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我不会活成你规定的样子

 投资博弈论 2017-09-18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534篇原创首发文章



第一次因为看电视剧,和同事们站在了对立面。


作为一枚已婚有娃还上班的妇女,通常在累成狗的一天即将结束时,能倒在沙发里追两集剧,就是解放区的天。像娘娘孙俪的新剧《那年花好月正圆》这样的年度大戏,我怎会错过。可是,追了两天,我却越来越没耐心看下去。说好的晚清女马云呢?


在看预告片和宣传文案的时候,我对这部剧满怀期待。周莹,一位董明珠似的人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女人还缠着小脚的年代,以没有子息的寡妇之身,撑起一个商业帝国,死后却进不了祖坟,埋身乱葬岗。单是这短短几行字的生平,就叫人浮想联翩,满心好奇。我曾是一个人物记者,喜爱探究一位大人物背后的故事。假如她是与我同时代的人物,我想我会渴望能够去采访她,写一写她的成功与失败。



可是,说实话,电视里这位“周莹”却让我失去了这样的兴趣。我很喜欢孙俪,也曾采访过她两次。她演的甄嬛我看了不下五十遍,赞叹于她能把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可是,从《芈月传》中的芈月,到这次的周莹,我却感受不到命运的张力和性格的魅力,哪怕她们笑的时候更用力,打落谷底的时候更叫人痛心,但是我却只看到了“天下男人都爱我爱我”的玛丽苏体,或者“我是女主所以我有万劫不死金刚之身”。


一个江湖卖艺的小丫头,伶牙俐齿坑蒙拐骗搞怪耍宝,没来由就让富家公子一见倾心,对她爱得死心塌地,似曾相识二十年前琼瑶阿姨的“还珠系列”。


泾阳城中的王健林们,想象中惊心动魄的商战,却经不起反派漫不经心的几句挑拨,于是家破的家破,人亡的人亡,这样的智商,连他们的店小二也要表示不服。


以至于大家都在哀悼“吴聘不要死,我的医保卡你拿去”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却是:这下总可以开始正经讲讲一个女子如何在古代做生意的事儿了吧?



没想到等在后面的还有栽赃、捉奸等等戏码上演,差一点以为又得滴血验亲。


好吧,我不是编剧,不能体会将几页史书编成七十多集长篇剧的难。再说,这样的人设,还不是为了满足每晚守在各种尺寸屏幕前等更新的你们——影视剧的主力消费群体,女人占大头吧。


也不唯独中国的影视剧把女性的人设框在了一个狭小范围里。有一份统计:


2010~2013年,以美国为主的几个主流国家出产的120部流行电影里,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共有5799个,但其中的女性角色只占不到1/3。如果只统计美国电影,女性角色仅占29%。


其中女性角色大多是漂亮性感的形象。穿着暴露、展现性感的角色中,女性占到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被强调漂亮的角色中,女性是男性的五倍;而在年龄方面,40岁到65岁的女性只占到所有女性角色的20%。


女性角色本来就少,还被普遍被反复强调——要年轻、要漂亮、要性感!


这样的偏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真实世界里的女性。喔,不,真实世界里的女性所受到的影响,远比这三条标准残酷得多。


《超励志!这位有5个萌娃的日本妈妈,如何在半年内考上哈佛?》《英国“女超人”:九个孩子的妈也是成功的CEO》《边带娃边上班,半年瘦下30斤,活成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样子》……


每一天,它们来自朋友圈的刷屏、讨论群里转发,连婆婆和亲妈都不忘给你发私信。时间久了,还真以为人人都该活成10w+里写的那样,否则,就是因为你懒、笨、活该。


不仅如此,女人之间还因为对这些人设的迷恋,彼此之间拉起了仇恨:单身的鄙视已婚有娃,顺产的鄙视剖腹产,母乳的鄙视喂奶粉,亲密育儿的鄙视把孩子托付老人或阿姨,全职妈妈和工作妈妈相互鄙视……这个世界对女性的不公和恶意,最终却是通过女性自己传递的。


前几天,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后,我们在家讨论起这件事,对这位不幸的产妇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居然是我那根本没有体会过生产之痛的老公,而我的妈妈、阿姨,都觉得她应该再忍一忍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在我的朋友里,有一位比我还要年轻的妈妈,也抱有同样的看法。


吃得了痛,依然是对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亘古不变的人设吧?


