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诸 气 ( 附 : 奔 豚 气 )
人参枳壳汤 《御药院方》卷 五方。功能消痰利膈 , 下气。治诸 气痰饮。人参 ( 去芦头 ) 一两 , 枳壳 (麸炒 , 去穰 ) 一两 , 陈皮 ( 去白 ) 三 两 ,半夏二两半。为末 , 每服二两 半 , 加 生姜 七 钱水 煎 , 食 后温 服。 如大便秘, 加白蜜少许服。 九气 丸 《血证 论》卷八 方。 治诸气不和疼痛。姜黄三钱 , 香附 四钱 ,甘草二钱。蜜丸。 三神煎 治奔豚气上冲心腹。 方见“积聚·三神煎 ”。 三倍丸 治气不升降 , 结痞满 闷。方见“髭发病·三倍丸 ”。 大黄丸 治五膈 气。方见 “黄疸·大黄丸 ”。 治久积 滞气 ,不能饮食 , 食则不消 , 风热气 上冲。方见“黄疸·大黄丸 ”。 小三 棱 煎 治 诸 脏腑 积 气。 方见“积聚·小三棱煎”。 小降气汤 亦名快 气汤。方 见本病证门“快气汤”。 木香 散 治 诸 气。方 见“痢 疾·木香散 ”。 乌沉 汤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三方。功能理气祛寒 , 调中 补虚 , 益精壮阳。治膀胱、肾间冷 气攻冲 , 背膂俯仰不利 , 妇人血气 攻冲 ,心腹撮痛 , 及吐泻转筋 , 癥癖 疼痛 , 风水毒肿 , 冷风麻痹。又治 中恶心腹痛 , 蛊毒疰忤鬼气 , 宿食 不消 , 天 行瘴疫等。乌药一百两 , 沉香五十两 , 人参三两 , 甘草 ( 炙 ) 四两半。为细末 , 每服半钱 , 入生 姜三片, 盐少许 ,空腹沸汤点服。 玉女散 治阴毒气攻上腹痛 , 四肢厥冷。方见“腹痛腹胀·玉女 煎”。 四味丸 治久积奔豚气 , 时攻 膀胱 切痛。方 见“痿痹 · 四 味 丸 ”。 四神散 治一切气 痛。方 见 “痢疾·四神散 ”。 半夏汤 治逆气心腹满 , 忧 气积聚。方见“呕吐呃逆·半夏汤 ”。 治气滞 , 胸胁不利 , 腹中 胀 ,气急妨闷。方见“呕吐呃逆 · 半夏汤 ”。 治胸 满气滞 , 心 腹中冷。方见“呕吐呃逆·半夏汤 ”。 治妇人气滞 , 咽中如 有 炙脔 , 咽之不下 , 吐之不出 , 胸满 , 心下坚。方见“呕吐呃逆·半夏汤 。 防风白术牡蛎汤 《杂病源流 犀烛》卷十一方。治冲气 犯肝 , 头 眩 , 汗不出 , 筋惕肉 , 腹内拘急 , 298 诸气 六画~八画 ] 食下初气反剧 , 身虽有热 , 卧则欲 踡。防 风、白 术、牡 蛎 粉 各 等 分。 为细末 ,每服二钱 ,酒或米饮送下。 抑气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妇人门》方。治妇人气盛于 血 , 变 生诸证 ,头晕膈满 , 体痛怔忡 , 或不 孕。香附子 ( 炒 ) 四两 , 茯神 ( 去木 ) 一两 , 橘红二两 , 炙甘 草一两。为 细末 ,每服二钱 ,食前用沸汤调服。 吴茱萸饮 《圣济总录》卷 七十一方。治肾积奔豚, 气注小腹 急痛 ,发即不识人。吴茱萸 ( 汤洗 , 焙干) 、桃仁 ( 汤 浸, 去皮 尖、双仁 ) 各一分 ,黑豆半两。三味同炒至黑 豆熟 , 用童便一升浸少顷 , 煎至六 合 ,去渣 ,分三服 ,空腹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一 方。治 产 后 中 风 腹 痛。吴 茱 萸 (炒 ) 四两。为末 , 每服半两 , 水煎 温服 ,不拘时。 吴茱 萸 散 治 奔豚 气 , 心烦 乱 ,不省人事。方见“霍乱·吴茱 萸散 ”。 牡蛎奔豚汤 《外台秘要》卷 十二引《小品方》方。治奔豚 , 气从 少腹起冲胸 , 手足逆冷。牡蛎 ( 熬 ) 三两 ,桂心八两 , 李根白皮 ( 切 ) 一 斤 ,炙甘草 三两。以水一斗 七升 , 煮李根白皮得七升 , 入余药煮取三 升 ,分为五合 , 日三次 夜二次。忌 生葱、海藻、菘菜。 住痛散 《伤科汇纂》卷七方。 治气壅疼 痛。杜仲、大茴香、小茴 香 各 等 分。为 末, 每 服 二 钱 , 水 煎服。 皂荚 丸 治 肺 积 息贲 上 气。 方见“咳嗽·皂荚丸 ”。 快气 汤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三方。又名小降气汤。功能 和胃 降 气 , 健 中 消导。治 一 切 气 疾 , 心腹 胀 满 , 胸 膈噎 塞 , 噫 气 吞 酸 ,胃中痰逆呕吐 , 及宿酒不解, 不 思饮食。缩砂仁八两 , 香附子 ( 炒 , 去毛 ) 三十二两 , 甘草四两。为 细 末 , 每服一钱 , 用盐汤点下。或为 粗末 ,入生姜数片 ,水煎服。 沉香 降气 汤 《是斋 百 一 选 方》卷四 方。治 诸 气 疾。