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丸 治肝肾不足 , 下肢痿 软。方见“虚损·二至丸”。 二妙散 治筋 骨疼痛因湿热 者。方见“诸风·二妙散 ”。 三妙丸 治湿热下流 , 两脚麻 木 ,或如火烙之热。方见“胸痹心 痛·三妙丸 ”。 土龙散 治痛风。方见“跌打 损伤·土龙散”。 川膝 煎 《三 因极 一病 证方 论》卷三方。治肝肾虚 , 为风寒湿 毒所中 ,流注腿膝 , 历节疼痛 , 如锥 刀割刺 ,不可名状。大乌头 ( 锤破 , 以纸袋盛 , 用乌头一斗同蒸一日 , 取出 , 去豆不用 , 去皮尖 ) 十个 , 牛 膝二两。为细末 , 酒糊为丸如梧桐 子大。取无灰酒一瓶 , 木瓜一个切 片 ,入瓶中煨烂。每服四十 丸 , 用 此酒送药, 不拘时服。 卫生 汤 《三 因极 一病 证方 论》卷九方。功能补虚劳 , 强五脏 , 除烦养真 , 退邪热 , 顺血脉 , 缓中 , 安和神志, 润泽容色 , 通畅血脉 , 养 胃益精。治五痿。当归、白芍药各 四两 , 黄芪八两 , 炙甘 草一两。为 末 ,每服四钱, 水煎服 , 不以时。年 老者加酒半 盏煎。《济 阴纲目》用 治腹痛, 带下不止 ,脉缓弱。 小灵脂丸 《医方类聚》卷 二 十三引《施圆端效方》方。治一 切 风虚湿冷 , 肢体疼痛不能行走。防 风一两, 五灵脂、川乌头 ( 炮 , 去皮 ) 各二 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 桐 子大。每服七丸 , 食前酒送下 , 日 二服。 天雄煎丸 《太平圣惠方》卷 二十一方。治风气脚膝软弱 , 筋骨 挛急疼痛。天雄 ( 半生 , 半炮裂 , 去 皮脐) 二两 , 牛膝二两 , 踯躅花 ( 酒 浸 , 蒸 , 晒干 , 如 此 三度 ) 一两 半。 为末 ,以安息香一两 , 生蜜五两, 同 熬令 稠 , 和 前 药末 , 令软 硬得 宜。 捣三二百杵 ,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十丸 ,空腹温酒送下。 木瓜煎 《普济本事方》卷 一方。治筋急项强 , 不可转侧。木 瓜( 去瓤 ) 二个 , 没药 ( 研 ) 二两 , 乳 香( 研 ) 一分。将药末置木瓜中 , 用 盖子合上 , 签子固定 , 饭上 蒸三四 次 , 研烂成膏子。每服三五匙 , 地 黄酒( 生地黄汁半盏 , 无灰酒二盏 ) 炖暖化下。 《妇人良方》卷十四方。治 妊娠 霍 乱吐 泻 , 转筋 闷 绝。吴 茱 痿痹 四画 451 ] 萸、生姜各一分 , 木瓜 一两半。为 末 ,每服二三钱 ,水煎服。 五加皮酒 《太平圣惠方》 卷九十五方。治风痹不仁 , 四肢挛 急疼痛。五加皮 ( 细锉 ) 一升。以 清酒一斗渍十日, 温服一中盏 , 日 三次。 《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经 验秘 方》方。 治 脚 气。 五 加 皮 (锉 )、川椒 ( 去目 ) 、木瓜 ( 锉 ) 各半 两。上药和匀 , 用纱布袋盛 , 扎紧 , 以无灰酒三斤浸之 , 空腹早晨、午 前各 饮 一 杯。如 酒 尽 , 再 入 酒三 升 ,如前浸饮。 五加皮散 治筋缓。方见“腰 痛·五加皮散 ”。 五灵丸 治白虎历节 , 周身麻 痛。方见“哮喘·五灵丸 ”。 五灵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五十方。治妇人血风走注疼痛。 五灵脂一两半, 当归 ( 切焙 ) 一两 , 蜀椒 ( 去目并闭口 , 炒出汗 ) 一分 , 姜黄一两。为末 , 每服二钱 匕 , 水 酒各半煎 , 食前温服。 《类证治 裁》卷五 方。治 痛 痹。五灵 脂 二 两 ,川乌一两半 , 没药一两 , 乳香五 钱。为末服。 中行丸 《杨氏家藏方》卷四 方。治风湿毒气 , 客伏经络 , 流注 作痛。白芍药五两 , 炙甘草、犀角 屑各三两 , 威灵仙 一两。为 细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 开水 送下。不拘时候 ,忌茶。 牛菟丸 治腰膝疼痛 , 或顽麻 无力。方见“腰痛·牛菟丸”。 牛膝散 《圣济总录》卷十 方。治冷痹下 焦风冷 , 脚膝 疼痛 , 痹无力。牛膝 ( 酒浸焙 )、山茱萸 (炒 ) 各一两 , 桂 ( 去粗皮 ) 半两。为 细末 ,每服二钱匕 , 空腹温酒调下 , 日二次。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五 方。 治停水腰痛。牛膝 ( 酒浸焙 ) 、防己 各一两半。槟榔 (锉 ) 七枚 , 牵牛子 (生 ,捣 ) 二两。为细末。每服三钱 匕 , 温酒调下。利及三两行 , 即以 醋饭止之。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二 方。 治脚气上气入腹 , 不能食。兼主冷 气。牛膝 ( 酒浸焙干 , 别捣 )、细 辛 (去苗叶 )、硇砂 ( 研碎 , 以水煎熬 , 取霜用 ) 各一两。为细末 , 拌和 令 匀 ,每服三钱匕 , 食前温酒调下, 日 一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 九 方。治胞衣不出。牛 膝 ( 去 苗 ) 一 两。为末 , 水煎, 分作三服。 《赤 水 玄珠》卷 二十 五 方。 治小儿行迟 , 三岁不能行走。五加 皮六钱 , 牛膝、木瓜各五钱。为细 末 ,每服一钱 ,酒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 十 方。治齿痒风疳。牛膝 ( 烧灰 )、细 辛( 去苗叶 ) 各一两 , 丁香三分。为 细末。每用一钱匕 , 贴患处 , 日三 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 一 方。