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0)[转载]会用钱,善识人

 qinhuanwei 2017-09-17

[转载]会用钱,善识人
政人搞交际与学人搞交际,是大不同的。学人交际,越少越好,一桌,一椅,一书,一笔,足矣;政人交际,则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如毛泽东所说: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如何才能达此境界呢?那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袁世凯使的是奸雄手段,左宗棠使的是霸主手段,李鸿章是官僚加流气,曾国藩呢,是君子加人味。不爱钱,却善用钱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可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不爱钱,不贪财,并以勘俭二字严于律己。即使权倾一时,生活也很简朴。他身上的一衣一袜,都是夫人、儿媳妇或女儿亲手缝制的。他30岁生日那天,家人帮他缝制了一件新的青缎马褂,他只有节庆之日或过新年时才穿,结果到他死时,这件衣服依然像新的一样。

虽然曾国藩对自己很抠,但他处世却是真大方,即便最初在翰林院当穷官也常为钱发愁,但他对人绝不吝啬,该热情热情,该大方大方。他待朋友始终有一颗真心。有一次,曾国藩一位朋友举家离京,曾国藩不仅亲自去街头找马车,查线路,还绘好“回家地图”,备好常用药。这细节里的真情,不禁令朋友大大感喟。而至于借钱给朋友,曾国藩更是不在话下,即使翻箱倒柜,也一定要借出去,而且,借就借了,有钱你还我,没钱我不催你。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过世,他要回家奔丧,正是用钱之际,也是绝好的催账之时,但曾国藩却不去讨账。

对曾国藩而言,钱是试金石,既试了朋友,也试了一个人的本性。别人不还那是别人的事,但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就忘了替人着想。试想,曾国藩待人如此真,如此善,如此慷慨与大方,如此急公好义,哪会交不到真朋友呢?纵看曾国藩的一生,不论发达前,还是发达后,都很难看到对曾国藩使绊子、设套子、陷局子之人,曾国藩曾创造十年七次升官的奇迹。通常官人飞天之际,便是举报漫天之时,但曾国藩的神奇之处是,他升迁那么快,却很少有人弹劾他,这固然是其德能使然,也是其做人成功。对李鸿章敢拉下脸

说曾国藩善识人,首屈一指就是对李鸿章的培养。不过,李鸿章虽很有才,毛病也多,算是优点杰出、缺点突出的那类人才,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有一股傲气,还有一股山大王的流里流气。对李鸿章的这些特点,曾国藩自然心知肚明,所以调教起来也是重点突出,各个击破。李鸿章曾在曾国藩手下当幕僚,没几天,自以为技已精,学已成,便要谢了老师,自己去当老板。没想到,李鸿章离开湘军另组淮军,却是屡战屡败,很快便把自己那点力量耗光了。

之后,一个多月里,李鸿章屡屡求见曾国藩,想要回炉重造,但他求多少次,曾国藩就拒绝多少次。其实,曾国藩拒绝李鸿章,并不是耍领导脾气,拉架子,还是在琢玉。玉不琢,不成器,李鸿章的傲气不打压打压,修理修理,那还能成大器?而且,李鸿章还有一股流气,首先就是懒散。但曾国藩工作是很认真的,生活也很严肃,他有个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其中这个早,就是早起,早饭,每天都定时。但严格的作息时间,哪是懒散如李鸿章者受得了的?李鸿章爱懒睡,天天日上三竿还舍不得起床。曾国藩开早饭几次三番打发人去喊,李鸿章应了声好,又睡过去了。结果,曾国藩在那等,不动筷子,等了很久,李鸿章才姗姗来迟。看李鸿章来了,这顿饭曾国藩也不吃了,他把筷子一拍,语速慢,语音轻,只说了一句:“少荃,此间唯一诚字。”语虽轻,落意重。让李鸿章知道:从政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混混间耍流氓。

自此,李鸿章从吃饭一事,感受到了做人的严谨,更感受到了作风的威严。只是他一生流气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李鸿章后来权柄在握,依然残存着流气,列强环伺,李鸿章主持外交,他曾经去问计曾国藩,师傅先问徒弟打算怎么办?李鸿章答道:门生也没有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此倭要咱中华一块土,我先应着好好好;彼熊要咱中华开放一口港,我先应着要得要得要得,然后呢,我找个借口,翻过来。曾国藩听了,霜板了脸,对李鸿章说:少荃,此间唯一诚字。你把国家信誉透资了,那以后哪国还信任你?“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脚蹈实地,磋跌亦不至过远,想来比痞子腔总靠得住一点。”曾国藩把李鸿章当可造之才,却也是严格要求,并不因为李鸿章是其得意门生,是心腹,就放任他,包庇他。也因此,李鸿章终成大器,悟出了师傅一片苦心,曾国藩逝世后,李鸿章写过一副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对左宗棠却“软绵绵”

