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 . 诸 疝

 学中医书馆 2017-09-18


32 . 诸 疝

 二姜散 《苏沈良方》卷八  方。治小肠气。高良姜、干姜 ( 炮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一大钱 , 入  续随子白霜一字 , 热酒一盏 , 猪胆 300 诸疝 三画~四画 ]  汁十数滴, 调和服。  《圣 济 总 录》卷 三 十四 方。  治寒 疟 不 瘥。炮 姜、高 良 姜 各三  分。上药炒黑 , 为细末。每服一钱  匕 ,温酒调 下 , 日 三次 , 不拘时服 ,  未发前服。  土瓜根散 治阴 肿。方  见“带下病·土瓜根散 ”。 治  小儿 阴 肿硬 , 时 复疼 痛。方见  “带下病·土瓜根散 ”。  大乌头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七方。治寒疝 , 绕脐发 , 汗出  手足厥 ,其脉沉弦。大乌头 ( 洗净 ,  细沙炒令黑 ) 五个。水三盏 , 煎取  八分 ,去乌 头 , 入 蜜半盏 , 煎七分 ,  空腹服。  大乌头桂枝汤 《三因极一病  证方论》卷七方。治寒疝 , 腹中痛 ,  逆冷 ,手足不仁 , 身体疼痛 , 拘急不  得转 侧 , 发则 叫 呼 阴缩。大 乌头  (去皮 尖 , 以 蜜一 大盏 煎 , 取 出洗  切) 五枚 , 桂心、芍药各三钱三字 ,  炙甘草一分。为末 , 每服四 大钱 ,  入姜五片、枣三枚 , 入前煎乌头之  蜜半合 , 水煎 , 食前服。一方用附  子一个 ,不用乌头 ,名蜜附汤。  大黄皂刺汤 《医碥》卷四方。  治瘕 硬 血 疝。大 黄、皂 角 刺 各三  钱。以酒煎服。  万灵 汤 治 疝 气。方 见“痢  疾·万灵汤”。  川苦楝散 《医学发明》卷三  方。治 疝 , 脉滑。木香 ( 为细末 )  一两 ,茴香 ( 盐炒 ) 一两 , 川楝子 ( 锉  碎 , 取巴豆十一粒微破同炒 , 去巴  豆 ) 一两。为 细末。每服二 钱 , 以  温酒一盏调下 , 空腹服。  川楝茴香散 《重订瑞竹堂经  验方·小肠疝气门》方。治小肠疝  气疼痛。木香、茴香 ( 盐炒 )、川 楝  子 ( 切片 , 盐 炒 , 同 盐用 ) 各等 分。  为细末 , 每服三钱 , 以热酒 一盏调  服 ,空腹服。  川楝散 《苏沈良方》卷八方。  治小肠气 , 下元闭塞不通。川楝子  (和皮四片 )一两 , 巴豆 ( 并壳捣碎 )  一两。上药同炒令紫色 , 取川楝子  净刷 , 为细末。每服一钱 , 以酒一  盏煎炒茴香一钱调服。连进二服。  得泄为效。  小茴香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七 方。治 小 肠 气 腹 痛。茴  香、胡椒各等分。为细末 , 以酒糊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 空腹  以温酒送下。  飞黄 丹 《重 订 瑞竹 堂 经 验  方·小肠疝气门》方。治小肠疝气  疼痛。麻雀 ( 带毛 , 去肠肚 ) 二枚 ,  金丝矾 ( 细研 ) 适量。将金丝矾 入  麻雀肚内缝合 , 慢火煨成灰 , 为细  末。新病者每服一枚 , 久病者服二  枚 ,用酒调下 , 空腹 , 晨服。恶心者  入盐少许。  元胡索散 《类编朱氏集验  医方》卷三方。治小肠气痛。延胡  索( 盐炒 )、干蝎各 等分。为细末 ,  以温酒调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十  方。治妇人血 气攻心 , 痛不可忍。  莪术( 麻油煎 , 乘热切片 ) 半两 , 元  胡索二钱半。为细末。空腹 , 用淡  醋汤调服。  木香丸 治寒疝绕脐疼痛 , 结  硬不消。