沉 香 七 钱 ,炙甘草、缩砂仁各二两 , 香附子 (去毛 )六两。为细末 ,盐汤点服。 陈曲汤 《圣济总录》卷五 十 四方。治三焦滞气。陈曲 ( 炒黄 )、 莱菔子 ( 炒黄 ) 各等分。为末 , 每服 三钱匕 , 水煎三四沸 , 入麝 香末少 许 ,再煎一沸。温服 , 不拘时。 茂香散 《全生指迷方》卷 二 方。治气痛而游走不定 , 脉亦聚散 不定 , 或促 或 涩。蓬 莪术 ( 炮 ) 一 两 ,人参一分 , 木香一钱。为细末 , 每服方寸匕 , 醋汤调下。若不止 , 服延胡散 ( 延胡索、当归 )。 金铃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 七方。治膀胱气 痛不可忍。金 铃 子、巴豆肉各三十枚。各切片同炒 焦 ,去巴豆 , 再用茴香 (与金铃肉等 分 ) 炒 , 并 入木 香一 钱半 , 共 为 细 末。每服二钱 , 水酒各半 , 煎葱白 汤调下。 降气槟榔丸 《御药院方》卷 三方。功能调 理三焦 , 升降阴阳 , 增进 饮 食 , 润 肠 去燥。治 一 切 气 疾。槟 榔 二两 , 杏 仁 ( 去 皮 尖 , 麸 炒) 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 食后生姜汤送下。 参橘丸 治结气 , 思 虑过多 , 心下似硬 , 按之即无 , 常觉膨胀, 多 诸疝 二画 299 ] 食则吐 , 噫气不除。方见“脏腑热 证·参橘丸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伤寒 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治伤 寒发汗后 , 脐下 悸 , 欲 作奔豚。茯 苓半斤 ,桂枝四两 , 甘草炙二两 , 大 枣( 擘 ) 十五枚。以水一斗煮茯苓 , 减二升 , 纳余药 , 煮取 三升。每温 服一升 ,日三次。 枳橘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 二方。治 气郁 凝 滞 上焦 , 心 胸痞 痛。枳壳一钱半 , 陈皮八钱 , 生姜 四片 ,水煎服。郁甚加姜黄少许。 秘传枳壳丸 《类编朱氏集验 医方》卷三方。治积气痛不可忍。 枳实 ( 瓤 ) 十八片 , 巴豆、丁香各二 十七粒。用枳实二片合作一个 , 入 巴豆、丁香各三粒 , 线缚定 , 用醋一 碗煮干 ,去巴豆 , 用小盏醋煮面糊 , 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 , 姜汤 送下。 益智散 治一切冷气奔冲 , 心 胁脐腹 胀满 绞 痛。方 见“胸 痹心 痛·益智散 ”。 调气丸 治气道不通 , 胸膈壅 塞。方见“温病·调气丸 ”。 硇砂丸 治痃气疼痛 , 腹胁胀 满 ,发歇不定 , 不思饮食。方见“腹 痛腹胀·硇砂丸 ”。 清膈丸 《医学正传》卷四方。 治湿热气滞。黄芩 (炒 ) 、黄连 ( 炒 ) 各五钱, 香附一两五钱 , 苍术二两。 为细末, 新取红熟瓜蒌 , 去皮捣烂 , 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 , 白 汤下。 紫苏汤 治一切气。方见“伤 寒·紫苏汤 ”。 黑丸子 《杨氏家藏方》卷 五方。治气积气块 , 胸膈痞塞 , 心 腹坚胀 , 大小便不通。黑牵牛子、 天门冬 ( 去心 ) 各等分。为细末 , 水 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 食后开 水送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六 引黄伯 材 方。治 积 滞。乌 梅 ( 去 核 , 焙干 ) 三 个, 生半 夏 ( 大者 ) 五 个 ,杏仁 ( 去皮尖、面炒 ) 五粒 , 巴豆 (去油存性 ) 二十粒。为细末 , 姜汁 煮糊为丸 , 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 丸 ,姜汤送下。 《重订瑞竹堂经验方·羡补 门》方。治精血耗竭 , 面色黧黑 , 耳 聋目昏, 口干多渴 , 腰痛脚弱 , 上燥 下寒而不受峻补者。鹿茸 ( 酒蒸 )、 当归( 酒浸 ) 各一两。为细末 , 煮乌 梅成膏, 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 十丸 ,空腹米饮汤送下。 槟榔散 治奔豚气。方见“伤 寒·槟榔散 ”。 磁石散 治奔豚冷气上冲 , 昏 乱 ,四肢软弱不收。方见“金刃 刺 伤·磁石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