想起最近看过的一则英康保险合作社(NTUC Income)的广告短片《Dedicated to today's women》,讲述一位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性别约束的经历,片中的主题曲由新加坡歌手蔡健雅演唱。



我不知道一个女人,从出生,到找到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自我,中间要经历多少由别人给她制定的有形、无形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每个社会都存在对女孩“应”如何行事的要求。


我的女儿这个月快满3岁了。她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生日想要的礼物是恐龙,万圣节希望扮演的角色是海盗,时常抓在手里带出门的是小汽车……上述细节,有一回我婆婆知道了,曾经暗示过,是不是我这个妈平时太不注意,把女儿带到了自我性别认识的沟里去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禁怀疑起来。可是,我的女儿也喜欢和小熊、小猫公仔们玩野餐,也爱《龙猫》和《冰雪奇缘》。


作为她的妈妈,我只是不想因为她的性别,错过她也许喜欢的、适合的某种可能性。因为大家都认为女孩只能玩过家家,扮公主,画画、跳舞、弹琴,她就该与机械、几何、地质、生物……擦肩而过吗?所以,我带她玩通常女孩们玩的东西,也带她玩通常男孩们玩的东西。


在她出生的时代,中国早已有了女性宇航员,中国女性也已经拿过诺贝尔奖。我想不出来,对她来说,有什么只能是男人做,或者只能是女人做的事。


也许,当她长大以后,曾经逼得我们这一代喘不过气来的人设,已经一个个消失,她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做“剩女”,没有年龄保质期,人们不会用体重、身高、发型、皮肤来评判你,更不会在意你买不买得起学区房,暑假让孩子上哪一类夏令营。


也没准,到时她会遇到新的人设困境。即便如此,她也已经从小开始,积累足够的见识和判断,学会跳出别人给她下的定义,找到她自己。


我很喜欢给女儿读一本叫做《我不知道我是谁》的绘本。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主角是一只叫做“达利B”的兔子。


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是一只猴子吗?是一只树袋熊吗?还是一只豪猪呢?”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我应该住在山洞里吗?还是鸟巢里呢?或是蜘蛛网上?”他不知道要吃些什么?“我吃鱼吗?吃马铃薯吗?还是吃蚯蚓呢?”他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是用来滑水的吗?是为了让老鼠们坐吗?还是用来挡雨呢?”


达利B看到鸟儿们都住在树上,于是决定自己也要住在树上。他看见松鼠吃橡子,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吃橡子。但是他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脚那么大。直到有一天,一只黄鼠狼跑来,别的兔子早吓得躲进里洞里,只有他,也不知道黄鼠狼是谁,却在黄鼠狼扑向他的时候,本能地飞起大脚,一脚让黄鼠狼远远的,远远的,打哪儿来又飞回哪儿去。


每次读这个故事,就像在读自己的成长经历。猴子、豪猪,住山洞、住鸟巢,吃鱼、吃马铃薯,不都是人设吗?这个故事完全可以改写成都市成人版: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应该念文科,还是理科?我应该单身,还是结婚?我应该丁克,还是当妈?我应该当全职妈妈,还是工作妈妈?我应该逃离北上广,还是在这扎根?我们也许像达利B一样,看见谁都依样画葫芦,按照别人的人设活。但是,总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件事、一个人,像那只黄鼠狼一样,触发你的本能,让你甩开自己的那双“大脚”,远远的,远远的,让这些人设,打哪儿来又飞回哪儿去。


 不要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我不会活成你规定的样子,不代表我要与世界背道而驰,只是有些自由,值得自己去争取。

  • 体人,现投身出版业,重度阅读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