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 . 痢 疾

 学中医书馆 2017-09-18


16 . 痢 疾

 一 圣散 《类 编朱氏 集验医  方》卷六方。治下痢赤白 , 或小便  不利 ,淋涩痛。罂粟壳 ( 去穰盖洗 ,  炒黄色) 、车前子 ( 炒 ) 各等分。为  细末 ,每服二钱 ,以米饮送下。  二胜丹 《医方类聚》卷一百  四十一引《医林方》方。治脓血痢。  巴豆、杏仁各等分。上药于砂锅内  用慢火炒令烟尽, 研为细末 , 以黄  蜡丸如小豆大 , 小儿如米大。每服  二丸 , 脓多以干姜汤、血多以大黄  汤送下。  丁香丸 治小儿疳痢 , 日夜无  数 ,脱肛 , 身体瘦羸。方见“呕吐呃  逆·丁香丸 ”。  人参赤石脂汤 《温病条辨》  卷二方。治久痢 阴阳不 合。人参  三钱 ,炮姜二钱 , 白粳米 ( 炒 ) 一合 ,  赤石脂 ( 细末 ) 三钱。先水煎前 三  味令浓 , 去渣入赤石脂调匀 , 分二  次服。  人参 散 治 一 切 血痢 腹 痛。  方见“痰核瘰疬·人参散 ”。  三圣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二方。治下痢赤白日夜无  度 , 及 泄 泻注 下。柏 皮 ( 去 粗 皮 ,  切) 、大 蒜 ( 切 研 ) 、罂粟 壳 ( 去 蒂 ,  切) 各等分。为细末 , 炒香熟 , 以粟  米饮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 以  米饮送下。  《医学正传》卷三方。治 嘈  杂。白术四两 , 黄连五钱 , 橘红一  两。为末 , 以神曲糊 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十丸 , 以津唾或姜汤送下。 174 痢疾 三画 ]  《重订严氏济生方·瘿瘤瘰  疬门》方。治瘰疬。丁 香五十个 ,  斑蝥十个 , 麝香 ( 别研 ) 一钱。为细  末 , 另取盐豉五十粒浸研如泥 , 与  前药末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  丸 ,食前以温酒 送下 , 日三服。服  药五七日后觉小便淋沥为效 , 更加  服。忌湿面、鱼肉。  《疡 医 大 全》卷 三 十五 方。  治疥疮。水银、樟脑各二钱 , 大枫  子肉五十粒。为细末 , 以侧柏油二  钱和 为 丸。每 用 一 丸 , 于 患 处滚  磨。若有脓窠加硫黄一钱。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十  一方。治小儿疳证。黄连三钱 , 使  君子二钱 , 木香 半钱。为细 末 , 以  糊为丸 ,用米饮送下。  三圣散 治小儿洞泄下痢。  方见“痨瘵·三圣散 ”。 治产  后血痢。方见“痨瘵·三圣散 ”。  三奇散 《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治下痢后重。枳壳 ( 生 ) 一两 ,  黄芪二两 , 防风 一两。为细 末 , 每  服二钱 ,以米饮下。  三物汤 治小儿久热痢 , 不食  乳。方见“咳血吐血·三物汤 ”。  三物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六方。治血痢。胡黄连、乌梅肉  (焙 ) 、伏龙肝各等分。为细 末 , 以  腊茶清调下 , 空腹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七  方。治瘰疬。红娘 子 ( 去翅 足 ) 六  十枚, 大黄 半两 , 陈 粟米 ( 或 陈粳  米) 一合。上药炒至米黄为 度 , 为  细末。初服一 字匕 , 以温酒 调下 ,  空腹晨一服 ; 四日后服半钱匕。至  五七 日 后 觉 脐 下 疼 , 小 便 涩 为  有效。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五方。  治耳肿热痛 , 或卒肿。赤小豆、大  黄各 半 两 , 木 鳖 子仁 一 两。为 细  末 ,和匀 ,每用少许 , 以生油调涂耳  肿处。  三骨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三 方。治小儿 赤白痢不止。狗  头骨 一 两 , 羊 骨一 两 , 鹿 骨一 两。  上药 均 烧为 灰 , 为细 末。每 服 半  钱 , 以米饮调下 , 不拘时候。量儿  大小加减。  三根饮 《医学正传》卷三方。  治休息痢年久不愈。五倍木根、苍  耳草根、臭樗木根 ( 刮取白皮 ) 各等  分。为末 , 每服七钱 , 入生姜三片 ,  大枣一枚 , 大黑豆三十六粒 , 糯米  四十九粒 , 水煎温服。  三黄汤 治赤白痢。方见“便  秘·三黄汤 ”。  三黄熟艾汤 治伤寒四五日 ,  大下热痢。方见“伤寒·三黄熟艾  汤”。  干姜丸 治冰谷痢色白 , 食  不消化。方见“伤食厌食·干姜丸  ”。 治 冷 痢 久 不 瘥。方 见  “伤食厌 食·干姜丸 ”。 治  冷劳气痢。方见“伤食厌食·干姜  丸 ”。  干姜汤 治积年痢不止 , 困笃  难治者。方见“吞酸嘈杂·干姜汤  ”。  干姜散 《外台秘要》卷  二十五引《古今录验方》方。治 肠  澼便溏脓血。干姜、黄连、肉桂各  一分。为细末 , 每服方寸匕 , 于食  糜中服下 , 日三次。多脓加姜 , 多  血加桂。 《太平圣 惠方》卷五 十  九方。治赤白痢 , 不论新久。干姜 痢疾 三画 175 ]  (炮锉 ) 二两 , 栀子仁十四枚。为细  末 , 每 服三 钱 , 入 薤白 七 茎, 豉半  合 ,水煎温服。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九方。治 久冷痢 , 食不 消化 ,  脐腹疼痛。干姜 ( 炮锉 ) 三两 , 附子  (炮裂去皮脐 ) 一两半 , 龙骨二两。  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以煎乌梅汤调  下。 《圣 济 总 录》卷 七十 七 方。  治一 切 白 痢久 不 愈。干 姜、檞皮  (姜炙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  匕 ,以温米饮调下 ,空腹食前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六方。  治齆鼻。炮姜半两。为细末 , 每用  少许吹鼻中。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三  方。治悬 壅肿 , 生 息肉。炮姜、制  半夏各一分。为细末 , 与盐豉相和  涂患处。  大宁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 , 及  泄泻疼痛剧者。方见“妊娠病·大  宁散”。  大豆饮 治 产后下 痢。方见  “惊悸怔忡·大豆饮 ”。  大青汤 治伤 寒热病十日以  上 , 汗吐下后诸热不除 , 下痢不止  及 发 斑 者。 方 见“ 伤 寒 · 大  青汤 ”。  大枣粥 治肠癖。方见“惊悸  怔忡·大枣粥”。  大香连丸 治下痢脓血 , 里急  后重 , 不思饮食。方见“泄泻·大  香连丸”。  大桃花汤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方。治冷白滞痢 , 腹痛。龙  骨六两 ,厚朴、当归各二两 , 赤石脂  五两。上药水煎 ,分作三服。  大黄 汤 《备 急千 金要  方》卷十五方。治小儿下痢 , 因苦  热不食, 伤饱不乳。大黄、甘草、麦  门冬各一两。上药水煎 , 二三岁儿  分作三四服。 《卫 生宝鉴》卷 十  六方。治泻痢 久不愈 , 脓血稠粘 ,  里急后重 , 日夜无度。大黄一两。  为末。酒浸半日煎 , 去渣 , 分作二  服 , 痢止 勿 服 , 未 止再 服 , 取 利 为  度。后服芍药汤和之 , 痢止再服白  术黄芩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方。治  伤寒内有瘀血 , 大便不利 , 小腹急  痛。大黄 ( 炒锉 ) 一两, 桃仁 ( 炒研 )  半两 , 水 蛭 ( 米 炒 黄 ) 一 分 , 木 通  (锉 ) 半 两。上 药 和 匀 , 每 服 二 钱  匕 ,水煎温服 ,不拘时候。  《外台秘要》卷三方。治  天行及 伤寒 五六日 不解 , 头痛 壮  热 , 四肢烦疼 , 不得饮食。大黄半  两 ,黄连 ( 去毛 ) 半两 , 黄柏半两, 栀  子( 擘 ) 半两。上药水煎 , 再入豆豉  一升、葱白七茎 , 再煎 , 分作三服。  忌食猪肉、冷水。 《外台秘要》卷  四方。治 瘟 病 急 黄、内 黄。大 黄  (切 )三两 , 芒硝二两。先以水浸大  黄一宿, 平旦绞汁 , 入芒硝搅和服。  以快利为度。  《圣 济 总录》卷 四十 九 方。  治肺热久咳嗽 , 涕唾多。大黄 ( 锉  炒) 一钱半 , 炙甘草 ( 锉 ) 一分 , 桑根  白皮 ( 炙锉 ) 三 分 , 葱 白 ( 连根 ) 三  茎。为末 , 以童便一盏半同煎 , 空  腹温服。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七 方。  ① 治卒 大便不通 , 或大 肠热结 便  秘。大黄 ( 锉炒 ) 、黄芩 ( 去黑心 )、  栀子 仁、甘 草 ( 炙 锉 ) 各 一 两。为  末。每服四钱匕 , 水煎 , 去渣 , 下消  石半 钱 匕 再 煎 , 早 晨 空 腹 温 服。 176 痢疾 三画 ]  ② 治营卫痞涩 , 蕴热不散 , 腹中烦  满 ,大便不通。大黄 ( 锉炒 )、栀子  仁 ( 炒 ) 各四两 , 升麻、前 胡 ( 去芦  头) 各二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  煎 ,食前温服。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一 方。  治厌黄 , 四 肢 烦疼 , 手 足 无力 , 吐  逆 ,饮食不下 , 渐渐瘦弱。大黄 ( 锉  炒) 、木香、枳壳 ( 去 瓤麸 炒 ) 各一  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 , 食前  温服。  《鸡 峰 峰 普济 方》卷四 方。  治脚气 ,大便不通 , 风毒攻心 , 欲狂  热闷 ,口干 , 喉中如火。红雪、大黄  各三两 ,黑豆、木香各一两。为末 ,  水煎 ,和渣浸一宿 ,时时饮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六  方。治妇人产后乳结 核 , 肿 痛 , 发  热 ,烦闷。大黄 ( 锉略炒 ) 、芍药、楝  实( 擘破炒 , 去子 ) 、马蹄 ( 炙焦黄 )  各一两。为末 , 每服二钱匕 , 水煎  温服 ,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  方。功能泻毒气。治发背。大黄、  朴硝各三 钱。为末 , 先灸发 背 , 再  以水煎药, 热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四  方。治 伤 折 , 血 瘀 不 散。 大 黄  (生 )、肉桂( 去粗皮 )、桃仁 ( 去皮尖  双仁炒 ) 各半两。为末 , 每服三钱  匕 ,水煎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  方。治妇人月 水不利 , 结积 无子。  大黄( 锉 ,炒 ) 一两 , 桃仁 ( 浸去皮尖  双仁) 四十九枚 , 虻虫 ( 去翅足 , 微  炒) 三 十枚 , 水 蛭 ( 糯米 同炒 至米  黄 ) 三十枚。为末。每 服一钱匕 ,  入酒一盏 煎 , 去 渣 , 空 腹温服。如  无结积不可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方。  治眼 热痛。大 黄 ( 蒸 ) 不拘 多 少。  为末 ,每服五钱匕 , 水浸一宿 , 平旦  绞汁服。以利为度。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方。  治小儿脑热 , 鼻干无涕。大黄 ( 锉  炒) 、柴胡 ( 去苗 ) 、防风 ( 去叉 ) 、甘  草 ( 炙 ) 各一 分。为 末 , 每 服 一 钱  匕 , 水 煎温 服 , 食 后 临卧 各一 服。  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七方。  治口糜生疮。大黄 ( 锉 ) 一两 , 芒硝  (研 ) 、黄连 ( 去须 ) 、黄柏 ( 炙 ) 各半  两。为末。每 服三钱 匕 , 水煎 , 去  渣入蜜半匙 , 酥少许 , 含口 中缓缓  咽下。  万灵汤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六方。治赤白泻痢 , 腹痛 , 里急后  重。并治疝气。罂粟 ( 炒赤 ) 半斤 ,  炙甘草 ( 锉 ) 一两。为末 , 每服五钱  匕 ,水煎温服 ,临卧空腹一次。  万金饮 治肠胃受湿泻痢 , 脓  血相杂, 下如豆汁 , 或下瘀血 , 里急  后重 , 日夜无度。方见“泄泻· 万  金饮”。  万金散 治冷热痢。方见“温  病·万金散 ”。  女萎丸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六方。治下痢脓血不禁。女萎、半  夏( 汤洗 , 焙 ) 各一两 , 附子 ( 炮 , 去  皮脐 ) 三分 , 藜芦 ( 去 芦头 ) 半两。  为细末 , 以煮沸陈醋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 以陈米饮送下 , 日二  服。未止加至五丸。  小圣散 《医方类聚》卷一 百  四十一引《施圆端效方》方。治 赤  白痢 ,腹痛后重。罂粟壳 ( 去蒂 , 蜜 痢疾 三画~四画 177 ]  炙) 、陈皮 ( 去白 )、炮姜、炙甘草各  一两。为 末。每 服 三 钱 , 水 煎 去  渣 ,入蜜少许 ,食后温服。  小驻车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十方。治小儿冷热不调或哺  乳失节 ,泄泻不止 ; 或下痢鲜血 , 或  赤多白少, 腹痛后重 , 肠胃虚滑 , 便  次频多 ,纳少困倦。当归 (去芦 ) 二  两 ,诃子 ( 炮去核 ) 一两, 炮姜、黄连  (去须 ) 各三分。为细末 , 另取阿胶  一两三分 , 水煎化 , 以此汁合前药  末如粟米大。