功能解骨槽 毒气。治牙齿 风 龋疼痛。牛膝 ( 烧 灰 ) 一 两。为 细 末 ,以少许著齿间含之。 乌头丸 治痹证 , 肢 体疼痛。 方见“齿病·乌头丸 ”。 乌头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二十一方。治风腰脚冷痹疼痛。 川乌头 ( 生用 , 去皮脐 ) 三分。为细 末 , 酽 醋涂 于 故帛 上 , 敷 贴患 处。 《圣济 总录》卷一 百方。治久 患 452 痿痹 四画~五画 ] 走注气疼痛。乌头 ( 炮 ) 、曼陀罗子 (炒 )、地龙 ( 炒 )、牛膝 ( 酒浸切焙 ) 各半两。为细末 , 每服半钱 匕 , 温 酒调下 ,日再服。 《圣 济 总 录》卷 五 十六 方。 治九 种 心痛。乌 头 ( 炮 )、栀 子仁 (生用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 匕 ,醋汤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 治寒疝 ,腹中痛 , 手足逆冷 , 身体疼 痛。川乌头 ( 大者 , 炮裂 , 去皮脐 ) 十枚 ,桂枝二两。为末 , 每服二钱 , 以水一中盏 , 入生姜半分 , 煎至五 分 ,筋入蜜半合 , 更煎三两沸令熟 , 食前和渣温服。 《圣 济总录》卷六 方。治破 伤风 , 发热头痛 , 恶心 烦闷。草乌 头( 去芦头 , 生用 ) 、白矾 (生用 ) 、蜀 椒( 去目并闭口者 , 生用 ) 各一分。 为细末 ,疮口未合 , 以津唾调涂 , 后 服三味追风散 ( 乌头、雄黄、麝香 )。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六 方。治诸 疥。乌 头、吴茱 萸、石硫 黄、莨菪子各一 两。为细末 , 用生 油调如糊, 涂患处。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 治风齿疼痛。川乌头 (炮裂 , 锉 ) 半 两 ,独活一两 , 郁李根白皮 ( 锉 ) 四 两。为末 , 每用五钱 , 以绵裹 , 用酒 一升浸一宿后 , 煎五七沸 , 去渣 , 热 含冷吐。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二 方。治 缠 喉 风 及 喉 痹。乌 头 尖 (生 )、胆矾各一分。为细末。每服 一钱匕 ,生姜蜜水调下 , 细呷。 双灵膏 《御药院方》卷十方。 治一切筋骨肌肉疼痛。良姜 ( 炒 , 锉) 一两, 白芥 子 ( 微炒 ) 半两。为 细末。每用二 钱半 , 加白面半两 , 水调成膏 , 摊贴患处。 甘草 附 子汤 《伤 寒论》方。 治风湿相搏 , 骨节疼烦 , 掣 痛不得 屈伸 ,近之则痛剧 , 汗出短气 , 小便 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 或身微肿者。 炙甘草二两 , 附子 ( 炮 , 去皮 , 破 ) 二 两 , 白术 二两 , 桂枝 ( 去 皮 ) 四 两。 为末 , 水煎 , 每服一升 , 温服 , 日三 次。初服得微汗 则解。能食汗 出 复烦者, 服五合 , 恐一升多者 , 宜服 六七合为妙。 古圣散 《圣济总录》卷十方。 治历 节 风 , 筋 脉拘 挛 , 骨 节疼 痛。 漏芦 ( 麸炒 ) 半两 , 地龙 ( 炒 ) 半两。 为细末。姜汁二两 , 蜜二两 , 同煎 三五沸 , 入好酒五合 , 瓷器盛。每 用七分盏 , 调药末一钱半匕 , 温服 , 不拘时。 术附姜苓汤 《温病条辨》卷 三方。治湿久伤阳 , 痿弱不振 , 肢 体麻痹 , 痔疮下血。生白术五钱 , 附子 三 钱 , 干 姜三 钱 , 茯 苓五 钱。 水煎 ,日二服。 石斛玄 参汤 治痿 证。方 见 “惊悸怔忡·石斛玄参汤”。 四生 丸 治 一 切 筋骨 痹 痛。 方见“疥癣·四生丸 ”。 四灵散 《圣济总录》卷五 十 二方。治肾脏风毒 , 上攻下注 , 步 行艰难。白附子 ( 炮 ) 、牛膝 ( 酒 浸 一宿 , 切焙 ) 、巴戟天 ( 去 心 ) 、黄 芪 (锉 ) 各一两。为细末。每服用 猪肾一只 , 批破去筋膜 , 渗 药一钱 匕 ,并椒盐、莳萝各少许在内 , 用湿 纸裹 , 煨 熟为度。早 晨空腹细嚼 , 温酒送下。 四妙丸 治湿热下注 , 两足麻 痿痹 五画~六画 453 ] 木、痿弱等。方见“痰饮·四妙丸 ”。 四妙散 治 痛风走 注。方见 “肛痔病·四妙散 ”。 四味丸 《圣济总录》卷十 二方。功能祛风寒 , 益气血。治骨 节风冷。独活 , 干姜 ( 炮 ) , 山茱萸 (洗焙 ) , 桂 ( 去粗 皮 ) 。为细 末 , 蜜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空腹 温酒送下, 渐加至三十丸。 《圣 济 总 录》卷 七 十一 方。 治久积奔豚气 , 时攻膀胱切痛。蜀 椒 ( 炒 出 汗 ) 、茴 香 子 ( 炒 )、附 子 (炮 , 去皮脐 ) 、肉苁蓉 ( 酒浸焙 ) 各 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五丸, 空腹温酒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五 方。功能补益精髓。治五劳七伤。 熟地黄 ( 焙 )、天门冬 ( 去心焙 ) 、白 茯苓 ( 去黑 皮 ) 、远 志 ( 去 心 ) 各三 两。为 细 末。蜜 丸 如 梧 桐 子 大。 每服三十丸 , 温酒送下。 四物 汤 治 骨 实 苦疼 烦 热。 方见“咳嗽·四物汤 ”。 白术姜黄汤 《医方类聚》卷 八十 三 引《澹 寮方》方。治 臂 痛。 片姜黄四两 , 白术 ( 炒 ) 二两 , 羌活 一两 ,甘草一两。为末 , 每服三钱 , 水煎 ,食后服。 