中生疮。方见“伤寒·阿胶汤 ”。 鸡子丸 《外台秘要》卷二 十 六引《集验方》方。治长 虫。鸡 子 白三枚, 干漆 ( 熬 ) 四两 , 蜡三两, 粳 米粉半斤。干漆、蜡纳铜器中 , 微 火煎 ,搅令匀 , 入粉令凝可丸 , 离火 下鸡子白 ( 蛋清 ) 搅 , 复煎令可丸。 晚勿食 , 以 饮下 小豆 大一 百二 十 丸。小儿服五十丸。 驱绦汤 《方剂学》( 广州中医 学院 1979 年版 )方。治绦虫病。南 瓜子肉, 槟榔片。先将南瓜子肉略 炒香 , 嚼烂吞服 , 隔一至二 小时再 服槟榔煎成的浓汁 , 约四小时后 , 腹泻排出虫体。如无腹泻 , 可加玄 明粉 ,开水冲服。 青橘丸 《圣济总录》卷 九 十九方。治诸 虫发动 , 上连心痛。 青橘皮 ( 汤 浸去 白 , 焙 )、芜荑 ( 微 炒) 、贯众、雷丸 ( 炮 ) 等分。为末 , 蜜丸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 前 橘 皮 汤 下 , 加 至 三 十 丸 , 虫 下为度。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 八 492 诸虫 八画~九画 ] 方。治小儿热 痢不瘥 , 血脉 妄行。 青橘皮 ( 去白 , 焙 )、黄连 ( 去须 ) 等 分。为末 , 用猪胆汁和 , 即入胆内 , 以米泔 煮熟 取出 , 入 麝香 少许研 匀 ,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 丸 , 米 饮下。 苦瓠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四十七方。治蛊毒吐血或下血如 烂肝。苦瓠 ( 切 ) 一枚。水煎 , 空腹 分两次温服。吐、下蛊为愈。 苦楝丸 亦 名安虫 丸。治胃 寒虫痛。方见本病证门“安虫丸”。 抵圣汤 治 小儿诸 虫。方见 “脏腑热证·抵圣汤 ”。 使君子丸 《医方集解》方。 治小儿虫积腹痛, 及食劳发黄 , 喜 食茶、米、炭土等物。使君子仁二 两 , 天南 星 ( 姜 制 )、槟 榔 各一 两。 上药合炒。如喜食生米, 用麦芽一 斤炒 ;喜食茶叶 , 用茶叶炒 ; 喜食炭 土 ,用炭土炒。研末 , 蜜丸 , 每晨砂 糖送 下。 《幼 科释 谜》卷 六 方。 治腹内诸虫作痛 , 口吐清水。使君 子肉、槟榔、榴根皮、大黄 ( 半生半 炒) 各七钱半。糊丸麻仁大 , 每服 三四十丸。 使君 子 散 治 小儿 蛔 疳。 方见“疳 证 · 使 君 子 散 ”。 治小儿虫痛。方见“疳证·使君 子散 ”。 金液丹 治 腹中诸 虫。方见 “虚损·金液丹”。 乳香散 治蛔心痛。方见“癫 狂痫·乳香散 ”。 肥儿 丸 治 疳 虫。方 见“疳 证·肥儿丸”。 狗脊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 十七方。治九虫。狗脊二两 , 川芎 一两 , 细辛一两 , 白芜荑一两。为 末。三更后先吃牛肉淡干脯三 二 两 , 五更初以粥饮调上药三钱 , 当 有虫下为度。 备急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二方。治小儿蛔虫 刺 , 心腹疼 痛。鹤虱一 两。为 末 , 每服 半钱 , 煎肥猪肉汁调下。量儿大小 , 以意 加减。 定粉丸 治小儿蛔 疳。方 见 “疳证·定粉丸”。 贯众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 二 方。治 小 儿 蛔虫 钻 心 , 脘 闷。贯众、狗脊、狼牙草、萆薢 ( 锉 ) 上各一两。为末 , 每服一钱 , 水煎 温服 , 不拘时候。量儿大小 , 加减 服之。 《圣 济 总录》卷 二十 六 方。 治大人小儿伤寒后 , 热毒未去 , 下 血不止。贯众 ( 逐叶摘下令净 )、黄 柏( 蜜炙 ) 等分。为末 , 每服一钱匕 至二钱匕 , 煎黑豆汁放温调下。 《圣 济 总录》卷 六十 八 方。 治暴 吐 血嗽 血。贯 众一 两 , 黄 连 (去须 ) 年壮者 半两 , 年老者三分。 