一岁儿每服十粒、二  十粒或三十粒 , 以温米饮或乳汁送  下。量儿大小加减。  小香 连丸 《小儿药证直  诀》卷下方。治小儿冷热腹 痛 , 水  谷痢 ,肠滑。木香、诃子肉各一分 ,  黄连( 炒 ) 半两。为细末 , 以饭丸如  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 食前以米  饮送下 ,频服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一  方。治五痔。黄连 ( 麸炒黄 ) 不拘  多少。为末 , 鸡清 和丸如梧 子大 ,  阴干。每服十五丸, 于鸡鸣未绝时  以温酒送下。  小黄连阿胶丸 《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卷十 方。治 小 儿乳 食无  度 , 冷 热不 调 , 下 痢赤 白 , 或 如鱼  脑 , 白 多赤 少 , 后 重腹 痛 , 烦 渴引  饮 , 小 便不 利 , 便 次频 数 , 食 减少  力。肉豆蔻、茯苓 ( 去皮 )、诃子 ( 炮  去核) 各一两 , 黄连 ( 去须 , 微炒 ) 二  两。为细末 , 另取阿胶一两 , 以醋  煎溶 , 用此 汁和 前药 末丸 如粟米  大。一岁儿每服十粒、十五粒或二  十粒 , 以温米饮或乳汁送下 , 不拘  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马齿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六方。治血痢。马 齿菜 ( 切 ) 二  大握 ,粳米 ( 折细 ) 三合。上药相和  煮作粥, 不着盐醋 ,空腹顿服。  马蔺散 《外台秘要》卷二 十  五方。治 水痢 不 论 冷热 , 日 行 百  度。马 蔺 子、干姜、黄 连 各 一 两。  为细末 , 每服二方寸匕 , 以 开水调  下 ,不拘时服。《太平圣惠方》用炮  姜 ,治水谷痢。  天水散 亦名益元 散。方 见  本病证门“益元散”。  开噤汤 《万病回春》卷三方。  治噤口痢疾。砂仁 ( 研 ) 一钱 , 砂糖  七钱 ,细茶五钱 , 生姜五片。为末 ,  水煎 温 服。外 用 木 鳖子 二 钱 , 去  壳 ,麝香二分 ,合捣置脐中。  云实丸 《太平圣惠方》卷 五  十九方。治赤白痢久不瘥 , 乏力羸  困。云实二合 , 附子 (炮去皮脐 ) 一  两 , 龙骨末一两 , 女萎一两半。为  细末 ,以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  丸 ,以米饮送下 ,不拘时候。  木香丸 治气痢 不止。方  见“虚损 ·木香丸 ① ②”。 治  小儿 冷 痢白 脓 , 脐下 绞 痛。方 见  “虚损·木香丸 ”。  木香 汤 治 赤 白 痢久 不 瘥。  方见“霍乱·木香汤 ”。  木香散 《圣济总录》卷  七 十 六 方。 治 久 痢 脓 血。 木 香  (炮 ) 半两 , 阿胶 ( 炙燥 ) 一两半 , 诃  藜勒 ( 炮 , 去核 )、黄连 ( 去须 ) 各一  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以冷米  饮调下 , 空腹晨服。 《普济本 事  方》卷四方。治诸 痢。木香 ( 与 黄  连半两同炒 ) 半两 , 甘草 ( 炙 ) 一两 ,  罂粟壳 ( 与 生姜 半两 同炒 ) 半两。  为细末, 入麝香少许和匀。每服二 178 痢疾 四画 ]  钱 ,以陈米饮送下。 《类编朱氏  集验医方》卷六方。治痢疾。木香  (用黄连水煮至干 , 取木香薄切 , 焙  干) 。为细末 , 作三服 , 分别以炙甘  草汤、陈皮汤、米饮调下。  《活 法机要》方。治上焦气  热上冲 , 食后暴 吐 , 脉 浮而洪。木  香、槟榔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二  钱 ,桔梗汤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六  方。治 风 肿。木 香、枫 香 脂 各 半  两 ,生菖蒲一两。为细末 , 每用适  量 ,以醋调敷。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一  方。治脚 气。鹭 丝藤、木 香、赤芍  药各一钱。上药与香苏散一贴同  煎 ,去渣服。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七 方。  治气逆膈气 , 胸中痰结 , 饮食不下。  木香一两 , 青皮 (去白 , 焙 ) 二两 , 白  豆蔻 ( 去皮 ) 三分 , 郁李仁 ( 汤浸去  皮 ,微炒 , 另研成膏 ) 二两。前三味  为细末 ,入郁李仁研匀。每服二钱  匕 ,以煎椒汤调下 ,空腹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  三方。治冷疮 , 或在顶上 , 或在腋  间 ,年深未瘥。木香、乳香各一分 ,  母丁 香 一 枚, 麝 香 二豆 大。为细  末 ,另取鸡子一枚 , 于壳上打小孔 ,  取清和 药末 二钱匕 , 又复 入空壳  内 ,以湿纸盖于饭上蒸熟。分作四  服 ,嚼细 ,以腊茶送下 , 日三服。  《素 问病机 气宜 保命 集》卷 下方。  治疮难 消 , 不 能作 脓 , 疼 痛不 止。  只治小儿癍后生痈。地骨皮 ( 去土  皮) 一两 ,木香半两 , 穿山甲 ( 炙黄 )  二钱半 , 麝香一 字。为细末 , 每服  三钱 ,以酒 调下。小儿癍后 生痈 ,  以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一  方。治 痔 疮。木 香、槟 榔 ( 大 者  锉) 、黄连各一分 , 莽草叶半两。为  细末。每用先以温开水洗疮 , 再以  温开水调药五钱匕 ,以纸花贴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五  方。治产后痢不止。木香三分 , 诃  黎勒皮 ( 酥炒令黄 ) 一两半。为 细  末 ,每服二钱匕 ,以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五方。  治耳风疼痛 , 久聋不通。木香。为  细末 , 似葱黄截去尖 , 先粘 鹅脂在  上 ,再蘸木香末 , 涤耳中 , 觉痛再待  二小时, 取去 ,日三五次。  木香缩砂散 《圣济总录》卷  七十 七 方。治 气 痢 腹胀 , 腹 中 虚  鸣。木香二两 , 缩砂仁一两半 , 枳  壳( 去穰麸炒 )、诃黎 勒皮各三两。  为细末 , 每服一钱匕 , 以陈 米饮调  下 ,空腹晨服。良久再进饮食。  五香散 治血痢脉 滑。方 见  “诸疮·五香散 ”。  比圣丸 《圣济总录》卷一 百  四十 二方。功能 消散肿痛。治 肠  澼下血, 及治五痔下血不止。椿荚  (炒 ) 十两 , 生蕈二两 , 甘草 ( 锉 , 炙  黑) 二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桐 子  大。每服五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空  腹服。  内补丸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九方。治 冷热气不和 , 腹痛 ,  下痢 不 止。黄 连 ( 去 须 , 微 炒 ) 一  两 ,当归 ( 锉 , 微炒 ) 三分 , 炮姜 ( 锉 )  半两 , 阿胶 ( 碎 , 炒黄燥 ) 三分。为  细末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  丸 ,以米饮送下 ,不拘时候。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功 痢疾 四画 179 ]  能补血 安胎。治 妊娠冲 脉虚。熟  地黄 ( 洒酒 晒 , 焙 ) 二两 , 当归 ( 去  芦 ,切 ,焙 , 微炒 ) 一两。为细末 , 以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  以温酒送下。  牛角 散 治产后血痢不止。  方见“带下病·牛角 散 ”。  牛乳汤 《世医得效方》卷六  方。治气痢下如蟹沫。荜拨二钱 ,  牛乳半升。上药同煎 ,空腹服。  牛黄 丸 治 小 儿 疳痢 不 止。  方见“惊啼夜啼·牛黄丸 ”。  气痢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  十五方。治 气痢。诃子 皮、陈皮、  厚朴各五钱。为细末 , 蜜丸。每服  三十丸 ,以米饮送下。  仓米饮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方。治小腹冷气积聚 , 结成冷  痢 ,日夜三四十行。仓粳米 ( 淘 ) 半  升 , 薤 白 ( 去 青 切 细 ) 一 握, 羊 脂  (熬 )一升 , 香豉三升。先以水煎香  豉 ,取汁去渣 ; 以羊脂煎薤白令黄 ,  同米入豉汁中煎取四升。空腹晨  起先服一升 ; 如人行千里再一服 ,  痢不止又一服。以止为度。  丹砂丸 治下痢赤白 , 里急后  重 ,大肠虚滑。方见“痨瘵·丹砂  丸 ”。  匀气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  八方。治 痢 疾 , 里 急 后 重。苍 术  (泔浸切晒 )、厚朴 ( 去粗皮 , 以姜汁  炙) 各四两 , 生甘草 ( 锉 ) 三两 , 干姜  三分。为末 , 每服三钱匕 , 水煎温  服 ,日二次。  乌龙散 《博济方》卷四方。  治小儿 秋后 泻痢久 不瘥 , 大肠滑  泄。龙骨、黄丹、铅粉、猪爪甲各等  分。上药同入瓷罐 , 塞口 , 于火中  煅赤 , 放 冷取出研细。每服半钱 ,  以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 一  方。治 小 儿癍 疮 入 眼 , 生 翳 膜 遮  睛。乌鱼骨、贝子、猪指甲各一两。  上药同 入沙 盒子内 , 外以 盐泥 固  济 , 候干烧令赤 , 取出细研。取羊  肝一枚 , 剖开纳药末半钱匕 , 以线  系定 ,入粟米泔水中煮熟。细嚼食  之 ,以米饮送下。  《外科正宗》卷二方。治 咽  喉肿痛 , 痰涎壅盛 , 喉风 , 喉痛 , 乳  蛾。猪牙 皂 ( 去 皮弦 , 为粗 末 ) 七  条。水 煎 , 入 人乳 三 匙 , 候 冷 服。  以即时吐泻为效。缠喉风牙关 紧  闭者用, 久痛咽喉痛者忌用。  乌头丸 治久痢腹 疼痛。方  见“齿病·乌头丸 ”。  乌金丸 治泻血痢。方见“头  痛·乌金丸 ”。  乌梅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 九 方。治热 痢 久治 不 瘥。  乌梅肉 ( 微炒 ) 一两 , 黄连 ( 去须 , 微  炒) 三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桐 子  大。每服二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不  拘时候。 《重订严氏济生方·大  便门》方。治热留肠胃 , 下痢纯血 ,  脐腹 痛 ; 或先痢未断 , 又服热药 ,  蕴毒伏热而成血痢。乌梅肉二两 ,  黄连 ( 去须 ) 三两 , 当归 ( 去芦 ) 、枳  壳 ( 去瓤 , 麸炒 ) 各一两。为细末 ,  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空腹服。 亦名乌梅  肉丸。方见本病证门“乌梅肉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 十  三方。治泻血。乌梅 ( 醋 煮去核 )  二十 个 , 白 矾 ( 飞 ) 二 两 , 诃 黎 勒  (炮 ,去核 ) 十一枚。将后二味为细 180 痢疾 四画~五画 ]  末 , 与 乌梅 和 捣 , 丸 如梧 桐子 大。  每服七丸 , 以米饮送下。 《重订  严氏济生方·血病门》方。治大便  下血 不 止。乌 梅 ( 烧 存 性 ) 三 两。  为细末 , 以 醋煮 米糊 丸如 梧桐子  大。每服七十丸 , 以米饮送 下 , 食  前服。《杂病源流犀烛》又治痢脓  血且 痛。 《医 学正 传》卷 五 方。  治大便下血。僵蚕 ( 炒 ) 一两 , 乌梅  肉一 两 五 钱。为 细 末 , 以 醋 糊和  丸。每服三五十丸 ,以醋汤送下。  乌梅肉丸 《外台秘要》卷  二十五方。《太平圣惠 方》又名乌  梅丸。治白脓痢 , 食入不化。乌梅  肉 ( 熬 ) 、熟 艾、黄 柏、炙甘 草 各八  分。为细末 , 以蜜丸如梧子大。每  用十五丸, 以米饮送下 , 日三服。  《东 垣试效 方》卷 七方。治  肠风下血 , 非内 痔。僵蚕、乌梅肉  (焙干 ) 各一两。为细末 , 以薄糊丸  如芡实大。每服一百丸, 食前以开  水送下 ,日三服。  乌梅汤 治久痢不愈成肠垢。  方见“消渴·乌梅汤 ”。  乌梅饮 治 痢疾苦 渴。方见  “中风·乌梅饮 ”。  乌梅 散 治 小 儿 痢渴 不 止。  方见“疟疾·乌梅散 ”。  乌梅煎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三方。治小儿冷热痢 , 心神烦  躁 ,口渴 ,腹痛 , 胸膈滞闷。乌梅肉  (微炒 ) 五枚 , 诃黎勒 ( 煨 , 用皮 ) 五  枚 ,炙甘草 ( 锉 ) 三寸。上药水煎 ,  温服 ,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二方。  治胎 风 赤 眼。乌 梅 七枚 , 浆 水一  升 , 古 字铜 钱 二七 文 , 青 盐半 两。  先将前二味相和浸七日 ;又取铜钱  相重迭 , 填盐于钱孔 , 放入 火中烧  赤 ,取出去灰后投入前乌梅浆内浸  三七日 , 滤去渣 , 收瓷器中。每用  少许点目眦 , 日三次。  乌犀丸 治血痢。方见“便血  尿血·乌犀丸”。  六一散 亦名益元 散。方 见  本病证门“益元散”。  火轮 散 治 冷 痢 日夜 不 止。  方见“泄泻·火轮散”。  巴豆丹砂丸 《圣济总录》卷  七十 六方。治赤 白痢及诸痢。巴  豆( 去皮心 , 麸炒 ) 五粒 ,杏仁 ( 去皮  尖双仁, 炒黄 ) 七粒 , 朱砂一钱。为  细末 ,以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一至  二丸 ,以陈米饮送下, 空腹晨服。  双金饮 《幼科释谜》卷六方。  治赤 白 痢 , 日 夜频 数 , 及 久泄 泻。  