方见“虚损·木香丸 ”。  木香 饮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 三 方。治 大人 小 儿小 肠 气 诸疝 四画~五画 301 ]  痛。川楝 ( 入巴豆七粒同炒 , 去巴  豆入茴香半两 ) 十个 , 延胡索半两 ,  南木香二 钱 , 使 君子。为细 末 , 以  米饮调下。  木贼散 治 小肠疝 气。方见  “眼病·木贼散 ”。  木通散 治小儿瘢 疝 , 发作  疼痛。方见“虚损·木通散 ”。  牛蒡膏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二 方。治 小 儿阴 部 卒 肿痛 胀。  生牛蒡汁二大盏 , 赤小豆末半两 ,  肉桂末一分。上药调和如膏 , 涂儿  肿处。  仓卒散 《苏沈良方》卷八方。  治小肠气 , 极痛不可屈伸 , 腹冷重  如石 , 汗出淋漓欲死。山栀子 ( 烧  半过 ) 四十九枚 , 炮附子一枚。为  末 ,每服二钱 , 入酒一小盏煎 , 又入  盐一捻 ,温服。《证治准绳》治寒疝  心腹拘急痛 , 腹冷重, 自汗出。  丹参散 治 阴卒肿 胀。方见  “惊风惊痫·丹参散 ”。  乌头汤 治寒疝满逆 , 手足不  温 ,遍身疼痛。方见“腹痛腹胀·  乌头汤 ”。  乌头栀子汤 《医宗金鉴》卷  五十四方。治小儿湿热下行 , 阴囊  红肿 刺 痛。乌 头、炒 栀 子、姜 汁。  水煎服。  乌头散 治寒疝 , 腹中 痛 , 手  足逆冷 , 身体疼痛。方见“痿痹·  乌头散 ”。  乌头煎 《金匮要略》卷上方。  治寒疝 ,绕脐痛 , 恶寒不欲饮食 , 发  则白津出 , 手足 厥冷 , 脉沉紧。乌  头( 大者 , 炒 , 去皮 ) 五枚。水煎 , 去  渣入蜂蜜二升 , 再煎至水气尽。强  者分 三 次 , 弱 者 分 四 次 服 , 每 日  一服。  巴戟天散 《医方类聚》卷 十  引《简要 济众方》方。治膀胱气 块  入腹 , 或下坠 , 满闷疼痛。巴戟天  (去心 ) 半两 , 茴香 ( 微炒 ) 一两 , 胡  桃肉( 去 皮研 ) 一两。前二味为 细  末 , 与胡桃仁研匀。每服二钱 , 食  前温酒调下。  甘草豆汤 治筋疝。方见“中  风·甘草豆汤 ”。  术桂 汤 《辨证 录》卷 九 方。  治睾丸缩入 , 小便频多 , 遇 寒则痛  更剧。白 术 二 两 , 肉 桂 一 钱。 水  煎服。  四圣散 治小儿膀胱疝气 ,  疼痛不可忍。方见“虚损·四圣散  ”。 治 疝气 , 外肾肿胀。方  见“虚损·四圣散 ”。  四味当归汤 治卒疝腹痛 里  急。方见“腹痛腹胀·四味当归汤  ”。  四神丸 治寒疝胀 痛。方 见  “霍乱·四神丸 ”。  失笑散 《鸡峰普济方》  卷二 十方。又名 夹袋散。治男 子  小肠气。干漆 ( 炒烟出为度 ) 、胡椒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半小钱 , 煎  葱油温酒调下。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七方。治小肠气 痛, 及 妇  人血痛 , 心腹绞痛欲死。五灵脂、  蒲黄 ( 炒 ) 各等 分。为末。每用 二  钱 , 先以醋一合熬药成膏 , 水煎热  服。 《洁古家珍》方。治外肾肿。  荆芥穗一两 , 朴硝二两。为末 , 加  萝卜、葱同煎 , 汤淋洗患处。 亦  名断弓弦散。方见本病证门“断弓  弦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 九 302 诸疝 五画~七画 ]  方。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 ( 炒  香) 、五灵脂 ( 酒研、淘去砂土 ) 各等  分。