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腹痛腹胀

 学中医书馆 2017-09-18


15 . 腹 痛 腹 胀 

一 炁丹 治 脾肾 虚寒 腹痛。  方见“泄泻·一炁丹”。  丁香汤 治小儿气胀 , 胸膈腹  满。方见“伤寒·丁香汤 ”。  七气汤 治虚冷上逆 , 及七情  内结 , 心腹绞痛 , 不能 饮食。方见  “积聚·七气汤”。  人参 汤 治 上气 , 心 腹胀  痛。方 见“胸痹 心 痛· 人 参汤  ”。 治小儿心腹胀满 , 下利呕  吐不止。方见“胸痹心痛·人参汤  ”。  人参散 治小儿心腹胀满 , 干  呕不 止。方 见“痰 核瘰 疬 · 人参  散 ”。  八仙散 《证治准绳》第六册  卷二方。治血气心 腹 痛。棕榈  二两 , 当 归 ( 烧灰 ) 一两 , 麝香 ( 细  研) 一钱。为细末 , 每服一钱 , 温酒  调服。  三仁汤 治胃痛 , 腹满 不食。  方见“胃痛脘痞·三仁汤”。  三皮汤 《医方类聚》卷九十  三引《袖珍方》方。治肚腹绞痛不  可忍。青 皮、桂皮、陈 皮 各 等 分。  先煎青皮数沸 , 次入桂皮 , 再下陈  皮 ,去滓服用。  三黄 汤 治 腹 痛 胀满 卒 急。  方见“便秘·三黄汤 ”。  干葛石膏汤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湿热腹胀 , 烦渴口淡。葛  根、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若  腹中热, 加地骨皮、黄连。  大建中汤 治腹中寒 , 上下痛  而不可触近。方见“胃痛脘痞·大  建中汤”。  大陷胸汤 治邪热内陷 , 饮热  互结而成结胸证。心下按之硬痛 ,  甚而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 疼痛而  拒按 , 脉沉紧。方见“伤寒·大 陷  胸汤”。  大黄 附 子 汤 治 寒积 腹 痛。  方见“胁痛·大黄附子汤”。  川连戊己汤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脾热腹胀 , 肚腹时热。白  芍、甘草、黄连。水煎服。  小三棱煎丸 治宿食不消 , 心  腹胀满。方见“伤食厌食·小三棱  煎丸”。  小乌沉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三方。功能调中和气。治心  腹刺 痛。乌药 ( 去心 ) 十两 , 甘 草  (炒 )一两 , 香附 ( 砂盆内断去皮毛 ,  焙干 ) 二 十 两。为 细 末。每 服 一  钱 , 或加 盐 少许 , 沸汤 点服 , 不 拘  时候。  小芥子酒 《太平圣惠方》卷  四十 三方。治腹 内诸气胀满。小 腹痛腹胀 三画~五画 161 ]  芥子半升。以生绢袋盛药 , 酒五升  浸七日 ,每服一小盏, 食前服用。  小菟丝子丸 治肾气虚损 , 心  腹胀 满。 方 见“虚 损 · 小 菟 丝  子丸”。  木瓜丸 治积年气块 , 脐腹疼  痛。方见“积聚·木瓜丸 ”。  木香 缩 砂 散 治 气痢 腹 胀。  方见“痢疾·木香缩砂散”。  木通散 治小便不通 , 小便腹  痛不 可忍。方 见“虚损 · 木 通散  ”。  止逆汤 治少阴肾经中寒 , 小  腹痛 , 足 厥 逆。 方 见“伤 寒 · 止  逆汤”。  牛蒡煎 治小便不通 , 烦躁不  安 , 脐 腹 急 痛。 方 见“癃 闭 · 牛  蒡煎”。  丹参饮 《时方歌括》卷下方。  功能行气化瘀。治气滞血瘀 , 脘腹  疼痛 ,及心绞痛。丹参一两 , 檀香、  砂仁各一钱。水煎服。  乌头汤 《圣济总录》卷六  十七方。治冷气心腹胀满 , 脐腹撮  痛 ,吐逆泄泻。乌头 ( 生用 ) 一两 ,  苍术 ( 水浸 七日 , 刮 去皮 焙干 ) 二  两。为末。每服二钱匕, 加生姜三  片、枣三枚 (劈 ) ,水煎热服。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四 方。  治寒疝满逆 , 手足不温 , 遍身疼痛。  乌头 ( 去皮脐 , 生切 ) 五枚 , 白蜜一  斤 ,桂 ( 去粗皮 ) 二两。先以慢火煎  蜜及乌头, 候蜜减半 , 滤去乌头 , 以  水三盏煎桂取汁 ,与蜜汁相和再煎  取二 盏 许。每 温 服 半盏 , 未 知再  服。服后如醉状得吐 ,为中病。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一  方。治牙齿风龋疼痛。乌头 ( 炮 ) 、  独活( 去芦头 ) 、郁李仁 ( 汤去皮 ) 各  半两。为 末。每 服 五 钱 匕 , 绵 裹  药 , 浸于一升酒中 , 经一宿 再煎十  余沸 ,热漱冷吐。  乌药散 治产后腹 痛。方 见  “脚气·乌药散 ”。  火龙丹 治心腹痛。方见“霍  乱·火龙丹”。  玉女散 《普济本事方》卷 八  方。治 阴 毒气 攻 上 腹痛 , 四 肢 逆  冷。川 乌。去 皮 脐 , 冷 水 浸 七 日  后 , 薄切曝干 , 纸袋盛。每 取一大  钱研 末, 加 盐 一 小 钱 , 水 煎 , 通  口服。  甘草麻桂汤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 寒湿 腹 胀 , 身 重 身 冷 无  汗。甘草、麻黄、桂枝。水煎服。  术桂豆苓汤 治少阴肾经 直  中寒邪 , 小腹疼痛 , 两足厥逆。方  见“伤寒·术桂豆苓汤”。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 , 心腹胁  胀满刺痛。方见“胃痛脘痞·平胃  散”。  四味当归汤 《外台秘要》  卷七 引《范 汪 方》方。治寒 腹 痛。  当归、桂心、干姜各三两 , 甘草 ( 炙 )  二两。水煎取三升 , 每服一升 , 日  三次。虚冷激痛甚 , 加黄芪、芍药  各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备  急千金要方》无甘草, 增附子一两。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四 方。  治卒 疝腹 痛 里 急。当 归 ( 焙 ) 、生  姜、芍药各二两 , 羊肉 ( 切去脂膜 )  半斤。