白术散 治中湿 , 遍身 疼痛 , 不能 转 侧 , 及 皮 肉 痛难 忍。方见 “中风·白术散 ”。 白头翁酒 《金匮翼》卷一方。 治诸风攻注 , 四肢百节疼痛。白头 翁草一握。上 药捣 , 以醇酒 投之 , 顿服。 白蔹散 治风痹肿, 筋急展转 易常 处。方 见“金 刃刺 伤 · 白蔹 散 ”。 白僵蚕散 治白虎风 , 肢节痛 不可忍。方见“惊风惊痫·白僵蚕 散 ”。 仙桃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 治手足麻痹或瘫痪 , 疼痛 , 腰膝痹 痛 , 或 打扑 伤 损闪 肭 , 痛 不可 忍。 川乌( 生 , 不去皮 )、五灵脂各四两 , 威灵仙五两。为细末 , 酒糊丸如梧 子大。每 服七 丸 至 十丸 , 盐 汤 送 下 ,忌饮茶。服此药效佳。 玄母菊英汤 《辨证录》卷 六 方。治阳明之火灼损脾阴 , 嗜用肥 甘之物 , 食后即饥 , 少不饮 食便觉 头红面热 , 两足乏力 , 不能行走, 而 成痿证。玄参 二两 , 甘菊花一两 , 知母三钱 , 熟地二两。水煎服。 加味桂芪汤 《辨证录》卷 十 方。治水湿入骨 , 足胫渐细 , 足膝 渐大 , 骨中酸痛 , 身渐瘦弱。黄芪 三两 ,肉桂三钱 , 破故纸二钱 , 牛膝 三 钱。水 煎 服。服 后 必 有 大 汗 如雨。 地龙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二十二方。治白虎风 , 疼痛不可 忍。地龙末 ( 微炒 ) 一两 , 好茶末一 两 ,白僵蚕 ( 微炒 ) 一两。为细末 , 每服 二 钱 , 温 酒调 下 , 不 拘时 候。 《圣济 总录》卷十 方。治风攻 腰 脚疼及 痹。地龙 ( 白颈 者, 瓦 上 炒) 五两 , 附 子 ( 炮 ) 二两 , 蒺 藜 子 (炒 )、赤小豆 ( 炒 ) 各二两半。为细 末。每服二钱匕 , 生姜酒调下 , 空 腹晚食前服。 《圣 济 总录》卷十 六 方。 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地龙 ( 炒 )、 半夏 ( 姜捣作饼 , 焙干为末 ) 、赤茯 苓各半两。为细末, 每服一字至半 454 痿痹 六画 ] 钱匕 , 生姜荆芥汤调下。 《圣济 总录》卷一百八十方。治头脑及眼 眉骨 俱 痛。地 龙 三 钱 , 谷 精 叶二 钱 ,乳香 ( 锉 ) 一钱。为细末 , 每用 半钱 , 于烧香饼子上取烟 , 用纸筒 子罩熏鼻中 , 偏痛随左右用之。 《证 治 准 绳》幼 科 集三 方。 治小儿风热瘾疹, 状如伤寒 , 耳尖 及手 足 冷。地 龙 ( 焙 干 )、穿 山甲 (皂角炒黄 ) 各五钱 , 朱砂二钱。为 细末 ,每服一钱 , 用紫草煎汤调下 , 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六方。 治鼻中息肉。地龙 ( 炒 ) 一分 , 猪牙 皂荚一 挺。为细 末。先 洗鼻内令 净 ,以蜜涂之 ,敷药少许在内。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九方。 治牙齿疼 痛。地龙、延胡索、荜拨 各等分。为细末 , 如左牙痛 , 用药 一字 入 左 耳 内 ; 右 牙 痛 则 入 右 耳内。 地龙粪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二十二方。治 白虎风 , 痛走 不定。 地龙粪一升 , 红蓝花三两 , 炭灰五 升。上药搅和 , 熬令极热 , 以酽醋 拌之令匀 , 以故帛三四重裹 , 分作 三裹 ,更替熨痛处 ,以效为度。 地黄酒 治 腰脚疼 痛。方见 “产后病·地黄酒 ”。 芍药饮 《圣济总录》卷二十 方。 治风湿痹 , 身体疼痛 , 恶风 微肿。赤 芍药、麻 黄 ( 去 根 节 , 先 煮 ,掠去沫 , 焙 ) 、天门冬 ( 去心, 焙 ) 各三两 ,杏仁 ( 去皮尖、双仁 , 炒 ) 五 十枚。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加生姜 一枣大切 , 水煎 温服。 治风湿 痹 , 皮肤 厚 , 肌 肉痠 痛 , 不 可屈 伸。赤芍药、川芎各四两 , 附子 ( 炮 裂 ,去皮脐 ) 二两 , 甘草 ( 炙 ) 三两。 为末 ,每服五钱匕 ,水煎温服。 芍药 补气 汤 《杂病 源 流 犀 烛》卷十三方。治肺气不 行, 皮 肤 麻木。黄芪 , 白 芍 药 , 陈 皮 , 炙 甘 草。水煎服。 芍药虎骨散 《圣济总录》卷 五十 三 方。治 骨 髓 虚冷 , 疼 痛 倦 怠。芍药一斤 , 生地黄 ( 洗 ) 五斤 , 虎骨四两。以清酒一斗渍三宿 , 暴 晒干再渍 , 酒尽为度 , 暴晒干为散。 每服二钱匕 , 温酒调下 , 不拘时。 羊脊骨羹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 七 方。治 肾 脏 风冷 , 腰 脚 疼 痛 , 转 动不 得。羊脊 骨 ( 锤 碎 ) 一 具 ,葱白 ( 去须切 ) 四握 , 粳米四合 , 以水七大盏 , 煎骨取汁四大盏 , 滤 去骨 , 每取汁二大盏 , 入米 二合及 葱白、椒、盐、酱作羹 , 空腹食之。 守中金丸 治脾胃留湿 , 体重 关节痛。方见“腹痛腹胀·守中金 丸”。 安息香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二十一方。治风腰脚疼痛冷痹 , 四 肢无力。安息香二两 ,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二 两 , 虎胫 骨 ( 涂酥 炙 令 黄) 二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食前 温酒调下。 导气丸 《圣济总录》卷五 十 一方。