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电装:丰田系零部件巨擘的励志之魂

 境内关外 2017-09-18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德川幕府封建保守势力被扳倒,全国上下掀起了求知热潮,大批知识型企业家应运而生,日本也从此走向振兴。

  到20世纪初,国力趋向鼎盛的日本在尝到知识带来不尽甜头后,遂将高科技当作不变的重大国策,大力扶持发展,之后日本涌现出了制造业的黄金一代。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然而当时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却把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诸多大企业拖进了破产边缘。

  “二战”结束后,丰田汽车公司在战后重建中渐渐恢复元气,但很快又遭遇通货膨胀打击,“精益生产”的目标追求被劳资纠纷严重拖了后腿。丰田总裁喜一郎于1949年底对公司进行重组,即把其原来的零部件电装厂从集团中分离出去,以缓解集团重负。

  新独立的电装厂是一家几近“零起点”的企业,经过56年的打磨,竟然被《财富》周刊(2005年)“圈”入世界500强,并且排名高居第207位!是什么样的精妙励志理念,才使得他们有了这般傲视行业丛林的地位? 让我们一起走进电装,走进这家零部件王国,去感受他们的成长之路。

  依靠父体DNA闯荡66年

  1949年12月,从丰田分离出来的电装厂以1500万日元的资产评估,在爱知县刈谷市重新注册了“日本株式会社电装”(中文译称“日本电装公司”),当时的企业员工将近1500人。按约定,电装公司虽然脱离丰田的襁褓,但依然是丰田汽车配件的主要供应商,丰田占有公司的22.5%股份。

  无疑,电装公司的“雏鹰”时期完全是由丰田罩着成长的。他们的企业文化和丰田汽车公司如出一辙:一是精益生产;二是独立自主研发与制造。要达到这两个预期,就必须不断地求知和求新,上世纪60年代日本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都是学习型企业,电装公司也是如此。电装人认为,要学就要学最顶尖的技术,当时丰田公司和美国的福特、戴姆勒混得火热,订单像雪花般数不胜数,这给电装带来不小的启示,他们也要寻求和行业大伽“混”。

  1953年,机会终于来了:同行巨无霸——德国的罗伯特博世公司正要启动生产液压装置,以生产水箱起家的电装在这方面正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两家一拍即合,随后以全面合作的方式缔结了技术援助合约。也就是这次合作,使得电装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电装从博世引进先进的技术,然后进行消化,实行自主化。到1957年,电装羽翼渐丰,开始生产电机、火花塞、仪表和发动机等,而这些高科技术都得益于博世之功。当日耳曼人突然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时,电装已经成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了。

  电装一直致力于学习先进的技术,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路,用他们的经营方针来描述,就是“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令顾客满意;通过预期的变化达到全球范围的营业额增长。”其中“高品质的产品”和丰田追求的“精益生产”其实是一个意思。1961年,电装公司的产品以令人信服的质量,被授予DEMING奖——最享有声望的质量检测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