为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浓煎 糯米饮 调下。 《鸡 峰 普济 方》卷十 七 方。 治肠风下血。贯众 ( 火煅存性 ) 一 两 ,五倍子 ( 火煅存性 ) 半两 , 白矾 (枯 ) 二铢。为细末 , 每服 三钱 , 米 饮下。 《卫生宝鉴》卷六方。功 能 解一切热毒。治中食毒、酒毒、药 毒等。黄连三钱 , 贯众三钱 , 甘草 三钱 , 骆驼蓬三钱。为末 , 每服三 钱 ,冷水空腹调服。 茜根汤 《圣济总录》卷一 百 诸虫 九画 493 ] 四十七方。治蛊毒吐血或下血如 烂肝。茜 根、蘘 荷 根 各 半 斤。为 末 ,水煎 ,空腹分三次温服。 胡粉散 治小儿蛲虫蚀下部。 方见“痈疽·胡粉散 ”。 茱萸丸 《外台秘要》卷七 方。治蛔心痛。吴茱萸一升 , 桂心 二两 , 当归二两。为末 , 蜜丸如梧 子。酒服三十丸 , 日二服。加至四 十丸 ,以知为度。忌生葱。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 治水泻不止。吴茱萸 ( 汤浸七遍 , 焙干微炒 ) 二两 , 黄连 ( 去须微炒 ) 二两。为末 , 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 大。每 服 三 十 丸, 粥 饮 下 , 不 拘 时候。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方。治脚气入腹 , 腹胀不仁 , 喘闷 欲死。吴茱萸 ( 汤洗 )、木瓜 ( 去穰 , 切) 等分。为末 , 酒糊丸如梧桐子 大。每 服 五十 丸 至 百丸 , 饮 酒任 下。或以木瓜蒸烂 ,研膏为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五 方。治 产 后赤 白 痢 , 日 久 脐 腹冷 疼。吴茱 萸 ( 黑 豆汁 浸 , 炒 干 ) 一 两 ,黄连 ( 去须 ) 一两半。为 末 , 蜜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煎芍 药汤下 ,空腹食前服。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经 心录》方。治妇人阴寒 , 十年无子。 吴茱萸一升, 蜀椒 ( 去目 , 炒出汗 ) 一升。为末 , 蜜丸如弹子 , 绵裹纳 入阴道中, 日换二次。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九 方。治口疮 及咽痛。地龙 ( 去土 , 炙) 、吴茱萸 ( 去浮者 ) 等分。炒为 末 ,米醋入生曲 ,调涂足心。 荠苨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四十 七 方。治 蛊 毒。荠 苨 二 两。 为末 ,每服三钱匕 ,粥饮调下。 柏蛤散 《济阴纲目》卷七方。 治阴痒生虫 , 下疳湿疮。黄柏、蛤 粉各等分。为末 ,掺于疮上。 砒黄丸 《圣济总录》卷九 十 九方。治诸虫痛。砒 黄 ( 细 研 ) 一 两。水浸 , 炊饼心为 丸如小豆大。 每服二丸 , 煮肉汤下, 空腹服。 南粉散 《圣济总录》卷九 十 九方。治腹中有虫 , 令人腹痛 , 多 食泥土及油者。南粉 ( 细研 ) 二钱。 五更初, 用生油调下。 香附丸 《圣济总录》卷 九 十九方。治葫芦 虫。木香 ( 为末 ) 一分 , 附子 ( 生 , 去皮脐 , 为 末 ) 、硫 黄( 研 ) 各半两。先用密陀僧末 半 两 ,入醋熬成膏 , 后入二味药末, 和 丸如 小 豆大。每 服 十五 丸 , 温 酒 下 ,食前服。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十 一方。治膀胱疝气 , 外肾肿痛。牵 牛( 炒 )、香附子 ( 炒 ) , 石燕 ( 煅红 , 酒浸 ,研 ) , 巴豆七粒 ( 同牵牛炒, 去 巴豆) 。上末为丸 , 用蓖麻汤下。 追虫取积散 《万病回春》卷 四方。治虫。