前 三味 为 末 , 先 煮 羊 肉 烂  熟 ,去肉 , 以汁煮药 , 候熟去渣、澄  清。每服一盏 ,不拘时。  四味承气汤 治伤寒四日后 ,  腹胀满痛。方见“伤寒·四味承气 162 腹痛腹胀 五画 ]  汤”。  四味萸连丸 《证治准绳》幼  科卷三方。治腹胀 , 噫气吞 酸 , 食  不能化。炒吴萸、炒黄连、神曲、荷  叶各等分。为末 , 煮神曲为丸如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 ,白水送下。  四顺清凉丸 《幼幼集成》卷  四方。治挟热腹痛 , 面赤壮 热 , 五  心烦热。杭白芍二钱 , 当归、大黄  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水煎热服。  四逆汤 治伤寒少阴病 , 四肢  厥逆 ,腹中冷痛 , 下利清谷 , 神疲欲  寐 , 口 淡 不 渴 诸 证。 方 见“伤  寒·四逆汤”。  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 , 其人  腹中痛。方见“伤寒·四逆散”。  生牛膝酒 治产后 腹痛。方  见“产后病·生牛膝酒”。  生地黄散 治小肠实热 , 少腹  热痛等。方见“淋浊·生地黄散”。  生姜汤 治 腹中卒 痛。方见  “胸痹心痛·生姜汤 ”。  白术六一汤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卷三方。功能养神温 胃 , 逐  湿消痰。治脾 胃不和 , 心腹 痞闷 ,  胁肋 胀, 口苦无味 , 呕哕恶心 , 不  思饮食 ,面色萎黄 , 肠虚自利 , 肌体  瘦弱, 膈气 翻 胃。白 术 ( 去 芦 ) 六  两 ,甘草 ( 炙 ) 一两。为末。每服二  钱 ,水煎 ,空腹、食前食用。或为细  末 ,每服二钱 ,沸汤点服。  白金 散 治 虫 致 心腹 疼 痛。  方见“咳血吐血·白金散 ”。  瓜蒂 散 治 卒 中恶 , 心 腹绞  痛。方见“伤寒·瓜蒂散 ”。  半夏丸 《备急千金要方》  卷五方。治小儿 暴腹满 欲死。半  夏( 微火炮 ) 不拘多少。为末 , 酒和  服粟米大五丸。日三次。《圣济总  录》治小儿腹中卒痛, 啼呼闷绝。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 五  方。治小儿痰 嗽。半夏 ( 圆大者 ,  洗净切 , 生姜汁浸一宿 , 焙 ) 七枚 ,  定粉 ( 研 ) 、白 矾 ( 烧 令汁 尽 ) 各 一  钱。为末 , 面糊丸如麻豆大。每服  三至五 丸 , 食后 浓煎 白茅 根汤 送  下。量儿大小加减服用。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  治风痰脾胃冷气 , 吐逆不止 , 饮食  不下。半夏 ( 汤浸七遍去滑 , 微炒 )  一两 ,白矾 ( 炒令汁尽 ) 二两 , 干姜  (炮裂, 锉 ) 半两。为末 , 蒸饼和 丸  如梧子大。每服十丸 , 不拘时生姜  汤送下。 《太平圣 惠方》卷五 十  一方。治痰结 实不消 , 见食欲呕。  半夏 ( 汤洗 ) 二两 , 干姜 ( 炮 ) 一两 ,  白矾 ( 烧令汁尽 ) 一两 , 草豆蔻 ( 去  皮) 一两。为末 , 生姜汁煮面糊 为  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 , 不拘时姜  汤送下。 《圣济总 录》卷六十 四  方。治膈痰结实 , 胸中痞闷 , 咳嗽  喘急。半夏 ( 洗焙 ) 五两 , 皂荚 ( 去  皮子 , 椎碎 , 水一升煮焙 ) 五挺 , 生  姜( 切, 焙 ) 五两。为末 , 入姜汁 蜜  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食后泡  皂荚子汤送下。 《重订严氏济生  方·咳喘痰饮门》方。治肺脏蕴热  痰嗽 ,胸膈寒满。瓜蒌子 ( 去壳 , 别  研) 、半夏 ( 汤泡七次 , 焙 , 取末 ) 各  一两。生姜自然汁打面糊 , 为丸如  梧子 大。每服 五 十 丸 , 食 后 姜 汁  送下。  《圣 济 总录》卷 六十 三 方。  治干呕气逆 , 不下饮食。半夏 ( 洗 ,  焙干) 一两 , 干姜 ( 炮 ) 半两 , 丁香一  分。为末 , 姜汁和丸如绿豆大。每 腹痛腹胀 五画~六画 163 ]  服十至二十丸 , 米饮送下。  《圣 济 总 录》卷 四 十七 方。  ① 治上膈痰滞 , 吞醋吐沫 , 涕唾稠  粘 ,胸膈不利。半夏 ( 生姜捣烂作  饼) 二两 ,山芋一两 , 矾石 ( 飞过 ) 二  两。为末 , 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至二十丸 , 食后临卧生姜汤送  下。② 治上焦冷气 , 噫醋吞酸 , 吐  沫呕逆 , 不思饮食。半夏 ( 汤浸去  滑 , 焙 干 ) 二 两 , 丁 香 半 两 , 干 姜  (炮 )一分。为末 , 姜汁煮面糊为丸  如梧子大。每 服十五 丸 , 不 拘时 ,  煎木瓜盐汤送下。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七 方。  功能疏风顺气下痰。治大便不通。  半夏( 洗 ,麸炒 ) 一两 , 牵牛子 ( 一半  生 ,一半炒 ) 四两 , 青橘皮 ( 汤浸去  白 ,焙 ) 、木通 ( 锉 ) 各半两。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 夜卧  时淡姜汤送下。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方。治急风吐涎 , 四肢拘急 , 腰背  强硬。半夏半两 , 天南星半 两 , 干  蝎半两 , 乌 头 ( 去 皮 脐 ) 半 两。为  末 ,黑豆面糊和丸如绿豆汤。每服  十丸 , 温生姜汤送下。 《幼科释  谜》卷五方。治痰症 , 惊搦后风涎  潮作。生半夏二两 , 赤苓、枳壳各  一两 ,朴硝二钱半。姜汁为丸。每  服三十丸 , 食后姜汤送下。也可量  儿大小 ,加至五十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  治妊娠恶阻 , 吞酸 , 胸中冷腹痛 , 不  能饮食 , 辄吐青黄汁。半夏 ( 汤洗  七遍, 去滑) 半两 , 人参 ( 去芦头 ) 半  两 ,干姜 ( 炮裂 , 锉 ) 半两。