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含辛茹苦的付出,为何换来的却是寒了心

 李涣 2017-09-18

01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古往今来,世事沧桑,人情也许会淡漠,世风亦常常日下,然而,父母对孩子的那一份心甘情愿付出,却从来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

 

也许观念会陈旧或者弥新,也许方式粗暴或者细腻,甚至为人处事并没那么良善,面对世界满腹抱怨、忍不住的戾气……但,只要面对了自己的孩子,却总会本能把心底的那一份柔软、无私全盘托出,恨不能倾尽所有给予这个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孩子。

 

父母心,古今一味。

然而,孩子却未必都是情同此心。

 

有的孩子感念父母恩,温言软语嘘寒问暖,全心照顾父母颐养天年。

有的孩子鹏程万里外,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成为父母孤寂生活里最深的骄傲,亦是慰籍;

 

有人说,天下所有的爱,都是想要留守住对方。只有父母的爱,是甘愿望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不止一次听到父母们这样说:不会指望孩子赡养我们,等老了,我们会自己照顾自己的,不想拖累孩子……

还有的父母说:其实这也是自然法则,上一代爱我们,我们把爱给孩子,孩子再把爱给下一代,传承也是一种感恩啊!

 

阳光明媚,时光静好。父母们忙碌着全身心努力地付出给自己的孩子,为他的成绩,为他的未来满心焦虑或者骄傲的时候,一个10岁的孩子,却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话,像一块巨石一下子击中了天下的父母心。

 

这个孩子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成绩都好,全班考试成绩第一,英语口语也很棒。

 

然而,他说:“父母配不上我这么好的儿子。”

 “他们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都拿iphone7,我却只有儿童手表。

 我不是瞧不起他们,这么穷,还想要二胎。坑了我还想再坑另一个孩子吗?再要一个我就不学习了,反正成绩好不如有钱,学得再好父母也是给不起什么……

 

你含辛茹苦地付出,孩子非常出色,却很坦然地说“你们配不上我这么优秀的儿子!”

 

你寒心,但竟无言以对。

 

你想说,我为你付出那么多……

可是,谁家的父母不是付出那么多呢?

 

同样都是孩子,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各方面成绩都是最优秀的;但是,同样都是父母,别人家的父母那么有钱,而你们却这么穷!

 

作为孩子,优秀的标准是成绩;作为父母,优秀的标准是挣钱。我做到了,你们却没做到,所以,你们配不上我这么好的儿子。

 

这样的逻辑有错吗?

 

当我们作为父母,全身心地督促孩子、陪伴孩子去上各种班,只要求他好好学习,只要求他取得好成绩,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并不断地以“别人家的孩子”鞭策他时,难道我们不正是以同样的逻辑在对待孩子吗?

 

只有成绩好,才对得起我们为你的所有付出。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传递的,难道不是“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配做我的儿子!”的逻辑吗?

 

有多少不够优秀的孩子,心里藏有“不配得”的沮丧,就有多少优秀的孩子,心藏有“你们不配得”的愤怒。

 

只不过,感谢这个孩子,的确聪明,只这一句话,把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理所当然的教育逻辑砸了个洞!

 

我们对孩子的希望,真的只是学习好,成绩好,出类拔萃就是成功了吗?

 

痛定思痛,父母们开始了种种对教育的反思。

 

02


面对这个你一直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更珍贵的孩子,他说“你不配!”,作为父母,你会做如何反应呢?

 

是让自己更包容、更伟大,吞下心酸,继续甘为孺子牛地支持孩子吗?就像网上一些人所称赞的“这孩子思路清晰,大有前途。学英语为出国准备,锻炼大脑而学围棋,轮滑还在锻炼身体,既有远见还自律!”用自己的委屈,换来儿子如此的优秀,你觉得再寒心也值得,所以会仍然秉持“只要他好,我怎么样都可以”信念坚持付出?