对门生李鸿章,曾国藩很严厉,但对对头左宗棠,曾国藩却极温和。曾国藩与左宗棠有两次较大交恶。曾国藩带兵在江西剿洪秀全,朝廷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左掣右肘,将曾国藩弄得一样事也干不得。恰好这时,曾国藩老父过世,他撂了担子,不待朝廷批假,就卷起铺盖回家。时任兵部侍郎的左宗棠得知曾国藩撂担子,火气冲天,给曾国藩去了一封信,将曾国藩骂了个狗血喷头,骂曾国藩不忠,不孝,无礼,无义,还说没你这只山麻雀,也砌得坑牢(湖南方言,意思是有你没你,一点事都没有)。那封信读得曾国藩真是心里一片悲凉,但怒却未从胆边生,最终他没有理。

一年多,曾国藩没去江西,也没给左宗棠回信。他把愤怒压在心底,将人际冲突降到最低。之后,曾国藩打下天京,灭了洪秀全,天下都是颂声,独有乌鸦嘴左宗棠来添烦。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奏报,所有悍贼都被一网打尽,还特别点出,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而左宗棠却向朝廷举报,洪幼主其实是跑了。需知,当时谎报军功,是欺君之罪。此时曾国藩该怎么办?曾国藩的处理法子仍然是不理,我不跟你玩。要惹,他自然惹得起,但他不惹,能躲就躲。他不与左宗棠明争,也不与左宗棠暗斗,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理。此后十多年,曾左不通音问。不过,曾国藩不理左宗棠,只在私交层面,没上升到公事。左宗棠出兵平定新疆,曾国藩在后面搞后勤,粮草枪炮,全力协作。就这一点,左宗棠后来也极为佩服,自愧不如,“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故事曾国藩与幕僚交心赵烈文是曾国藩的幕僚,看上去是上下级,其实不完全如此。根据清朝幕僚制度,主公与幕僚是合则来,不合则去,如果关系处得好,就完全是平等的朋友。而且,曾国藩看人准,赵烈文是个靠得住的人,所以,两人公事之外,常常一起乱扯谈,谈是非,甚至有事没事,还一起闲话宵夜,大开玩笑。高处不胜寒,官做到高处,多半只有公来公往,难得有私交私谊。有一回,赵烈文去找曾国藩玩,看到曾国藩在读《御批通鉴》,是皇帝语录,何等庄严?没想到严肃的政治书里,夹了一本《红楼梦》,这在当时可是禁书,严刑下来,那是割脑袋的。赵烈文挑起《红楼梦》,对曾国藩说:“督署亦有私盐邪?”曾国藩笑了,嗯,私盐,私盐,咱俩一起来消消炎。禁书亦不相避,两人关系亲密可见一般。

附录曾国藩“用人四部曲”

统观曾国藩的人才论,他并不只说“唯才是举”四个字,他在家书里总结说:“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条: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第一步“广收”。就是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

第二步“慎用”。这其实才是曾国藩人才论里最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发现人才的长处到底在哪里,要合理地用其长,避其短,才叫真的会用人。曾国藩在“慎用”上是有着很大的心得的。比如说他为什么重用塔齐步,在湘军初期,甚至把塔齐步推崇到手下第一的重要位置。按道理,要说共鸣,他跟罗泽南早就是知己;要说从儒家知识分子的信仰上,他更推崇“忠义血性”的彭玉麟。但塔齐步不论从哪方面都比这两人差,而且还是一个满族将领,曾国藩怎么会对他这么重用呢?原因就是曾国藩是一个做事极讲究布局的人,他打一开始就没想只办一个普通团练。但要想把汉族武装办大,就要消除清王朝两百多年来一直要担心、要面临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相防。但一般满族将领当时都是纨绔子弟,人才都算不上,怎么能用?所以,难得有一个穿草鞋的将军塔齐步,曾国藩自然极为推崇,极为倚重。

第三步“勤教”。
这一点也是曾氏人才论里非常有特色的地方,也体现了曾国藩他自己就是一个“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勤于实践的人。他治军的时候,很注意思想政治工作,每次练兵都要亲自训话,一次训话都要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正因为他教训的勤,他手下的人才也才跟他跟得紧。曾国藩的勤教,既是一种人才培训的手段,也是一种凝聚人才的手段。

第四步“严绳”。这就要说到曾国藩为什么容不下号称最有才的湘军早期统帅王錱了。因为王錱属于虽有大才但性格极易偏激的人,对曾国藩来说,这会给其他人起很危险的示范作用。一个团队里有几个这样的人,你的人才环境就被打破了,所以,曾国藩宁肯舍王錱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