治 肾气 盛 实 , 腰 脚 不 能 屈 伸 ,槟榔 ( 生锉 )、牵牛子 ( 炒 ) 各半 两 ,赤茯苓 ( 去黑皮 )、半夏 ( 洗焙 ) 各一两。为细末 , 姜汁和丸如梧子 大。每服三十丸 , 食后温酒下 , 日 三次。 防风 散 治 白虎 风 , 走 注 疼 痛 ,两膝热肿。方见“诸风·防 风 散 ”。 痿痹 六画~七画 455 ] 如神散 治风湿风气 , 手臂疼 痛 ,左瘫右痪。方见“痈疽·如神 散 ”。 芸薹子散 治风毒走注 , 疼痛 甚剧。方见“疗疖肿毒·芸薹子散 ”。 芸薹散 治风湿毒气攻注 , 腰 脚及遍身疼痛。方见“产后病·芸 薹散 ”。 花曲散 《赤水玄珠》卷十二 方。治 臂 痛。 红 花 ( 炒 ) 、神 曲 (炒 )。为细末 ,酒调下。 苍耳叶羹 治头痛湿痹 , 四肢 拘挛痛。方见“中风·苍耳叶羹”。 苍耳汤 治 风湿痹 证。方见 “齿病·苍耳汤 ”。 苍耳饮 《圣济总录》卷二十 方。治风寒湿痹 , 四肢拘挛。苍耳 (微炒 ) 三两。为末 , 每 服二钱匕 , 水煎温服。 杜仲酒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方。治风虚寒冷 , 腰脚疼痛不 遂。杜仲八两 , 石南二两 , 羌活四 两 ,附子 ( 大者 ) 五枚。为末 , 酒一 斗浸三宿。每服三合 ,日二服。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经 心录 方》方。治 卒 腰 痛。杜 仲 半 斤 ,丹参半斤, 川芎五两。为末 , 酒 一斗浸五宿 , 随意饮。 《三因极 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方。功能补肾 虚。治风冷伤 肾 , 腰痛不能 屈伸。 杜仲( 切 , 姜汁炒 ) 一斤。用无灰酒 三斤 , 浸十日。每服二三合 , 日四 五次。或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空腹 温酒调下。 扶桑丸 治体力羸弱 , 风湿麻 痹。方见“虚损·扶桑丸”。 抚芎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诸湿门》方。治湿流关节 , 臂痛 手 重 ,不可俯仰 , 或自汗 , 头眩 , 痰逆 恶心。川芎、白术、橘红各一两 , 炙 甘草半两。为末 , 每服四钱 , 加生 姜七片水煎 , 温服 ,不拘时。 牡蛎大 黄汤 治肘 痛。方 见 “诸疝·牡蛎大黄汤 ”。 何首乌散 治历节疼痛 , 脚膝 热痛。方见“脚气·何首乌散 ”。 皂荚刺散 治风攻腰脚疼痛。 方见“痰核瘰疬·皂荚刺散 ”。 羌附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诸湿门》方。治风湿相搏 , 身体 疼 烦掣痛, 不可屈伸 , 身体微肿不仁。 羌活 (去芦 ) 、附子 ( 炮 , 去皮脐 )、白 术、炙甘草各等分。为末 , 每服四 钱 , 加生 姜 五片 水煎 , 温服 , 不 拘 时候。 没药散 治历节 风 , 骨疼痛 , 昼夜不可忍。亦治风邪走注疼痛。 方见“腹痛腹胀·没药散 ”。 补骨脂丸 《医方类聚》卷 十引《简 要济众方》方。治肾脏 虚 冷 , 骨痿 少 力 , 腰 膝沉 重 , 行 步 艰 难 , 气 虚 , 不 思 饮 食。补 骨 脂 ( 微 炒) 二两 , 胡芦巴 ( 微炒 ) 一两 , 胡桃 仁不拘多少。前二味为细末 , 用胡 桃捣和 , 入糯米粥少许 , 为 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温酒或盐汤 送下 ,空腹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 五 方。治梦泄。补骨脂 ( 炒 ) 四两 , 龙 骨、山茱萸、巴戟天 ( 去心 ) 各一两。 为细 末。蜜丸如 梧桐子大。每 服 三十丸, 空腹盐汤或酒送下。 补骨脂散 治寒湿气滞 , 腰疼 脚膝 重 满 , 行 步 艰 难。方 见“ 虚 损·补骨脂散 ”。 456 痿痹 七画 ] 阿魏散 治白虎风身体疼痛。 方见“疟疾·阿魏散 ”。 附子丸 治 腰脚痿 弱。方见 “伤寒·附子丸 ”。 附子汤 《太平圣惠方》 卷二十五方。治风毒攻手足疼痛 , 或攻皮肤浮肿。附子 ( 生 , 去皮脐 ) 半( 五 ) 两 , 生姜五两。为末 , 水煎 去渣 , 稍热避风淋蘸 , 余渣更煎用 之。 《圣济总 录》卷七 方。治柔 风筋骨缓弱 , 不能行立。附子 ( 炮 , 去皮脐 ) 一两。为末 , 加绿豆五合 水煎 ,每服 半盏 , 细细饮之 , 空腹、 日午、临卧服。 《圣济总录》卷八 方。治中风四 肢挛急 , 不得 屈伸 , 身体沉 重 , 步 行艰 难 , 骨 节烦 疼。 附子( 炮 ) 、桂、白术各二两 , 炙甘草 一两。为末 , 每服三钱匕 , 加枣二 枚 , 生 姜三 片 水煎 , 不拘 时热 服。 如有汗出为效。 《圣 济 总 录》卷 二 十三 方。 治伤寒四肢厥冷 , 下利恶寒。附子 (炮 ) 半两 , 炙甘草、干姜 (炮 ) 、芍药 各一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 温服。 《圣 济总录》卷四 十方。治 霍乱转筋。附子 ( 去皮 , 锉 ) 一枚 , 葱( 拍碎 ) 半斤 , 生椒 ( 绵裹 ) 、生姜 (切碎 ) 各 一两。水 一斗 , 煎 三两 沸 , 入瓷盆中滤去渣 , 以盐浆水解 之 ,冷热得所 ,淋洗患处。 《圣 济 总 录》卷 七 十四 方。 治肠胃寒湿 , 濡泻不止 , 及冷痢 色白 ,食不消化。附子 ( 炮裂 , 去皮 脐) 、甘草 ( 炙 , 锉 )、阿胶 ( 炙燥 ) 各 半两 , 黄连 ( 去须炒 ) 一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 , 空腹温服 , 日二 次。 