为末 , 每用二钱 , 醋熬成膏 , 水  煎 ,食前热服。  《张 氏医通》卷十 五方。治  妇人瘀结 , 少腹急痛。五灵脂 ( 酒  研 , 澄去 砂 ) 、蒲 黄 ( 筛 净 , 生 半炒  半) 各等分。每用二钱半 , 酒煎入  砂糖少许 , 和渣服。少顷再服。若  瘀热腹痛, 经水反多 , 元气亏弱 , 药  力不行。用人参二三钱调服。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  《经验 秘 方》方。治 牙疼 , 不 问久  近。细辛 ( 去土叶 ) 、良姜、香白芷、  荜拨各等 分。为细末 , 左牙 疼 , 口  含水 ,搐左鼻 ; 右牙疼 , 口含水搐右  鼻。擦牙亦可。 《医方类 聚》卷  七十三引《施圆端效 方》方。治牙  疼。干姜、雄黄 各等 分。为 细末 ,  口噙水 , 取少许 鼻中。 《疡医  大全》卷十六方。治牙痛。荜拨八  分 ,细辛 ( 净叶 ) 一钱 , 冰片二分五  厘。为细末 , 擦牙痛处。  白芍药汤 《活幼心书》卷一  方。治 冷 疝腹 痛 , 及伤 寒 误 汗误  下。白芍一两半 , 泽泻 ( 去粗皮 ) 七  钱半 ,炙甘草三钱 , 薄桂 ( 去粗皮 )  一钱半。为粗末 , 每服二钱 , 水煎  温服 ,空腹 晨饮。脐下痛入 生姜、  盐同 煎 ; 若 误 汗 下 , 加 人 参、南  木香。  立效散 治小肠气, 茎囊抽痛  不可忍。方见“头痛·立效散 ”。  玄附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诸疝门》方。治七疝 , 心腹冷痛 , 肠  鸣气走 , 身寒自 汗 , 大 便滑泄。玄  胡索 ( 炒去皮 ) 、附子 ( 炮 , 去皮脐 )  各一两 , 木 香 ( 不 见 火 ) 半 两。为  末 ,每服四钱 , 入姜七片水煎 , 候温  服 ,不拘时候。  夺命汤 《医碥》卷四方。治  冲疝、厥疝。吴茱 萸、肉桂、泽泻、  白茯苓。水煎服。  夹袋散 亦各失笑 散。方 见  本病证门“失笑散 ”。  当归 生姜 羊 肉 汤 《金 匮 要  略》卷上方。治寒疝 , 腹中痛 , 及胁  痛里急。当归三两 , 生姜五两 , 羊  肉一 斤。上药水 煎温服。痛多 而  呕加陈皮二两, 白术一两。原书又  治妇人产后腹 痛 ,虚劳不足。  当归汤 治产后虚劳不足 ,  寒疝 , 腹中绞痛。方见“产后病 ·  当归汤 ”。 治寒疝 , 心腹痛 ,  里急。方见“产后病·当归汤 ”。  各半 散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三方。治小肠气撮痛。血余  炭、茴香各等分。为细末 , 以热酒  调下 ,不拘时候服。  导气汤 《疡医大全》卷二 十  四方。治寒疝疼痛。木香三钱 , 茴  香二钱 , 吴茱萸 ( 汤泡 ) 一钱五分 ,  川楝子四钱。水煎服。  防风 散 治 阴 偏 大 , 气 胀  肿。方见“诸气·防风散 ”。  如神散 治小肠气。方见“痈  疽·如神散 ”。  远志散 治阴茎痛及囊缩 , 津  液不行。方见“头痛·远志散 ”。  走马 散 治 寒 疝。 方 见“伤  寒·走马散 ”。  吴茱萸 丸 治膀胱 气痛。方  见“腰痛·吴茱萸丸 ”。  利丸 汤 《辨证 录》卷 九 方。  功能除热利湿。治遇热睾丸痛 即  发 , 然痛不甚。茯苓一两 , 米仁一 诸疝 七画~八画 303 ]  两 ,沙参二两。水煎服。  牡丹丸 《外台秘要》卷  七引《古今录验方》方。治寒疝心  痛。牡丹皮 ( 去心 ) 、肉 桂各二两 ,  乌头( 炮 ) 二枚。为细末 , 以蜜丸如  大豆许。每服三丸 , 日二服。未效  稍增之 , 忌胡荽、猪肉、冷 水、生葱  等。《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血气攻  心 ,疼痛不止。