为末 , 地  黄汁浸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  十丸 ,不拘时粥饮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三  方。治产 后 短 气。半 夏 ( 汤 浸 去  滑) 一两 , 人参二两 , 枳实 ( 去瓤麸  炒) 半两 , 诃子 ( 煨去核 ) 三分。为  末 , 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 , 如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 生姜紫苏熟水  送下 ,不拘时候 ,日服三次。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  治小儿脾热 , 乳食不下 , 胸膈多涎。  半夏( 生姜汤洗 , 去滑 ) 半分 , 皂荚  仁半两。为末, 生姜汁和丸如麻子  大。每服三丸 , 不拘 时温水送下。  量儿大小 , 加减服用。  半夏生姜汤 《圣济总录》卷  六十七方。治上气腹胀。半夏 ( 洗  焙) 五两 , 生姜半斤 , 人参一两半 ,  陈橘皮 ( 去白 , 焙 ) 三两。为末。每  服五钱匕 , 水煎 ,不拘时温服。  半夏散 治腹胀急 痛。方 见  “伤寒·半夏散 ”。  加味小建中汤 《三因极一病  证方论》卷九方。治心腹切痛不可  忍。桂心三分 , 甘草 ( 炙 ) 半两 , 白  芍一 两 半 , 远 志 ( 去 心 ) 半 两。为  末 ,每用四大钱 , 加生姜五片、枣一  枚同水 煎 , 入饧 糖一 块如 皂荚 子  大 ,煎令熔。食前温服。  地黄散 治室女经络寒凝 ,  心烦腹痛。方见“虚损·地黄散  ”。 治室女血气不利 , 月水 来  即少腹作痛。方见“虚损·地黄散  ”。 治产后血气不 和, 血 块  时攻心腹作痛。方见“虚损·地黄  散 ”。 治产后恶 血不尽 , 腹  中 痛。 方 见“虚 损 · 地 黄 散  ”。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方。  功能缓急止痛。治腰脚挛急 , 腹中 164 腹痛腹胀 六画 ]  疼痛。白 芍、炙 甘 草 各 四 两。水  煎 ,分二次服。 《幼幼集成》卷四  方。治一切寒热 虚实腹 痛。白芍  三钱 , 甘草二钱。纸重包 , 水湿慢  火煨熟 ,杵烂煎汤服。寒月略加肉  桂数分。  芍药汤 治 腹中拘 急痛。方  见“产后病·芍药汤 ”。  芍药枳实丸 治小儿腹大胀  满 ,时常疼痛。方见“伤食厌食·  芍药枳实丸”。  朴附汤 《重订 严氏 济生  方·胀满门》方。治老人虚人中寒  下虚 ,心腹膨胀 , 不喜饮食 , 脉来浮  迟而弱。附 子 ( 炮去 皮 ) 、厚朴 ( 姜  制、炒 )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  加生姜七片、枣二枚同水煎 , 不拘  时温服。少加木香尤佳。  《医方类聚》卷一百二十三  引《澹 寮方》方。抬 久 发虚 疟、寒  疟。大附子 ( 姜汁炒 ) 、厚 朴 ( 姜汁  浸炒 ) 各等 分。为末。每服四钱 ,  加生姜七片、枣七枚同煎 , 当发日  早晨并三服。  夺命抽刀散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卷三方。治脾胃积冷 , 中焦  不和 ,心下虚痞 , 腹中疼痛 , 胸胁逆  满 , 噎 塞不 通 , 呕 吐冷 痰 , 噫 气吞  酸 ,口苦无味 , 不思饮 食。亦治妇  人血气刺痛不可忍, 及酒中毒。干  姜 ( 锉 , 入巴豆半两 , 同炒黑 , 去巴  豆) 、良姜 ( 入斑蝥一百个同炒 , 去  斑蝥 ) 各二十两 , 糯米 ( 炒 ) 二十五  两 ,石菖蒲 ( 不见火 ) 二十二两。为  细末。每服二钱 , 加盐少许沸汤点  服 ,不拘时候。若解酒毒 , 空腹、食  前温酒调服。  夺命散 治脓血泻痢 , 腹痛欲  绝。方见“中风·夺命散 ”。  当归没药丸 《医方类聚》卷  二百十二引《袖珍方》方。治妇 人  血风血气 , 腹胁刺痛 , 筋挛骨痹, 手  足麻木 , 皮风瘙痒。当归、五灵脂  (炒 ) 各一两 , 没药五钱。为末 , 醋  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 空  腹姜汤送下。  当归和血散 治妇人产前 产  后腹 痛。方 见“诸 疮 · 当 归 和  血散”。  当归散 治小儿冷热不调 , 腹  痛。方见“衄血·当归散 ”。  回阳散 治腹痛身 冷。方 见  “霍乱·回阳散 ”。  肉豆蔻丸 治胃气虚冷 , 腹中  疼痛。方 见“ 带 下 病 · 肉 豆 蔻  丸 ”。  肉豆蔻散 治脾脏气不和 ,  多痰逆 , 腹胁疼痛。方见“虚损 ·  肉豆蔻散 ”。 治 产后心腹痛。  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竹皮汤 治交接劳复卵肿 , 腹  中绞 痛。方 见“咳 血吐 血 · 竹 皮  汤 ”。  羊肉当归汤 治产后虚弱 腹  痛。方见“产后病·羊肉当归汤”。  羊肉汤 治产后 内虚 , 寒入 ,  腹中绞痛。方见“产后病·羊肉汤  ”。  守中金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三方。功能温脾暖 胃, 消 痰  逐饮 , 顺理三焦 , 祛风散寒。治脾  胃积冷, 心下虚痞 , 腹中疼痛 ; 或胸  胁逆满, 噎塞不通 , 咳嗽无时 , 呕吐  冷痰 , 饮食不下 , 吞酸口苦。又治  伤寒时气 , 里寒外热 ; 霍乱吐利, 心  腹绞痛, 手足不和 , 身热不渴 , 肠鸣 腹痛腹胀 六画~七画 165 ]  自利 ,米谷 不化。及治脾胃 留湿 ,  体重节 痛。干姜 ( 炮 )、甘草 ( 炙 ) 、  苍术 ( 米泔 浸 ) 、桔 梗 ( 去 芦 ) 各等  分。为末 , 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  丸 ,食前沸汤嚼下。  安息香丸 《圣济总录》卷五  十七方。治久冷 腹痛不 止。安息  香( 研 ) 、补骨脂 ( 炒 ) 各一两 , 阿魏  (研 )二钱。为末 , 醋研饭为丸如小  豆大。