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十六话祭牙,作为莆田人你知道吗?

 吴梅枫 2017-09-18

 在莆仙民俗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商贾之家必定要在当天下午日落之前,备办五果六斋,恭祭莆田商界的祖师爷陈米牙。有人解释说“祭牙”是打牙祭,那是一种谬误之说。其实,“祭牙”就是祭祀陈米牙。陈米牙本名陈实,是宋代莆田的一位米商“牙人”。古代的商业信息不发达,每种生意想做大,都离不开“牙人”,“牙人”即相当于现在的中介。    

 陈实的老家在莆田华亭的一个山村——松柏崙,少时家贫,及长,在华亭古街开了一家米牙商铺,因为“牙人”是靠介绍买卖为营生,投资最少,适合这个没啥本钱的后生仔。陈实为人厚道诚实,每谈拢一桩生意,仅向买卖的双方收取一指甲的米作为报酬,只不过他把右手小指的指甲留的长一点罢了。虽然收益微薄,但他的信誉有口皆碑,生意十分兴隆,日子也过得很顺心。不久,他的名声传到兴化府衙,知府十分赏识他的诚信为人,就举荐他为修建莆田阔口桥的总监。陈实不负重望,使阔口大桥提前两年完工,节省银两三万余两。为褒奖陈实之功,知府特奖赏他五百两大银,他用这笔钱在阔口旁买块地,建了新房,全家迁居至此,他依然做着米牙的老营生。

 二十多年过后,陈实的儿子陈俊卿考中进士第二名,与第一名的莆田籍进士黄公度同时被皇帝招上金銮殿面试。皇帝的试题很简单,问:“卿家何处,有何特产?”黄公度熟知莆田特产,隋朝时九鲤湖所产的披绵黄雀被列为贡品,北宋初江口通印港所产的子魚亦为贡品。所以对曰:'披绵黄雀秀,通印子魚肥'。陈俊卿少时住在华亭松柏崙,那是一个穷乡偏壤,唯有漫山松柏激风涛。因此答道“山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皇帝大喜,认为俊卿才华高出公度一筹,赞俊卿实有状元之才。这便是莆田科举史上“魁亚占双标”的典故。

 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十月,陈俊聊被授于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使兼枢密使,职同宰辅。隔五代,陈俊卿的后裔孙陈文龙也中了状元,官居宰相。于是,阔口玉湖陈氏家族有了“一门两宰相,九代八太师”的无比荣耀。


 宋代莆田商界盛传陈米牙经商有道、为人厚德,而享有子孙昌盛,文脉长传,富贵绵绵的福报,纷纷尊奉陈米牙为莆郡商业祖师爷,地位仅次于神,故请神吉日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而祭祖师爷则以初二、十六为吉日,这便是莆田商贾之家“祭牙”的由来。

  随着莆商的传播,初二、十六祭牙习俗逐渐扩散到莆田周边地区,并随之扩散到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莆侨聚居区。而在莆仙本地,即使不是商贾之家,也要在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即一年中的第一个祭祀陈米牙的节日。因为陈米牙的商德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德,诚信为本,取财有道。所以,遑论士农工商、官兵民等,无不崇而敬之。所以,莆商以此为精神力量,建功故土,拓业海外,影响着人类商业的进步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