槟榔末二钱 , 黑丑头 末二钱, 陈皮末八分 , 木香末五分。 共研匀。每服五钱 , 少者三钱 , 砂 糖汤送下。五更服三四次 , 以米汤 补之。忌鱼腥、油腻之物三五日。 姜黄汤 治蛔虫心痛喜吐水 , 刺痛不可忍 , 或不能食 , 面黄腹满。 方见“胸痹心痛·姜黄汤 ”。 姜蜜汤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方。治湿 。生姜汁五合 , 白蜜三合 , 黄连三两。水二升 , 煎 黄连取一升 , 去渣 , 入姜蜜 复煎取 494 诸虫 九画~十二画 ] 一升二合。五岁儿平旦腹服四合 , 日二次。 《济 阴纲目》卷九 方。治妊 娠小便尿血。生姜七 片 , 蜜 半盏 , 白茅根一握。上入水浓煎服。 宣风 散 治 小 儿 梦中 咬 牙。 方见“惊风惊痫·宣风散 ”。 桔梗散 治 卒中蛊 毒。方见 “咳嗽·桔梗散 ”。 桃白 皮 散 治 蛊毒 , 羸 瘦腹 大 ,下鲜血。方见“痢疾·桃白皮 散 ”。 桃皮 汤 《备 急千 金要 方》卷十八方。治蛲虫、蛔虫及痔 , 虫食下部生疮。桃皮、艾叶各一 两 ,槐子三两 , 大枣三 十枚。水煎 顿服。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方。 治伤寒后 虫蚀下部。桃皮 ( 锉 ) 、 槐子、榧实各一两 , 石榴根皮 ( 锉 ) 半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加枣三 枚( 劈破 ) , 水煎 ,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九 方。治小儿下痢 , 烦渴浮肿。白桃 皮、黄连 ( 去须 , 炒 ) 、龙 骨各一两 , 丁香十四粒。为末 , 每服三 钱匕 , 水煎 ,分温三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一方。 治白秃发落。桃皮 ( 去粗黑色者 , 锉) 三两 , 面 ( 炒 ) 、豉 ( 炒 研 ) 各半 两 ,白米 ( 研 )—合。水煎 , 放温沐 头 ,每日用之。 桃红丸 治 小儿虫 证。方见 “惊风惊痫·桃红丸 ”。 狼牙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七方。 治九虫在肠胃 ,令人 心烦吐逆。狼牙一两 , 鹤虱 ( 纸上 微炒过) 一两 , 贯众一两 , 芜荑仁一 两。为末 , 每服一钱, 以粥饮调下。 治蛔 虫攻心 , 吐 清水。狼牙 一 两 , 芜荑仁二两。上药为末 , 空腹 先吃少淡羊肉干脯 , 后以温酒调二 钱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五方。 治聤耳, 出脓水。狼牙、白敛、竹中 蛀屑 各 一分。为 末 , 以 少 许 渗 入 耳中。 高良姜汤 治蛔虫。方见“胃 痛脘痞·高良姜汤 ”。 桑心汤 《圣济总录》卷一 百 四十 七方。治中 蛊吐血。桑木 心 (锉 ) 二斗。以水五斗 , 煎 取二斗 , 澄清 ,再用微火煎取五升。旦服五 合 ,以吐出蛊毒为愈。 猪胆 苦酒 汤 《备急 千 金 要 方》卷十八方。治热病有 , 上 下 攻移杀人。猪 胆一具 , 苦酒半升。 和煎令三沸 , 空腹温服三满口 , 当 令虫死。 寄生散 治中蛊毒 , 令人腹内 坚痛 ,面目青黄 , 形露骨立 , 病变无 常。方见“腰痛·寄生散 ”。 密陀僧 丸 治寸白 虫。方 见 “癫狂痫·密陀僧丸 ”。 密香丸 《圣济总录》卷九 十 九方。治蛲虫。密陀僧 ( 煅 ) 一两 , 麝香 , ( 研 ) 半钱 , 硫黄 ( 研 ) 一分, 铅 粉( 研 ) 半两。为末 , 醋煮面糊丸如 梧子 大。 每 服 十 丸 , 空 腹 芜 荑 汤下。 硫鲤丸 《济阴纲目》卷七方。 治阴痒生虫。大鲤鱼 ( 去头皮 ) 一 个 , 入硫黄一两 , 黄泥固济 , 火煅 , 烟尽为末 , 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 二十丸, 温酒下。 雄黄丸 治湿气热毒 , 下细虫 如布丝。