每服十丸 ,空腹粥饮送下。  防风木通汤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风湿腹胀 , 内外皆热。防  风、木通。水煎服。  如神汤 治血 滞腹中 痛及  产后 腹 痛。 方 见“脚 气 · 如 神  汤 ”。  红蓝花酒 《金匮要略》卷下  方。治 妇 人诸 风 , 及腹 中 血 气刺  痛。红蓝花一两 , 酒一大升。煎减  半。每服一半 , 未止再服。  豆蔻汤 《博济方》卷二方。  治脾胃虚弱 , 不思饮食 , 呕吐满闷 ,  胸膈不利 , 心腹疼痛。草豆蔻肉八  两 ,生姜一片 , 甘草 ( 碎 ) 四两。水  煎 ,水尽取出 , 焙干为 细末。每服  一钱 ,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  《圣 济 总 录》卷 三 十九 方。  治霍乱 逆满 不下食 , 或腹 中气妨  闷。草豆蔻半两 , 人参一两 , 甘草  (炙 ) 三分。为末。每用五钱匕 , 加  生姜一枣大 ( 拍碎) 同水煎 ,温服。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四 方。  治冷痰呕逆 , 胸膈不利。亦治留饮  宿食 不 消。草 豆 蔻 ( 去 皮 ) 、半夏  (洗焙 ) 各半两 , 陈橘皮 ( 去白 , 焙 )  三分。为末。每用三钱匕 , 加生姜  五片同煎, 不拘时温服。  《圣 济 总 录》卷 七 十四 方。  治洞泄不止。肉豆蔻 ( 去壳 ) 七枚 ,  乌头、白术各一两。以油四两先煎  后二味 , 候白术黄色 , 乌头 外裂里  黄 , 取出乌头 , 去皮脐 , 入肉豆蔻 ,  三味 锉 如麻 豆。每 用三 钱 匕 , 水  煎 ,空腹、食前稍热服用。  豆蔻 散 治 小 儿 胃虚 腹 胀。  方见“泄泻·豆蔻散 ”。  苍术丸 治腹中虚冷疼痛 , 不  能饮 食。方 见“虚 损 · 苍 术 丸  ”。  苍白甘草汤 《辨证录》卷 二  方。治腹痛至 急 , 两 胁亦觉胀满 ,  口苦作呕 , 吞酸欲泻。苍术五钱 ,  白芍一两 , 甘草一钱。水煎服。  苏子粥 《外台秘要》卷七方。  治腹中气胀。苏子不拘多少 , 研如  麻豆 , 煮 粥 食 之。或 入 葱、豉、姜  亦可。  吴茱萸丸 治脾胃冷气攻 心  腹胀痛。方见“胃痛脘痞·吴茱萸  丸 ”。  吴茱萸饮 治产后中风腹痛。  方见“诸气·吴茱萸饮 ”。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 , 撮痛  胀满。方 见“ 胃 痛 脘 痞 · 吴 茱  萸粥”。  没药散 《博济方》卷四方。  治妇 人 急血 气 , 腹疼 不 可 忍。没  药、红花、延胡索 ( 洗 ) 、当归 ( 洗 ) 各  等分。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酒半盏、  童便半盏相和匀 , 烧赤秤锤或小铃  子 , 淬 过 后调 服。亦可 只 用 温 酒  一钱。  《圣 济 总录》卷 三十 三 方。  治伤寒后腰痛 不可忍。没药 ( 研 )  一两 , 地 龙 ( 微炒 ) 一 两, 桂 ( 去 粗  皮 ) 半两。为细末。每 服二钱匕 , 166 腹痛腹胀 七画~八画 ]  空腹温酒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  治妇人痃癖气 , 攻心腹疼痛。没药  一两 ,川芎一两半 , 龟甲 ( 涂醋炙令  黄 , 去裙 ) 二两。为细末。每服  一钱 ,不拘时热葱酒调下。  《圣 济总录》卷十 方。治历  节风 , 骨节疼痛 , 昼夜 不可忍。亦  可治风邪走注疼痛。没药 ( 研 ) 半  两 ,虎胫骨 ( 酒炙 ) 三两。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 , 不拘时温酒调下 , 日  服三次。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方。治产后下 痢不止 , 胃腹 疼痛。  没药一两 , 木香二两 , 阿胶 ( 捣碎 ,  炒令黄燥 ) 一两。为细末。每服二  钱 , 粥饮调下 , 日三、四服。 《类  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十方。治产后  百疾。没 药、血 竭 各 等 分。为 细  末。每 服 二钱 , 童 子小 便 合 酒半  盏 ,煎一沸 , 温酒 调下 , 才产一服 ,  上床良久再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方。  治血灌瞳人。没药一 两半 , 血竭、  大黄 ( 锉 炒 )、芒 硝各 一 两。为细  末。每服三钱匕 , 热水调下 , 空腹、  食后各一次 , 日三服。  灵脂丸 《杨氏家藏方》卷五  方。治一切心腹痛 , 及小肠气。巴  豆 ( 去 皮 膜 , 纸 裹 出 油 尽 )、干 姜  (炮 )、五灵脂 ( 去砂石 ) 各二钱。为  末 ,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至  十丸 ,不拘时候汤送下。  阿胶 汤 治 小 肠寒 , 肠 中懊  痛 ,下痢赤白。方见“伤寒·阿胶  汤 ”。  鸡舌香散 治心腹 痛。方见  “齿病·鸡舌香散 ”。  青皮散 治气结胸腹作胀 , 或  胸前饱闷 , 或小腹胀急。方见“乳  病·青皮散 ”。  青金丸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五十三方。治妇人血积气攻冲 ,  心腹 痛 , 吐逆不下食 , 发 作神思  昏闷 , 四肢逆冷。五灵脂 ( 取细 末  一两) 两二 , 硝石 ( 与五灵脂同研 )  一分 ,斑蝥 ( 去足翅与糯米同炒, 研  末) 一分。同和匀 , 滴水为丸如 豌  豆大。每服七丸 , 生姜醋汤不拘时  送下。  《万病回春》卷二方。治 哮  喘 , 因 厚 味发 者。萝卜 子 不 拘 多  少。淘净 , 蒸熟晒干为末 , 姜汁浸  蒸饼 为 细丸。每 服 二十 丸 , 温 水  送下。  青橘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  八十 三方。治小 儿伤冷腹痛。青  橘皮( 汤浸去白瓤 , 焙 ) 、桔梗 ( 去芦  头 ) 、赤 芍药各半两。