大罂粟壳 ( 蜜炙 ) 一两 , 川芎 ( 醋炒 )  五钱。为细末 , 每服一至二钱 , 以  米饮送下。  玉液丹 《圣济总录》卷 七  十七 方。治休 息 痢 , 兼 治 肠 风 痔  漏。枯白矾二两 , 硫黄、消 石各半  两。为细末 , 于陶器 内火烧熔汁 ,  候冷研细 , 以面糊丸如绿豆大。每  服十丸, 以米饮送下, 空腹晨服。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治  走马 牙 疳。五 倍 子 一枚 , 枣 核 十  个 ,白砒三至四厘。先将后二味入  五倍于内 , 火煅至烟尽为度 , 为细  末 ,每用少许吹患处。  古苍防汤 《医学入门》卷 六  方。治 挟 风 泻 痢, 头 微 痛 , 脉 弦。  苍术 四 钱 , 防 风二 钱 , 生 姜七 枚。  水煎服。  艾姜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大便门》方。治白痢。艾叶 ( 陈者 ) 痢疾 五画 181 ]  四两 , 炮姜二两。为细末 , 以醋调  陈仓米粉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  七十丸 ,米饮送下 ,空腹服。  甘草 汤 治 痢 疾。方 见“伤  寒·甘草汤 ”。  甘草散 治小儿痢渴不止。  方见“脐 风 脐 疾 · 甘 草 散 ”。  治产后下痢赤白。方见“脐风脐  疾·甘草散 ”。  戊己 丸 治 小 儿 疳积 下 痢。  方见“泄泻·戊己丸”。  龙骨丸 治 伤寒后脏腑虚  冷 , 下 痢 白脓 , 腹 痛。方 见“产后  病·龙骨 丸 ”。 治 滑 泄 久  痢。方见“产后病·龙骨丸 ”。  龙骨汤 治热痢。方见“伤  寒·龙骨汤 ”。 治冷白滞痢 ,  腹痛。方见“伤寒·龙骨汤 ”。  龙骨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诸痢疾, 脱肛久不  止。龙骨一两 , 艾叶 ( 微炒 ) 一两 ,  鳖头骨 ( 涂酥炙焦黄 ) 三枚。为细  末 , 每 服二 钱 , 食 前 以米 饮调 下。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三方。治  小儿暴痢。龙骨一两 , 枳壳 ( 麸炒  黄 ,去瓤 ) 半两 , 当归 ( 锉 , 微炒 ) 半  两 ,黄连 ( 去须 , 炒 ) 一两。为末 , 每  服一钱 , 水煎温 服 , 不 拘时候。量  儿大小减量服。  《圣 济 总 录》卷 二 十六 方。  治伤寒热病 后, 下 痢脓血。龙骨、  黄连 ( 去须 , 炒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二钱匕 , 食前以温米饮调下 ,  日二服。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  治小儿霍乱 , 吐泻不止。龙骨末一  分 ,草豆蔻末半两 , 烂蘧蒢末半分。  上药和匀, 以乳汁三合煎 , 去渣 , 入  乳香、牛黄、麝香、兔毛灰各一字及  生姜汁少许调匀 , 分作三服 , 如人  行五里一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 二  方。治发际疮 , 初生如黄米大 , 或  痒或痛。龙骨、海螵蛸 ( 去 甲 ) 、轻  粉各半两 , 铅丹 ( 炒紫 , 研细 ) 一钱。  为细末, 和匀 , 每用先以盐汤洗疮 ,  取药少许贴之 , 日三五次。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  治妇人漏下作五色 , 连年不瘥。龙  骨( 烧 灰 ) 一两 , 海 螵 蛸 ( 炙黄 ) 一  两 , 白芍 药三 分 , 炮 姜 ( 锉 ) 半 两。  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赤糙 米饮调  下 ,食前服。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  治小 儿 疳痢 , 日 夜不 止。龙 骨 一  分 ,轻粉 ( 炒黄 ) 一分 , 白矾灰一分 ,  黄连( 去须 , 锉 , 炒 ) 半两。为细末 ,  每服半钱 , 以米饮调下。量儿大小  加减。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  治脐 中 生疮。煅 龙 骨、轻 粉 各 五  分 , 黄连一钱半。为细末 , 每用少  许敷脐上。 《幼幼集成》卷一方。  治脐 疮。龙骨 ( 煅 ) 一 钱 , 轻 粉 五  分 , 黄连五钱 , 枯白矾一钱。为细  末 ,每用适量干敷疮上。  《重订严氏济生方 ·鼻门》  方。治时气鼻衄 , 量多。龙骨不拘  多少。为细末 , 每用 少许吹鼻内。  九窍出血皆可用此药吹之。  石榴皮 汤 治冷痢 泄。方 见  “泄泻·石榴皮汤 。”  石榴皮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赤白痢 , 日夜行数  不减。酸石榴皮一两 , 龙骨 ( 烧 ) 一  两 , 诃 黎勒 ( 煨用 皮 ) 一 两。为 细 182 痢疾 五画 ]  末 , 每 服二 钱 , 以 粥饮 调 下, 不拘  时候。  《医方类聚》卷一百四十一  引《袖珍方》方。治暴泻不止 , 及下  痢赤白。酸石榴 皮不拘 多。为细  末 , 每 服二 钱 , 以 米饮 调 下, 空腹  晨服。  石榴皮煎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 三方。治 小儿 冷 热 痢不 止。  酸石榴皮( 炙焦 , 锉 ) 三分 , 黄连 ( 去  须 , 锉 , 炒 ) 三分 , 赤石脂三分。为  末 , 水 煎去 渣 , 入 蜡一 两 , 再 煎温  服 ,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石榴汤 抬 赤白滞 痢。方见  “诸虫·石榴汤 ”。  归芪汤 治妊娠下痢腹痛 , 小  便涩滞。方见“妊娠病·归芪汤”。  归连散 《医方类聚》卷一百  四十一引《施圆端效 方》方。治冷  热不调 , 下 痢 脓血 , 后 重 , 腹 内  痛 ,饮食不下, 以至危困。黄连、黄  柏、当归、炮姜各等分。为末 , 每服  四钱 ,入乌梅一个 ,水煎 ,食前服。  四白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  十九方。治水谷痢 , 脐腹冷 痛 , 日  夜数行。白石脂二两 , 白矾 ( 烧灰 )  二两 ,白龙骨二两 , 铅粉 ( 炒 ) 三或  二两。为细末 , 以粳米饭丸如梧桐  子大。 每 服 三 十 丸 , 食 前 粥 饮  送下。  四白 散 治 冷 痢。方 见“诸  疮·四白散 ”。  四灵丸 治泻痢不止 , 日渐羸  瘦。方见“疳证·四灵丸 ”。  四味阿胶丸 《重订严氏济生  方·大便门》方。治协热 下痢 , 便  色黄 ,烦躁多渴 , 脐腹疼痛 , 小便不  利。黄连 (去须 ) 四两 , 茯苓 ( 去皮 )  二两 ,赤茯苓三两 , 阿胶 ( 蛤粉炒 )  一两。为细末, 以醋糊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空  腹食前服。  四味香连丸 《医学入门》卷  六方。治赤白痢 初起。黄 连 ( 炒 )  十两 ,大黄 (酒制 ) 四两 , 木香三两 ,  槟榔一两。为细末, 煮糊丸如绿豆  大。每 服 七 十 丸, 空 腹 以 米 饮  送下。  四神丸 治多年休 息痢。方  见“霍乱·四神丸 ”。  四神散 《苏沈良方》卷 八  方。治痢。干姜、黄连、当归、黄柏  (炒 ) 各 等分。为 细 末 , 每 服 二 大  钱 , 以乌梅一个煎汤调下 , 空腹食  前服。赤痢加黄柏 , 白痢加姜 , 后  重肠痛加黄连 , 腹痛加当归。  《圣 济 总录》卷 六十 六 方。  治肺 气 不和 , 上 气咳 嗽。款 冬 花  (去梗 )、贝母 ( 去心 ) 、白薇、百部各  一两半。为细末 , 每服三钱匕 , 以  蜜汤调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十  方。治男子妇人一切气痛不可忍。  白芍、良姜 ( 煨 )、甘草 ( 炙 ) 各一两 ,  香附一两半。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酒 调服。水煎 服亦可。水泻 加  炒紫 苏、生 姜 煎 , 赤 白 痢 以 米 饮  送下。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治  漏风汗出不止。附子 (炮 ) 一枚 , 炮  姜半两 , 肉桂一分 , 甘草 ( 炙、生 各  半) 半两。为细末 , 用热酒一升 冲  入 , 温 分 数服。不 饮酒 者 以 开 水  冲服。  《圣济总录》卷十六方。治  偏头 痛。地 龙 ( 去土 炒 )、干 蛤 蟆 痢疾 五画 183 ]  (烧存性 ) 各一钱 , 藜芦半钱 , 冰片  (研 )少许。先将前三味为细末 , 入  冰片和 匀。每用 半字许。口中先  含水一口 , 吹半字入鼻内 , 揉痛处  良久。  《证 治 准 绳》疡 医 卷四 方。  治便毒初起 , 发寒热欲成痈疽。大  黄、木鳖子、僵蚕、贝母 各二钱半。  上药以 水酒 各一钟 煎之 , 食前热  服。以得汗下为效。  《校注妇人良方》卷四方。  治妇人血风眩晕 , 头痛 , 寒热唾痰。  菊花、当 归 ( 酒洗 )、旋覆 花 ( 去梗  叶) 、荆芥穗 各一钱。上药入葱白  三寸 ,茶末二钱 , 水煎服。 《类编  朱氏集验医方》卷十方。治妇人血  崩。胡椒 四粒 , 血柏 树根 ( 嫩 ) 一  两 , 甘 草半 两 , 细 叶 禾瓯 根一 两。  为末 ,每服二钱 , 酒煎 , 通口服。忌  食鸡鸭及一切毒物。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方。治产后瘀 血不消 , 积聚 成块 ,  急切疼痛; 心腹绞痛 , 下痢。当归、  炮姜、川芎、赤芍药各 等分。为细  末 ,每服一方寸匕 ,以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  方。治 小 儿 无 辜 疳 , 腹 泻。蛤 蟆  (炙 ) 一枚 , 黄连 ( 去须 , 为末 ) 、铅丹  (炒 ) 各 半 两。为 细 末 , 每 服 半钱  匕 ,以陈米饮调下。  生地黄汤 治热痢 不止。方  见“月经病·生地黄汤 ”。  生姜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六方。治赤白 痢及水 痢。生姜  (湿纸裹 , 煨熟切 ) 半两, 白面拌姜。  上药相和, 将水煮沸 , 下药煮熟 , 空  腹温吞下。  生犀角散 《外台秘要》卷二  十五引《广济方》方。治热毒痢血 ,  便次甚数而量少 , 腹中刺痛。生犀  角( 末 ) 、酸 石榴 皮 ( 熬 )、枳实 ( 熬  黄) 各三两。为细末 , 每服二三 寸  匕 ,以米饮送下 ,日二服。禁热食。  白术黄芩汤 《卫生宝鉴》卷  十六 方。治痢疾 后调理。白术 一  两 ,黄芩七钱 , 甘草三钱。为末 , 水  煎分三服。  白术散 治米谷不化 , 泻痢不  止。方见“妊娠病·白术散 ”。  白石脂丸 《圣济总录》卷 四  十四方。功能和胃气 , 固大肠。治  脾脏虚冷泄痢。白石脂 ( 煅, 待 冷  为细末 ) 一两 , 肉豆壳 ( 面裹煨焦 ,  去面 ) 半两。为细末 , 以面糊丸 如  梧子 大。每服 三 十 丸 , 以 米 饮 送  下 ,空腹晨服。  白石脂散 治小儿肠澼下 脓  血。方 见“脐 风脐 疾 · 白石 脂 散  ”。  白头翁 丸 治冷劳 泄痢。方  见“虚损·白头翁丸”。  白头翁汤 《伤寒 论》方。治  热利 后 重。白 头 翁 二两 , 黄 柏 三  两 , 黄连三两 , 秦皮三两。水煎温  服。不愈更服。  白附 香连 丸 《小儿 药 证 直  诀》卷下方。治肠胃气虚 , 暴伤 哺  乳 , 冷热 相 杂 , 泻 痢赤 白 , 里 急 后  重 , 腹部 痛 , 日 夜频 并 , 乳 食 减  少。黄 连、木 香 各 一 分 , 白 附 子  (大 )二枚。为细末 , 以粟米饭和丸  如黍米大或绿豆大。每服十丸 至  二三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食前服, 日  夜各四五服。  白矾散 治休息 痢。方 见  “齿病·白矾散 ”。 治久痢 184 痢疾 五画~六画 ]  脓血。方见“齿病·白矾散 ”。  白茯苓丸 治休息 痢。方见  “霍乱·白茯苓丸 ”。  白通汤 治少 阴病下利脉微  者。方见“伤寒·白通汤”。  立效丁香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五 十九 方。治一 切 痢 久不 瘥。  母丁香 ( 末 ) 三分 , 巴豆 ( 去皮心 , 油  煎黄赤 ,研烂去油 ) 四十九枚 , 麝香  一分 , 砒霜一分。为细末 , 以粟米  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 , 以冷开  水送下 ,空腹晨服。忌食热物。  立效栝蒌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休息痢。栝蒌 ( 去  一半瓤) 一枚 , 白矾一两 , 白石英一  两。先把后二味入栝蒌中 , 外以湿  纸裹烧令赤 , 候冷为细末。每用一  钱 ,食前以粥饮调下。  立效散 治赤白痢疾 , 脓血相  兼 ,腹痛里急后重。方见“头痛·  立效散 ”。  玄精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  十九方。治休息痢久不瘥 , 面色青  黄 ,四肢逆冷 , 不思饮 食。太阴玄  精石二两 , 白矾 ( 枯 ) 半斤 , 黄丹二  两 ,青盐半两。为细末 , 同于铫内  烧令白 矾汁 尽; 另取 不蛀 皂荚三  挺 ,存性烧熟 , 与前药共为细末 , 以  糯米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  食前以米饮送下。  必效饮子 《传信适用方》  卷二方。治赤白 痢。罂 粟壳二钱  半 ,木香二钱半 , 炙甘草二钱 , 地榆  二钱。为末 , 每服二钱 , 以米饮调  下。 《是 斋 百 一选 方》卷 六 方。  治新久赤 白痢。白术、炙甘 草、罂  粟壳 ( 炙 ) 各 等分。为 末 , 每 服三  钱 ,入生姜三片及枣一个。