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二方。治小儿肠虚冷 , 阴肿多  啼。牡丹皮半两 , 桂心半两 , 郁李  仁( 汤浸去皮 , 微炒 ) 半两 , 桃仁 ( 汤  浸去皮尖双 仁, 微炒 ) 一分。为细  末 ,以蜜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  服五丸 , 以温水 送下 , 日二服。量  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方。  治妇人月水不利, 或前或后 , 时多  时少 , 腰疼腹痛 , 手足 烦热。牡丹  皮一两一分 , 苦参半两 , 贝母 ( 去心  秤) 三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 空腹  米饮送下, 日三次。  牡丹皮散 治小儿 卵偏坠。  方见“中毒·牡丹皮散 ”。  牡丹散 治阴 偏大 , 胀不能  动 ,坐卧不安。方见“腰痛·牡丹  散 ”。  牡蛎大黄汤 《证治准绳》  幼科集一方。治小儿感受湿温 , 阴  茎阴囊浮肿作痛。牡蛎 ( 熟黄泥裹  煅) 、大黄 ( 纸 裹煨 ) 各 一两。为细  末 , 每服一钱 , 以开水加酒少许调  下 ,空腹服。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方。治肘 痛。牡 蛎、煨大 黄、木香  各一钱半。水煎候温 ,空腹晨服。  应痛丸 治 阴疝撮痛不可  忍。方 见“积 聚 · 应 丸 ”。  治阴囊 疝 , 疼 痛 不 可 忍。方 见  “积聚·应痛丸 ”。  沙参丸 《圣济总录》卷九 十  四方。治 疝 气。沙 参 二 两 , 昆 布  (洗焙 ) 、茴 香 ( 炒 ) 各半 两。为 细  末 , 以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 每服  二十丸。以温酒调下 ,食前服。  沙参散 《圣济总录》卷九 十  四方。治阴疝牵 引疼痛。沙参 一  两半 ,肉桂 ( 去粗皮 ) 半两 , 桃仁 ( 去  皮尖双仁炒 , 研 ) 四十九枚。为 细  末 ,每服二钱匕 , 以温酒调服 , 不拘  时候。  灵脂丸 治小肠气。方见“腹  痛腹胀·灵脂丸”。  附子 丸 治 寒 疝。 方 见“伤  寒·附子丸 ”。  鸡屎矾散 《太平圣惠方》卷  四十 四方。治阴 肿满。鸡屎矾 三  分 , 火煎茶三分 , 龙牙草三分。为  细末 , 每用适量 , 以鸡子清 调涂肿  处 ,日换二次。  鸡翅灰散 《圣济总录》卷 九  十四方。治 阴 疝 肿 缩。鸡 翅 ( 烧  灰) 不拘多少。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温酒调下 , 不拘时服。  鸡翎散 《圣济总录》卷九 十  四方。治阴疝卒 肿。鸡翎 ( 烧灰 )  六茎 , 蛇床子 ( 炒 ) 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匕 , 以温酒调下。  鸡清 丸 治 疝 气。 方 见“虚  损·鸡清丸”。  青木香丸 《疡医大全》卷 二  十四 方。治肾冷 疝气胀痛。吴 茱  萸( 分作二份 , 酒浸一宿 , 焙干 ) 一  两 ,香附一两 , 荜澄茄、青木香各五  钱。为细末 , 以米糊 丸如桐子大 , 304 诸疝 八画~九画 ]  每服七十丸 , 以盐汤或乳香葱白汤  送下 ,空腹晨服。  青木香汤 治 小儿阴茎无故  肿或痛缩。方见“咽喉病·青木香  汤 ”。  抽刀散 《医方类聚》卷九  十一引《神效名方》方。治小肠疝  气。川楝子 ( 破 , 巴豆二十个同炒 )  一两 , 茴香 ( 盐炒 ) 一两。为细末 ,  每服 三 钱 , 以 葱 白 酒 调 下 , 空 腹  晨服。  