为末。每 用  一钱 , 水煎 , 不拘时温服。量儿大  小 ,加减服用。  郁金散 治黄疸 , 腹 胀气急。  方见“中风·郁金散 ”。  抵圣散 治小儿腹中虚痛 , 肛  门脱出。方见“眼病·抵圣散 ”。  败酱 汤 治 产 后 腹痛 引 腰。  方见“产后病·败酱汤”。  金铃子散 治小肠为冷气 所  搏 ,盘肠气痛 , 干啼 , 额上有汗。方  见“胸痹心痛·金铃子散 ”。  乳香散 治小儿感受风冷 , 盘  肠气 痛。症见 腰 曲 干啼 , 额 上 有  汗 ,口闭脚冷 , 大便青色不实 , 上唇  干。方见“癫狂痫·乳香散 ”。  备急 大黄 丸 《内外 伤 辨 惑  论》卷下方。治卒心腹痛。大黄、 腹痛腹胀 八画~九画 167 ]  巴豆( 去皮 )、干姜各一两。蜜丸如  小豆大。每服三丸 ,老少量用。  备急丸 《金匮要略》卷下  方。功能攻逐寒邪。治心腹胀满 ,  卒痛如椎 刺 , 气 急口噤。大 黄、干  姜、巴豆 ( 去皮心 , 炒 , 研为脂 ) 各一  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 , 另研巴  豆再研匀 , 蜜丸如豆大。每服三四  十丸 , 温水或酒 送下。如不 瘥 , 再  与三丸 , 如腹中 鸣 , 吐 下即愈。若  口噤 ,启齿灌服。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方。  治霍乱心腹疰痛 , 冷气冲心。大黄  (锉 ,微炒 ) 一两, 干姜 ( 炮裂 , 锉 ) 一  两 ,巴豆 ( 去心 , 纸裹压去油 , 细研 )  一分。为末 , 入巴豆研匀 , 蜜丸如  梧子 大。每服 三 丸 , 不 拘 时 粥饮  送下。  《全 生指迷 方》卷 二方。治  宿谷停留不化 , 结于肠间 , 气道不  舒 , 寒 热如 疟 , 不 以时 度 , 肠 满膨  胀 ,大便不通 , 或时腹疼痛 , 胸膈痞  满。大黄 ( 湿纸裹煨 ) 、巴 豆 ( 去皮  心及油) 、干姜 ( 去皮 ) 各等分。为  末 ,蜜丸如豌豆 大。每服一 丸 , 米  饮送下。羸人 服一丸 , 如绿 豆大。  以便快利为度。  单行 茱 萸 酒 治 产后 腹 痛。  方见“产后病·单行茱萸酒”。  泻心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肺热腹胀 , 心火刑金。黄  连、甘 草、桑 白 皮、地 骨 皮。水  煎服。  定痛丸 《太平圣惠方》卷  七方。治肾脏冷气卒攻, 脐腹疼痛  至甚。干蝎 ( 微炒 ) 三分 ( 两 ) 。为  末 ,以清酒及童子便各一升同煎如  膏 ,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 丸 , 不  拘时温酒送下。  《杨氏家藏方》卷四方。治  气滞腰痛不可 忍。威灵 仙 ( 去土 )  半两 ,金铃子 ( 研炒 ) 一两 , 茴香半  两 ,乌头 ( 炮 ) 一两。为末 , 酒煮 面  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温  酒送下, 空腹、食前各一次。  定痛散 治产后 心腹 刺 疼  痛不可忍。方见“产后病·定痛散  ”。  参橘煎 治气虚喘逆 , 短气腹  胀。方见“哮喘·参橘煎”。  草豆蔻汤 治腹 胀满 , 短气。  方见“霍乱·草豆蔻汤 ”。  茴香汤 《幼幼心书》卷下方。  治脾胃不和 , 腹痛 , 不欲食。茴香  (炒 )、良姜 ( 锉 ) 各一两 , 苍 术二两  (炒 ) , 炙甘 草 一 两。前 三 味 以 土  炒 ,焙干 , 为细末。每服一钱 , 空腹  盐汤调服。  茴香枳壳丸 《御药院方》卷  四方。治中满下虚 , 腹胁胀满 , 气  不宣 通。枳 壳 ( 去白 麸 炒 )、茴 香  (微炒香 ) 各等分。为末 , 酒面糊丸  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 温酒或  米饮送下 , 空腹、食前服。  胡芦巴丸 《圣济总录》卷  五十 三 方。治 肾 脏 虚冷 , 腹 胁 胀  满。胡芦巴二两 , 附子 ( 炮 )、硫 黄  (研 )各三分。为末 , 酒煮面糊丸如  梧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 , 盐汤  送下。  《杨氏家藏方》卷四方。治  一切寒湿脚气 , 腿膝疼痛 , 行步无  力。胡芦巴 ( 浸一宿 ) 四两 , 破骨脂  (炒香 ) 四两。为末 , 用大木瓜一枚  切顶去穰 , 填药满顶盖之 , 蒸熟取  出 , 烂研 , 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 168 腹痛腹胀 九画 ]  十丸 ,空腹、食前温酒送下。  胡椒丸 治 小儿腹 胀。方见  “齿病·胡椒丸 ”。  枳朴香砂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气结腹痛 , 心腹胀满。枳  壳、厚朴、香附、砂仁。水煎服。  枳壳川连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热积腹痛 , 烦躁不 寐 , 时  作时止 , 痛 则汗出。或痛欲 下利 ,  一利即 止。枳壳、黄 连。水 煎服。  若胸前满闷 , 加砂仁 ; 小便不利 , 加  木通、滑 石; 大便 秘结 , 加 大黄、玄  明粉。  枳壳青皮饮 《症因脉治》卷  三方。治三焦胀 , 气满腹中 , 空空  然响。青皮、枳壳、大腹皮各等分。  水煎服。上焦胀加桔梗; 中焦胀加  苏梗 ;下焦胀加木通。  枳实芍药散 治产后腹痛 , 烦  满不得卧。方见“产后病·枳实芍  药散”。  柏叶汤 治妇人下血 , 脐下  痛。方见“咳血吐血·柏叶汤 ”。  柱灵 散 治 腹 痛, 症 情 危急  者。方见“胃痛脘痞·柱灵散”。  厚朴三物汤 治腹满痛 , 大便  秘结。方见“便秘·厚朴三物汤”。  厚朴丸 治心腹疼痛作胀 , 胸  膈虚 痞 等。 方 见“泄 泻 · 厚 朴  丸 ”。  厚朴汤 ①治脾胃气虚 , 腹内  胀闷。方见“霍乱 · 厚 朴汤 ”。  ②治胃实腹胀 , 大便苦难 , 关格不  通。方见“霍乱·厚朴汤 ”。  钩藤 膏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十方。