治 洞泄 不止。兼 治霍 乱。 附子 ( 炮裂 , 去 皮脐 ) 一 枚重 七 钱 者。为末 , 分二服。每服加盐半钱 匕水煎, 温服。 《圣济总录》卷八方。治 风 痉 , 口 噤 不 语 , 身 体 强 直。附 子 (炮 ) 一枚 , 羌活、防风、桂各二两。 为末 , 每服四钱匕 , 入竹沥 一合水 煎 ,温服 ,空腹服 ,日二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 六 方。治风毒攻肌肉 , 皮肤浮肿。附 子 ( 生 , 去皮 脐锉 ) 四两。水 煎 热 洗 ,余渣更煎洗。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治 漏风汗出不止。附子 (炮 ) 一两 , 蜀 椒( 炒 ) 半两 , 杏仁 ( 炒 ) 半两 , 白术 二两。为末 , 水煎 , 分温四服 , 日三 夜一。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七 方。 治冷劳肌瘦 , 盗汗少力 , 时发寒热 , 不思饮食。附子 ( 炮 裂, 去 皮脐 )、 柴胡( 去苗 ) 各一两 , 秦艽 ( 去苗 ) 一 两半。为末 , 每服二钱匕 , 用猪胰 脏一两切令细 , 酒半盏 , 水三分, 薤 白三寸, 同煎令熟 , 去渣温服 , 每日 五更初服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九 方。治头风。附子 ( 大者 , 生用 , 去 皮脐) 一个 , 绿豆一合。同煮 , 至豆 熟为度 , 去附子 , 吃豆。每 个附子 可煮五服 , 后为末服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 九 方。治肠痈。附子 ( 炮 )、败酱各三 分 , 薏苡仁一两半。为末 , 每服三 钱匕 , 水煎。空腹日晚温服 , 下脓 血即瘥。 附子饮 《圣济总录》卷 八 方。功能补暖调 气。治少年服 冷 药太过及风冷, 腰脚疼痛不随。附 痿痹 七画~八画 457 ] 子( 炮 ) 一枚 , 牛膝 ( 酒浸焙 ) 三分 , 防风、羌活各一 两。为末 , 每服五 钱匕 ,水煎温服 ,早晚各一次。 《圣 济 总 录》卷 二 十一 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 , 恐成阴毒。附子 (炮 )、白术各半两 ,桔梗、细辛各一 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 , 空腹 温服 ,衣盖取汗。或得吐即愈。如 未吐汗 ,再服。 附子羌活散 《圣济总录》卷 八方。治风痹脚软 , 筋骨缓 弱 , 行 履不得。附子 ( 去皮脐 ) 、槟 榔、川 芎、羌 活 ( 去 芦头 ) 各一 两。为细 末 , 每服一钱匕 , 空腹日午煎绿豆 汤调服。 附子酒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 方。治 风 冷诸 痹 及 痰癖 胀。 附子二两重 一枚 ( 一云 二枚 ) 。以 酒五升渍浸 , 春五 日。每服 一合 , 日二服。以痹为度。 《太平圣惠 方》卷四十五方。治脚气 , 风毒湿 痹 ,筋脉挛急疼痛。附子 ( 炮裂 , 去 皮脐) 五两 , 独活五两。为末 , 以酒 五升浸五六日 , 食前温服。 附子散 治白虎风。方见“痢 疾·附子散 ”。 附香散 《杨氏家藏方》卷一 方。治风痹 , 经络不通 , 手足缓弱 , 臂膝酸疼 , 脉不洪数。附子 ( 去皮 脐) 二枚 , 木香二钱。为末 , 每用三 钱 ,加生姜十片共水煎 , 食前温服。 青娥丸 治肾气虚弱 , 风冷乘 之 ,或处卑湿 , 地气伤腰 , 或风寒客 搏 ,致腰痛如折 , 起坐艰难 , 俯仰不 利 ,转侧不能。方见“腰痛·青娥 丸 ”。 松节酒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五方。治百 节风虚 , 脚痹 疼痛。 松节( 锤碎 , 水煮取汁 ) 十斤 , 糯米 (煮熟 ) 五斗 , 细曲 ( 捣碎 ) 五斤。上 药拌 和 , 入 瓮密 封 , 三 七日 开 , 取 酒 ,每温饮一盏 ,日三次。 抵圣 散 治 白虎 风 , 骨 髓 疼 痛。方见“眼病·抵圣散 ”。 虎骨酒 治腰脚疼痛 , 挛急不 得屈伸 , 腿膝冷麻。方见“脚气 · 虎骨酒”。 虎骨散 《圣济总录》卷 十方。治白虎 风 , 走 注疼痛不定。 虎胫 骨 ( 酥 炙 ) 二 两 , 羌 活、附 子 (炮 )、地 龙 ( 炒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温酒调下 , 不拘时候。 《医方 类聚》卷 二 十三 引《医 林 方》方。治 白 虎风 , 昼 静而 夜 痛。 虎骨 ( 酥 炙 )、没 药各 等 分。为 细 末 , 每 服 五 钱 , 酒 煮 , 和 渣 空 腹热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五 方。治跌扑损伤 , 筋骨疼痛。虎骨 (酥炙 ,别为末 ) 一两 , 酒一升 , 生地 黄汁一升。将地黄汁并酒煎沸 , 入 虎骨 末 , 同 煎数 沸 , 每 服一 盏 , 温 服 ,不拘时候。 金刚丸 治肾虚骨 痿。方 见 “虚损·金刚丸”。 金粉丸 《博济方》卷一方。 治风冷气流注 , 脚膝疼痛 , 行步艰 难 ,久患不瘥。川乌头 ( 擘两片 ) 一 两 ,牛膝 ( 酒浸细切 ) 一两 , 何首乌 (擘破 ) 一两。用大豆一斗 , 一半置 甑中 ,然后下药 , 余一半盖药上, 蒸 半日 , 取出阴干 , 研末 , 并加地黄、 金粉一两拌匀 , 以酒煮面糊为丸如 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 空 腹木瓜酒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方。 