《证 治 准 绳》妇 科 卷二 方。  治妇 人 血 风 血 气 心 痛。 五 灵 脂  (炒 ) 一两 , 莪术、桂心、芸薹子 ( 炒 )  各半两。为末。每服二大钱 , 酒半  盏、水半盏煎至八分, 热服。  金茱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  二方。治冷疝气痛 , 肤囊浮肿。川  楝子肉一两 , 茱萸 半两。为 细末 ,  以酒煮面糊丸如麻仁大。每服三  十丸至五十丸 , 以温盐汤或温酒送  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金铃子散 治七疝 , 寒注下  焦 , 少 腹引 外 肾疼 痛 , 大 便多 闭。  方见“胸痹心痛·金铃子散 ”。  治膀胱疝气 , 小肠偏坠 , 小腹撮  痛 ,发则甚剧。方见“胸痹心痛·  金铃子散 ”。  乳姜汤 《赤水玄珠》卷十五  方。治寒疝 , 气上冲中脘筑痛。乳  香 ( 末 ) 二 钱 , 生 姜 汁 二 钱。水  煎服。  念珠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  方。治膀胱疝气 , 外肾肿胀 , 痛不  可忍。乳 香 ( 研 )、硇砂 ( 飞 ) 各三  钱 ,黄蜡一两。前二味和匀 , 以熔  蜡和匀 , 分作一百零八丸 , 经一宿  用蛤粉为衣。每用一粒, 以乳香汤  送服。  降真丸 《圣济总录》卷一 百  八十 七方。治小 肠气发作。附 子  (生 ,去皮脐 ) 、青陈皮 ( 汤浸去白 )、  木香、川芎各等分。为细末 , 以浓  糯米饮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 至  十丸 ,以生姜盐汤下, 日三服。  茴香 饮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 三 方。治疝 气 , 膀胱 偏 坠。  八角茴香、白牵牛 ( 炒 ) 各等分。为  细末 ,空腹以酒调下。  茴香散 《医方类聚》卷  十引《简 要济众方》方。治膀胱 气  肿硬 ,上下不定 , 及腰膝气滞疼痛 ,  行走 艰 难。茴 香 ( 炒 ) 一两 , 狗 脊  (去皮 ) 一两 , 黑牵牛 ( 微炒 ) 三两。  为细末。每服三钱, 入轻粉少许拌  匀 , 以猪肾入盐酒炒后蘸服 , 临卧  服。以盐汤调下亦得。 《类编朱  氏集验 医方》卷十 方。治小 儿 吊  疝 ,大人膀胱疝气痛。三棱 ( 炮 )、  茴香 ( 炒 ) 、甘草、没 药各等分。为  细末 ,以煎钩藤汤调下 , 葱汤亦可。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  下方。治肾消 , 小便如膏油。茴香  (炒 )、苦 楝 ( 炒 )。为细末 , 每服 二  钱 ,以酒调下 ,食前服。  香附丸 治膀胱疝 气。方 见  “诸虫·香附丸 ”。  香附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四方。治阴 。香附不拘  多少。为细末 , 另取酒一盏 , 煎海  藻一钱。先取海藻嚼细 , 用煎海藻  酒调香附末二钱下。  《御药院方》卷十方。治 目  赤肿痛 , 眵多流泪 , 生疮。香附子  (炒 )、槐花 (炒 ) 各一两 , 大黄半两。  为细末, 每服二钱 , 入沙糖少许, 以 诸疝 九画~十一画 305 ]  凉开水调下 , 食后服。  香砂丸 《医方类聚》卷九十  引《经验 秘 方》方。治 小肠 疝 气。  茴香 ( 盐炒 香 , 去盐 ) 、新 蚕沙 ( 晒  干) 各等分。为细末 , 以蜜丸如弹  子大 , 细 嚼 下 , 以 温 酒 送 下 , 日  三服。  香豉丸 《外台秘要》卷七引  《集验方》方。治积 年腹内宿结疝  冷气 ,及诸癖癥。