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噎膈反胃(附:关格)

 学中医书馆 2017-09-18


11 . 噎 膈 反胃 ( 附 : 关 格 ) 


二气散 《女科百问》卷上方。  治阴阳痞结 , 咽膈噎塞 , 状如梅核 ,  妨碍饮 食 , 久 而不 愈 , 即 成翻 胃。  山栀 ( 炒 )、干姜 ( 炮 ) 各 一 两。为  末。每服二钱 , 水煎 , 食远温服。  二龙 膏 治 噎 膈。方 见“积  聚·二龙膏”。  丁附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呕吐翻 胃噎 膈 门》方。治翻 胃吐  逆 ,粥药不下。大附子一枚。将附  子放于砖上 , 四面著火 , 渐渐逼热 ,  淬入生 姜汁 中浸一 霎时 , 再逼 再  淬 ,约尽姜汁半碗为度。去皮焙干  为末 , 入 木香 二 钱和 匀。每 用 二  钱 ,加粟米少许水煎 , 滤去粟米, 不  拘时温服。  丁香 散 治 翻 胃 呕哕 不 止。  方见“诸虫·丁香散 ”。  丁香煮 散 治呕逆 反胃。方  见“呕吐呃逆·丁香煮散”。 噎膈反胃

二画~四画 143 ]  人仓丸 《寿世保元》卷三方。  治脾胃虚弱翻胃 , 不进饮食。丁香  一两 ,砂仁一两 , 白豆蔻 ( 去壳 ) 一  两 , 陈 仓米 ( 黄 土炒 , 米熟去 土不  用) 六两。为末 , 生姜自然汁为丸  如梧子大。每服百丸 , 食后淡姜汤  送下。如有怒气 , 加香附子 ( 姜汁  炒) 一两。  人参丸 治咽喉中如有物 , 梗  塞气噎 , 饮食不下。方见“惊悸怔  忡·人参丸 ”。  人参汤 治翻胃。方见“胸痹  心痛·人参汤 ”。  人参散 治胃虚津枯 , 关格吐  逆。方见“痰核瘰疬·人参散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伤寒  论》方。治上热下寒 , 寒热格拒 , 食  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  三两。水煎去渣 ,分二次温服。  大力夺命丸 《医学正传》卷  三方。治噎膈不下食 , 及翻胃。杵  头糠、牛转 草 各半 斤 , 糯 米一 斤。  为末 , 取黄 母牛 口涎 为丸 如龙眼  大。煮熟食之 , 加沙糖二三两入内  尤佳。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  中方。治虚寒反胃吐食。半夏 ( 汤  洗) 二 升 , 人 参 三 两, 蜜 一 升。水  煎 ,分二次服。《外台秘要》治呕吐  心下痞硬。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一方。治痰呕 , 心气不行 , 郁生  涎饮 ,聚结不散 , 心下痞硬 , 肠中沥  沥有声 ,食入即吐。半夏 (汤洗 ) 二  两 , 人参 三 钱 三字 ( 切 ) 。分 作四  服 , 每 服水 三 盏, 蜜二 钱 重, 和水  匀 ,入药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一  法有生姜七片。 《医方类聚》卷  一百十九引《袖珍方》方。治痰 饮  及脾胃不和。半夏、陈皮、茯苓各  二钱半。为末 , 加生姜二钱半 , 水  煎 ,食后温服。《杂病源流犀烛》兼  治晕车、晕船呕吐。  大黄 散 治 关格 , 冷 气 入 小  肠 ,急腹坚痛 , 大小便不通 , 或小肠  气结 胀 满。方 见“黄 疸 · 大 黄  散 ”。  小木香散 《博济方》卷三方。  胡氏《经 效方》又名 定胃散。功 能  开胃和气。治 翻胃病 , 全不下食。  胡椒二十一粒 , 木香一小块 , 糯米  一撮。同炒米熟为度 , 为末 , 分二  服 ,水煎温服。  木香汤 治翻胃 , 不 纳饮食。  方见“霍乱·木香汤 ”。  五膈实中散 治七情郁结 , 痰  气痞塞 , 遂致五膈。方见“郁证 ·  五膈实中散”。  五噎膈气丸 《普济本事方》  卷三方。治气、食、忧、劳、思、虑五  噎膈 气。半 夏 ( 汤 浸 七 次 , 薄 切  焙) 、桔梗 ( 炒 ) 各二两 , 肉桂 ( 不见  火) 、枳壳 ( 去穰麸 炒 ) 各 一 两半。  为末 ,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 ,姜汤送下 ,临卧服用。  太仓丸 治脾胃虚弱 , 反胃不  食。方见“伤食厌食·太仓丸”。  化肾 汤 《辨证 录》卷 五 方。  功能补肾之水火。治关格 , 上吐下  结 ,气逆不顺 , 饮食不得入 , 溲溺不  得出 ,腹中作痛 , 手按之稍可 , 脉涩  而伏。熟 地 二 两 , 肉 桂 二 钱。 水  煎服。  乌头煮散 《圣济总录》卷 四  十七方。治翻胃。乌头 ( 炮 ) 三两 ,  楝实一两半 , 槟榔 ( 锉 ) 、木 香各一