458 痿痹 八画~十画 ]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绿豆粉半两 , 荜拨半两。为细末, 糯米粥丸如绿 豆大。先 用冷 水 漱 口 , 后 含 化一 丸 ,咽津无妨。 乳香大丸 《圣济总录》卷十 方。治气血衰弱 , 风毒攻注 , 历节 疼痛。乳 香 ( 研 )、没药 ( 研 ) 各一 两 ,五灵脂四两 , 乌头 ( 炮 ) 一两半。 为细末和匀 , 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 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 研薄荷酒 化下 ,日三次。 乳香丸 治风冷荣卫不行 , 四肢 疼 痛 , 皮 肤 不 仁。方 见“霍 乱·乳香 丸 ”。 治 肾 脏 风 毒 ,下注沉重。方见“霍乱·乳香 丸 ”。 茯苓 丸 治 臂 痛。方 见“温 病·茯苓丸 ”。 枳壳散 治风气滞壅 , 腰脚疼 痛。方见“诸疮·枳壳散 ”。 威灵仙丸 治脚膝重痛等。 方见“诸风·威灵仙丸 ”。 治 腰膝冷疼 , 或肿痛麻痹。方见“诸 风·威灵仙丸 ”。 威灵 仙散 《太平 圣惠 方》卷四十四方。治腰脚疼痛久不 愈。威灵仙五两。为细末 , 每服一 钱 , 食前以温酒调下 , 逐日以微利 为度。 《太平圣惠 方》卷七十一 方。治妇人腰脚疼 , 大肠不利。威 灵仙二两 , 牵牛子 ( 微炒 ) 二两 , 木 香半两 , 枳壳 ( 麸炒微黄 , 去瓤 ) 二 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用茶清调 下 ,以利为度。 《圣 济总录》卷十 七方。治 老人风气壅盛 , 大肠秘涩 , 五六日 方大便一次 , 头眩目暗 , 发作无时。 威灵仙 ( 酒浸焙干 ) 一两 , 羌活 ( 去 芦头) 、川芎各半两。为细末 , 每服 二钱匕, 空腹葱汤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二 方。治肠痔下血 痛肿。威灵仙 四 两 ,防风二两 , 枳壳 ( 去瓤面炒 )、黄 芪各半两。为 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麝香热米饮调下 , 日二次 , 不拘时。 姜胶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治肢体受凉疼痛 , 或有寒凝阻 遏血脉 , 麻木不仁。鲜姜汁一斤 , 黄明膏四两。熬成稀膏 , 摊布上 , 贴患处, 每日一换。 祛风散 治肢体麻 木。方 见 “眼病·祛风散 ”。 除湿膏 《寿世保元》卷二方。 治湿 痹 , 遍身 骨 节疼 痛。广 胶 三 两 ,生姜 ( 捣汁 ) 半斤 , 乳香 ( 末 )、没 药( 末 ) 各一钱半。上药放锅内 , 火 上熬化, 以筷搅匀 , 入花椒末少许 , 再搅 , 摊 厚 纸上 , 贴患 处 , 以 热 物 熨之。 桂枝附子汤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五方。治风湿相 搏, 身 体 烦疼掣痛 , 不得屉伸 , 汗出短气, 小 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 或身微肿。 桂枝 ( 去皮 ) 四两 , 白术、附子 ( 炮 , 去皮脐 ) 各三两 , 炙甘草三两。为 末 ,每服四大钱 , 加生姜五片 , 枣两 个水煎 , 空腹温服。如大便秘 , 去 桂枝 ; 小 便 不利 , 悸气 , 加茯 苓 三 两 ; 痹 加 防 己 四 两 ; 腹 痛 加 芍 药 四两。 原蚕蛾散 《圣济总录》卷 十 方。治白虎风 , 昼夜游走疼痛。原 蚕蛾 ( 炒 ) 一分 , 白僵蚕 ( 炒 ) 半两 , 蝉蜕( 炒 ) 、白地龙 ( 炒 ) 各一分。为 细末 , 每服三至四钱匕 , 空 腹温酒 或米饮调下。服药后再吃酒令 小 痿痹 十画~十一画 459 ] 醉 ,汗出为佳。 狼毒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二 十一 方。治风 气 走 注疼 痛。 狼毒 ( 生 ) 一分 , 天南星 ( 生 ) 半两 , 附子 ( 生 ) 半 两。为 细 末 , 煎 醋成 膏 ,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 , 冷酒 送下 , 不拘时。如不饮酒 , 用冷水 送下 亦 得。 《博济 方》卷 四 方。 治妇人 血气 攻注 , 腰 脚及 背膊疼 痛 ,四肢烦倦麻痹。亦治风气攻注 遍身痛 , 筋脉拘 急 , 腰 脚无力。天 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 ( 炒 ) 各 等分。上药用 童便浸 一宿 , 控干 , 为细末 ,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二十 丸 , 以酒 送 下。妇 人 有 孕不 可服。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四 方。 治阴疝肿缩疼痛。狼毒 ( 炙 ) 二两 , 防葵 ( 炒 )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各 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 丸 , 温 酒 下 , 空 腹 日 午、临 卧服。