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拱拢坪

 jigucun 2017-09-18
 


      有幸参加毕节市2009首届乌蒙生态旅游文化节拱拢坪生态笔会,我初次走进了毕节国家森林公园的拱拢坪景区。

  天气格外晴朗,来自全区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乘坐一辆旅游大巴车前往。车在326国道上行驶,平整的柏油路面给人以旅途的舒适感。同往的文学爱好者中,有多年的好友,有高中时的老同学,有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有似曾相识的,也有面孔陌生的,不过同车前往,我们谈论公路改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的成绩,说说笑笑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从毕节城区到拱拢坪景区40余公里的行程,个把小时就到了。

  车还在林区的公路上行驶,我已经被窗外满眼的绿迷住了。我禁不住举起照相机欲抢拍窗外美景,在车上抢拍我是尝到甜头的。说心里话,这次参加笔会,我是有些心虚的。我平时放纵惰性,过惯了懒得动笔的日子,生怕拿不出东西来,枉来这遭,愧对拱拢坪,愧对有心人。我自从爱上摄影之后,就更加惰性了,提笔的日子就更少了。

  也不能怪我偏爱摄影,近年来图片说话的分量确实重多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能静下心来阅读洋洋洒洒千言万语的人确实在日趋减少,一组抑或是一幅好的图片,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远的。我们到达拱拢坪的时候,秋阳高照,蓝蓝的天穹,偶而飘过些许白云。那白云浮在树梢,风起时,犹如绿莹莹的树摇拂着白缎。

  这儿的天是蓝的;这儿的云是白的;这儿的山是青的;这儿的水是绿的。

  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没法描写拱拢坪这方净土的了。究竟是我迷恋这块土地,还是这块土地钟爱于我,反正我的心已经随着我的身体全部融入了这儿的风景。一座座山头,一个个绿色的宝岛。绿色是松树的永恒追求,是拱拢坪的崇高灵魂。起风了,你站在山头,眺望松海,碧波翻滚,松涛阵阵,如滚滚春雷,如声势浩荡的民族大合唱。

  初来乍到这块美丽的土地,我知之甚少,去什么方向,看什么景点,全听导游的,我自己没有了主张。跟着导游在林间溜达了一通,只是到了“吞天井”和“落花溪”两处景点。“吞天井”是贵州西北第一坑,坑深约300米,由于目前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未对游客开放。我们是享受特殊待遇前往观看的。在坑外边缘处俯瞰,只能匍匐在井边往下看,有恐高症的人千万别试。从坑底仰观“吞天井”,应当别有一番情趣,我产生了深入坑底的念头。来到“落花溪”,我惊叹是谁有如此诗人般的才气,为此景点冠名“落花溪”,很有诗情画意。可能是在秋季吧,“落花溪”没有水,雨水季节是否有水,能否称其为溪,我是不知道的。这“落花溪”其实就是在宽不足百米,长不足千米的一条块平地里长满了各种花草,秋季花已经谢了,草已经变得金黄,很像成熟的麦田或者是稻田。“落花溪”从密林间流出,又流入密林深处,我自然抵御不了“落花溪”美丽的诱惑,在溪间寻求最佳角度拍照,也引来不少游客在“落花溪”留影。走在“落花溪”间,脚下软绵绵的,富有弹性,很是舒服,也许是今秋久晴的缘故,否则我已经亲身体验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辛了。

  拱拢坪景区的景点很多。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有雷音殿、碧玉湖等景点我们都不能前往。当时的气候非常理想,光线很好,是从“吞天井”底进行仰拍的最佳时机,我与另三个好友一同前往,未下到一半路程,就没有路可走了,只能顺着被洪水冲刷得崎岖难行的沟壑往下探险似的行进,我们戏称走的是“水路”。 由于没有准备攀岩的绳索,下行了一百多米,就不敢往下走了,只好带着遗憾而归。

  拱拢坪景区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有春的妩媚;夏天有夏的豪迈;秋天有秋的飒爽;冬天有冬的俊美。


(游记    来源/毕节日报    作者/叶世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