方见“温病·雄黄丸 ”。 诸虫 十二画~十五画 495 ] 黑铅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 九方。治寸白虫 , 令人面黄 , 心中 如饥。黑铅沙子。研极细 , 每服二 大钱匕 ,五更初调服。 犀角地榆汤 治蛊 毒。方见 “便血尿血·犀角地榆汤”。 鼓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十七 方。又名 蘘荷根 汤。治小 儿中蛊 , 腹内坚痛。败鼓皮 ( 炙令 黄 ,锉 ) 三 分, 苦参 ( 锉 ) 、蘘荷根各 一两。为末 , 每服二钱匕 , 水煎 , 分 二次温服 , 月三 次。量儿大 小 , 加 减服之。 楝根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十 四 方。治 小 儿 蛔虫 , 攻 心腹 痛。楝根皮 ( 有子者 ) 、酸石榴根、 槐根 各 一 握切 碎。水煎 , 空 腹顿 服。小儿分减服。 槐皮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 九方。治蛲虫在胃 , 渐加羸弱。槐 皮( 干者 , 锉 )、桃仁 ( 去 皮尖双仁 , 生用) 、楝实 ( 去 核, 生用 ) 各半两。 为末 , 炼猪膏丸如人指大 , 以绵裹 纳入肛门中。 槐耳汤 《医方类聚》卷一百 六十六引《吴氏集验 方》方。治蛔 虫痛。取槐树上木耳 , 烧作 灰 , 以 枣肉研和, 水调服。 榆仁丸 治小儿 疳热 , 有虫。 方见“疳证·榆仁丸”。 雷丸 散 治 寸 白 虫及 三 虫。 方见“汗证·雷丸散 ”。 雷金散 《卫生宝鉴》卷十四 方。治诸虫。雷丸末八分 , 郁金末 七分 , 黑 牵牛 末 一 钱半。为 末和 匀 ,以生油调下 ,三匙 ,饭压下。 熬漆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 九方。治蛲虫在胃 , 令人渐羸。好 漆、醇酒 , 白蜜各半斤。于 铜器中 和匀 ,微火熬令可丸 , 丸如芡实大。 每服 一 丸 , 宿 勿食 , 空腹 温酒 下。 虫未下再服。 榧子煎 《景岳全书》卷五 十 四方。治寸白虫。榧子四十九枚。 用砂糖水煮熟 , 每日七枚 , 空腹服。 槟黄丸 治 因虫所致胃脘 心 腹痛 ,时有休止 , 面生白斑 , 或吐清 水。方见“胃痛脘痞·槟黄丸”。 槟榔散 治寸白虫及蛔虫症。 方见“伤寒·槟榔散 ”。 漆香散 《圣济总录》卷九 十 九方。治大人小儿腹中虫动 , 痛发 不止。干漆 ( 炒令烟出 ) 二两 , 雄黄 (研 )五钱 , 麝香 ( 研 ) 一钱捣干漆为 细末 ,次入后二味 , 同研匀 , 以密器 盛之。每服一钱匕, 食前煎苦楝根 汤调下。小儿以意加减。 漏芦丸 治小儿虫 证。方 见 “疳证。漏芦丸 ”。 鹤虱丸 《外台秘要》卷七 引 《延年方》方。治蛔虫症呕恶吐水 , 心痛。鹤虱三两。为末 , 蜜丸。蜜 浆水平旦服二十丸 ,日一服。 鹤虱饮 《圣济总录》卷五 十 六方。治蛔心痛。鹤虱 ( 微炒 )、苦 楝根( 焙 )各一两 , 硇砂 ( 研如粉 ) 一 分。前二味为 末 , 入 硇砂末和匀。 每服三钱匕 , 水二盏 , 煎至一盏, 下 朴硝末一钱 , 煎沸空腹服。 鹤虱散 《外台秘要》卷 七 引《张文 仲 方》方。治 蛔虫 心 痛。 鹤虱 二 分。为 末 , 温醋 一 盏 和 服 之 ,虫当出。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二 方。治小儿 常吐蛔虫。鹤 虱 一分 ,川大黄 ( 锉碎 , 微炒 ) 一分, 川 朴硝半两。为末 , 水煎 , 三 岁儿温 496 诸虫 十五画~十九画 ] 服半合 , 日三服。量儿大小 , 以意 加减。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方。 治三 虫。鹤 虱 ( 微 炒 ) 二 两 , 芦 (微炒 ) 一两。为末 , 每 服一钱匕 , 用猪羊肉臛汁调服 , 空腹 , 日午、近 夜各一服。 