 

还是心酸之后,伤心之后,反思到孩子说得对,自己确实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为了能让儿子看得起,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孩子,从此也发奋努力图强: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父母努力挣钱,一定要取得成功!所以从此,除了照顾孩子,自己也要去努力奋斗,争取与儿子一样优秀?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两条道路,其实都仍然坚持的是原先的教育逻辑。

 

前者,自甘于自己的落后,索性再后退一步,接受儿子的看不起,甘做优秀的垫脚石,只要儿子成材,作为父母受点委屈,心酸又有什么问题?反正我们养儿子本来也没图什么,只希望他好,我们就安心了。

 

然而,即使你甘愿成全,一个坚信“优秀的,才是配得上自己”为生存信念的孩子,真的能成材吗?

 

父母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不够优秀,所以,不配当他的父母;

老师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不够优秀,所以,不配当他的老师;

朋友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不够优秀,所以,不配当他的朋友;

妻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不够优秀,所以,不配当他的妻子;

 

……

 

这个世界上,所有他遇见的人,只有优秀或者不优秀,配或者不配,有多少人愿像你们一样,甘愿受点委屈,成全他的“优秀”?

一个连父母与之相处都觉得心寒的人,他又怎么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世界,从来都是人与人之间。

没有任何人,可以优秀到在人人远离的环境下,独自成功。

 

后者,你被儿子的优秀激发起了斗志,希望有一天,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最优秀的父母,至少可以站在优秀的儿子身后,让他一样觉得骄傲、自豪。

 

但是,我想给你讲个历史故事。

 

唐中宗李显性格仁厚,不擅政务,不得已承继皇位后,事事听命于结发妻子韦皇后的决断,一方面因为自己确实无此能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多年贬黜流放地时对于妻女的歉疚,所以很多事情听之任之。

 

显的女儿十七岁,自从回到宫中,成为公主,就开始了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强抢豪夺,任性蛮横,很快百姓就怨声载道。然而皇后溺女娇宠,显不闻不问,以至于公主开始要求父亲传位给她,在驸马参与谋反死亡之后,公主割腕相逼父亲,要求把驸马的牌位放入皇家宗庙供奉。

 

这样的要求,自然荒诞至极。显这次明确拒绝了女儿。

 

然而,骄横惯了的公主用手指着这位当皇帝的父亲怒斥:“你不配当我的父亲!

 

不仅如此,当她听到显跟皇后表示:“自己胜任不了当皇帝,想把皇位让贤……”时,这个女儿亲手递给父亲一瓶“毒香”,显当即毙命。

 

毒死自己的皇帝父亲后,公主跟皇后还无知无畏地说:“父亲既然这么没用,留他干什么?

 

最后的结果,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公主,不仅疯了并且被乱箭射死。

 

显作为父亲,已经贵为皇帝,在当时,大约再不会有比这个位置更成功的父亲了吧,然而,仍然被自己的孩子指着鼻子骂:“你不配当我的父亲!”

 

所以,哪里是优秀不优秀,成功不成功的问题?

 

在这样的逻辑里,真正的关键词其实是:自我、利益。

当你能满足我的利益,你才配得上做我的父母;

当你能满足我的利益,你才配得上做我的……

 

优秀、成功,只不过是代表你能满足他利益的能力罢了,而一个人不断增长的欲望,无论你再优秀、再成功,终有不能满足他的时候,譬如显,即使已经尊为一国之君,仍然不能违背国法天理,去满足女儿无边无际的私欲,而一旦不能满足,就成为不配!

 

这便是现在流行的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也许智商很高,能力很强,个人素质上堪称“精致”,可惜的是,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除此之外一概冷漠“关我什么事?”

 

然而,这样一个满心只有自我,只有利益的孩子、成人,如何可能是真的优秀?如何不会被他的所谓才华推至险境?

 

古人云,厚德载物。

 

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却能言擅辩、才华横溢,如同一把锋利的刀,掌握在一个莽撞无知的人手里,如何能不自伤伤他?