治小儿胎寒胃 冷 , 腹  肚 痛 , 夜啼、呕 吐 , 腹泻 色青 , 状  若惊搐 , 时出冷 汗。姜黄二 钱 , 没  药( 别研 ) 、木香、乳香 ( 别研 ) 各四  钱。为 细 末 , 以 蜜 和 膏。每 服 三  钱 , 煎钩藤汤化下 , 不拘时服。量  儿大小加减。  香朴丸 治老人虚寒气弱 , 腹  胀。方见“虚损·香朴丸”。  香朴汤 《万病回春》卷三方。  治寒胀, 老人中寒下虚 , 心腹膨胀 ,  不喜饮食 , 脉浮迟而弱。厚朴、姜  (炒 )各一两 , 附子 ( 炮去皮脐 ) 七钱  半 ,木香三钱。为末 , 加生姜七片、  枣一枚, 水煎服。  香桂散 治 妇人血刺心腹 疼  痛。方见“妊娠病·香桂散 ”。  保安丸 治心腹内癥积如拳 ,  日久渐大 , 腹部胀痛。方见“惊 风  惊痫·保安丸 ”。  胜金丸 治冷热气不和 , 腹痛  刺。 方 见“伤 食 厌 食 · 胜 金  丸 ”。  独圣 汤 治 脾胃 虚 , 过 食 瓜  果 , 腹 胀 痛。方 见“衄 血 · 独 圣  汤 ”。  姜桂散 治腹痛。方见“胸痹  心痛·姜桂散 ”。  姜黄汤 治蛔虫心痛不 可  忍 ,或不能食 , 面黄腹满。方见“胸  痹心痛·姜黄汤 ”。 治月经经  行腹痛。方见“胸痹心痛·姜黄汤  ②”。 治产后血块攻 筑, 心 腹  痛。 方 见“胸 痹 心 痛 · 姜 黄  汤 ”。  前胡散 治小儿心腹气胀 , 胸  膈烦满。方见“痰饮。前胡散 ”。  神功丸 治三焦气壅 , 心腹痞  闷 , 脐下 胀 痛 , 里 急后 重 , 或 下 鲜  血 , 腰 脚 重, 溺 赤 如金。方 见“便  秘·神功丸”。 腹痛腹胀 九画~十一画 169 ]  神保丸 《普济本事方》卷  七方。治胁腹疼痛。木香、胡椒各  二钱半 ,干蝎 ( 去毒 ) 十个 , 巴豆 ( 去  皮心 ,研 ) 十个。为末 , 汤释蒸饼丸  如麻子大 , 朱砂为 衣。每服 三粒。  心膈痛 ,柿蒂灯心汤送下 ; 腹痛 , 柿  蒂煨姜煎汤送下; 血痛 , 炒姜醋汤  送下。  《重订严氏济生方·心腹痛  门》方。治膀胱气 , 胁下痛 , 或病项  筋痛 ,久而不愈 , 流入背膂。木香、  胡椒各一分 , 全蝎七枚 , 巴豆 ( 去皮  心 , 研 ) 十枚。为末 , 入 巴豆令匀 ,  汤浸蒸饼为丸 , 如绿豆大 , 朱砂为  衣。每服七丸 , 食前茴香酒送下。  《赤 水玄珠》卷五 方。治诸  寒积 ,胀满急痛 , 大便不利。木香、  胡椒各一钱 , 全蝎七个 , 巴豆 ( 去皮  心 ,研 ) 十粒。为末 , 蒸饼为丸如麻  豆大 , 朱砂为衣。每服五丸 , 腰胁  疼痛 ,茴香酒送下 , 余陈皮汤送下。  《寿世保元》治气噎 ,宿食不消。  神验丸 治冷劳气痢 , 腹胁疼  痛。方见“虚损·神验丸”。  桂心汤 治疝气 腹痛。方  见“胸痹心痛·桂心汤 ”。 治  虚劳腹痛及妇人小腹痛。方见“胸  痹心痛·桂心汤 ”。  桂心 酒 治 产 后 卒心 腹 痛。  方见“产后病·桂心酒”。  桂心散 治心腹 痛。方见  “客忤·桂心散 ”。 治卒心  腹胀 满。方 见“客 忤· 桂 心散  ”。  桂苓丸 治冒暑大渴 , 心腹胀  满 ,见食欲呕。方见“温病·桂苓  丸”。  桃仁散 治男子脾痛不可忍。  方见“狐惑病·桃仁散 ”。  高良姜汤 治伤寒呕哕 , 心腹  冷痛。方见“胃痛脘痞·高良姜汤  ”。  高良姜 散 治产后 腹痛。方  见“产后病·高良姜散”。  烧脾散 治妇人血气攻刺 , 腹  胁撮 痛。方 见“胃 痛脘 痞 · 烧 脾  散”。  酒蒸 黄连 丸 《杂病 源 流 犀  烛》卷十七方。治肠胃积 热, 及 因  酒毒下血 , 腹痛作渴 , 脉弦数。黄  连四两。酒浸一宿 , 晒干为末 , 酒  糊为丸。每服三十至五十丸。  消痞 丸 《重 订 瑞竹 堂 经 验  方·积滞 门》方。治 痢 后 肚 腹 胀  满。苍术 ( 净 , 米泔浸后焙 干, 炒 )  四两 ,陈皮 ( 去白 ) 一两 , 青皮 ( 净 ,  去穰) 一两 , 木香二钱。为末 , 醋糊  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空腹  温酒送下。小儿每服三五七丸 , 米  饮汤送下。  调中汤 治胃热肠寒 , 食已则  饥 ,小腹痛胀。方见“吞酸嘈杂 ·  调中汤”。  通气散 治小儿腹 胀。方 见  “胸痹心痛·通气散 ”。  理中丸 ( 汤 ) 治腹痛腹满 喜  温者。方见“霍乱·理中丸 (汤 ) ”。  理阴煎 治真阴虚弱 , 吐泻腹  痛。方见“虚损·理阴煎”。  黄芽丸 《景岳全书》卷五 十  一方。治脾胃 虚寒 , 或饮食不化 ,  或时多胀满 , 泄泻 , 吞酸呕吐。人  参二两, 焦干姜三钱。白蜜为丸如  芡实大, 常嚼服。  豉薤汤 治 温病及伏气腹 痛  诸热毒。方见“伤寒·豉薤汤”。 170 腹痛腹胀 十一画~十二画 ]  雪羹 《绛雪园古方选注》方。  功能泄热止痛。治肝经热厥 , 少腹  攻冲作痛。荸荠四个 , 海蜇皮 ( 漂  去石灰、矾性 )一两。水煎服用。  硇砂丸 《太平圣惠方》卷  七方。治 肾脏 冷 气 卒攻 , 脐 腹疼  痛 ,日夜不止。硇砂半两 , 干蝎 ( 微  焙) 一分 , 桃仁 ( 汤浸 , 去皮尖及双  仁 , 研 如 膏 ) 三 十 枚。为 末 , 入桃  仁 ,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十丸 ,不拘时生姜热酒送下。  《圣 济 总 录》卷 七 十四 方。  治水泻不止。硇砂 (研 ) 、硫黄 ( 研 )  各一分 ,铅丹 ( 研 ) 半两 , 巴豆 ( 去皮  心 ,出油尽 ) 十四枚。先将巴豆霜  研细 , 再入诸药研匀 , 糯米饭和丸  如小 豆 大。水 泻 , 新汲 水 送 下一  丸 ; 赤白痢, 煎干姜甘草汤放冷服  一丸 ; 吐泻, 煎生姜木瓜汤放冷下  一丸 ;白痢 , 煎干姜汤放冷下一丸。  不拘时候。  《圣 济 总 录》卷 七 十三 方。  治癖气疼痛 , 腹胁胀满 , 发歇不定 ,  不思饮食。硇砂 ( 醋一盏化 尽 , 熬  成膏 ) 、芫 花 ( 醋 拌 炒 干 ) 、干 姜  (炮 )、三棱 ( 锉碎、醋浸三宿 , 焙干 )  各半两。后三味为末 , 入硇砂醋膏  内和丸 , 丸 如绿豆 大。每服 十丸 ,  不拘时生姜橘皮汤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  二方。