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妈妈不高兴:丈夫缺位、婆婆越位、自己错位

 恶猪王520 2017-09-18


中国妈妈的脾气往往比较大,幸福指数也普遍较低,而造就这一切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丈夫缺位、婆婆越位、自己错位。


一、丈夫缺位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曾经发布过一个家庭现状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一半的家庭中,有丈夫缺位的情况。丈夫缺位已经不单单是个例,各种综合因素推着中国家庭进入了一个丈夫缺位的时代!


现在的妈妈们经常抱怨,自己一边要上班,一边要带孩子,还要处理家务。女性何止能顶半边天,现在家庭中,妈妈付出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爸爸。


身边有个例子,夫妻两人是双职工,孩子八岁。妈妈的日常就是每天上班,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而丈夫下班后就负责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


有一天妻子忍无可忍,大吵一架。结果丈夫却说,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养家,女人负责相夫教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放在以前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如今职场女性越来越多,她们一方面要在职场拼搏,另一方面还要相夫教子,相对以前,如今她们承担了双倍的压力和责任,而中国的丈夫显然还没反应过来,尚且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惯性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妻子的付出。


中国妈妈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焦躁之下,情绪也就自然变得越来越差。


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不仅仅是女性的责任,也同样是丈夫的责任,多分担家务可以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改善家庭的氛围,另一方面,父亲多带带孩子,能够带给孩子的是宽广博爱的胸襟、坚毅勇敢的性格、顾全大局的气魄、充实足够的安全感等等,这些都是足以让孩子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只有丈夫不再缺位,才能造就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二、婆婆越位


婆媳矛盾是个世纪难题。


把一个街坊四邻交口称赞的老太太和一个贤惠大方知书达理的儿媳妇凑一块也还是会麻烦不断。


原因很简单,婆婆没有界限感,界限感既是对自己私人空间的保护,也是对家庭其他成员自由的尊重。


而很多婆婆认为,儿子是我养的,所以他要听我的,而你是我儿媳妇,所以你也要听我的。所以喜欢对儿媳的生活方式横加干涉。


儿媳打扮的花枝招展和闺蜜去逛街,被认为是不检点。去商场多买几件衣服就算败家。


两代人的生活方式天差地别,一旦较起真来,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由于职场女性工作太忙,所以孩子刚出生的两年一半都由老人代管,但是时间一长,婆婆就很容易越位。


一方面妈妈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婆婆却认为这是我的孙子,我想怎么教育是我的事。


于是很多婆婆在教育孙子孙女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自己的老办法来养育孩子,比如孩子没牙的时候嚼碎了喂给他;比如在应该自己吃饭的时候,过度溺爱而不树立起规矩,端着碗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边吃边玩。


成年人世界最基本的契约,应该是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也就是应该有界限感。


但很多婆婆,都缺乏对这个契约的尊重和理解能力。任意入侵儿媳妇的个人空间并对一切她看不惯的事情指手画脚,还觉得理所当然。


这样的情况下 ,中国妈妈的怨气能不重吗?



三、自己错位


由于丈夫的缺位,婆婆的越位,很多的妈妈变得焦躁不安,没有安全感。


所以她们开始丢掉自我,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把自己的事业兴趣丢在一旁。


对于孩子的事,从穿什么到吃什么,从考试到择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对于自己的事,能省则省,慢慢不再上心。


这样的母亲用爱慢慢让孩子感受到窒息,也让自己慢慢丢掉了自我,成为一个把孩子当支柱的“非正常”母亲。


这样的教育已经失去了弹性空间,孩子也自然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往往无法拥有健全的人格。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言传身教”,妈妈要想让孩子活出自己,那自己首先要活出自己,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兴趣,有自己的认同感,有自己的快乐。


只有妈妈活出一个榜样,孩子才能懂得什么是应该有的成长,而不是被妈妈的爱包裹得寸步难行。



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是一个边界清晰、职责分明的家庭。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婆婆是婆婆,绝不越俎代庖。


丈夫归位,婆婆正位,大家各就其位,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