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 治积聚 , 心腹胀如鼓。狼毒 ( 醋拌 炒干) 四两 ,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三 两 ,防葵三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 桐子木。每服五 丸。食 前粥饮送 下 ,以利为度。 消毒膏 《圣济总录》卷十方。 治风毒走注疼痛 , 筋脉挛急。马牙 消( 烧赤研 ) 一两 , 乌头 ( 研 ) 三分。 和匀 ,用白面三钱 , 姜汁一盏 , 入药 末三钱匕熬成膏 , 摊纸上 , 热贴 , 日 换二次。 桑根白散 《太平圣惠方》卷 四十 四 方。治 腰 脚 疼痛 , 筋 脉挛 急 ,不得屈伸 , 坐卧皆 难。桑根白 皮( 锉 ) 一两 , 酸枣仁 ( 微炒 ) 一两 , 薏苡仁一两。为末。每服四钱 , 水 煎 ,食前温服。 黄芪五物汤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三方。治虚人风 痹, 骨 弱 肌重 ,因疲劳汗出 , 睡卧不时动摇 , 加以微风 , 遂致血痹 , 身体 诸关节 游走疼痛 , 脉阴阳俱微 , 尺中小紧。 黄芪、芍药、桂心各等分。为末 , 每 服四大钱 , 加生姜五片 , 大 枣三枚 水煎 ,空腹服。 黄芪汤 《圣济总录》卷 十 九方。治风血痹 , 阴阳俱微 , 寸口 关上微, 或尺中小紧 , 身体不仁, 如 贼风 听中。黄 芪 ( 锉 ) 、芍 药 各 一 两 ,桂 ( 去粗皮 ) 三分。为 末, 每 服 五钱匕, 加枣二枚 , 姜一枣大 , 水煎 温服 ,早晨、午间、近晚各一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 六 方。治老人大便秘涩。黄芪、陈皮 (去白 ) 各半 两。为 细末 , 每 服 三 钱 ,用大麻仁一合 , 烂研 , 以水取浆 一盏 , 于银、石器内煎 , 候有乳起 , 即入白蜜一大匙 , 再煎令沸 , 调药 末 ,空腹服。常服即无秘涩之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 治诸汗。黄芪、白术、防风各等分。 为末 , 每服五七钱至十余钱 , 或半 两一两 , 水煎温服。清汗多 , 恶风 甚者 ,加桂枝。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二 方。 治气极虚寒 , 皮毛焦 , 津液不通, 虚 劳百 病 , 气 力 损乏。黄芪 ( 锉 ) 二 两 ,人 参、白 术、桂 ( 去 粗皮 ) 各 一 两。为末 , 每服三钱匕 , 加枣三枚 , 生姜半枣大 , 水煎温服 , 空腹、夜卧 各一次。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十三 方。治伤 损 大 吐血 , 口 鼻 俱 460 痿痹 十一画~十二画 ] 出。枳实 ( 炒 , 为末 ) 三十个 , 黄芪 二两 ,甘草半两 , 红枣 (同枳实末捣 烂 ,慢火炒焦黄 ) 三十个。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米饮 调下 , 食后服。 《医方 类聚》卷八 十 六引《御 医撮 要》方。治吐血下血 , 上气、短气欲 绝、面色黑。黄芪、川芎 ( 去芦头 ) 、 炙甘草、芍药 ( 锉 ) 各四两。为末 , 每服三钱, 入生姜一块水煎 , 温服。 忌菘菜。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 方。治妇人漏 下赤白 , 淋沥 不断。 黄芪 ( 锉 ) 一两 半 , 阿胶 ( 炙燥 ) 二 两 ,甘草 ( 炙锉 ) 一两, 大枣 ( 去核 ) 五十枚。为末 , 每服三钱匕 , 水煎 温服 ,空腹服。 《妇 人良方》卷十 二方。治 气虚胎动 , 腹痛下 水。糯米 一合 , 黄芪 ( 炒 ) 、川芎各一两。为 末 , 水 煎 ,分三服。 《兰 室秘藏》卷下 方。治小 儿慢惊风。黄 芪二钱 , 人参 一钱 , 炙甘草五分。为末 , 水煎 , 食远服。 加白芍药尤妙。 菖薄 酒 功 能 通血 脉 , 调荣 卫。治大风十二痹 , 骨立萎黄。方 见“产后病·菖蒲酒 ”。 萆薢酒 治风湿腰痛 , 久湿痹 不散。方见“腰痛·萆薢酒”。 萆薢散 《圣济总录》卷八 十五方。治腰脚冷痹不仁 , 行步无 力。萆薢二两 , 桂 ( 去粗皮 ) 三分 , 杜仲 ( 去粗 皮 , 锉 炒 ) 一 两。为细 末 , 每 服二 钱 匕, 温酒 调 下, 不拘 时候。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九 方。 治蛔虫发作 , 心腹疼痛。萆薢 ( 锉 炒) 、白 芜 荑 ( 微炒 ) 、狗 脊 ( 去 毛 , 锉) 各一分。为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温酒调下。欲服药, 先隔宿吃牛肉 脯一片, 次日空腹服药。 甜瓜子丸 《重订瑞竹堂经验 方·诸风门》方。治风 湿相搏 , 腰 脚疼痛。甜 瓜子 ( 炒黄色 ) 三 ( 二 ) 两 ,干木瓜 ( 去皮穰 ) 一两半 , 威灵 仙一两, 川乌头 ( 炮 , 去皮脐 ) 半两。 为细末 , 酒 煮面 糊为 丸如 梧桐 子 大。每服三十 丸 , 食 前温酒送下 , 避风处少息 , 汗出为度 , 服 药后当 日忌食热物及半夏、瓜蒌、贝母、白 芨等药。 麻子酒 治伤寒风湿 , 手足疼 痹。方见“产后病·麻子酒 ”。 麻黄 白 术 汤 亦 名越 婢 汤。 方见本病证门“越婢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 要略》卷上方。《全生指迷方》又名 薏苡仁汤。