治 小儿 瘰 疬 , 连 缀 如 梅李  状。硇砂、砒 黄各 一分。为末 , 糯  米饮为剂 , 拈如小麦粒大。有患者  烙破。纳一丸 , 五日一换。后用生  肌膏。 《医林 改错》卷 下方。治  瘰疬鼠 疮 , 满 胸满 顶 , 破 烂流 脓。  硇砂 ( 研细 ) 二钱 , 皂角子一百个 ,  干醋一斤 ( 前二味入醋内浸三日 ) 。  砂锅内熬之 , 即干 , 将锅底 硇砂拌  于皂子上 , 候干。以微火焙干。每  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  二次 , 滚 开 水 送 下。亦 可 为 末  服用。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方。  洽妇人月水久不通 , 心腹多痛。硇  砂一两, 斑蝥 ( 糯米拌炒令黄 , 去翅  足) 一 分 , 桂 心半 两 , 当 归 ( 锉 , 微  炒) 半两。为末 , 软饭和丸如绿 豆  大。每服五丸 ,食前温酒送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  治妇人白带下 , 脐腹冷痛 , 面色痿  黄 ,日渐虚损。硇砂 ( 细研 ) 一两 ,  白矾灰半两 , 干姜 ( 炮裂 , 锉 ) 半两 ,  川乌 ( 生 , 去皮脐 ) 一两。为末 , 醋  煎膏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温 酒  送丸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  治产后月水不 通。硇砂 ( 细研 ) 半  两 ,桂心半两 , 燕脂 ( 研入 ) 一钱, 斑  蝥 ( 去 翅足 , 以 糯米 拌炒 , 米 黄 为  度) 半两。为末 , 以狗胆和丸如 绿  豆大。每服三至五丸 , 空腹红花汤  送下。觉腹痛 ,频服桃仁汤即缓。  接真汤 《御药院方》卷六方。  治阴病手足厥冷 , 脐腹疼痛 , 真气  不足 , 衰惫欲绝。沉香、丁 香各二  钱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四钱 , 麝香  一钱。为末。加生姜七片、枣二枚  (去核 )水煎 , 顿服。  麻仁汤 治腹急痛。方见“脚  气·麻仁汤 ”。  断弓弦散 治妇人血气心 腹  痛。方见“诸疝·断弓弦散”。  琥珀散 治心膈迷闷 , 肚腹撮  痛。方见“金刃刺伤·琥珀散 ”。  款气丸 治小儿腹 胀硬。方 腹痛腹胀 十二画~十四画 171 ]  见“哮喘·款气丸 ”。  款气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七十五方。治小儿心腹气胀 , 喘粗  不下食。牵牛子 ( 炒熟 ) 一两 , 马兜  铃一两 ,木香半两。为末。每用一  钱匕 , 水煎 , 不拘时温 服。再量儿  大小 ,加减服用。  葶苈 散 治 腹 胀 气急 如 鼓。  方见“内痈·葶苈散 ”。  椒朴丸 治血海虚冷 , 脐腹疠  痛。方见“伤食厌食·椒朴丸 ”。  紫苏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六方。治冷气心腹 痛 , 妨 胀 , 不  能下食。紫苏子 ( 微炒 ) 一合 , 桂心  (为末 ) 二钱。先捣碎紫苏子 , 水煎  滤汁 , 入米二合煮粥 , 候熟入桂末  食之。  紫桂丸 《太平圣惠方》卷  七十一方。治妇人血刺, 小腹疼痛  不止。紫桂心一两 , 云薹子 ( 微炒 )  一两 ,干姜 ( 炮裂 , 锉 ) 一两。为末 ,  醋煮面糊 , 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  丸 ,不拘时醋汤送下。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四 方。  治阴冷交攻 , 心疝疼痛。桂 ( 去粗  皮) 半两 , 当 归 ( 焙 ) 三 分 , 吴 茱萸  (汤浸 , 焙炒 ) 一两。为末 , 醋煮面  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炒生  姜盐酒送下 , 亦可米饮送下 , 日服  三次。  温中丸 功 能温中 和胃。治  脾肾 气 虚 , 心 腹 疼 痛。方 见“泄  泻·温中丸 ”。  温肠开闭汤 治肾火衰微 , 大  便闭结 ,小腹作痛 , 畏寒畏冷 , 喜饮  热汤。方见“便秘·温肠开闭汤”。  温经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  二方。治妇人小腹痛。茯苓六两 ,  芍药三两 , 薏仁半升 , 土瓜根三两。  以酒三升浸一宿 , 晨加水七升煎取  二升 ,分二次服。《千金翼方》又治  妇人积聚腹痛。  温脾丸 《圣济总录》卷四 十  五方。治脾脏冷气 , 腹内虚鸣。高  良姜一两 , 附子 ( 炮 )、干姜 ( 炮 )、胡  椒( 炒 ) 各半两。为末 , 蜜丸如梧子  大。每服二十丸 , 生姜橘皮汤或米  饮送下, 不拘时候。  塌气丸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方。治虚胀。胡椒一两 , 蝎尾  (去毒 ) 五钱。为 末 , 面 丸 如 粟 米  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 , 陈  米饮下 , 不拘时候。如腹大 , 加萝  卜子。一方有木香一钱。  《杨氏家藏方》卷十方。治  水气 病 , 浑 身肿 胀 , 喘 急 , 小 便 不  利。商陆三两 , 赤小豆五两 , 陈皮  二两 , 木香一两。为末 , 水 丸如绿  豆大。每 服三 十 丸 , 赤 小 豆 汤 送  下 ,不拘时服。  《幼 幼 新书》卷 二十 一 方。  治疳虚腹胀。甘草、茴香、白牵牛  (炒 )、木香各一钱。为细末 , 每 服  半钱 ,紫苏汤调服。  蓬莪荗丸 治产后心腹痛 及  宿有冷痛。方见“产后病·蓬莪荗  丸”。  蒺藜子 丸 治腹痛 胀急。方  见“痨瘵·蒺藜子丸”。  楝根汤 治小儿蛔虫 , 攻心腹  痛。方见“诸虫·楝根汤”。  暖阳汤 治肾火衰微 , 大便闭  结 , 小腹 作 痛 , 畏 寒畏 冷 , 喜 饮 热  汤。方见“便秘·暖阳汤”。  