144 噎膈反胃 五画~八画 ]  两。为末。每服二钱 ,水煎温服。  石亭 脂 丸 治 呕逆 翻 胃。  方见“泄泻·石亭脂丸 ”。 治  多年胃翻不止。方见“泄泻·石亭  脂丸 ”。  四生 丸 治 火 逆 噎膈 反 胃。  方见“疥癣·四生丸 ”。  生姜 散 治 翻 胃 吐逆 不 止。  方见“霍乱·生姜散 ”。  白术六一汤 治脾胃不和 , 膈  气翻胃。方见“腹痛腹胀·白术六  一汤”。  半夏通气散 《医方类聚》卷  八十引《施圆端效方》方。治噎膈  气 , 咽 喉气 堵 , 妨 闷呕 哕 , 痰 涎不  利 , 咳嗽 , 胁 痞 满 , 减 食。半 夏 二  两 , 桂 一 两 半 , 橘 皮 八 钱。为 末。  每用五钱 , 加生姜十片水煎 , 不拘  时温服 ,日三次。  加味化肾汤 《辨证录》卷五  方。治肾水无火 , 朝食暮吐 , 或暮  食朝吐 , 或食之一日至三日而尽情  吐出者。熟地 二两 , 山茱萸 一两 ,  肉桂三钱, 巴戟天五钱。水煎服。  芒硝汤 治关格不通 , 脬肠妨  闷 , 大 小 便 不 通。方 见“疱 疹 痤  疣·芒硝汤 ”。  羊肉索饼 《太平圣惠方》卷  九十六方。治五噎 , 胸膈妨 塞 , 饮  食不 下 , 瘦弱 无 力。羊 肉 ( 炒 , 作  臛) 四两 , 白面半斤 , 陈皮一分 , 生  姜汁一合。以陈皮末及生姜汁和  面作 索 饼 , 于 豉 汁 中 煮 熟 , 入 臛  食之。  红豆丸 治诸呕逆膈气 , 反胃  吐食。方见“呕吐呃逆·红豆丸”。  麦昆煎 《医 碥》卷 三方。治  噎病, 食滞 不 下 , 喉 中如 有肉 块。  昆布( 洗去咸 ) 二两 , 小麦二合。水  煎 , 麦熟去滓。每服一小盏 , 不拘  时。又口中常含昆布二三片 , 微微  咽津。  赤石脂丸 《太平圣惠方》  卷四 十七方。治 翻胃呕哕。赤 石  脂一升。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丸至二十丸 , 空腹姜汤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二  方。治血痔下血甚多。赤石脂、白  矾( 烧令汁尽 ) 、龙骨各一两半 , 杏  仁( 汤浸 , 去皮尖双仁 , 炒研 ) 一百  枚。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  十丸 ,空腹枣汤送下, 日二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四  方。治产后久泻不止。赤石脂、人  参各一两 , 干姜 ( 炮 ) 半两 , 龙骨三  分。为末 , 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 , 食前米饮送下。  两生 汤 《辨证 录》卷 五 方。  治肾水无火 , 朝食暮吐 , 或 暮食朝  吐 ,或食之一日至三日而尽情吐出  者。肉桂二钱 , 附子一钱 , 熟地二  两 ,山茱萸一两。水煎服。  豕膏 治老人噎膈闭结等症。  方见“痈疽·豕膏 ”。  伸膈汤 治痰在膈上 , 药食不  下。方见“痰饮·伸膈汤”。  快气汤 治一切气疾 , 胸膈噎  塞等。方见“诸气·快气汤”。  附子丸 治膈气噎塞 , 不思饮  食。方见“伤寒·附子丸 ”。  附子散 治翻胃。方见“痢  疾·附子散 ”。 亦名定胃散。  方见本病证门“定胃散 ”。  青枣散 治脾胃积冷 , 吐逆翻  胃。方见“泄泻·青枣散”。  杵糠丸 《圣济总录》卷一 百 噎膈反胃 八画~十一画