豆豉 ( 暴干微熬 ,  令香) 、小芥子 ( 去土石 , 微熬 ) 各一  分。为细末 ,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二十丸 , 渐加至三十丸 , 以酒送  下 ,日二服。腹中微绞痛为效。  香橘散 《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治睾丸偏坠。茴香 ( 盐水炒 )  五钱 ,橘核 (去壳研 , 压去油 ) 、山楂  肉( 炒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三四  钱 ,空腹温酒调服。  胜金丸 治 小肠气 痛。方见  “伤食厌食·胜金丸 ”。  宣胞丸 《医宗必读》卷八方。  治外肾肿痛。黑丑 ( 半生半熟 )、木  通、青木香 ( 盘蝥七枚同炒 ) 。为细  末 ,以酒糊 丸桐子 大。每服 二钱 ,  以盐汤送服。  神应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七方。治诸疝 , 心腹绞痛不  可忍。延 胡 索、胡 椒 各 等 分。为  末 ,每服二大钱 , 入酒水各半盏煎 ,  食前温服。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二  方。治四 时瘟 疫、伤寒。茯苓、甘  草、黄芩、地骨皮各等分。为末 , 水  煎服。  《医方类聚》卷八十四引《经  验良方》方。治 春夏 间 脚趾 叉湿  烂。明矾 ( 炸 ) 三钱 , 黄丹半钱。为  细末 ,每用少许干敷患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  七方。又名乌金散。治难产横生、  逆生。百草霜、白芷各等分。为细  末 ,每服二钱 , 用童便、好醋各少许  调匀 , 再用开水调稀服 , 可 连进二  服。《类编朱氏集验医 方》治临 产  腹痛 ,眼中见火等证。  《寿世保元》卷六方。功 能  祛痰。治时气缠喉 , 咽喉肿塞 , 水  谷不下 , 牙关紧闭 , 不省人事。雄  黄、枯矾、藜 芦 ( 生 用 ) 、猪 牙 皂 荚  (炙黄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用豆大  吹鼻内。  桂心 汤 治 寒疝 , 气 冲 心 腹  痛。方见“胸痹心痛·桂心汤 ”。  桂心 散 治 小儿 阴 肿 硬。  方见“客忤·桂心散 ”。  桂枝乌头汤 《鸡峰普济方》  卷十 一 方。治 寒 疝 , 因 寒 客 厥 阴  脉 ,痛引小腹 , 或痛涉胁肋 , 肝肾脉  弦大而紧。桂枝、白芍各三两 , 乌  头二两半 , 甘草二两。为末 , 每服  五钱 ,入生姜三片、枣三枚 , 水煎温  服 ,不拘时候。《重订严氏济生方》  治寒疝腹中痛 , 逆冷 , 手足不仁, 身  体疼痛; 发则不能转侧 , 呼叫阴缩。  桃仁汤 治小儿吊 疝。方 见  “狐惑病·桃仁汤 ”。  狼毒 丸 治 阴 疝 肿缩 疼 痛。  方见“痿痹·狼毒丸 ”。  调气丸 治气道不顺 , 胸膈壅  塞。方见“温病·调气丸 ”。  蚯蚓 散 治 小 儿 肾肿 成 疝。  方见“鼻病·蚯蚓散 ”。  断弓弦散 《苏沈良方》卷 八  方。又名失笑散。治小肠气 , 及妇  人血气冲心腹痛欲死。五灵脂、蒲 306 诸疝 十二画~十四画 ]  黄各等分。每用二钱 , 先以醋一合  熬成膏 ,再以水煎热呷。  紫桂丸 治阴冷交攻 , 心疝疼  痛。方见“腹痛腹胀·紫桂丸 ”。  散丸 汤 《辨证 录》卷九 方。  治膀胱热结 , 癃闭 , 小便不利 , 睾丸  牵痛 ,连于小肠相掣而疼痛。茯苓  一两 ,野杜若根枝一两 , 沙参一两。  水煎服。  雄黄 汤 《万 病回 春 · 疝  门》方。治阴 肿大如斗 , 核痛。雄  黄一两 , 白矾二 两 , 甘 草五分。