如白痢  加白术; 赤痢加甘草 , 水煎温服, 不  拘时候。  加减 参附 汤 《校注 妇 人 良  方》卷八方。治寒痢 , 阳气脱陷 , 呕  吐不食 , 手足俱冷。大附子 ( 炮 )、  大人参各二钱, 丁香十五粒。上药  入生姜十片 , 米一撮 , 水煎服。如  不效则加服之。  加减香连丸 《古今医鉴》卷  五方。治痢疾。炒黄连、炒茱萸各  二两 ,木香一钱 , 煨白豆蔻一钱半。  为细末, 另取乌梅二两 , 去核捣烂 ,  以乌梅肉丸药末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丸 , 白痢干姜汤送下 , 赤痢  甘草汤 送下 , 赤 白痢 甘草 干姜 汤  送下。  圣功散 《圣济总录》卷 七  十八方。治冷 热不和 , 下痢赤白 ,  脐腹作痛 , 里急后重。炮姜、五倍  子各一两 , 诃黎勒 ( 煨 , 去核 ) 、甘草  (炙 , 锉 ) 各半两。为细末 , 每服 二  钱匕 ,食前以米饮调下。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  治寸白虫。木香、槟榔各等分。为  细末 , 每服三钱 , 晨起空腹 先嚼炙  猪肉 ,只咽汁 ,吐去渣 ,再服药末。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 九  方。治难产、横生、倒产 , 困顿不省  人事。蜀葵 子 ( 陈者 ) 不拘 多 少。  为细末, 每服三钱匕 , 以温酒调下。  如口噤开口灌之。  丝瓜散 《医方类聚》卷一 百  八十四引《经验良方》方。治酒 痢  便血 , 腹 痛 , 或 下 如鱼 脑 , 五 色 腥  秽。干丝瓜 ( 连皮烧灰存性 ) 一枚。  为细 末 , 每 服 二 钱 , 晨 起 空 腹 酒  调下。  芍药汤 治血痢腹 痛。方 见 痢疾 六画 185 ]  “产后病·芍药汤 ”。  芍药柏皮丸 治痢 疾。方见  “泄泻·芍药柏皮丸 ”。  芍药黄芩汤 亦名黄芩芍药  汤。治泄痢下血 稠黏腹 痛等。方  见“伤寒·黄芩芍药汤 ”。  芍药 散 治 痢 疾。方 见“伤  寒·芍药散 ”。  芎粟散 《赤水玄珠》卷八方。  治噤口痢久不愈者。川芎、罂粟壳  (去蒂膜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八  分 ,以蜜汤调下 ,空腹晨服。  朴连汤 《医方类聚》卷一百  四十引《袖珍方》方。治下痢久不  瘥。厚 朴 ( 制 ) 、黄 连 各 等 分。为  末 ,每服四钱 , 水煎温服 , 空腹晨起  一次。  朴黄丸 《是 亦良方》方。治  痢疾初 起 , 腹 中实 痛 , 手 按则 甚。  制厚朴一两二钱, 陈皮一两 , 木香  五钱 , 大黄八钱。为细末 , 以荷叶  水为丸 ,每服三钱。  地肤散 《外台秘要》卷二十  五引《古今录验方》方。治下血痢。  地肤五两, 地榆根、黄芩各二两 , 为  细末, 每服 一 方寸 匕 , 水 调下 , 日  三服。  地榆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  保命集》卷中方。治泻痢脓 血 , 乃  至脱肛。苍术一两 , 地榆二 两 , 芍  药、卷柏各三两。为末 , 每服一两 ,  水煎服。  地榆汤 《圣济总录》卷  七十六方。① 治血痢不止, 及积毒  泻血。地榆 ( 锉 , 焙 )、樗根 ( 锉 , 焙 )  各一两 , 酸 石 榴皮 ( 干 ) 半 两。为  末 ,每服三钱匕 , 以浆水一盏煎 , 温  服 ,不拘时候。② 治血痢不止。地  榆二两, 炙甘草 ( 锉 ) 半两。为末 ,  每服五钱匕 , 水煎温服 , 日二夜一。  《杨氏 家藏方》卷 十九方。治 小  儿下痢赤白 , 脐腹撮痛 , 日夜频并 ,  羸瘦困乏 , 心烦 , 饮食不入。地榆  (微炙 , 锉 ) 半两 , 厚朴 ( 姜炒 ) 三分 ,  诃子 ( 煨 , 去核 ) 半两。为 细末 , 每  服半钱, 以煎木瓜汤调下 , 食前服。  《医方类聚》卷一百八十 四  引《经验良方》方。治痔下血 , 年久  不愈。地榆、卷柏各等分。每服一  两 ,水煎服。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七 方。  治结阴大便下血。地榆 ( 锉 ) 四两 ,  甘草 ( 生炙各半 , 锉 ) 三两。为末 ,  每服五 钱匕 , 入 缩砂 仁四 七枚 水  煎 ,分温二服。  地榆饮 治伤寒后下痢 赤  白。方 见“伤 寒 · 地 榆 饮 ”。  治产后赤白痢。方见“伤寒·地  榆饮 ”。  地榆散 《太平圣惠方》  卷三十九方。治小儿下痢 , 口渴 ,  或下五色恶物, 心神烦热不止。地  榆一两, 白茯苓一两 , 黄柏 ( 炙 , 锉 )  一两。为末 , 每服一钱 , 水煎服 , 不  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太平  圣惠方》卷 五十九 方。① 治赤 白  痢。地榆一两半 , 樗树白皮 ( 微炙 )  一两 ,白术三分 , 当归 ( 微炒 ) 三分。  为末 ,每服三钱 , 水煎热服 , 不拘时  候。② 治血痢不瘥。地榆、臭椿树  皮( 炙 )、狼牙、黄芩各半两。为末 ,  每服半两 , 水煎 , 温分二服 , 不拘时  候。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  ① 治小儿水谷痢, 日夜不止。地榆  (微炙 , 锉 ) 三分 , 厚朴 ( 去粗皮 , 以  姜汁炙熟 ) 三分 , 黄连 ( 去须炒 ) 一 186 痢疾 六画 ]  两 ,阿胶 ( 碎 , 炒黄 ) 半两。为细末 ,  每服半钱, 以米饮调服 , 不拘时候。  量儿大小 加减。② 治 小儿 血痢。  地榆( 微炙 , 锉 ) 一两半 , 黄柏 ( 去粗  皮 , 微炙 , 锉 ) 一两 半 , 马 蔺子 ( 微  炒) 半两 , 荔根 ( 锉 ) 一两。为末 , 每  服一钱 , 水煎温 服 , 不 拘时候。量  儿大小加减。 《圣 济总录》卷七  十六方。① 治便血下痢。地榆 (焙  干) 一两, 矾石 ( 枯研细 ) 半两。为  细末。另取猪肉二两 , 批开置药末  一钱匕于肉上 , 炭火炙熟 , 细嚼以  米饮送下。② 治肠胃 虚热 血痢。  地榆、酸石榴皮 (焙 , 锉 ) 、木贼各一  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匕 , 煎诃子  汤送下 ,食前服。 《证治准绳》幼  科集 七 方。治 小 儿 血痢 , 日 久不  瘥。地 榆 ( 炒 ) 一分 , 诃子 ( 炮 , 去  皮) 、陈槐、黄连 (炒 ) 各一钱。为细  末。每服半钱或一钱 , 以陈皮饮送  下。 《类编朱氏集 验医方》卷六  方。治诸般痢。地榆、诃子、甘草。  为细末 ,以盐米饮调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方。治肠胃气虚 , 冷热不调 , 泄泻  日久不止, 或下鲜血 , 或如豆汁 , 或  如豚肝 , 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 , 腹  痛后重 ,便次频而不能进食。石榴  皮、莲蓬 (去茎 )、甘草 ( 炒 ) 、罂粟壳  (蜜炙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二大  钱 , 入 生 姜 三 片 , 水 煎 服 , 不 拘  时候。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方。  治肠风下血不止。地榆、诃子 ( 煨 ,  去核) 、赤芍药、橡斗子各一两。为  细末。每服二钱 , 食前以陈米饮调  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二  方。① 治血痔。地榆 ( 锉 ) 不拘多  少。为细末。每服二钱匕 , 以米饮  调下 ,日三服。② 治肠痔, 下部生  核肿痛, 发寒热 , 出血。地榆、甘草  (生炙各半 )、陈槐花 ( 生炒各半 ) 各  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匕 , 以浓  煎枳壳、桑根白皮汤调下 , 食前服。  夺命散 治脓血泻痢 , 腹痛欲  绝。方见“中风·夺命散 ”。  至圣保命丹 《类编朱氏集验  医方》卷六方。治赤白痢 , 昼夜 无  度。麻油三两 , 巴豆四十九个 , 黄  丹二两, 黄蜡四两。先将前二味于  银锅内熬黑色 , 去巴豆 , 次 入黄丹  煎 , 再入黄蜡煎令色黑 , 以 滴入水  中成膏为度 , 和丸如绿豆大。每服  半钱 , 赤痢以甘草汤、白痢 以干姜  汤、赤白痢以甘草干姜汤送下 , 空  腹晨服。  当归丸 《圣济总录》卷  七十 五方。治白 脓痢及诸痢。赤  石脂 ( 碎 ) 一 两 , 炮 姜三 分。为 细  末 ,每服二钱匕 , 以米饮调下 , 空腹  服 ,日二次。 《圣济总录》卷七十  七方。治休息痢。当归 ( 锉炒 )、黄  连( 去须 )、乌梅 ( 去核焙 ) 各一两。  为细末 , 以生蒜汁丸如梧子大 , 焙  干。每 服 三十 丸 , 以煎 厚 朴 汤 送  下 ,空腹晨服。可增至五十丸。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六  方。治 酒 毒 下 血。 当 归、芍 药  (炒 )、白鸡冠花、陈槐花 ( 炒 ) 各等  分。为 细 末 , 以 煮 青蒿 根 汁 和 为  丸 ,用米饮送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 十  方。治妇人血 风血气 , 腹胁刺痛 ,  不思 饮 食 , 筋 挛骨 痹 , 手 足麻 木。  当归 ( 切焙 ) 一两 , 没药 ( 研 ) 半两 ,  五灵脂 ( 锉 ) 一两。为细末 , 以醋煮 痢疾 六画 187 ]  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  二十丸 , 以温酒或生姜汤送下 , 食  前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  一方。治室女月水不通。当归 ( 切  焙) 一两 ,干漆 ( 炒令烟出 )、川芎各  半两。为细末 , 蜜 丸如梧桐 子大。  每服二十丸 , 以温酒送下。  《女 科百问》卷上 方。治妇  人腰痛如折。当归 ( 切洗 ) 三两 , 水  蛭( 炒 )三十枚 , 桃仁 ( 去皮研 ) 三十  粒。为细末 , 以酒煮面糊丸如桐子  大。每服十丸 , 以温酒送下。未愈  加至三十丸。  《癍论萃英》方。治癍疹 , 大  便秘 , 能饮食。当归三两 , 甘草一  钱 ,黄连、大黄各二钱 半。后三味  为细末 ,将当归熬 , 入药末和为丸。  先服 较 少 丸 数 , 渐 渐 加 之 , 以 利  为度。  当归汤 治产后赤白痢 , 脐  腹撮痛。方见“产后病·当归汤  ”。 治伤寒时气后 , 下痢不止。  方见“产后病·当归汤 ”。 治  久痢。方见“产后病·当归汤 ”。  治久寒宿疾 , 胸腹痛 , 短气 , 时滞  下痢。方见“产后病 ”。  当归银花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 疫痢 , 尺 脉数。当归、生  地黄、甘草、金银花。水煎服。  当归 散 治 血痢 , 里 急后  重 ,腹中疼痛。方见“衄血·当归  散 ”。 治里急后重 , 下痢赤  白及下部 痛。方见“衄血·当归  散 ”。  肉豆蔻丸 治血痢久不差 , 脐  腹刺痛。方见“带下病·肉豆蔻丸  ”。  肉豆蔻汤 治冷痢。方见“霍  乱·肉豆蔻汤 ”。  肉豆蔻散 治虚劳久痢 , 腹  痛不可忍。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治 久 痢赤 白 , 累医 不 效。  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治赤白痢。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伏龙肝汤 治胎前下痢 , 产后  不止 ,及元气大虚 , 瘀积小腹结痛 ,  不胜攻击者。方见“妊娠病·伏龙  肝汤”。  羊肝 丸 治 冷劳 久 不 差 , 泄  痢。方见“眼病·羊肝丸 ”。  羊脂煎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 方。治诸痢 久不瘥。黍米 二  升 ,蜡、羊脂、阿胶各二两。上药相  合煮粥, 顿服。  冰黄散 治冒暑伏热 , 呕吐泻  痢。方见“温病·冰黄散 ”。  汤泡饮 《万病回春》卷三方。  治久 痢 不瘥 , 无 论赤 白。罂 粟 壳  (蜜炙 ) 三钱 , 乌梅 ( 去核 ) 一个 , 甘  草三分 , 蜂蜜三匙。前三味为末 ,  入蜜 ,以开水泡饮 ,三次服之。  安石榴汤 《外台秘要》卷 二  十五方。治大疰痢及白滞 , 肠滑病  情危重。干姜 ( 生姜倍之 ) 二两 , 黄  柏( 切 ) 一 两, 石榴 ( 小者 倍之 ) 一  枚 ,阿胶 ( 别研浸 ) 二两。先煎前三  味 , 去渣入阿胶 , 待溶化服下。不  瘥再服。老人小儿羸弱减服。  防风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  保命集》卷中方。治泄痢 飧泄 , 身  热脉弦 , 腹痛而渴 , 头痛微汗。防  风、芍药、黄芩各半两。为末 , 每服  半两或一两 , 水煎去渣 , 温服。  如圣丸 治赤白痢。方见“泄  泻·如圣丸 ”。 188 痢疾 六画~七画 ]  如圣散 治 小儿洞泄下痢  不瘥 , 乳食减少。方见“中毒·如  圣散 ”。 治痢疾 , 后重下脓  血。方见“中毒·如圣散 ”。  红蜡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  七方。治诸积泻痢 , 及暴气泻。朱  砂( 研细 ) 、粉霜、硫黄各一分 , 巴豆  (去皮 , 不破膜 , 微用油炒 热 , 洗去  油拭干 ) 半两。先将 前 三味 为细  末 , 入巴豆研和如膏 , 熔黄蜡一两  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 , 用米  饮送下。暴泻、水下、赤痢 , 以甘草  汤下 ;白痢 , 以干 姜汤下 ; 赤白痢 ,  以甘草干姜汤下; 妇人血气 , 以红  花酒下。  麦门冬汤 治痢疾 兼渴。方  见“厥脱·麦门冬汤 ”。  赤石 脂 汤 治 伤 寒下 脓 血。  方见“伤寒·赤石脂汤”。  赤石脂散 治白脓 痢。方见  “痰饮·赤石脂散 ”。  