145 ]  二十四方。治咽喉中如有炙脔 , 食  即噎塞。杵头细糠二合。为末 , 蜜  丸如 弹 子 大。每 服 一丸 , 空 腹含  化 ,微微咽津。  昆布丸 《圣济总录》卷六  十二方。《鸡峰普济方》又名昆布  煎。治膈气噎塞 , 食物不下。昆布  (洗去咸 , 焙干 ) 一两 , 舂杵头细糠  一台。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  合(《鸡峰普济方》用姜汁一合 ) , 二  味慢火煎 , 入蜜搅成膏 , 搜前药丸  如芡实大。含化一丸。细细咽津。  《重订严氏济生方·瘿瘤瘰  疬门》方。治一切新旧瘿瘤。昆布  (洗 )一两 , 海藻 ( 洗 ) 一两 , 小麦 ( 醋  煮干) 一两。为末 , 蜜丸如杏核大。  每服一丸, 食后噙咽。  昆布煎 亦 名昆布 丸。方见  本病证门“昆布丸 ”。  罗太无红豆丸 治膈气反胃。  方见“呕吐呃逆·罗太无红豆丸”。  定胃散 《博济方》卷三方。  《普济本事方》名附子散 ,《类编朱  氏集验医方》又名温胃散。治翻胃  吐逆。附子 ( 去皮脐 , 切四 ) 一个。  用生姜半斤 , 水一碗同煎 , 汁尽 , 取  附子焙干为末。每服一钱 , 空腹米  饮送下。 亦名 小木香 散。方见  本病证门“小木香散”。  荜拨散 《博济方》卷二方。  治噎 膈。虎 头 额 骨 ( 酥 炙 ) 、荜拨  (微焙 ) 、人参、羚羊角 ( 屑 ) 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 , 温水调服 , 临卧、  食后服用。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王  氏集验方》方。治偏头 痛。荜拨。  为细末。每服 一字 , 左疼吹 右鼻 ,  右疼吹左鼻。  《医 宗 金鉴》卷 八十 八 方。  治跌打损伤 , 颧部青肿 , 坚硬疼痛 ,  牙关紧急 , 嚼物艰难 , 鼻孔出血, 两  唇掀翻。荜菝、高良姜、细 辛各一  钱。水煎漱口。  《御药院方》卷九方。治  牙齿疼痛。良姜、胡椒、荜菝、细辛  各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 , 噙温  水 ,随痛处鼻内 。 《外科正宗》  卷四方。治风湿虫牙肿病。荜拨、  阿魏 各 二钱 , 冰片、麝香 各一 分。  为细末 , 每用半豆许 , 擦放 牙根痛  缝中 , 吐去热涎 , 温汤漱之 , 再搽。  如阳明内热头疼勿用。  枳实 散 治 膈 气。 方 见“痢  疾·枳实散 ”。  神曲 丸 治 噎 膈。 方 见“眼  病·神曲丸 ”。  烧脾散 治脾胃虚弱 , 冷痰翻  胃。方见“胃痛脘痞·烧脾散”。  消食丸 治反胃恶 心。方 见  “伤食厌食·消食丸”。  润肠膏 《医学正传》卷三方。  治噎膈, 大便燥结 , 饮食良久复出 ,  及朝食暮吐 , 暮食朝吐。新取威灵  仙( 捣汁 , 四、五月开花者 ) 四两, 生  姜( 捣汁 ) 四两 , 麻油二两 , 白砂蜜  (煎沸 , 掠去上沫 ) 四两。上搅匀 ,  慢火煎如饧 , 时时以筷挑食之。一  料未愈, 再服一料。  通气汤 治胸满短气噎塞。  方见“胸 痹 心 痛 · 通 气 汤 ”。  治胸满气噎。方见“胸痹心痛·  通气汤 ”。  通气 散 治 胸 痹 气喘 噎 塞。  方见“胸痹心痛·通气散 ”。  黄雌 鸡臛 索 饼 《太 平 圣 惠  方》卷九十六方。治五噎 , 食饮 不 146 吞酸嘈杂 二画~五画 ]  下 ,胸膈妨塞 , 瘦弱无 力。黄雌鸡  (去毛肠 , 炒作臛 ) ,面半斤 , 桂心末  一分 , 赤茯苓 ( 末 ) 一分。以桂心、  赤茯苓末和面 , 搜作饼 , 于豉汁中  煎 ,入臛食用。  猪膏汤 治肝劳实热 , 关格牢  涩 ,闭塞不通。方见“虚损·猪膏  汤”。  猪膏酒 治肝劳虚寒 , 关格劳  涩 ,闭塞不通。方见“虚损·猪膏  酒”。  温胃散 亦 名定胃 散。方见  本病证门“定胃散 ”。  雌黄丸 治胃翻呕吐不止, 饮  食不下。方见“癫狂痫·雌黄丸 ”。  镇脾散 《圣济总录》卷四十  七方。治翻胃恶心 , 粥药不下。三  棱 ( 炮 ) 一两半 , 丁香三分。为末。  每服一钱匕 , 沸汤点服 , 不拘时候。  鲫鱼 散 治 翻 胃 呕吐 霍 乱。  方见“齿病·鲫鱼散 ”。  橘皮枳实汤 治胸满噎塞唾  沫。方 见“胸 痹心 痛 · 橘皮 枳实  汤”。  橘杏麻仁丸 《寿世保元》卷  三方。治 噎 膈 , 大 便 燥 结。陈 皮  (为末 )、杏仁 ( 去皮尖 ) 、火麻仁 ( 去  壳) 各 三两 , 郁李仁 ( 去壳 ) 五 钱。  三仁为膏, 同枣肉和陈皮末为丸如  梧子 大。每服 五 十 丸 , 枳 实 煎汤  送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