上  药水煎洗患处。  雄黄 散 治 阴 肿大 如 斗 , 核  肿。方见“诸疮·雄黄散 ”。  蒺藜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  四方。治阴疝。蒺藜子 ( 炒去角 ) 、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山栀仁各一  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 , 食前  温服。《黄帝素问宣明 论方》治阴  疝牵引小腹痛。  楝实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  四方。治小肠疝气。川楝子 ( 取肉  麸炒 )、 香子 ( 炒 ) 、三棱 ( 煨锉 ) 、  莪术( 煨锉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  三钱匕 ,以葱酒调服。  槐子丸 治 阴疝肿 缩。方见  “肛痔病·槐子丸 ”。  魁蛤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二 方。治 小 儿 阴 。魁蛤 ( 细  研) 三分 ,狗阴 ( 炙黄 ) 一具, 白术半  两 ,肉桂一分。为细末 , 一二岁儿  每服半钱 , 以酒或粥饮调下 , 日二  服。量儿大小加减。  磁石丸 《圣济总录》卷九  十四方。治蛊疝 , 少腹热痛 , 精液  出白。磁石 ( 火煅 , 酒淬 )、龙骨各  一两 , 白茯苓 ( 去黑皮 )、牡蛎 ( 煅 )  各二两。为细 末 , 蜜 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 以盐汤送下 , 日三服。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八 方。  治膏淋, 小便肥如膏。磁石 ( 煅 , 醋  淬) 、肉苁蓉 ( 酒浸 , 切 , 焙 )、泽泻、  滑石各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子  大。每服三十丸 , 以温酒下 , 不拘  时服。  《简要济众方》方。功 能  补肾 脏 , 明目 , 暖 丹田。磁 石 ( 紧  者) 二两 , 硇砂 ( 去石 ) 半两。为 细  末 ,于瓷盒内固济 , 烧令通赤为度 ,  候冷研为细末 , 以酒煮羊肾 , 切细  研糊为丸 ,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  丸 , 以 酒盐 汤 送下 , 空腹 食前 服。  《简要济众方》方。治肝脏风虚。  磁石 ( 烧 , 醋淬 ) 三两 , 神曲 ( 微炒 )  二两 , 朱砂 ( 细研 ) 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 以盐  汤送下, 食前服。《圣济总录》治肾  脏风虚眼生黑花。  蜘蛛散 《金匮要略》卷 中  方。治阴狐疝气 , 偏有大小 , 时上  时下。蜘蛛 ( 熬焦 ) 十四枚 , 桂枝半  两。为细末 , 每服八分一口 , 以米  饮调下 , 日二服。蜜丸亦可 , 以米  饮送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  六方。治狐臭熏人。大蜘蛛 ( 以黄  泥入赤石脂少许为细末 , 入盐少许  制成一窠 , 入蜘蛛于内 , 烧红 , 候冷  取出) 一个。为细末 , 入轻粉一字 ,  以醋 调 和 敷 腋 下。泄 下 黑 色 物  为效。  蜜附汤 亦名大乌头桂枝汤。  方见本病证门“大乌头桂枝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