 

03


教育,包含教书、育人。


教书,是学校里的文化、课本,培养孩子能力的部分。正是很长时间以来,家长、教师们所拼命努力的部分,奥数、英语、围棋、甚至包括轮滑……都是让孩子增长各方面能力,适应社会的学习,如同那把刀,学得好、表达好,自然锋利而且明亮。

 

育人,却是父母为主,学校、社会为辅,教会孩子做人的部分。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家庭中如何对待父母长辈,学校里如何对待老师、同学,社会上如何与上司、同事、陌生人,长、幼……甚至与大自然、人文环境相处——作为一个人,应当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

 

教书,是文化教育,成绩、能力。

育人,是心性教育,德行、教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无论是从家庭中,还是学校里,只剩下了第一部分:追求文化、技能的培养;却早已不见了第二部分的踪影:心性?德行?感恩?孝顺……这些有什么用?考试会考吗?整这些虚的东西,还不如去复习几道题。

 

我常问父母们,你的孩子让你觉得最骄傲的是什么?

 

是语文、数学成绩又得了全班乃至全年级第一呢?还是考入了重点中学?

是否,当你的孩子被你倾尽心血送入大学时,你会有一种一切付出都值得了的欣慰感?

 

当我们只有当孩子取得了成绩,才觉得脸上有光,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时,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回报我们以品德:感恩、正直,有情有义、有担当呢?

 

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

当我们没有育人,没有教给孩子怎么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们的孩子如何可能成为一个值得尊敬、有社会责任感,真正优秀的人才?

 

感谢这个10岁的孩子,一石击起千层浪,也终于掀开了我们的教育最大的漏洞:我们只教给孩子要努力学习,却没有教给孩子如何做人!

 

事实上,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些能力、技术只是枝叶;心性、德行才是根本、树干,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品行好的孩子,才会真的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

 

什么是心性,什么是德行?

心性就是心里有他人,德行就是行为举止有教养。

 

当一个人心里有他人,就会在情感上关心,理智上尊重,行为上付出,这样的言行举止,呈现出来就是教养,成为一个有德行,值得人尊敬的人。

 

文化程度与教养常常并无关联。

 

前者是文化学习,技术能力的证明,是关于自己;

后者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素养,是关于如何于他人相处。

 

地铁上,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默默地拉住可能会滑动的轮椅,一路暗中守护着轮椅上的陌生人;

一场喧嚣的演唱会结束,人们笑闹中离去,散落一地的荧光棒,一个小女孩默默地拣起来,放进垃圾筒;

放了学的小男生,看到路边瘫倒一地的自行车,一一把它们扶起来,放回原位;

 

……

 

这就是教养,这就是德行。

 

只有心里有他人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善良、自律的公民,则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优秀,从来不仅指能力,更指这样的一份教养、德行之上的能力。

先教会孩子做人,再教会孩子做事,才是真正的教育。

 

04


幸运的是,教育也一样,永远都不会晚。

 

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孩子补上这一课:心里有他人,情感上关心、理性上尊重、行为上付出,把德行的养成化为日常的点滴,就是下面这些培养教养的小细节:

 

  • 别人给你倒水时,要用手扶扶,表示谢谢。

  • 别人对你说话是,要有礼貌的回应。

  • 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用。”

  • 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 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不要拿筷子敲碗。

  •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 送人走要说:“慢走。”

  • 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 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 不揭别人的短处。

  •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否则会显得很没礼貌。

  • 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关门。

  • 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 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 捡东西或者穿鞋的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辩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做事情要适可而止,学会理智,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 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

  • 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 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对方如果是长辈,那么就等对方先挂了你再挂。

  • 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 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 如果是弹簧门,不管是拉还是推,请先出后进。如果身后有人应主动把门扶好,防止门弹回拍到别人。别人为自己开门一定要说谢谢。

  • 有礼貌应该是对所有人,无论是上司、长辈、餐馆服务员或是路边捡垃圾的老者。


    ......


我们要爱孩子,更要教给孩子爱别人。

 

含辛茹苦的付出,不应该换来的是寒心。

如果你寒了心,那这样的教育一定丢了最重要的东西。

 

-------END-------


所有的在一起,都是因为彼此有情谊。

所有的说不清,都是因为相互不懂得。

之所以不懂,是因为性格不同,以至于看见的世界就不同……

 

那么,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他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需要我帮助你进行性格测评,请点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