赤芍药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赤痢量多 , 腹痛不  可忍。赤芍药二两 , 黄柏 ( 蜜炙锉 )  二两。为末 , 每服三钱 , 以淡浆水  一中盏煎, 温服 ,不拘时候。  《校 注 妇 人良 方》卷六 方。  治妇人血风烦闷不食 , 体倦头眩 ,  身体疼痛。赤芍药 ( 酒炒 )、白茯苓  各一 钱 , 甘 草 ( 炒 )、柴 胡 各五 分。  上药入姜枣 , 水煎。  赤散 治产后下痢。方见“产  后病·赤散”。  芜荑 丸 治 小 儿久 疳 痢。  方见“疳证 ·芜荑丸 ”。 治  久 痢 不 瘥。 方 见“ 疳 证 · 芜  荑丸 ”。  芜荑黄连丸 《圣济总录》卷  七十八 方。治湿 痢不止。芜 荑  仁( 微 炒 ) 半两 , 黄 连 ( 去 须炒 ) 一  两。为细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五丸 ,空腹晨服 ,以热饭送下。  苍术地榆汤 《医宗必读》卷  七方。治脾经受 湿下血痢。苍 术  (炒 ) 六 钱 , 地 榆 二 钱。 上 药 水  煎服。  芦荟 散 治 小 儿 疳痢 不 止。  方见“疥癣·芦荟散 ”。  辰砂丸 治 小儿久痢吐乳 等  疾。方见“痰饮·辰砂丸 ”。  牡蛎散 治伤寒壮热 , 下痢  烦渴。方见“汗证·牡蛎散 ”。  治 疟痢。方 见“汗证 · 牡 蛎 散  ”。  沉香桃胶散 治产后痢下 赤  白 ,里急后重 , 刺疼痛。方见“产  后病·沉香桃胶散”。  诃子 散 治 久 痢。 方 见“泄  泻·诃子散 ”。  诃黎勒丸 治休息痢 , 日夜无  度。方见“臌胀·诃黎勒丸 ”。  诃黎勒汤 《圣济总录》卷  七十八方。治肠虚冷热不和赤 白  下痢 , 里 急 后 重。诃 黎 勒 ( 煨 去  核) 、草豆蔻 ( 去皮心炒 )、延胡索各  半两 , 炮姜一分。为细末 , 每服三  钱匕 ,水煎 ,食前温服。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三 方。  治脚气虚弱 , 呕逆恶寒 , 膈食不下 ,  四肢不举 , 乍寒乍热 , 及大肠滑利。  诃黎勒 ( 煨取皮 ) 三枚 , 木香半分。  为末。每服五钱匕 , 以水一盏、酒  半盏 ,空腹晨起温分二服。以大便  溏利 为 度。若 大 便 秘 上 药 只 作  一服。  诃黎勒饮 治伤寒后下利 无 痢疾 七画 189 ]  度。方见“伤寒·诃黎勒饮”。  诃黎勒散 治小儿痢渴不止 ,  腹胀。方见“泄泻·诃黎勒散 ”。  灵砂丹 《普济本事方》卷四  方。治积痢 , 疟疾。硇砂、朱砂 ( 研  细) 各一分, 黄蜡半两 , 巴豆 ( 去壳  皮膜 ) 三 七粒。后二 味 同于 银器  内 , 以重汤煮一伏时 , 候巴豆紫色  为度 ; 取一七粒 , 入前二味同为细  末 ,再熔蜡丸如绿豆大。每服三至  五丸 , 水泻煎生姜汤下 , 白痢煎艾  汤下 , 赤痢煎乌梅汤下 , 须极空腹  服 , 临卧服尤佳 , 服毕二小时方可  进食 ,次日食淡粥一日。疟疾以乳  香汤和饮服下 , 于不发日晚间服。  阿胶丸 治 妊娠下痢脓血  不止 , 腹中 痛。方见“妊娠病·  阿胶丸 ”。 治腹中积滞 , 疼痛  泻痢。方见“妊娠病·阿胶丸 ”。  阿胶 汤 治 伤 寒 下痢 脓 血。  方见“伤寒·阿胶汤 ”。  附子丸 治小儿 冷痢。方  见“伤寒·附子丸 ”。 治久  痢不 差。方 见“伤 寒· 附 子丸  ”。 治休息 痢。方见“伤寒·  附子丸 ”。  附子汤 治冷痢色白 , 食不消  化。方见“痿痹·附子汤 ①”。  附子散 《外台秘要》卷  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方》方。治中  寒下痢脓血 , 兼治妇人漏下。附子  (炮 ) 一枚 , 神曲、干姜 各三分。为  细末 ,每服方寸匕 , 以酒调下 , 食前  服。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  治赤白痢不止 , 多渴。附子 ( 生 , 去  皮脐 ) 一枚 , 乌梅二枚。上药分别  烧令 毕 生 半熟 , 为 细末。每 服一  钱 ,食前以米饮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方。  治霍乱吐下 , 危重欲死。附子 ( 炮  去皮脐 ) 一两 , 干姜 ( 炮锉 ) 半两 , 甘  草 ( 炙锉 ) 三分 , 肉桂三分。为末 ,  每服三钱 , 水煎温服, 不拘时候。  《普 济 本事 方》卷 四 方。  治翻胃。附子 ( 极大 ) 一枚 , 生姜汁  半碗。先将附子置于砖上 , 四周生  火烤之, 于姜汁中淬 , 取出又烤, 反  复烤淬令姜汁尽 , 焙干为细末。每  服二 钱 , 入 粟 米 少 许 , 水 煎 服。  《类编朱 氏 集 验医 方》卷 四 方。  治虚弱 翻胃。大 黑附 子 ( 横 断 为  二 ,中心剜为孔 ) 一枚, 丁香四十九  粒 ,姜汁半碗。先将丁香置入附子  中 ,外以竹签固定 , 置砖上 , 周围以  炭火烤, 投姜汁中 , 取出再烤 , 反复  淬烤 令 姜汁 尽 , 去 皮切 , 焙为 末。  每服一钱半 , 入粟米一捻、北枣二  枚 ,水煎服 ,食前以米饮调下。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四 方。  治大便鹜溏 , 滑利不止。附子 ( 炮  裂 ,去皮脐 ) 三分 , 炮姜、龙骨各 一  两。为细末 , 每服三钱匕 , 以煎乌  梅汤调下 , 食前服 ,日二次。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七 方。  治大便冷秘。附子 ( 炮裂, 去皮脐 )  一枚。先将附子外层削去 , 留心如  枣大 , 为细末。每服一钱匕 , 以蜜  水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  治肾 黄。附子 ( 炮裂 , 去皮 脐 ) 一  分 , 炮姜 ( 锉 ) 一分 , 干 地 黄二 两。  为末 , 分 作 三服 , 水煎 温服 , 不 拘  时候。  《圣济总录》卷六方。① 治  风邪中人 , 口噤不开。附子 ( 炮 ) 不  拘多少。为细末 , 每用适量装入管 190 痢疾 七画 ]  中 , 斡开口吹入 , 令药满喉中及舌  下。不可过多。② 治风邪中人 ,牙  关紧急 ,遍身强硬。附子 ( 炮裂 , 去  皮脐 ) 一两一枚 , 白附子 ( 炮裂 ) 一  分。为细末 , 每服一钱匕 , 以温酒  调下。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一 方。  治虚劳泄泻。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半两 , 木香一分。为细末 , 每服四  钱匕 , 入葱白及盐各少许和匀 ; 另  取猪肾一对 , 去筋膜劈开 , 将前药  末纳入肾内 , 外以湿纸裹 , 于慢火  中煨 熟 , 细 嚼 以 米 饮 送 下 , 空 腹  晨服。  《圣 济总录》卷十 方。功能  止 痛。 治 白 虎 风 , 疼 痛。 附 子  (炮 )、虎脑骨 ( 酥炙 ) 各一两 , 肉桂  一分。为细末 , 每 服一至二 钱匕 ,  空腹以温盐酒调下 ,日二服。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  治妇人乳疽妬乳 , 寒热疼痛。附子  (去皮 脐 ) 一两 , 藜 芦 ( 去 芦头 ) 半  两。为 细 末 , 以 醋 调 敷 之 , 干 即  再敷。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  方。治小儿足生冻疮 , 溃烂。附子  (生锉 ) 二枚 , 炮姜二两。为细末 ,  入绵中装袜穿之; 如有疮脓 , 则以  猪脂调药末适量涂之。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  治小儿脱肛。附子 ( 生 , 去皮脐 ) 一  两 ,龙骨一两。为细末 , 每用一钱 ,  敷肛上挼按令入 , 频频用之。以瘥  为度。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  方。治一切癣。附子 ( 炮 去皮脐 )  半两 ,皂荚 ( 去皮子炙 ) 一挺 , 吴茱  萸( 汤洗 , 焙炒 ) 一两。为细 末 , 如  为湿癣 , 以湿布揩净患处 , 用药末  适 量 敷 之 ; 如 为 干 癣 , 则 以 醋  调涂之。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治  疬疡风 , 身体癍驳。附子 ( 大者 去  皮 ,生用 ) 一枚 , 硫黄 ( 研 ) 半两 , 苍  耳苗( 干者 ) 一握。为细末 , 先揩净  患处 , 以米醋调药适量涂患处 , 干  更涂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五方。  治聤 耳 , 耳中 痛。附子 ( 炮 , 去 皮  脐) 一分 , 黄连 ( 去须 ) 半两。为 细  末 ,每用少许吹耳中。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方。  治久 患 牙痛 , 蛀齿。附子 ( 生 ) 一  两 ,胡椒、荜拨、黄蜡各一分。前三  味为细末 , 熔蜡丸如梧桐子大。每  用一丸, 以绵裹咬患牙处。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五  方。治咽 喉 闭 塞。附 子 ( 炮 去 皮  脐 ,切炙 ) 一枚 , 马蔺子 一两 , 牛 蒡  子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以温  开水调下 , 日四五服。 《圣济 总  录》卷 一 百二 十三 方。治风 热 上  攻 ,喉中忽觉结塞不通。附子 ( 生  切 ,蜜炙 ) 一枚 , 马蔺子 ( 生 ) 、牛蒡  子( 生 )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  匕 ,以温开水调下 ,日三五次。  附子粥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六方。治冷痢 , 饮食不下。附子  (炮去皮脐 ) 一分 , 炮姜 ( 锉 ) 一两或  一分。为细末 , 每用一二钱 , 煮于  粥中 ,空腹服。  附姜白通汤 治厥逆呕吐 泻  痢 ,面青气冷 , 肌肤无汗。方见“伤  寒·附姜白通汤”。  妙攻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六方。治赤白痢 , 脐腹疼痛 , 里急 痢疾 七画~八画 191 ]  后重。大黄 ( 湿纸裹煨 ) 半两 , 莨菪  子( 炒黑 ) 一撮许。为细末 , 每服一  钱匕 ,以米饮调下。  妙应 丸 治 小 儿 水痢 不 止。  方见“泄泻·妙应丸 ”。  鸡子饼 《外台秘要》卷三十  六引《必效方》方。治一至二岁小  儿赤白痢久不瘥。鸡 子 ( 取白 ) 二  枚 ,轻粉二钱 , 蜡一两。先熬蜡熔 ,  下鸡 子 白、胡 粉 为 饼。空 腹 吃一  饼 ,日三次。  鸡子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七方。治小 儿下痢 不止 , 瘦弱。  鸡子 一 枚 , 糯 米 一 合。先 以 米煮  粥 ,将熟入鸡子相和匀 , 入醋少许 ,  空腹食之。  鸡青丸 《医方类聚》卷二百  五十一引《省翁活幼 口议》方。治  婴孩小儿一切痢疾。木香二钱 , 土  黄连( 去须) 一分 , 大肉豆蔻 ( 生 ) 一  个。为末 , 以 鸡子清和为饼 , 文火  炙红 , 候稍干为细末 , 白面和丸如  麻子 大。每服 三 十 丸 , 以 温 米饮  送下。  鸡黄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 , 绞  刺腹痛。方见“妊娠病·鸡黄散”。  青木香汤 治 咽喉肿痛兼下  痢。方见“咽喉病·青木香汤 ”。  青血丸 《傅青主女科·产后  门》方。治禁口痢。香 连 ( 为末 ) 、  莲肉粉各一两半。上药和为丸 , 每  服四钱 ,以酒送下。  青葙子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八方。治下痢不止 , 疳湿 蚀口  齿及下部。青葙子、苦参、生甘草  (锉 ) 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  匕 ,食前以暖生地黄汁调下。  青橘皮汤 治小儿热痢不瘥。  方见“诸虫·青橘皮汤 ”。  青黛散 治小儿疳 痢。方 见  “齿病·青黛散 ”。  苦酒白丸 《外台秘要》卷 二  十五引《范汪方》方。治赤白滞下 ,  日数 十 行。女 萎、半 夏 ( 洗 ) 各 二  两 ,附子 ( 炮 ) 、藜芦 (炙 , 去头 ) 各一  两。为细末 , 以苦酒 丸如梧子大。  每服 三 丸 , 用 米饮 送下 , 日三 服。  不知稍增。  郁金 散 治 热毒 痢 , 下 血 不  止。方见“中风·郁金散 ”。  矾石丸 治痢疾 , 日夜下痢白  脓。方见“月经病·矾石丸 ”。  抵圣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 九 方。治赤 白 痢久 不 瘥。  硫黄半两, 密陀僧 ( 烧通赤 ) 一分 ,  白矾灰 半两 , 寒 水石 ( 烧 通赤 ) 二  两。为细末 , 以面糊 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 , 以凉开水送下。 《圣  济总录》卷七 十七 方。功能 下 积  滞。治 诸 般痢 久 不 瘥 , 日 夜 百 十  行。朱砂一钱 , 硇砂半钱 , 巴豆二  七粒 , 黄 蜡半 两。先将 后 二 味 同  煎 , 候烟起取出 , 检取一七 粒好者  去壳 , 再将 前二 味同 于乳 钵内 研  细 , 入巴豆研匀 , 用煎蜡一 小块同  熬令匀, 丸如黍米大。先用艾汤下  三丸 , 令大便溏下一二行 , 再以冷  开水下三丸 , 空腹晨服。  《博济方》卷五方。治骨 疽  疮 ,及冷漏久不合。滴乳香、轻粉、  白矾 ( 烧 存 性 ) 各 等 分。为 细 末。  每用先 以盐 酱水洗 患处 , 取药 适  量 ,以唾液调涂之。  固阳汤 治虚劳下 痢。方 见  “虚损·固阳汤”。  和胃散 《医方类聚》卷一 百 192 痢疾 八画~九画 ]  四十一引《施圆端效 方》方。治冷  热不调 ,泻痢脓血 , 腹痛后重 , 米谷  不化。