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皇帝游江南时, 品尝了一道菜,赞不绝口, 说它如此精美可口,真是“东南佳味也”。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当然也绝不会放过吃这道菜的机会, 待他细细地吃完后,龙颜大悦, 欣然评价为“江南第一名菜”。 连皇帝都说好的菜,还能不好吗, 这道菜因此而身价倍增。 这道菜就是——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从东海历经大江小河洄游到松江后,先要在松江城西秀野桥下集结,再分赴大小河道,这一近似古老而又美丽的童话般传说,讲述了秀野桥的魅力,展示了秀野桥畔生物圈及“鲈鱼公寓”的独特环境。 秀野桥在明代洪武年间由木结构桥改建为石拱桥,它与邻近的秀塘桥成犄角相望,又与西南的秀南桥合称为“三秀桥”,秀野桥就像大姐姐似的携住两个小妹妹的手,合围着桥下沈泾塘、市河、黄祥港这一汪流水,犹如共同怀揣水底四鳃鲈这个精灵宝贝似的,所以这“三秀桥”就比其它的过河桥似乎多了一分灵秀。秀野桥又地处松江城西部商贸重地,商店林立,人烟辐辏。 由于经济发达,桥畔及河边全用石头驳岸,成了石驳岸世界,石驳岸的迷宫。这些石驳岸经历了长年水浸洪蚀,勾缝驳落,形成了许多缝隙洞穴,而这些洞穴就成了四鳃鲈的“城池公寓”。当黄浦江来潮时,沈泾塘、油墩港、大涨泾三水汇集在“三秀桥”一带,流急而漩多,潮涌而互补,就使肥物麇集,鱼虾集中,成了四鳃鲈的“美食府”。 河旁居民及一家接一家专门烹制四鳃鲈的特色饭店倒入河内的剩羹剩饭,养育了水中各色轮虫、水蚤、蚬子、米虾、青虾、鳑鮍、肉匙鱼等,成为四鳃鲈的美食,它们贪婪地吃,吃个不厌。当东方天际泛起曙光时,才打着饱嗝返回“城池公寓”,边做梦边催肥,日复一日,高脂高蛋白地享用,无忧无虑地生长,一个月体重能增加2~3倍,速生快长,体胖腰圆。四鳃鲈是精明的“旅行家”,哪儿条件优越,好吃好住,就往哪儿去,秀野桥地区成了它们理想的好去处,因此秀野桥下四鳃鲈名振四方。 清代时期,康熙皇帝二次下江南时曾到松江,品赏鲈鱼佳味,赞不绝口,并下令松江官员每年向朝廷进贡四鳃鲈。乾隆皇帝吃罢四鳃鲈,评价为“江南第一名菜”。成为封建时代最有轰动效应的“御制”广告词,松江鲈鱼也就身价百倍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沪,以松江鲈鱼作为最礼遇款待之,受到尼克松的高度赞誉。国际名人基辛格于1979年11月8日来到中国,荣毅仁设家宴欢迎基辛格,主菜为一品大砂锅,锅内有四条松江鲈鱼,全部夹给四位洋客人,基辛格品尝后觉得鲜嫩无比,高声说道:“味道太美了!”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到上海,市政府专门派人到松江买四鳃鲈,用来招待英国贵宾,但四处捕捞不见四鳃鲈鱼踪影。国家主席李先念为了养殖和发展松江鲈鱼,作了重要批示。一条小鱼从古至今,从皇帝到国家主席,从名人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如此高度赞颂,如此重视,举世罕见。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据现代科学分析四鳃鲈含蛋白质17.82%,脂肪1.62%,并富含糖类、灰分、钙、磷、铁及维生素A、B等营养元素。四鳃鲈内所含蛋白质比黄鳝、牛肉为丰,氨基酸、维生素比其它肉食品要高得多。故被称为“名鱼之首,诸鱼之上,东南佳品”,名不虚传。 然而!鱼类的栖息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的河口退化。城市快速发展,过度捕捞造成的污染以及修建水坝和堤坝威胁了该地区的物种。该地区的水文变化,主要是水坝,因为它们阻止了该鱼种在河流系统中的迁移和洄游。松江鲈鱼产量越来越少,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鲈鱼了。为此,松江水产部门和上海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人工试养,随着科研的深入,中外闻名的松江鲈鱼一定会成为老百姓饭桌上的菜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