槟黄丸 治脘腹因虫作痛 , 痛  有休 止。方 见“胃 痛脘 痞 · 槟 黄 172 腹痛腹胀 十四画~二十一画 ]  丸”。  槟榔散 治小儿腹胀 , 不欲乳  食。方见“伤寒·槟榔散 ”。  缩砂 香 附 汤 治 脘腹 刺 痛。  方见“胃痛脘痞·缩砂香附汤”。  蝎梢 散 《类 编朱 氏集 验医  方》卷四方。治腹胀。胡椒一两 ,  蝎尾 ( 去刺 ) 半钱。面糊为丸如粟  米大。每服五、七至一、二十丸 , 陈  米饮送下。  薏苡仁汤 治 肠痈或产后腹  痛。方见“内痈·薏苡仁汤 ”。  魏香散 《小儿药证直诀》附  《阎氏小儿方论》方。治盘肠内吊 ,  小儿腹中极痛 , 干啼后仰。莪术半  两 ,阿魏一钱。温水化阿魏 , 浸莪  术一昼夜 , 焙干为末。每用一字或  半钱 ,空腹紫苏米饮调服。  藿香玉液散 治腹胀呕逆吐  泻 ,及小便赤涩。方见“霍乱·藿  香玉液散”。  麝香丸 《太平圣惠方》卷  七方。治 肾脏 积 冷 , 气 攻 心 腹疼  痛 ,频发不止。麝香 ( 细研 ) 半两 ,  阿魏 ( 面裹, 煨面熟为度 ) 半两 , 干  蝎( 微炒 ) 三分 , 桃仁 ( 汤浸, 去皮尖  双仁 ,麸炒 ) 五十枚。为末 , 蜜丸如  绿豆 大。每服 十 丸 , 不 拘 时 热酒  送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  治小儿吐乳。麝香 ( 细研 ) 一 ( 二 )  钱 ,丁香一分 , 杏仁 ( 汤浸去皮尖、  双仁 ,麸炒研入 ) 一分。为末 , 粟米  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 人参  汤研下。再量儿大小 ,加减服用。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  ① 治久患冷痢及休 息痢 , 脾胃极  冷 ,大肠滑泄 , 下肠垢 不绝。麝香  (细研 ) 半两 , 鹿茸 ( 去毛 , 涂酥炙令  微黄 ) 二两。为末 , 煮枣肉和丸 如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 不拘时粥饮  送下。② 治赤白痢 , 服诸药无效。  麝香一分 , 绿豆一分 , 朱砂半分, 巴  豆( 去皮心, 研 , 纸压出油用 ) 一两。  为末 ,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  二丸 , 空 腹 冷 粥 饮 送 下。 忌 食  热物。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方。  治胸痹壅闷。麝香 ( 细研 ) 一分 , 牛  膝 ( 去 苗 ) 一 两 , 犀 角屑 半 两。为  末 ,蜜丸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  橘皮汤送下 , 日三、四服。  《圣 济 总录》卷 七十 九 方。  治水肿。麝香 ( 研 ) 半分 , 芫花 ( 炒  黄) 三 分 , 甘 遂 ( 微炒 去皮 ) 半两。  为末 ,蜜丸如梧子大。壮实之人每  服十五丸 , 酒送下 ;弱人每服十丸。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三 方。  治传尸伏连 , 肺痿痃癖 , 骨蒸鬼注 ,  气急 热劳。麝 香 ( 细 研 )、胡 黄 连  (为细末 ) 、丹砂 ( 细研 ) 各一两。研  匀 , 猪血和丸。小儿三丸 , 大人每  服九丸, 浓煎桃仁汤送下 , 空腹、日  午临卧各一服。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治  白虎历节 , 诸风疼痛 , 游走无定, 状  如虫咬 , 昼静夜剧 , 及一切 手足不  测疼 痛。川乌 ( 大八 角者 , 生 ) 三  个 ,全蝎 ( 生 ) 二十一个 , 黑豆 ( 生 )  二十一粒, 地龙 ( 生 ) 半两。为末 ,  加麝香半字 , 研匀 , 糯米和 丸如绿  豆大。每服七 至十丸 , 温酒送下 ,  夜卧 令 膈 空 服。微 出 一 身 冷 汗  便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 三  方。治 小 儿疳 痢 久 不瘥 , 腹 胁 臌 痢疾 一画~三画 173 ]  胀。麝香 ( 研细 ) 一分 , 巴豆 ( 油煎  至黑色 , 去 皮心 研, 纸压 去油 ) 一  两。研匀 , 饭和为丸如黍米大。每  服一丸 ,粥饮送下 , 空腹、午后各一  次。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方。  治小儿疳 , 常渴饮水不休。麝香一  分 ,人中白一分。研细 , 蒸饼和丸  如麻子大。一、二岁儿 , 每服二丸 ,  皂荚汤 送下 , 空腹、午后 各一 次。  再量儿大小 , 加减 服用。 《圣济  总录》卷一百七十三方。治小儿疳  痢不止。麝香 ( 研 ) 一 钱 , 使 君子  (去壳 ,半生半炮 ) 、无食子 ( 半生半  炮) 各二枚。为末 , 薄面糊丸如绿  豆大。每服三至五丸 ,米饮送下。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  ① 治牙 疼。麝 香大豆许 , 巴豆一  粒 ,细辛末半两 ( 钱 ) 。为末 , 枣瓤  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棉裹一丸 , 于  痛处咬之 , 有涎即吐却。有蛀孔将  药纳入。② 治牙齿疼痛。麝香 (研  细) 半钱 , 胡椒一分 , 松香一分 , 雄  黄( 细研 ) 半分。为末令匀 , 生蜜和  丸如梧子大。每以新棉裹一丸 , 于  患处咬之。  麝香棉灰散 《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卷十一方。治腹虚胀 满 , 朝  缓暮 急 , 恶风 不 能宣 泄。寒 蚕绵  (烧灰 ) 半两 , 麝香 ( 别研 ) 半钱。为  细末 , 每服一大钱匕 , 浓煎薄荷汤  调服 ,酒下也可 ,不拘时候。  蘹香子汤 治结阴下血腹痛。  方见“便血尿血·蘹香子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