罂粟壳 ( 去蒂 , 蜜炒 ) 三两 ,  青皮 ( 去白 )、车前子 ( 炒 ) 、生甘草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煎  陈皮蜜汤调下。  金石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  七方。治休息痢。石灰、铅丹各一  分 ,糯米 ( 炒黑 ) 一合。先将前二味  炒 ,入糯米 同研细。每服二 钱匕 ,  空腹以陈米饮调下。  金星鳝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七方。治久痢。金星鳝 ( 醋炙 ) 、  白矾、铅丹各半 两。为细末 , 每服  二钱匕 ,食前以米饮调下。  金液丹 治 虚滑下 痢。方见  “虚损·金液丹”。  泼火 散 治 血 痢。方 见“温  病·泼火散”。  泽兰 散 《类 编朱 氏集 验医  方》卷 六 方。治 痢。 泽 兰 叶 ( 微  炒 )、米 囊 皮 ( 姜 汁 或 蜜 汁 炙, 去  膜) 、蒿豉、炮甘草。上药 水煎 , 温  服。赤加黄连 , 白加干姜。  定粉散 治疳痢、五色痢。方  见“疳证·定粉散”。  实肠散 《万病回春》卷三方。  功能实大便。治久痢 , 不论 赤白。  干山药( 炒黄 ) 一两 , 莲子肉 ( 去心 )  一两 , 炒黄米一 合。为细末 , 以热  糖水调服。  乳香散 治一切赤白痢 , 或杂  色痢及水泻。方见“癫狂痫·乳香  散 ”。  参连汤 《圣济总录》卷十  八方。治疳湿 痢 , 虫蚀下部。苦  参一两半 , 黄连 (去须 , 炒 ) 二两 , 阿  胶 ( 炙 燥 ) 一 两。为 末 , 每 服 五钱  匕 , 水煎温服 , 空腹日晚二服。  《万病回春》卷 三方。治 痢疾。人  参五钱, 黄连一两。为末 , 水煎 , 不  时饮一口。如吐则再强饮 , 但得一  口下咽 即不 吐; 加石 莲肉 三钱 尤  效。外以田螺肉捣烂敷脐中 , 引药  下行。  参附汤 治蛊疰痢。方见“消  渴·参附汤 ”。  参香散 治腹痛下痢 , 日夜频  并。方见“呕吐呃逆·参香散 ”。  驻车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方。治洞痢肠滑 , 下赤白如鱼  脑 , 日夜无度 , 腹痛不堪忍。黄连  六两 , 干 姜 二两 , 当归、阿胶 各 三  两。前三味为细末, 以醋烊阿胶丸  如大豆大。每 服三十丸 , 日三服。  百日 后 小 儿 三 丸 , 老 年 服 五 丸。  《圣济总录》治 产后冷热痢 , 腹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泄泻。  茜根散 《太平圣惠方》卷 十  八方。治热病 , 下痢脓血不止。茜  根一两, 黄芩三分 , 栀子仁一分, 阿  胶( 碎, 炒黄燥 ) 半两。为 末, 每 服  四钱 ,水煎服 ,不拘时候。  荜拨煎 《圣济总录》卷七 十  七方。治气痢久不瘥 , 及诸痢困弱  者。荜拨 ( 为 末 ) 三 钱 匕 , 牛 乳 半  升。上 药 于 银 石 器 中 煎 , 空 腹  顿服。  草节丸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七十 八 方。治 小 儿 冷痢 , 或 下 青  白 ,或下瘀黑 , 或如凝脂。乌头 ( 炮  裂 ,去皮脐 ) 、黄连 ( 去须 )、吴茱 萸  (汤洗 , 焙 炒 ) 、干 姜 ( 焙 ) 各一 钱。  为细末 , 以醋煮面糊丸如黍米大。  每服七丸 , 煎草节汤送下。  草花汤 治冬月伤寒 , 下痢便 痢疾 九画 193 ]  脓血。方见“伤寒·草花汤”。  草豆蔻散 治水谷痢不止 , 腹  内疼 痛。 方 见“霍 乱 · 草 豆 蔻  散 ”。  茱萸丸 治 产后赤 白痢。方  见“诸虫·茱萸丸 ”。  茱萸汤 治诸色痢。方见“呕  吐呃逆·茱萸汤 ”。  胡粉散 治 小儿疳 痢。方见  “痈疽·胡粉散 ”。  胡黄连丸 治小儿疳痢腹痛。  方见“小儿热证·胡黄连丸 ”。  枳壳丸 治 气痢久 不止。方  见“便秘·枳壳丸 ”。  枳壳散 治赤痢、血痢 不止。  方见“诸疮·枳壳散 ”。  枳实散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方。治少小久痢不止 , 饮食  不调 ,形瘦羸弱。枳实二两。为细  末 ,三岁以上每服方寸匕 , 日三服。  儿小减服之。  《太 平 圣 惠方》卷 五十 方。  治膈气 , 心中气 逆 , 时 复疼痛。枳  实( 麸炒微黄 ) 一两 , 肉桂一两。为  细末 ,每服一钱 , 以热酒调下 , 不拘  时候。  《症 因脉治》卷三 方。治食  积腹胀 ,按之实痛 , 或一条杠起 , 或  见垒垒小块 , 或痛而欲利 , 利后稍  减。枳实、莱菔子、麦 芽、山 楂肉。  为细末服下。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方。  治心腹卒胀满 , 胸膈不利 , 难下饮  食。枳实 ( 麸微 炒 ) 一 两 , 肉 桂一  两 , 诃 黎勒 ( 煨用 皮 ) 一 两。为细  末 ,每服一钱 , 以煎生姜汤调下 , 不  拘时候。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  师方》方。① 治胸痛。枳实 ( 炙 ) 四  枚 ,神曲 ( 熬 ) 一两 , 白术一两。为  细末 ,每服一方寸匕 , 以酒调服, 日  三次。忌桃李、雀肉。② 治胸痛。  枳实 ( 炙 ) 八 分 , 肉 桂五 分。为 细  末 ,每服一方寸匕 , 以酒调下 , 日三  服。忌生葱。 《圣济总录》卷 六  十一方。治 胸 痹 胸 痛。枳 实 ( 麸  炒) 二两 , 肉桂 ( 去粗皮 ) 一两一分。  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 , 以温酒调下 ,  日三服。  《普济本事方》卷七方。治  男子两胁疼痛。枳实 ( 麸炒去瓤 )  一两 , 白 芍药 ( 炒黄 )、川芎、人 参  (去芦 ) 各半 两。为 细末 , 每 服 二  钱 ,以煎姜枣汤或酒调下 , 食前服 ,  日三次。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  治风头眩 , 起倒无定。枳实 ( 微 炒  令黄 ) 三分 , 独 活一 两半 , 石 膏 一  两 , 一两。为末 , 每服三钱 , 以  酒一中盏煎 , 温服 ,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方。  治癖结, 不能饮食 , 心下虚满如水。  枳实( 麸炒微黄 ) 一两半 , 半夏 ( 洗 )  一两 , 白术一两半。为细末 , 每服  三钱 ,入生姜半分水煎 , 温服 , 日三  四服。  《圣 济 总录》卷 八十 一 方。  治脚气缓弱上气 , 痹胀满 , 不能  食。枳实 ( 去瓤 , 麸炒黄 ) 一两 , 肉  桂( 去粗皮 ) 二两 , 白术、赤茯苓 ( 去  黑皮 ) 各三分。为细末 , 每服三 钱  匕 ,以温酒调下 ,日二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二  方。治痔疾下血。枳实 ( 麸炒 )、槐  实 ( 炒 ) 、木贼各半两。为 细末 , 每  服二钱匕 , 煎皂荚子汤调下 , 不拘 194 痢疾 九画 ]  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  治妊娠伤寒四至六日以来 , 又加心  腹胀 ,上 气, 渴不 止 , 食饮 不多 , 腰  疼体重。枳实 ( 麸炒黄 ) 一两 , 麦门  冬 ( 去 心 ) 半两 , 陈皮 ( 汤 浸 去白 ,  焙 ) 五或三 分。为末。每服三钱 ,  入生姜 半分 及葱白 七寸 , 水煎温  服 ,不拘时候。  柏皮汤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  方见“伤寒·柏皮汤 ”。  厚朴汤 治 脾气不足及下  痢。方 见“霍 乱 · 厚朴 汤 ”。  治 滑 泄 下 痢 白 脓。方 见“霍  乱·厚朴汤 ”。  厚朴饮 《圣济总录》卷七十  五方。治冷痢。厚朴 ( 去粗 皮 , 姜  汁炙) 一两 , 肉豆蔻 ( 去壳 ) 半两 , 龙  骨、白术各三分。为末。每服四钱  匕 ,入姜三片 ,水煎 ,温服 , 日三次。  厚朴散 治妊娠 下痢。方  见“霍乱·厚朴散 ”。 治产  后痢。方见“霍乱·厚朴散 ”。  香艾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  七方。治气痢腹痛 , 睡卧不安。艾  叶( 炒 ) 、陈皮 ( 去白焙 ) 各等分。为  细末 ,以酒煮烂饭丸如梧子大。每  服二十丸, 以盐汤送下 , 空腹晨服。  香苏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方。治下后烦 , 气暴上。香豉  五两 ,生紫苏 ( 冬用苏子 ) 三两。水  煎服。  香连 丸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二方。治痢下脓血 , 赤白相  杂 ,里急后重。黄连 ( 与吴茱萸十  两共用酒拌炒 ,去茱萸 ) 二十两 , 木  香( 不见火 ) 四两八钱。为细末 , 以  醋调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五十 丸 , 以 米 饮送 下 , 日 三四 服。  《重订严氏济生方》治泄泻。《幼科  发挥》多石莲肉一钱, 治小儿痢疾。  香连散 治 伤寒后下痢脓 血  疼痛。方见“伤寒·香连散”。  香参丸 《种福堂公选良方》  卷三方。治痢疾泄泻。木香四两 ,  苦参( 酒炒 ) 六两。为细末 , 以甘草  一斤熬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三  钱 , 白痢以生姜煎汤送下 ; 赤痢以  甘草煎汤送下 ; 噤口痢以砂仁、莲  肉煎汤送下 ; 水泻以猪苓、泽泻煎  汤送下。  香茸丸 治下痢危 困。方 见  “虚损·香茸丸 ”。  香菽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八方。治下痢身 肿。大豆 ( 炒 , 去  黑皮) 一合。为细末 , 每用一钱匕 ,  以米饮调下 , 日二服。  香豉汤 治下焦冷热不调 , 暴  下赤白痢。方见“妊娠病·香豉汤  ”。  香豉 饮 治 小 儿 毒热 血 痢。  方见“痨瘵·香豉饮 ”。  香脯散 《证治准绳》幼科 集  七方。治小儿下痢 , 噤口不食 , 闭  眼合口证重。精猪肉 ( 切薄片 ) 一  两 ,铅粉 少许。将肉 于炭火上炙 ,  旋铺铅粉 , 炙令成脯, 每服少许。  保元化滞汤 治痘五六日 后  痢疾。方见“痘疹·保元化滞汤”。  禹余粮丸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 九方。治冷 痢不瘥。禹余 粮  (烧之醋淬 ) 、川乌头 ( 炮 , 去皮脐 )  各一或二两 , 莨菪子 ( 淘去浮者, 煮  令芽出, 晒炒 ) 二两。为细末 , 以糯  米饭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 , 以米  饮送下, 食前服。 痢疾 九画~十画 195 ]  姜附散 《外台秘要》卷二十  五引《张文仲方》方。治痢下青色  或白色。干姜、附子 ( 炮 )、皂荚 ( 炙  去子 ) 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一方  寸匕 ,米饮服下。  姜茶 丸 《类 编朱 氏集 验医  方》卷六方。治休息痢。炮 姜、建  茶各一两。为细末, 以乌梅肉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前以米  饮送下。  神圣香姜散 治白 痢。方见  “泄泻·神圣香姜散”。  神曲散 治产后冷痢 , 脐下  痛。方见“产后病·神曲散”。  神应乳香丸 《洪氏集验方》  卷三方。治诸 般恶痢 , 腹绞 刺痛 ,  频并不瘥 , 病情危重。安息香 ( 酒  浸晒干 , 去 渣研 为膏 ) 一 分 , 没药  (研末 ) 一分 , 诃子 ( 为细末 ) 一钱 ,  乳香( 以酒少许化开 , 晒焙令干 , 研  末) 一分。另取 生杏仁不以多少 ,  烧令烟出 , 于其上焙安息香、没药  膏一日 ,令干为度 , 与诃子、乳香均  为细 末 , 以水 丸 如 绿豆 大。每服  五、七丸 , 以乳香 汤送下 , 日三服 ,  食 前 服。加 至 三 五 十 丸。 不 忌  毒物。  神妙散 《医方类聚》卷一百  四十一引《经验良方》方。治赤白  痢疾。大黄、人参、枳壳、火麻子各  等分。为细末 , 以面糊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三十丸 ,以开水送下。  神妙橡实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老少患水谷痢 , 日  夜百余行。橡实二两 , 干楮叶 ( 炒  炙) 一两。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煎乌  梅汤调下, 不拘时候。  神效朱砂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久痢 , 赤白不止 ,  日夜便数不定。朱砂一分 , 铅粉一  分 ,粉霜一分 , 巴豆一分。为细末 ,  以蒸饼丸如绿豆大 , 每服二丸 , 以  冷酒送下 , 空腹晨服。忌食热物。  神效阿胶丸 《太平圣惠方》  卷五 十九方。治 休息气痢。阿 胶  (碎 ,炒黄燥 ) 、乌梅肉 ( 微炒 ) 、黄连  (去须, 微炒 ) 各二两。为 细末 , 用  蒜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  丸 ,食前以米饮送下。  神效鸡清丸 《重订瑞竹堂经  验方·大便门》方。治泻痢。木香  二两 ,黄连二两半 , 肉豆蔻 ( 大者 )  十个。为细末 , 以鸡 子清和作饼 ,  慢火炙黄 , 为细末 , 以面糊 丸如梧  子大。每服五 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空腹晨服。  神效散 治休 息痢、气痢 , 脓  血不 止 , 疼 痛 困 弱。 方 见“肛 痔  病·神效散 ”。  神验丸 治冷劳气 痢。方 见  “虚损·神验丸”。  神捷散 治妊娠 下痢。