鹤虱槟榔汤 《外台秘要》卷 七引《必效方》方。治蛔 心痛。鹤 虱二两 ( 小儿一两 ) , 槟榔二七枚。 猪肉汁 六斤 煮槟榔 取三 斤 , 入鹤 虱 ,一夜不食 , 平旦空 腹顿服。当 病下及吐水。忌冷醋。 薏苡根汤 《圣济总录》卷九 十九方。治 蛔虫。薏苡根 ( 去土 , 锉碎 ) 一 握。为 末 , 水煎 , 分 温二 服。空腹先吃饧少许。 橘皮丸 《外台秘要》卷二 十六引《范汪方》方。治 白虫。橘 皮四分 ,牙子、芜荑各六分。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以浆水下三十丸 , 食前日二服。 《鸡 峰 普 济方》卷 十一 方。 治气咳 ,不问远近。陈皮、桂、杏仁 等分。为细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 服二十丸, 食后白汤下。 《圣 济 总 录》卷 八 十一 方。 治脚气 , 饮 食 不下 , 及一 切风 毒。 陈橘皮一斤 ( 以童子小便浸一日 , 去白 , 用炭火烧地令赤 , 以酒一升 洒于热地上 , 将橘皮铺地上 , 盆合 一复时 ) , 朴硝一斤 ( 浆水二升 , 煎 令水尽 ) , 白茯 苓 ( 去黑 皮 ) 四两。 为末 , 研细 , 蜜丸如梧 子大。每服 三十 丸 , 空腹 米 饮 下。以 微 利为 度。若利多即减服。 芦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 九方。 治蛔虫懊 。 芦 ( 炙 黄 ,锉碎 )、干漆 ( 炒 ) 各二两 , 萹蓄 (去根及土干者 ) 三分。为末 , 食前 每服一钱匕 , 煎粟米饮调下 , 日三。 治三虫。 芦 ( 炙 ) 四两 , 干 漆 (炒 ) 二两 , 吴茱 萸 ( 炒 ) 半 两。为 末 , 空腹每服二钱匕 , 煎粟 米稀粥 调下。 檞皮汤 《圣济总录》卷 一 百四 十七方。治 蛊毒。檞木北 阴 白皮一握 , 长五寸。为末 , 水煎 , 空 腹顿服, 得吐即愈。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六 方。治产后妒乳 , 结滞痈肿 , 发热 疼痛。檞皮 ( 细切 ) 三升。以水 一 斗 , 煮 取 七 升 , 不 拘 时 候 , 频 暖 洗之。 蟾酥丸 《太平圣惠方》卷 八十 八 方。治 小 儿 蛔疳 , 时 腹 胀 痛 , 青筋 急 满 , 日 渐枯 瘦 , 时 下 蛔 虫。蟾酥 ( 研 ) 一分 , 麝香 一分 , 五 灵脂一分 ,巴豆 ( 去皮心研 , 纸裹压 去油 ) 。上药同研令极细 , 用酒 半 盏 , 入铫 子 内 , 以 慢火 熬 , 不 住 手 搅 , 即丸如黄米大。每服三丸 , 以 陈橘皮煎汤下 , 空腹及晚后服之。 随儿大小 , 以意加减。 《疡医大全》卷七方。治 诸 恶疮。雄黄、乳香 ( 去油 ) 各一钱 , 蟾酥一分。用黄酒打面糊为丸 如 绿豆 大。 每 服 三 丸 , 葱 白 煎 汤 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 七 方。治牙疼口疮 , 积年不瘥。蟾酥 (水浸软 ) 一片 , 麝 香 ( 研, 少 许 )。 细研 ,丸如粟米大 , 以绵裹一丸, 于 病处咬之 , 有涎即吐。 《重订 严 氏济生方·口齿门》方。治牙疼不 可忍。蟾 酥一 字 , 生附 子 角 二 豆 大 ,巴 豆 ( 去 皮 , 研 ) 一 枚 , 麝 香 少 酒疾 五画~六画 497 ] 许。上件药都研令匀 , 蒸饼为丸如 黍豆大。以新绵裹一 丸 , 咬 之 , 有 涎即吐之。 荷根汤 亦名鼓 皮汤。方 见本病证门“鼓皮汤”。 麝香散 治小儿蛔虫腹痛 , 或吐清水。方见“水肿·麝香散 ”。 治蛔疳 , 腹中虚胀 , 面目萎 黄。方 见“水 肿 · 麝香 散 ”。 治蛊毒蛇毒 , 从饮食而得 , 咽中 如有物, 咽之不下 , 吐之不出 , 闷乱 不得 卧 , 心 热 不 能 食。方 见“水 肿·麝香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