治风湿因汗出当风 或 久伤取冷 , 一身尽疼 , 发热 , 日晡所 剧。麻黄 ( 去节汤泡 ) 半两 , 炙甘草 一两 , 薏苡仁半两 , 杏仁 ( 去皮尖 , 炒) 十个。为末 , 每服四钱 , 水煎温 服 ,有微汗避风。 续命汤 治诸风十 二痹。方 见“中风·续命汤 ”。 越婢汤 《鸡峰普济方》卷 四 方。又名麻黄白术汤。治素风盛 , 疼痹脚弱。麻 黄六两 , 白术四两 , 甘草二两 , 附子一两。为细末 , 每 服四钱, 加生姜七片 , 枣三个水煎 , 空腹温服 , 汗出为佳。 趁痛丸 《圣济总录》卷十方。 治风毒留客 , 气虚邪实 , 攻击不定 , 走注疼痛。大戟 ( 刮 去皮 ) 、甘遂、 白芥子各一两。为细末 , 用大麦面 一两和匀 , 醋调作饼 , 慢火炙黄熟 , 痿痹 十二画~十四画 461 ] 再为细末 , 稀面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 , 渐加至十五丸 , 空腹用 冷酒 送 下。 病 甚 , 不 入 大 麦 面 亦得。 煮肝散 治 手足痿 弱。方见 “疳证·煮肝散 ”。 散膝 汤 《辨证 录》卷十 方。 治鹤膝 , 风湿入 骨 , 痛 无定处。黄 芪五两 ,防风三钱 , 肉桂五钱 , 茯苓 一两。水煎服。服后拥被而卧 , 听 其自汗 ,不必惊惶 , 汗出愈多 , 去病 愈速。 椒附散 《普济本事方》卷二 方。治肾气上 攻 , 项背不能 转侧。 大附子( 六钱以上者 , 炮去皮脐 , 研 末) 一枚。每取二大钱 , 好川椒二 十粒 ,用白面填满 , 水一盏半 , 生姜 七片 ,同煎至七分 , 去椒入盐 , 空腹 顿服。 硫磺煎 《千金翼方》卷十七 方。治脚弱连屈虚冷。硫磺五两 , 牛乳 五 升。上 二 味 , 加 水 五 升合 煮 ,煮及五升 , 硫横细筛后纳之 , 煮 取三升 ,一服一合 ,不知至三合。 雄豆散 《圣济总录》卷八方。 治风气腰脚不随 , 筋急行履不得。 黑豆( 紧小者不拘多少 , 净淘滤干 , 频洒水 , 候生芽才及半寸 , 暴干炒 熟 ,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至三钱 匕 ,温酒调下 , 日三次。至半月后 , 所患处觉有触动为验。 紫萍一粒丹 治浑身麻痹等。 方见“诸风·紫萍一粒丹。” 蛴螬散 《圣济总录》卷十方。 治白 虎 风 疼痛 , 昼 静夜 发。蛴螬 (研烂 ) 七枚 , 炙甘草 ( 炒 ) 五分 , 没 药( 炒 ) 、乳香 ( 炒 ) 各一钱。同研混 匀 ,分二服 , 每服用酒一盏 , 煎二三 沸调下, 不拘时。 黑神丸 《圣济总录》卷 十 方。治 风 气 身 体 疼 痛。草 乌 头 (炒 ) 三两 , 地龙 ( 烘干 ) 一两 , 五灵 脂半两, 麝香 ( 研 ) 一份。为细末和 匀 ,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 丸 ,温酒送下。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四 方。 治水泻不止。巴豆 ( 去皮 心膜 , 不 出油) 一枚 , 杏仁 ( 去双仁、皮尖炒 ) 七枚 , 铛墨一钱。为细末 , 以糯米 粥和丸如秫米大。每服一丸 , 冷水 送下。甚者再服一丸。 舒筋散 治血脉凝滞 , 筋络拘 挛 , 肢节疼痛 , 行步艰难。也治寒 腿痛。方见“腰痛·舒筋散”。 温肾茯苓汤 《圣济总录》卷 八方。治冷湿风虚 , 腰重不随 , 脚 膝浮 肿。白 茯 苓 ( 去 黑 皮 )、干 姜 (炮 )、泽泻各一两 , 桂一 两半。为 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温服 , 空腹、 夜卧各一次。 蒸膝 汤 《辨证 录》卷 十 方。 治水湿入骨 , 足胫渐细 , 足膝渐大 , 骨中 酸 痛 , 身 渐 瘦弱。生 黄 芪 八 两 ,金钗石斛二两 , 薏苡仁二两, 肉 桂三钱。水煎二碗 , 先服一碗 , 拥 被而卧, 觉有汗意 , 再服第二碗, 必 两足火热。切戒不可坐下 , 任其出 汗 , 至汗出至涌泉之下 , 始 可缓缓 去被。 莶丸 治四肢顽 痹。方 见 “中风· 莶丸”。 桐丸 《拔萃良方》卷二方。 治风寒湿痹 , 两足痠软 , 步行艰难 , 状似 瘫 痪。 莶 草、臭 梧 桐 各 等 分。为 细 末 , 蜜 丸。每 服 二 至 三 钱 ,日二次。 462 头痛 一画~二画 ] 罂粟汤 《全生指迷方》卷 二方。治肉痿 , 因居处潮湿 , 肌肉 濡渍 ,痹而不仁 , 口干而渴。罂粟。 为细末 ,煮稀粥 ,入蜜饮之。 《鸡 峰 普 济方》卷 十九 方。 治消渴引饮不止。罂粟不以多少。 研 ,煮稀粥 ,日饮一盏。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十 方。治妇人妊 娠痢疾 , 里急 后重 , 久治不效。罂粟壳、甘草、乌梅各 等分。为末 , 水煎服。 摩风膏 《证治准绳》类方第 四册方。治风 毒攻注 , 筋骨 疼痛。 蓖麻子 ( 研 ) 一两 , 生草乌半两 , 乳 香( 研 ) 一钱。为细末 , 以猪脂研成 膏。先用手心将患处擦热 , 然后取 药涂摩于上。 薯蓣 酒 治 脚 膝 顽痹 无 力。 方见“头痛·薯蓣酒”。 薏苡仁汤 亦 名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方见本病证门“麻黄杏 仁薏苡甘草汤”。 麋角丸 治五痿 , 皮缓 毛悴 , 血脉 枯 槁 , 肌 肉薄 着 , 筋 骨羸 弱。 方见“虚损·麋角丸 ”。 麝香丸 治白虎历节 , 诸风疼 痛 , 游 走无 定 , 状 如虫 咬 , 昼 静夜 剧 , 及 一 切手 足 不测 疼 痛。方见 “腹痛腹胀·麝香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