方  见“妊娠病·神捷散 ”。 治小  儿赤白痢。方见“妊娠病·神捷散  ”。  莨菪丸 治久痢 , 肠 滑不止。  方见“臌胀·莨菪丸 ”。  桂心散 治产后冷 痢。方 见  “客忤·桂心散 ”。  桂附丸 治濡泻水痢久不止。  方见“泄泻·桂附丸 ”。  桔梗散 治蛊痢下 血。方 见  “咳嗽·桔梗散 ”。  栝蒌散 治休息 痢。方 见  “伤寒·栝蒌散 ”。 治五色  痢。方见“伤寒·栝蒌散 ”。 196 痢疾 十画 ]  桃仁丸 治 气痢久 不瘥。方  见“虚损·桃仁丸 ”。  桃白皮散 《太平圣惠方》  卷九十三方。治小儿痢渴 , 头热烦  闷 ,不欲乳食。桃白皮 ( 炙黄 , 锉 )  半两 ,黄连 (去须 , 炒 ) 半两 , 龙骨半  两 ,木香一分。为细末 , 每服半钱 ,  以粳米饮调下 , 日三四服。量儿大  小加减。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七  方。治蛊毒 , 喉中如物咬 , 咽之不  入 , 吐 之不 出 , 或 下鲜 血 , 羸 瘦腹  大。桃白皮 ( 五月初采阴干 , 去黑  皮) 一两半 , 大戟 ( 锉炒 )、斑蝥 ( 去  翅足 ,米炒 ) 各三分。为细末 , 每服  一钱匕 ,以米饮调下 , 空腹晨服 , 良  久又稍服米饮。以吐利为效 , 当蛊  虫同出。若一服未应 ,再进一服。  桃皮汤 治小儿下痢 , 烦渴浮  肿。方见“诸虫·桃皮汤 ”。  桃花丸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方。治冷 痢脐下 绞痛。赤  石脂、干姜各十 两。为细末 , 以蜜  丸如豌豆大。每服十 丸 , 日 三次。  加至二十丸。《圣济总 录》治赤白  痢日夜无度 , 攻脐 腹痛。《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又治下痢纯白。  《证 治 准 绳》幼 科 集八 方。  治小儿积热生疳。寒水石一两 , 朱  砂五钱。为细末 , 以蒸饼丸如粟米  大。每 服 三 至 五 丸 , 以 冷 开 水  送下。  桃花汤 治少阴病, 下利便脓  血者。方见“伤寒·桃花汤”。  桃花粥 治温病七八日后 , 下  利日 数十 行。方见“温 病 · 桃花  粥”。  铁门 栓 治 小 儿 赤白 痢 疾。  方见“泄泻·铁门栓”。  铁刷汤 治一切痢 疾。方 见  “痰饮·铁刷汤 ”。  秘传香连丸 《重订严氏济生  方· 大便 门》方。治 赤 痢。木 香  (切片 ) 二两 , 黄连 ( 去须 ) 四两 , 生  姜( 切片 ) 四两。上药分别为末 , 先  将生姜铺锅底 , 次铺黄连 , 又铺木  香于上层 , 水煎令干 , 不要搅动, 取  出焙干, 为细末 , 以醋调陈仓米粉 ,  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空腹服。  借气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六方。治脓血痢。黄连 ( 去须 )、生  姜各 一两。为细 末。同于银石 器  中炒焦赤 , 去姜取黄连为细末。每  服两钱匕 , 以陈米饮调下 , 空腹食  前服。  胶豉汤 治 产后虚冷泄痢 泻  血 ,腹痛。方见“产后病·胶豉 汤  ”。  脂草饮 治冬月痢疾 , 下痢便  脓血。方见“伤寒·脂草饮”。  益元 散 《黄 帝 素问 宣 明 论  方》卷十方。《景岳全书》又名六一  散、天水散。功能去湿热 , 利小便。  治身 热下 痢 , 泄 泻肠 癖 , 癃 闭 , 淋  痛。滑石 ( 飞 ) 六两 , 炙甘草一两。  为细末, 每服三钱 , 入蜜少许 , 以开  水调下, 日三服。《景岳全书》又治  中暑 ,身热烦渴 ,小便不利。  调中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三方。治小儿水谷痢不止 , 羸瘦  腹胀 ,不欲饮食。厚朴 ( 去粗皮 , 以  姜汁炙 ) 一两 , 木香半两 , 黄连 ( 去  须炒) 一两。为末 , 每服一钱 , 水煎  服 ,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通玄丹 《太平圣惠方》卷 九 痢疾 十画~十一画 197 ]  十三方。治小儿痢久不瘥 , 腹多鼓  胀 ,痢如枣花。巴豆一两 , 油一升 ,  麝香( 细研 ) 一钱。先将油煎巴豆 ,  急火煎爆为度 , 去皮心 , 用纸裹压  去油 , 入麝香研和 , 以粟米饭丸如  麻子 大。每服 二 丸 , 以 凉 开 水送  服。量儿大小加减。  通圣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六方。治血痢腹中 刺疼痛 , 日  夜无度。大枣、乌梅各七枚 , 干姜  (枣大 ) 三块, 甘草一尺。为末。每  服一钱匕 , 另取生姜半枣大 , 拍破  入药 ,水煎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一  方。治小儿癍疮入目 , 生翳。白菊  花( 或甘菊花 ) 、绿豆皮、谷精草各  一两。为末。每用一钱匕 , 入粟米  泔水一盏 , 干柿一枚同煎 , 水尽为  度 ,只取干柿食之 , 一日可二服 , 不  拘时候。  通脉四逆汤 治少阴病 , 下利  清谷 , 里寒外热。方见“伤寒·通  脉四逆汤”。  通神丸 治脓血痢。方见“酒  疾·通神丸 ”。  黄丹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治休息痢。黄丹 ( 炒  紫) 三两 , 枣肉 ( 捣成一块 , 纸裹烧  赤) 三十枚 ,枳壳 ( 麸炒微黄 , 去瓤 )  半两 , 黄连 ( 微炒 , 去须 ) 半两。为  细末 ,每服一钱 , 以米饮调下 ; 赤白  痢及水 泻用 半 钱。 《太平 圣惠  方》卷九十三方。治小儿一切痢久  不瘥。黄丹半两 , 莨菪子半 两 , 黄  明胶半两 , 青州枣核三十枚。上药  捣作一团, 烧令通赤 , 放冷为细末。  每服半钱, 以米饮调下 , 日三四服。  量儿大小加减。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  治妇人阴痒 , 似有虫状 , 烦闷。黄  丹一两或一分 , 白矾三分 , 川芎一  两。为细末 , 以布袋盛 , 纳阴中。  黄芩丸 《圣济总录》卷 七  十七方。治休息痢 , 日夜不止 , 四  体倦怠。黄芩 ( 去黑心 ) 半两 , 砒霜  (煅 ,研 ) 三分 , 乌梅肉 ( 炒干 ) 、黄柏  (锉 )各一分。为细末 , 以蜜丸如绿  豆大。每服五丸 ,以冷开水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 五  方。治小儿腹大项细 , 贪食而消瘦  萎黄。黄芩 ( 去黑心 )、黄连 ( 去须 )  各半两,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一两。  为细末 , 另取黄雌鸡肥嫩者一只 ,  去毛于腹剖开一小窍 , 取出鸡肠 ,  将药末置于肠内 , 放饭上蒸软 , 取  出药晒干 , 为细末 , 以软饭 丸如绿  豆大 , 去鸡不用。每服十丸、十五  丸或二十丸 , 以米饮送下 , 日三次 ,  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黄芩汤 治蛊毒痢。方见“伤  寒·黄芩汤 ”。  黄芩芍药汤 治泄痢下血 稠  黏 ,腹痛等。方见“伤寒·黄芩 芍  药汤 ”。  黄连 丸 治 伤寒、天 行 诸  痢。方见“消渴·黄连丸 ”。  治冷热诸痢。方见“消渴·黄连  丸 ”。治 小 儿 痢 疾。方 见  “消渴·黄连丸 ”。 治下痢  烦渴。方见“消渴·黄连丸 ”。  治酒痢。方见“消渴·黄连丸  ”。 治 产 后 下 痢。方 见“ 消  渴·黄连丸 ”。  黄连乌梅丸 《御药院方》卷  七 方。治 诸 热 痢 不 瘥。乌 梅 肉  (炒 ) 、黄 连 ( 去 须 ) 各四 两。为 细 198 痢疾 十一画 ]  末 ,蜜丸如 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  以温米饮送下 , 食前服 , 日二次。  黄连龙骨汤 治时行数日而  大下 , 热痢时行。方见“温病·黄  连龙骨汤”。  黄连白头翁汤 《圣济总录》  卷一百七十八方。治小儿热毒痢 ,  下如鱼脑 , 手足壮热。黄连 ( 去须 )  一两 ,白头翁、酸石榴皮 ( 炙 ) 、犀角  (镑 ) 各半两。为末。一 二岁儿每  服半钱匕, 水煎温服。  黄连 当 归 丸 治 伤寒 热 痢。  方见“伤寒·黄连当归丸 ”。  黄连汤 治痢疾。方见“温  病·黄连汤 ”。 治妊娠下痢。  方见“温病·黄连汤 ”。  黄连饮 治血痢。方见“便血  尿血·黄连饮 ”。  黄连饮子 治热病下痢无度。  方见“痘疹·黄连饮子 ”。  黄连阿胶丸 《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卷六方。治肠胃气 虚 , 冷  热不调 ,下痢赤白 , 状如鱼脑 , 里急  后重 ,脐腹疼痛 , 口燥烦渴 , 小便不  利。阿胶 (碎炒 ) 一两 , 黄连 ( 去须 )  三两 , 茯苓 ( 去皮 ) 二两。为细末 ,  以水调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  丸 ,以温米饮下 ,食前服。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袖  珍方》方。功 能抑 心 火 , 清 肺 热。  治肺热 , 或咯血。黄连三两 , 赤茯  苓二两, 阿胶 ( 炒 ) 一两。为细末 ,  以水和 为丸。每 服三十 丸。食后  以米饮送下。  黄连散 治休息 痢。方见  “疟疾·黄连散 ”。 治热痢  无度。方见“疟疾·黄连散 ”。  治血痢。方见“疟疾·黄连散  ”。  黄柏 丸 治 蛊 痢下 脓 血。  方见“口 唇舌 病· 黄 柏丸 ”。  治白滞痢。方见“口唇舌病·黄  柏丸 ”。 治痢下黄水赤水或  黄赤脓。方见“口唇舌病·黄柏丸  ”。  黄柏汤 治伤寒后下痢 脓  血。方 见“伤 寒 · 黄 柏 汤 ”。  治血痢昼夜不止。方见“伤寒·  黄柏汤 ”。  黄柏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九方。治血痢日夜不止 , 腹中  痛 , 心 神 烦闷。黄 柏 ( 微 炙 赤 ,  锉) 一两 , 当归 ( 锉 , 微炒 ) 一两 , 黄  连( 去须 , 微炒 ) 一两 , 地榆 ( 锉 ) 三  分。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 粥饮调  下 ,不拘时候。  《鸡峰普济方》卷四方。治  肾脏风毒下注 , 脚气生疮 , 紫黑久  不愈。黄柏一两 , 葱根十茎。为细  末。每用视疮大小取适量 , 以蜜调  摊纸上贴之。或先取药末二三钱 ,  以汤浸洗疮 , 拭干再贴药亦可。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 一  方。治 发 背 未 溃 , 身 体 寒 热。 黄  柏、烟熏壁土 ( 多年者 ) 各二两。为  细末 ,每服二钱匕 , 煎茅根汤调下 ;  又用生姜汁调适量药末外敷。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方。  治小儿头面身体生疮 , 热痛。黄柏  (锉 ) 二 或 一 两 , 水 银 半 两 , 苦 参  (锉 ) 三两 , 黄连 ( 去须 ) 一两。为细  末 , 以猪脂和为膏 , 入水银 共研令  星尽。每用先以清水洗疮令净 , 拭  干 ,取膏适量敷之, 日三次。 《太  平圣惠方》卷九十一方。治小儿脚  生冻疮 , 或痛或痒。黄柏、白蔹各 痢疾 十一画 199 ]  半两。为 细末 , 每 用先 以 汤 洗疮  处 ,再取药适量 , 以油调为膏涂之。  《圣济总录》又治小儿耳生冻疮。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  方。治小儿白秃疮 , 发落苦痒。黄  柏( 末 ) 一两 , 熏陆香一两 , 每用适  量 , 以生麻油调令稀稠得所 , 涂患  处 ,干即再涂。 《圣济总录》卷一  百三 十七 方。治湿 癣 痒 不可 忍。  黄柏 ( 去粗皮 ) 、黄连 ( 去须 ) 、轻粉  (研 ) 各一两, 雌黄 ( 研细 ) 半两。为  细末 , 先以清水洗净患处 , 拭干敷  药 ,日三二次。  《外 科真诠》方。治杨梅疮  结毒而致胞漏疮 ,阴囊上起窠子作  痒 ,阴囊抓搔破 损 , 漏 水腥臭。炒  黄柏一钱, 轻粉三分 , 儿茶二钱 , 冰  片一分。为细末 , 每用适量 , 外敷  患处。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十四 方。治 汤 火 伤。鸡 子 壳、黄  柏、朴硝各等分。为细末 , 以开水  调服。 《疡医大全》卷三十七方。  治汤火伤。黄柏 ( 以生猪胰 涂 , 炙  酥) 一块。为细末 , 每用少许 , 以麻  油调涂患处。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七  方。治小儿脐风 , 汁出不止。黄柏  (去 粗 皮 , 为 末 ) 一 两 半 , 百 草 霜  (研 ) 三分 , 血余炭 ( 研 ) 三分。上药  合研匀 , 每用适量 敷脐中。《圣济  总录》治小儿脐疮。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  治小儿口疳 , 及齿龈生烂肉 , 口臭 ,  虫蚀作 孔。黄 柏 ( 微 炙 , 为 末 ) 一  两 ,青黛半两 , 麝香一钱。为细末 ,  每用少许撒疮上 , 日三四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七  方。治口糜生疮。黄柏 ( 蜜炙 )、白  僵蚕( 瓦 上煅令丝断 ) 各等分。为  细末 , 每用少许撒疮及舌上 , 吐去  涎沫。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 册  方。治茧唇。黄柏一两 , 五倍子二  钱 , 密陀僧、甘草各一钱。后三味  为细末, 以水调和 , 以此涂黄柏, 火  上炙三五次 , 切成片, 临卧贴唇上。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方。  治膈气壅毒 , 咽喉肿塞 , 口舌生疮 ,  痰涎不利 ; 小儿口齿生疮疼痛。五  倍子( 末 ) 半两 , 密陀僧、铜青、黄柏  (蜜炙 ) 各一分。为细末 , 每用少许  敷患处, 咽津。  黄散 治产后下痢。方见“产  后病·黄散”。  菖蒲丸 治水谷痢。方见“咽  喉病·菖蒲丸 ”。  萸术杜柞汤 《辨证录》卷 七  方。功能清除湿热。治贪酒日深 ,  湿热久积所致痢疾 , 便鹜溏终年不  瘥。山茱萸、白术各一两 , 柞木枝、  杜仲各一钱。水煎服。  豉薤 汤 治 伤 寒 温毒 痢 疾。  方见“伤寒·豉薤汤”。  救生丸 治小儿无辜疳 , 或时  泻痢。方见“疳证·救生丸”。  救急散 治小儿疳痢久不瘥。  方见“疳证·救急散”。  蚺蛇胆丸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三方。治小儿赤白痢 , 用力排  便至肛门脱出。蚺蛇胆一分 , 乌梅  肉( 微炒 ) 七枚 , 芜荑 ( 微炒 ) 一两 ,  黄连 ( 去须 , 锉 , 微炒 ) 一两。为 细  末 ,以蜜 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  以米饮送下 , 日三四服。量儿大小  加减。  蛇含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 200 痢疾 十一画~十二画 ]  六方。治 血痢 不 止 , 兼 治 肠 风下  血 ,妇人血伤。蛇含二枚。上药火  煅醋淬 , 制 为细末。每服三 钱匕 ,  以陈米饮调下。  蛇黄散 治下血痢。方见“便  血尿血·蛇黄散 ”。  猪肤汤 治少阴病下利 , 胸满  心烦。方见“伤寒·猪肤汤”。  鹿茸散 治小儿赤白痢不止。  方见“月经病·鹿茸散 ”。  羚羊角丸 《世医得效方》卷  下方。治 蛊疰 痢 , 下血 黑 如 鸡肝  色 ,时时口渴。羚羊角一两 半 , 黄  连二两 , 茯 苓 一两 , 黄柏 一两 半。  为细末 , 以 蜜丸。每服五六 十丸 ,  以腊茶送下。  断下汤 《易 简方》方。治新  久下痢、休 息 痢。草 果 ( 连 皮 ) 一  个 ,白术、茯苓各 一钱 , 甘草半钱。  为末 , 另取大罂粟壳十四枚 , 去筋  膜及蒂萼, 剪碎用醋浸 , 炒后为末 ,  入前药末及姜七片、枣子、乌梅各  七个 ,水煎作二服。赤痢加乌豆二  七粒 ,白痢加干姜半钱。  清六丸 《丹溪心法》卷二方。  治赤痢 ,及产后腹痛或自利。滑石  六两 , 甘 草一 两 , 红 曲 ( 炒 ) 半 两。  为细末 ,以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五十至七十丸 , 以 白汤送下。《医  学正传》治泄泻。  密陀僧散 治小儿下痢不止 ,  渐至 羸困。方 见“耳病 · 密 陀僧  散 ”。  越桃散 治下痢之后 , 腹中虚  痛不可忍。方见“小儿热证·越桃  散 ”。  葛粉饮 《圣济总录》卷七十  六方。治 血 痢 , 日 夜 数 十 行。葛  粉、白蜜各一两。上药相和 , 空腹  以凉开水调服。  葵子散 治血痢及产后血痢。  方见“疱疹痤疣·葵子散 ”。  楮叶汤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三方。治小儿痢渴不止 , 或时呕  逆 ,不下饮食。楮树叶 ( 微炙 ) 二十  片 ,木瓜 ( 切 ) 半两 , 参 ( 去芦头 ) 一  分。上药以浆水一中盏 , 每服量儿  大小分减 , 缓缓温服, 不拘时候。  硫黄 丸 治 休息 痢 , 发 歇 不  定 ,经久不愈。方见“脚气·硫 黄  丸 ”。  硫黄散 治休息痢不止 , 腹中  疼痛 , 不 思 饮 食。方 见“妇 人 杂  病·硫黄散 ”。  雄黄丸 治湿气热毒 , 下痢赤  白。方见“温病·雄黄丸 ”。  紫参散 治赤痢腹 痛。方 见  “咳血吐血·紫参散 ”。  紫笋茶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 九方。治赤 白痢久不瘥。紫  笋茶 ( 为末 ) 一两 , 狗头骨 ( 腊月者  烧灰) 一两半。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米饮送下 , 不拘时候。  黑圣散 治久泻痢 , 日久脱肛  疼痛。方见“伤寒·黑圣散 ”。  黑豆汤 治赤白痢 , 服诸药不  瘥。方见“脏腑热证·黑豆汤 ”。  黑豆饮 治 小儿但渴热痢 不  止。方见“温病·黑豆饮”。  黑豆饮子 治产后赤白久痢 ,  头面身体皆肿。方见“产后病·黑  豆饮子”。  黑神散 治久痢不 瘥。方 见  “咳血吐血·黑神散 ”。  黍米粥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 六方。治诸 痢不瘥。黍米 二 痢疾 十二画~十四画 201 ]  合 ,蜡一两 , 羊脂一两 , 阿胶 ( 碎 , 炒  黄燥 , 为末 ) 一两。先煮黍米为稀  粥 ,临熟入 阿胶、蜡、羊 脂搅令消 ,  空腹食之。 《太平 圣惠方》卷九  十七 方。治小 儿 下 痢 , 日 夜 数十  行 ,渐至困顿。黍米一合 , 鸡子一  枚 ,黄蜡半两。先煮黍米为 粥 , 临  熟下鸡子、蜡搅令匀, 空腹食。  敦阜 糕 治 久 痢。方 见“泄  泻·敦阜糕”。  温六 丸 《医方 考》卷二 方。  治白痢。滑石六两 , 甘草五 两 , 干  姜五 钱。为 细 末 , 以 姜 汁 作 丸。  《医学正传》治泄泻 ,或兼呕吐。  犀角汤 治伤寒下利 , 恶血不  止。方见“伤寒·犀角汤 ”。  犀角散 治小儿热痢不瘥。  方见“呕 吐呃 逆· 犀 角散 ①”。  治小 儿 血痢 , 身 体壮 热。方见  “呕吐呃逆 ·犀角散 ②”。 治  产后热毒痢。方见“呕吐呃逆·犀  角散 ”。  犀角榉皮煎 《外台秘要》卷  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方》方。治小  儿痢血。犀角屑十二分 , 榉皮 ( 炙  切) 二十分。上药水煎服 , 量儿大  小加减。  缓攻 汤 《辨证 录》卷七 方。  治下痢年久 , 里急后重 , 时发时止。  白芍一两, 枳壳五分 , 大黄一钱 , 槟  榔五分。水煎服。  蒲根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  五方。治热痢。蒲根 ( 锉 ) 二两 , 粟  米 ( 淘 ) 二 合。 上 药 水 煎 , 分  温二服。  槐花散 治血痢久不止 , 无腹  痛及里急后重。方见“呕吐呃逆·  槐花散 ”。  榉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三 方。治小儿 痢渴不止。榉 树  皮一两, 天花粉三分 , 白茯苓三分 ,  人参 ( 去芦头 ) 半两。为 细末。每  服半钱, 以粟米饮调下 , 不拘时候。  量儿大小加减。  硼砂丸 治久冷痢不瘥 , 饮食  不化 , 面无颜色 , 行坐乏力。方见  “积聚·硼砂丸 ”。  鼠尾草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 九方。治血 痢连年不瘥。鼠  尾草四两 , 地榆三两。为末 , 每服  半两 ,水煎温服 ,日二次。  截泻丸 治赤白痢。方见“泄  泻·截泻丸”。  酸石榴 皮散 《太平 圣 惠  方》卷九十三方。治小儿冷痢。酸  石榴皮 ( 锉 , 炒令微焦 ) 一两 , 硫黄  一分。为细末 , 每服半钱 , 以粥饮  调下 , 日 三四服。量 儿大小加减。  《圣济 总录》卷七 十六方。治 血  痢久 不 止。酸 石 榴 皮一 两 , 枳 壳  (麸炒微 黄, 去穰 ) 一两 , 当归 ( 锉 ,  微炒) 二分。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  粥饮调下。  蜡煎饼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六方。治赤白 痢。鸡子 ( 取黄 )  五枚 ,薤白 ( 去须切 ) 三茎 , 白曲四  两 , 蜡一两。上药相和作饼 , 以蜡  煎令熟, 空腹任意食。  罂粟汤 治妇人妊娠痢疾 , 久  治不效。方见“痿痹·罂粟汤 ”。  漏芦丸 治小儿 疳痢。方  见“疳证·漏芦丸 ”。 治冷劳  泄痢。方见“疳证·漏芦丸 ”。  缩砂丸 《圣济总录》卷 七  十七方。治休息痢。缩砂 ( 去皮为  末) 一两 , 肉豆蔻 ( 去壳为末 ) 半两 , 202 痢疾 十五画~十六画 ]  羊肝( 去筋膜切 ) 半两。拌和令匀 ,  用面和作饼 , 外又以湿纸三层包 ,  于煻灰 内煨 令香熟 , 去纸 及面研  细 ,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 , 以  米饮送下, 空腹服 ,日二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方。功能温中散滞 , 消饮进食。治  痰饮 , 胸膈噎闷 , 心腹 冷疼。缩砂  仁一两 ,高良姜、天南星 ( 洗 , 焙干 )  各四两。为细末 , 以姜汁煮面丸如  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 , 以姜  汤送下 ,不拘时候。  蕙草汤 治伤寒及湿热痢疾。  方见“伤寒·蕙草汤”。  樗白 皮 散 亦 名 樗树 皮 散。  方见本病证门“樗树皮散”。  樗皮 丸 治 产 后 血痢 不 止。  方见“产后病·樗皮丸 ”。  樗树皮散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九方。《杂病源 流犀烛》又  名樗白 皮散。治 赤白痢 不止。樗  树皮 ( 炙黄 , 锉 ) 一两, 炙甘草 ( 锉 )  一分 ,川椒 ( 去闭口 , 微炒去汗 ) 五  粒。上药水煎 , 分温二服 , 食前饮  下。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  治下痢脓 血 , 腹 痛。樗白皮、人参  各一两。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温  酒或米饮下 , 空腹服。  橡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三方。治小儿水谷痢, 日夜略不  暂止。橡 实 ( 微 炒 ) 二 两 , 干 柏叶  (微炙 ) 半两。为细末 , 每服半钱 ,  煎乌梅汁调下 , 不拘时候。量儿大  小加减。  橡实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  六方。治赤白痢。橡实壳 ( 炒 )、甘  草 ( 炙 )、荔 枝 壳、石榴 皮 各等 分。  为末 ,每服半两 ,水煎温服。  橡实散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九方。① 治赤白 痢, 日夜 不  禁。橡实一两 , 酸石榴皮 (微炒 ) 一  两 , 黄 牛角 ( 烧 灰 ) 一 两。为 细  末 ,每服二钱 , 以米饮送下 , 不拘时  候。② 治久赤白痢, 日夜不止。橡  实、干姜 ( 炮裂 , 锉 ) 各一两。为 细  末 , 每服 二 钱 , 米 饮调 下 , 不 拘 时  候。 《圣 济 总 录》卷 七十 六 方。  治新久脓血痢。橡实 (满壳入密陀  僧末 ,以炭火煅赤为末 ) 、诃黎勒皮  (为末 ) 各等 分。为 细末 , 分 作 五  服 ,每服以温米饮调下 , 食前服。  增损 缩 脾 饮 治 暑毒 吐 痢。  方见“温病·增损缩脾饮”。  鲫鱼脍 《太平圣惠方》卷 九  十六 方。治赤白 痢久不瘥。鲫 鱼  (鲜者 ) 一斤。细切作鲙 , 以蒜齑调  食之。  鲫鱼粥 《太平圣惠方》  卷九十六方。治胸腹虚冷 , 下痢赤  白。鲫鱼 ( 切作脍 ) 四两 , 粳米三或  二合。上药同 煮粥 , 入盐椒葱白 ,  随性食之。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方。  治产后赤白痢 , 脐下痛 , 饮食不下。  鲫鱼肉 一斤 , 粟 米 ( 别煮 为粥 ) 三  合。先将鱼以湿纸裹煨熟 , 取肉研  细 ,候粥熟下鱼肉 , 并入盐醋调和 ,  空腹晨服。  懊 散 治伤寒心中懊 , 下  利。方见“伤寒·懊 散”。  薤白饮 治小儿血 痢。方 见  “伤食厌食·薤白饮 ”。  薤白粥 治产后赤白痢 , 腰  腹痛。方见“产后病·薤白粥 ”。  治脾胃虚冷所致的白脓痢、水谷  痢。方见“产后病·薤白粥 ”。 泄泻 一画~三画 203 ]  橘皮散 《圣济总录》卷七  十六方。治 赤白痢。陈皮 ( 去白 ,  炒 , 为末 ) 一两, 冬瓜汁一合 , 生姜  汁一合。上药和匀 , 每服一匙。如  下物赤 多 , 增 瓜汁 ; 白 多 , 增 加姜  汁。和凉开水调下。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方。  治足太阴疟 , 善太息 , 不嗜食 , 先寒  后热, 或寒多。陈皮 ( 去白 , 切 , 姜  汁浸一宿) 三钱 , 大枣 ( 去核 ) 十枚。  先将陈皮焙干 , 研末 , 入枣水煎 , 发  病前连枣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二  方。治血痔。陈皮 ( 细捣 , 炒热 ) 二  斤。另取绢袋二只, 先取一只乘热  装药 , 系定坐于患处 , 冷则另取一  袋换之。  《医方类聚》卷二百十九引  《徐氏胎产 方》方。治妇人乳痈初  发。陈皮 ( 去白, 面炒微黄 ) 不拘多  少。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以麝香少  许同酒研和调药下。  藜芦丸 治少 小清痢及赤白  热痢。方见“伤寒·藜芦丸 ”。  羸瘦丸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三方。治小儿 痢渴不 止。椿树  根皮 ( 干 ) 不拘 多少。为 细末。另  取粟米适量 , 洗净 , 为细末 , 煮糊丸  上药末如绿豆大。每服五丸 , 以粥  饮送 下 , 日 三 四 服。量 儿 大 小  加减。  蘘荷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  六引《古今录验方》方。治小儿虫  毒痢血。蘘荷根、犀角屑、地榆、桔  梗各 二 分。上 药 水 煎服 , 日 一至  二服。  麝香丸 治 久患冷痢及休  息痢 ,脾胃冷极 , 大肠滑泄 , 下肠垢  不绝。方见“腹痛腹胀·麝香丸  ①”。 治赤白痢。方见“腹痛 腹  胀·麝香丸 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